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試圖以一種開放的視野追尋鐘嶸《詩品》中核心概念其生成的具體文化情境和理論基因,并著重闡發(fā)它們所包含的美學意蘊與生命體驗,使其在與研究主體的對話中重新活躍起來,從而把傳統(tǒng)的詩學智慧與當下的生存體驗結合起來。因而,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主要將《詩品》中的核心概念放在中國美學和文論之縱向的歷史長河和魏晉六朝之橫向的文化氛圍中加以考察,在對具體概念的研究中體現(xiàn)出對象的時代精神和歷史文化底蘊。同時,在分析《詩品》核心概念各自內(nèi)涵時考察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把《詩品》的諸概念看作相互關聯(lián)的理論整體,這樣即跳出單就某一個別概念進行研究的視域局限,避免割裂其理論的完整性與有機性。
孟慶雷,男,1979年生,山東日照市人。2008年畢業(yè)于山東大學文學院,獲博士學位。2011年至今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博士后在讀,現(xiàn)為河北師范大學文學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論、影視批評。已在《孔子研究》《四川大學學報》《電影藝術》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
導論
第一章 “自然”——《詩品》的本體追尋
第一節(jié) “天命”與“自然”的對峙與融合
第二節(jié) 《詩品》中“自然”的內(nèi)涵
第二章 “性情”——詩人個體情感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
第一節(jié) “性”、“情”之辨與六朝尚“情”觀念的崛起
第二節(jié) “吟詠情性”的詩學內(nèi)涵
第三章 “直尋”——哲學視野中的詩學方法論
第一節(jié) “直尋”的傳統(tǒng)文化之源
第二節(jié) “直尋”的具體文化語境
第三節(jié) 鐘嶸“直尋”的內(nèi)涵
第四節(jié) 從“直尋”到“不隔”
第四章 形上之“和”與形下之“味”(上)
第一節(jié) 不同歷史境遇下的中西和諧美學話語
第二節(jié) 儒家的尚“中”與道家的崇“大” 導論
第一章 “自然”——《詩品》的本體追尋
第一節(jié) “天命”與“自然”的對峙與融合
第二節(jié) 《詩品》中“自然”的內(nèi)涵
第二章 “性情”——詩人個體情感對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
第一節(jié) “性”、“情”之辨與六朝尚“情”觀念的崛起
第二節(jié) “吟詠情性”的詩學內(nèi)涵
第三章 “直尋”——哲學視野中的詩學方法論
第一節(jié) “直尋”的傳統(tǒng)文化之源
第二節(jié) “直尋”的具體文化語境
第三節(jié) 鐘嶸“直尋”的內(nèi)涵
第四節(jié) 從“直尋”到“不隔”
第四章 形上之“和”與形下之“味”(上)
第一節(jié) 不同歷史境遇下的中西和諧美學話語
第二節(jié) 儒家的尚“中”與道家的崇“大”
第三節(jié) 尚“和”思維在《詩品》中的展現(xiàn)
第五章 形上之“和”與形下之“味”(下)
第一節(jié) “滋味說”的歷史生成
第二節(jié) “滋味說”的文化個性
第三節(jié) “滋味”對《詩品》中具體理論概念的蘊含
第六章 興:走進詩的審美境界
第一節(jié) 經(jīng)學與教化之“興”的生成
第二節(jié) “興”的重新激活
第三節(jié) 鐘嶸《詩品》“興”義的內(nèi)涵
第四節(jié) 鐘嶸“興”義的后世影響
第七章 “奇”——審美的獨異性與反常規(guī)原則
第一節(jié) “奇”的文化淵源
第二節(jié) 《詩品》中“奇”的內(nèi)涵
第三節(jié) 鐘嶸、劉勰“奇”觀比較
第四節(jié) 《詩品》尚“奇”觀念對后世的影響
第八章 “圣人”觀念與《詩品》的詩歌典范
第一節(jié) “圣人”觀念的歷史演變
第二節(jié) “圣人”觀念與六朝藝術的關系
第三節(jié) 曹植與《詩品》的“圣人”觀念
余論 《詩品》對后世詩學的影響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