二十卷《搜神記》收錄了很多神仙鬼怪、妖精夢卜,還魂報應、人鬼相戀等故事。由于作品多搜集于民間,故保存了不少優(yōu)秀動人的民間傳說。諸如此類的鬼神異事,構成《搜神記》獨有的怪異色彩。此濃厚而獨特的色彩使它成為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 香港中華書局百年典藏,全套50冊;跨越經典巔峰、引領國學變革 ★ 獨一無二的權威創(chuàng)作團隊,國學泰斗饒宗頤名譽主編,集結兩岸三地空前陣容,全球漢學界的頂尖學者傾力打造 ★ 深具國際視野,展現中西文明的碰撞與交融,以現代眼光、世界眼光、未來眼光來撫慰人心的摩登新國學 ★ 貼近當代社會的解讀,挖掘古代國學經典的當代意義,浮躁社會的醒世箴言,迷茫心靈的治愈良藥 ★ 老少皆宜,修身必讀、學習必備,導讀、原典、注釋、譯文、賞析與點評、名句索引、插圖等一應俱全,解讀全面專業(yè)權威。真正讀懂偉大思想、受益一生 ★ 詩書傳家久、國學繼世長,雙色印刷,裝幀典雅,用紙考究,附全彩閱讀指南,饋贈佳品、傳世國學典藏
出版說明
為什么要閱讀經典?道理其實很簡單——經典正是人類智慧的源泉、心靈的故鄉(xiāng)。也正因如此,在社會快速發(fā)展、急劇轉型,也容易令人躁動不安的年代,人們也就更需要接近經典、閱讀經典、品味經典。
邁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影響不斷擴大,國際社會也越來越關注中國,并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另外,受全球化浪潮的沖擊,各國、各地區(qū)、各民族之間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也都會空前地引人注目,這其中,中國文化無疑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相應地,對于中國經典的閱讀自然也就擁有了不斷擴大的潛在市場,值得重視及開發(fā)。
于是也就有了這套立足港臺、面向海內外的“中信國學大典”的出版。希望通過本套叢書的出版,繼續(xù)搭建古代經典與現代生活的橋梁,引領讀者摩挲經典,感受經典的魅力,進而提升自身品位,塑造美好人生。
中信國學大典收錄中國歷代經典名著近六十種,涵蓋哲學、文學、歷史、醫(yī)學、宗教等各個領域。編寫原則大致如下: 出版說明
為什么要閱讀經典?道理其實很簡單——經典正是人類智慧的源泉、心靈的故鄉(xiāng)。也正因如此,在社會快速發(fā)展、急劇轉型,也容易令人躁動不安的年代,人們也就更需要接近經典、閱讀經典、品味經典。
邁入二十一世紀,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斷提高,影響不斷擴大,國際社會也越來越關注中國,并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另外,受全球化浪潮的沖擊,各國、各地區(qū)、各民族之間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也都會空前地引人注目,這其中,中國文化無疑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相應地,對于中國經典的閱讀自然也就擁有了不斷擴大的潛在市場,值得重視及開發(fā)。
于是也就有了這套立足港臺、面向海內外的“中信國學大典”的出版。希望通過本套叢書的出版,繼續(xù)搭建古代經典與現代生活的橋梁,引領讀者摩挲經典,感受經典的魅力,進而提升自身品位,塑造美好人生。
中信國學大典收錄中國歷代經典名著近六十種,涵蓋哲學、文學、歷史、醫(yī)學、宗教等各個領域。編寫原則大致如下:
(一)精選原則。所選著作一定是相關領域最有影響、最具代表性、最值得閱讀的經典作品,包括中國第一部哲學元典、被尊為“群經之首”的《周易》,儒家代表作《論語》、《孟子》,道家代表作《老子》、《莊子》,最早、最有代表性的兵書《孫子兵法》,最早、最系統(tǒng)完整的醫(yī)學典籍《黃帝內經》,大乘佛教和禪宗最重要的經典《金剛經?心經?壇經》,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中國最古老的地理學著作《山海經》,中國古代最著名的游記《徐霞客游記》等等,每一部都是了解中國思想文化不可不知、不可不讀的經典名著。而對于篇幅較大、內容較多的作品,則會精選其中最值得閱讀的篇章。使每一本都能保持適中的篇幅、適中的定價,讓大眾都能買得起、讀得起。
(二)尤重導讀的功能。導讀包括對每一部經典的總體導讀、對所選篇章的分篇(節(jié))導讀,以及對名段、金句的賞析與點評。導讀除介紹相關作品的作者、主要內容等基本情況外,尤其強調取用廣闊的國際視野和當代眼光,將這些經典放在全球范圍內、結合當下社會生活,深入挖掘其內容與思想的普世價值,及對現代社會、現實生活的深刻啟示與借鑒意義。通過這些富有新意的解讀與賞析,真正拉近古代經典與當代社會和當下生活的距離。
(三)通俗易讀的原則。簡明的注釋,直白的譯文,加上深入淺出的導讀與賞析,希望幫助更多的普通讀者讀懂經典,讀懂古人的思想,并能引發(fā)更多的思考,獲取更多的知識及更多的生活啟示。
(四)方便實用的原則。關注當下、貼近現實的導讀與賞析,相信有助于讀者“古為今用”、自我提升;卷尾附錄“名句索引”,更有助于讀者檢索、重溫及隨時引用。
(五)立體互動,無限延伸。配合圖書的出版,開設專題網站,增加朗讀功能,將圖書進一步延展為有聲讀物,同時增強讀者、作者、出版者之間不受時空限制的自由隨性的交流互動,在使經典閱讀更具立體感、時代感之余,亦能通過讀編互動,推動經典閱讀的深化與提升。
這些原則可以說都是從讀者的角度考慮并努力貫徹的,希望這一良苦用心最終亦能夠得到讀者的認可、進而達到經典普及的目的。
需要特別提到的是,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慨然應允擔任本套叢書的名譽主編,除表明先生對出版工作的一貫支持外,更顯示出先生對倡導經典閱讀、關心文化傳承的一片至誠。在此,我們要向饒公表示由衷的敬佩及誠摯的感謝。
倡導經典閱讀,普及經典文化,永遠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期待本套叢書的出版,能夠帶給讀者不一樣的感覺。
賴慶芳,香港大學(榮譽)文學學士,香港大學哲學碩士,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博士候選人。歷任香港大學中文系導師,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導師,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導師,香港城市大學兼任講師,F任珠海學院中國文學系高級講師,民政事務總署舉辦的“全港青年學藝比賽”評判,《香港之窗》“珠海園地”編輯,香港作家聯會永久會員。已出版著作有學術論著《南宋詠梅詞研究》及愛情小說《錯失的緣分》。
《搜神記》導讀
卷一
薊子訓長壽
董永與織女
卷二
李少翁致神
卷三
隗炤書板
卷四
戴文謀疑神
麋竺逢天使
卷五
蔣侯與吳望子
蔣侯助殺虎
張助種李 《搜神記》導讀
卷一
薊子訓長壽
董永與織女
卷二
李少翁致神
卷三
隗炤書板
卷四
戴文謀疑神
麋竺逢天使
卷五
蔣侯與吳望子
蔣侯助殺虎
張助種李
卷六
女子化為丈夫
兒啼腹中
男子化女
卷七
呂會不學
卷八
湯禱桑林
熒惑星預言
卷九
張氏傳鉤
卷十
孫堅夫人夢
周擥嘖夢
徐泰夢
卷十一
養(yǎng)由基射猿
附更羸射鳥
諒輔禱雨
何敞消災
白虎墓
周暢立義冢
王祥孝母
蠐螬炙
郭巨埋兒
王裒守墓
東海孝婦
犍為孝女
樂羊子妻
相思樹
死友
卷十二
蛇蠱
卷十三
城淪為湖
焦尾琴
卷十四
谷烏菟
嫦娥奔月
羽衣女
卷十五
王道平妻
李娥
羊祜
卷十六
蔣濟亡兒
溫序死節(jié)
鵠奔亭女鬼
紫玉與韓重
駙馬都尉
談生妻鬼
卷十七
貞節(jié)先生范丹
費季居楚
鬼扮虞定國
卷十八
樹神黃祖
張華擒狐魅
卷十九
李寄斬蛇
卷二十
蘇易助虎產
黃雀報恩
隋侯珠
義犬救主
猿母哀子
名句索引
《搜神記》導讀
賴慶芳
一、《搜神記》的時代背景
先秦時期流傳的小說,不離神話與傳說的色彩。此等神話傳說的內容,大多反映初民與大自然搏斗的情況。如《山海經》之奇山異川、半人半獸,盤古開天辟地(見于徐整《三五歷記》)、女媧補天(見于《淮南子?覽冥訓》)、后羿射日(見于《荀子?儒教篇》)、夏禹治水(見于《史記?夏本紀》)等,皆屬此類題材。兩漢的小說,在精神層面繼承了先秦時期的神話傳說色彩和述奇志怪的特點,卻不再是祖先與大自然搏斗的事跡,而是轉向充滿了神仙靈異的思想內容。據說此種轉變是由秦始皇尋求長生不老之藥開始,加之漢武帝有相同欲望的推動,形成兩漢以后(尤其在魏晉時期)方術之學及符箓煉丹之術盛行。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中國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而鬼道愈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凡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訖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其書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雖非如釋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為小說。蓋當時以為幽明雖殊途,而
人鬼乃皆實有,故其敘述異事,與記載人間常事,自視固無誠妄之別矣。
魯迅提出:魏晉至隋多鬼神志怪之書,是由于漢末的神仙之說盛行,巫風興起,以及佛教傳入。這些書有出自教徒的,亦有出自文人之手。佛教及道教的神仙故事,是為了弘揚其教派;而文人之所記,因為他們相信生死雖不同,而人鬼實有,故記敘異常之事與人間常事,以說明二者沒有太大分別。
魯迅之言揭示了志怪小說盛行的宗教原因,以及干寶創(chuàng)作《搜神記》的時代背景。魏晉時期,充滿神仙靈異思想的小說盛行,原因有三:
一、政治環(huán)境: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的動蕩時期之一,朝代及國家不斷更替,社會上兵荒馬亂,百姓難以安逸生活。文人及百姓只能將自己的反抗情緒和追求理想的愿望寄托在神秘的妖怪鬼神身上,因而創(chuàng)作了不少與鬼神相關的故事。
二、宗教影響:魏晉南北朝時期,志怪小說大量涌現,與宗教的傳播可謂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是時,因宗教傳播的規(guī)模盛大,釋、道二家的故事在民間廣泛傳播,傳播者并非有意為小說,其意在宣揚其教派。魏晉時期,迷信的風氣超越前代,上自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多信奉神鬼,社會亦廣泛高調談論鬼神。
三、談風盛行:魏晉六朝,文士之間流行“清談”和“玄談”的談風。所“談”的內容,主要是品評人物及談論老莊哲學。品評人物的談風,是承接漢末清議之風而來,因魏晉時期以“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吏而盛行。在“九品中正制”之下,朝廷要求各郡考察正直(中正)之人,以九個級別評定,推選有聲望者為官,故評論人物品格學問之風盛行。
此外,文人喜愛談論老莊的哲學,借此逃避混亂而殘酷的現實。談風對小說影響很大,文人聚在一處,或說說嘲笑戲謔之話,或談論老莊思想哲學,或評論古今不同人物,直接推動了小說的盛行。
魏晉時期的小說,有成仙成道的傳說,有生死輪回的果報,有俊逸士子的故事,有詼諧幽默的趣事,為后世的小說發(fā)展分流了“志人”及“志怪”兩個方向。志人小說,開始強調人物言行的描繪,與今之小說內涵較接近。志怪小說,則充滿道家的飛升之事,或佛家生死果報之思。此時期的小說,保留了“道聽涂說”的傳統(tǒng),用字少而篇幅短。因作品散佚甚多,作者多是偽托,F存作品有佚名的《列
異傳》、干寶的《搜神記》、托名陶潛的《搜神后記》、吳均的《續(xù)齊諧記》等等。其中,尤以《搜神記》最為著名。
二、《搜神記》的創(chuàng)作
《搜神記》主要涵蓋神鬼怪異、靈異夢卜、妖精怪物、歷史傳說等等題材,《晉書》云其撰者乃干寶。
干寶,字令升,新蔡人士。大約生活于晉武帝太康至晉穆帝永和年間(二八○至三五六年),曾于晉朝領編國史,著《晉紀》而為人稱作“良史”,因為平亂有功而獲賜爵“關內侯”。據說他搜集了許多古今怪異故事而編成《搜神記》,其著述動機除了受當時社會信奉鬼神的濃厚風氣影響,也為證明世上有鬼神的存在!端焉裼洝沸蛟疲
雖考先志于載籍,收遺逸于當時,蓋非一耳一目之所親聞睹也,亦安敢謂無失實者哉!衛(wèi)朔失國,二傳互其所聞;呂望事周,子長存其兩說,若此比類,往往有焉。從此觀之,聞見之難一,由來尚矣。夫書赴告之定辭,據國史之方策,猶尚若茲,況仰述千載之前,記殊俗之表,綴片言于殘闕,訪行事于故老,將使事不二跡,言無異途,然后為信者,固亦前史之所病。然而國家不廢注記之官,學士不絕誦覽之業(yè),豈不以其所失者小,所存者大乎!今之所集,設有承于前載者,則非余之罪也。若使采訪近世之事,茍有虛錯,愿與先賢前儒分其譏謗。及其著述,亦足以明神道之不誣也。
大意是:雖然在記載的典籍之中考究先賢前人的記錄,在當今時代收集遺聞逸事,卻并非一對耳朵一雙眼睛親耳所聽、親眼所見,豈敢說沒有失實的地方。衛(wèi)惠公姬朔(公元前六九九年登位)失掉衛(wèi)國,《公羊傳》、《谷梁傳》兩書傳記都各有其記錄;呂望(即姜子牙,人稱姜太公)事奉周天子,司馬遷(字子長)保留了兩種說法。如此的同類例子,往往都有。由此看來,所聽所見很難一致,這是由來已久的。大凡經書有關崩薨禍福赴告之敘述,都是根據記載國史的典籍撰寫,其真實情況尚且如此,更何況追述千年以前的事,記錄殊異習俗的章表,在殘缺之中綴聯片言只字,在昔日父老之中采訪行跡事實,要使事情沒有不統(tǒng)一的事跡,所論述的沒有不同的說法,然后才確定為可信,固然亦是前代史書(未能達至而為人所知)的弊病。然而,國家不廢置注文記錄之官員,文人學士不斷絕誦讀閱覽的學業(yè),豈不是因為它(此弊病造成)的缺損失誤小,而所保存獲得的好處大,F在此書所搜集的,假若乃承襲前人所載的(個中若有虛言妄語之處),則不是我的罪過。若是我采訪得來的近世事情有虛構錯誤的,愿意與古代的賢者及儒士分擔那譏諷訓斥。至于此書所述的內容,亦足以證明鬼神之說不是誣罔欺騙之言。
然而,據《晉書》所記,干寶之所以撰寫《搜神記》,除了他本人喜好陰陽術數之說,好讀京房(字明君)及夏侯勝(字長公)等人的傳記之外,全乃有感而作!稌x書》記錄干寶父親的婢女曾被埋葬十余年而復生!稌x書?列傳第五十二》云:
寶父先有所寵侍婢,母甚妒忌,及父亡,母乃生推婢于墓中。(干)寶兄弟年小,不之審也。后十余年,母喪,開墓,而婢伏棺如生,載還,經日乃蘇。言其父常取飲食與之,恩情如生。在家中吉兇輒語之,考校悉驗,地中亦不覺為惡。既而嫁之,生子。
干寶父親亡故,其母將丈夫生前的寵婢推入墓中。因干寶兄弟年幼而沒有去審察。十余年之后,母親亡故,兄弟開啟父墓以安排合葬,結果發(fā)現婢女伏在棺上未死,于是帶她回家,幾日后婢女蘇醒,說是他們的父親取東西給她吃,她又不厭惡墓穴里的環(huán)境。后來她嫁了人,生下孩子。為此,干寶深信人可以死而復活。
據《晉書》所記,干寶的兄長亡故多日而復生,更訴說各種鬼神事情,仿如做夢而醒,不知自己曾死!读袀鞯谖迨吩疲
又寶兄嘗病氣絕,積日不冷,后遂悟,云見天地間鬼神事,如夢覺,不自知死。(干)寶以此遂撰集古今神祇靈異人物變化,名為“搜神記”,凡三十卷。其兄病亡氣絕多日而身體沒有變冷,干寶心有所感,因而搜集古今神靈鬼異、人物變化之事,合編成《搜神記》,共計三十卷。
總括而言,若論干寶何以撰寫《搜神記》,一乃魏晉時代,信奉鬼神之風氣盛行,喜好陰陽學說的干_寶在此環(huán)境氛圍之下,對鬼神之逸聞產生濃厚興趣。二乃自身經歷所致,其父侍婢被迫陪葬,活于墓中十多年,加上其兄死而復生,令他決心搜集有關鬼神的故事。三乃他有意證明世間確有鬼神,故引前人之記錄,探訪近世的事跡,借此一一印證。
三、《搜神記》的內容
《搜神記》全書本有三十卷, 今僅存二十卷。據述乃明萬歷年間(一五七三至一六二○)胡震亨編刻《秘冊匯函》之版本!端膸烊珪嵋?子部十二?小說家類》:
《搜神記》二十卷:舊本題晉干寶撰。證以古書所引,或有或無,其第六第七卷乃全鈔《續(xù)漢書?五行志》,一字不更,殆亦出于依托。然猶為多見古書之人,聯綴舊文,傅以他說,故核其體例儼然唐以前書,非諦審詳稽不能知其偽也。
其大意是:《搜神記》二十卷,舊本題作晉朝干寶所撰。將所述內容,以古書引證,有的故事有出處,有的則沒有,書中第六及第七卷是全部抄錄自《續(xù)漢書?五行志》,一字沒有更換,該亦是出于托名之作,非原來作品。作者該是多閱覽古書的人,能綴聯舊日的文章,輔以其他著述的說法,故此核查其體例風格,發(fā)現很像唐代以前的著作,若不仔細審核,實在不能辨別其真?zhèn)巍?br /> 現存二十卷《搜神記》的內容,粗略可分成八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三卷):論仙人方士、長壽得道者。
第二部分(第四至五卷):寫預言應驗、夢卜成真。
第三部分(第六至十卷):錄先秦至漢末的奇物奇事、奇夢妖怪。
第四部分(第十一卷):寫歷史人物傳說。
第五部分(第十二至十四卷):述異人異物異獸。
第六部分(第十五至十六卷):記魂魄再世復生。
第七部分(第十七至十九卷):論精怪作祟貽害。
第八部分(第二十卷):敘救殺奇禽異獸的報應。
《搜神記》的記述,有的是傳承前人的作品,有的乃干寶當時采訪所得,因非親耳所聽、親目所見,難免有虛構之處,作者甘愿承擔譏謗及批評。他在序文已陳述己之心志:“茍有虛錯,愿與先賢前儒分其譏謗。及其著述,亦足以明神道之不誣也!
干寶撰錄的《搜神記》,其來源主要乃:一、承繼前人典籍所載;二、采訪近世之事。為此,他錄述了不少正史人物的故事,使《搜神記》成為正史的參考注書。如《搜神記》卷十一《王裒》:王裒,字偉元,城陽營陵人也。父儀,為文帝所殺。裒廬于墓側,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號,涕泣著樹,樹為之枯。母性畏雷,母歿,每雷,輒到墓曰:“裒在此!
《晉書》卷八十《孝友傳?王裒》幾乎全錄其文。而《搜神記》卷十一的《東海孝婦》則承傳自《漢書》卷七十一《于定國傳》。故事寫孝婦被冤枉毒殺婆婆而判死刑,以致東?と甏蠛,直至新太守上任,于公為她平反:“孝婦不當死,前太守枉殺之!毙绿赜H身祭祀孝婦,于墓前立碑表揚其孝行,才降下大雨來。
就《搜神記》的小說題材內容而言,優(yōu)秀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各類:
1. 記錄忠孝節(jié)義的故事
作者借著故事歌頌忠孝、貞節(jié)、仁義和正直的人物,如《溫序死節(jié)》寫護軍校尉溫序寧死不降逆賊的事跡。又如《諒輔禱雨》寫廣漢郡新都縣的屬官諒輔見天旱無雨,百姓受苦,因而欲顯其誠,用自己的身軀求雨。正當他堆積起柴枝準備自焚時,雨水傾盆落下,使萬物得到潤澤。又如《相思樹》寫韓憑夫婦對愛情的堅貞專一。故事講述韓憑妻子何氏長得很美,被宋康王強搶占有,何氏暗傳表明心
志的書信給夫婿,與夫婿先后殉情。死后,二人墓前長出了兩棵梓樹,互相糾結在一起,樹上更有一對鴛鴦鳥交頸悲鳴。作者借此頌揚夫妻之間至死不渝的愛情。2. 述說人鬼魂的故事
作者借著鬼魅向人的傾訴求助,以及人與鬼魅之交往及相處,印證鬼神的存在。如《鵠奔亭女鬼》寫蘇娥被殺害而向刺史申訴冤情,《蔣濟亡兒》寫蔣濟已故的兒子向父母求助。然而,最為人贊賞的是人鬼相戀的故事。故事展現人死后對愛情的渴望和執(zhí)著,對在世情人的關心和眷戀。如《紫玉與韓重》,寫吳王夫差十八歲的小女兒紫玉與書生韓重相愛,因父王不許她下嫁韓重而抑郁至死。紫玉死后,游學回來的韓重到墓前拜祭。紫玉與他盡訴相思之情,行了夫妻之禮,又贈他徑寸大的明珠。故事哀怨動人,令人感慨。
3. 為民除害救災的故事
主要記述善良仁義的百姓甘愿犧牲自己,為大眾消除禍害及災難,謀求安逸和福祉之事。如《李寄斬蛇》,寫十二三歲的李寄自薦為祭祀的童女,一為減輕父母的負擔,一為換取金錢補助一家人的生活。李寄以大無畏的精神,帶著咬蛇犬殺了大蛇,替將樂縣的百姓除害,更得東越王聘為王后。又如《何敞消災》寫方士何敞為吳郡百姓消除蝗蝝之災后,隱居遁世之事。
4. 因果報應的故事
故事展示世間因果報應不爽,婉轉勸誡世人多行仁義,去除不義之舉。如《黃雀報恩》寫黃雀夜送四枚白玉環(huán)贈予救命恩人;又如《猿母哀子》述猿母斷腸而死后,施虐者遭瘟疫滅門之禍;又如《董永與織女》寫董永十分孝順父親,父亡后賣身葬父,故感動天帝,天帝派遣織女下凡協(xié)助他償還賣身的債務。
二十卷《搜神記》,收錄了很多神仙鬼怪、妖精夢卜,還魂報應、人鬼相戀的故事。由于作品多搜集自民間,故保存了不少優(yōu)秀動人的民間傳說。諸如此類的鬼神異事,構成《搜神記》獨有的怪異色彩。此濃厚而獨特的色彩使它成為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代表作之一。
四、《搜神記》的藝術特點
在藝術技巧方面,《搜神記》有以下幾項藝術特點:
1. 故事完整
《搜神記》收錄的作品中,有不少故事結構完整而情節(jié)曲折,內容趨向豐富充實,篇幅亦較前人作品為長,開拓了長篇幅小說的體制。如《李娥》一故事以倒序法敘述,先寫李娥的鄰居蔡仲盜墓,令李娥死而復生,再寫縣使捕獲蔡仲,縣太守查問李娥復生的經過。李娥解釋乃地府司命誤召她,故推使鄰人盜墓。太守得知真相后,上書朝廷請求赦免蔡仲的死罪。作者再倒敘李娥從地府返回人間途中,遇上表兄,表兄請她帶信給在世的兒子,相約兒子一家在城南會面。兒子得信而不解陰間語言,請人解之,再帶家人前往赴會,終能會晤亡父,又得父親賜送藥丸,保其一家免受妖癘之災。故事的結構完整有序,情節(jié)曲折離奇,故事的推進合乎情理。
2. 細節(jié)描寫細膩
作者注重細節(jié)描寫,借以推進故事發(fā)展和渲染場景氣氛。《搜神記》的細節(jié)描寫出色,可媲美后世的優(yōu)秀小說。如上文提及的《李娥》,地府司命放李娥返回人間,她立刻反問:其形體已為家人埋葬,如何走出墳墓?不懂返回陽間的路,又因乃弱質婦孺而不能獨自行走,能否得一人同行?由此才衍生了盜墓者蔡仲及同期遣返陽間的鄉(xiāng)人李黑。又如《相思樹》把兩棵樹的生長描寫得十分仔細:
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恒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音聲感人。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曰“相思樹”。渲染了夫妻不能合葬,只有墓?上嗤谋瘋。故此,墓前的兩棵梓樹屈曲而行,樹根交結于下而枝丫交錯于上的凄美之景;又借鴛鴦鳥的交頸悲鳴,揭示夫妻兩人死后仍相依不離。
3. 善用詩歌韻語
作者述寫故事之時,在行文之間加插了詩歌或韻語,增添了典雅的文學色彩。如《相思樹》寫韓憑夫妻殉情的故事,韓妻何氏寫的一封信云:“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庇玫氖呛啙嵉捻嵕洹S秩纭蹲嫌衽c韓重》一故事中,紫玉唱的一首歌:
南山有烏,北山張羅;烏既高飛,羅將奈何!意欲從君,讒言孔多。悲結生疾,沒命黃壚。命之不造,冤如之何!羽族之長,名為鳳凰;一日失雄,三年感傷;雖有眾鳥,不為匹雙。故見鄙姿,逢君輝光。身遠心近,何當暫忘?
這首歌以韻文詩的格調,展示了紫玉悲苦的心情。故事中加插詩歌及韻語,令敘事的方式富于變化,同時增強了小說的藝術吸引力。
4. 善用對話刻畫人物
作者善于運用對話刻畫人物的情感和個性,如《談生鬼妻》寫談生年輕貌美的妻子斥責談生以燭火相照時的話:“君負我。我垂生矣,何不能忍一歲,而竟相照也?”充分表現出她憤怒、哀傷和絕望之情。即使談生道歉謝罪,她仍然哭泣流淚而不可自控。又如《李寄斬蛇》寫李寄自薦為祭蛇童女的一段對話:“……女無緹縈濟父母之功,既不能供養(yǎng),徒費衣食,生無所益,不如早死。賣寄之身,可得少錢,以供父母,豈不善耶?”在表現了李寄至誠的孝心之余,亦展示了她堅決果敢的個性。她欲賣掉自己來減輕父母的經濟負擔,并借此獲取少許金錢以
供養(yǎng)父母。父母縱然不讓她去,她還是偷偷地前往應征。
五、《搜神記》的價值
《搜神記》影響深遠,及至六朝志怪作品、唐代傳奇、宋元話本、明清長篇小說,在藝術手法方面可謂繼承了《搜神記》的發(fā)展方向。有的作品甚至在體制及內容上,明顯沿用了《搜神記》的故事。例如梁朝吳均《續(xù)齊諧記?楊寶》乃出自《搜神記?楊寶》,唐代沈既濟的《枕中記》、李公佐的《南柯太守記》可謂源于《搜神記》的《焦湖廟巫》及《審雨堂》。
至宋明時期,話本流行,《清平山堂話本》中《死生交范張雞黍》亦不外取自《搜神記?死友》中范巨卿及張元伯的故事。元代,關漢卿(約一二二○至一三○○)的雜劇《感天動地竇娥冤》也源于《搜神記?東海孝婦》。明朝湯顯祖(一五五○至一六一六)的《邯鄲夢》源于唐傳奇《南柯太守記》,而《南柯太守記》則源于《搜神記》的《焦湖廟巫》。
《搜神記》在當時的影響已很深遠,故出現續(xù)寫的著作《搜神后記》,共十卷。不知何許人所撰,只能肯定乃隋前之作品。清代《四庫全書?子部十二?小說家類》:《搜神后記》十卷:舊本題晉陶潛撰?紳撟溆谒卧嗡哪,而書中有元嘉十四年、十六年事,其偽可不待辨。然其書文詞古雅,體例嚴整,實非鈔撮補綴而成,亦非唐以后所作,故《隋志》著錄,而唐人所引文,亦一一相合,蓋猶隋以前之完帙也。時至現代,《搜神記》的影響依然恒久不衰。如五十年代的戲劇電影《天仙配》,六十年代的電影《七仙女》,皆源自《董永與織女》的故事。
從國際視野而論,《搜神記》印證了很多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巧合。例如,丹麥安徒生(一八○五至一八七五)的童話《野天鵝》、德國的天鵝故事(據悉被譯為《被施法的面紗》),以及后來衍生的俄國芭蕾舞劇《天鵝湖》,乃十八九世紀西方著名的童話。原來在我國早于四世紀的晉朝,已有鳥兒化為美女的故事,《搜神記》的《羽毛女》便是一例證。西方的《圣經》故事里,耶穌行神跡,以五餅二魚喂飽五千人,恰巧中國則有《薊子訓長壽》,述薊子訓以斗酒片脯令京城數百名公卿大夫吃飽飲醉。
此外,中國對日本的文化影響深遠,如現代日語里,有不少字詞乃傳承中國古代漢語而來的,例子可見于《搜神記》。日語的“仆”(ぼㄑ,boku)是男子謙稱“我”的意思,實乃晉朝時期已通用的自稱,如《鬼扮虞定國》一故事中,虞定國在蘇公面前謙稱自己為“仆”。
六、筆者絮言
此書之撰寫,除了筆者的查核推論,亦參考了北京中華書局二○一二年出版,由馬銀琴、周廣榮注譯的《搜神記》,以及臺北三民書局二○一○年出版,由黃均譯注的《新譯搜神記》,特此鳴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