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薇著的《武則天秘史》是《“翰林書院”帝王史系列》其中之一,從五部分?jǐn)懥宋鋭t天的一生,包括后宮風(fēng)云中的嶄露頭角,權(quán)利之路中的步步為營,獨尊天下的銳不可擋,武周王朝中的威嚴(yán)霸氣,最后博弈中的豁達(dá)睿智。
本套叢書的每一分冊,都在廣泛而真實的史料基礎(chǔ)上,以生動的語言和獨特的視角,敘寫了每位帝王百轉(zhuǎn)千回、波瀾壯闊的一生,展示了他們的成功與失敗、高潮與低谷、堅定與疑惑、氣魄與迷茫。通過本套叢書,你將了解歷史上這些獨一無二的人物,進(jìn)入他們塵封彌久的精彩世界。
★ 小說的生動,歷史的厚重。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既有帝王們的文治武功、治國心法,也有名臣才子的權(quán)謀與沉浮。★ 一套蕩氣回腸的帝王興亡錄。作品結(jié)構(gòu)緊湊,故事異彩紛呈,情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氣勢磅礴,引人入勝! 傳記式的帝王長卷,熱血沸騰的打江山與守江山的傳奇。非沉思不能探其幽遠(yuǎn),非品讀不能知其恢宏。★ 這是一套值得品讀和收藏的歷史大書,帝王們起伏跌宕、精彩絕倫的一生,值得你閱讀和體會! 看小說,識帝王,懂歷史,更懂智慧與謀略。
雷薇,史學(xué)專家,著名講師,多年來致力于歷史方面研究,文筆犀利,經(jīng)典睿智,善用現(xiàn)代眼光慎獨歷史,見解獨到深刻,作品通俗易懂,清晰明朗,是當(dāng)代不可多得的優(yōu)秀史學(xué)研究者。
第一篇 后宮風(fēng)云
第一章 武家有女
舞臺
庸之非福
教科書
媚娘與李世民
太子李治
第二章 二入深官
感業(yè)寺
意外的援手
步步為營
一樁謀反案
第三章 破局
阻力重重
李劫的回答 第一篇 后宮風(fēng)云
第一章 武家有女
舞臺
庸之非福
教科書
媚娘與李世民
太子李治
第二章 二入深官
感業(yè)寺
意外的援手
步步為營
一樁謀反案
第三章 破局
阻力重重
李劫的回答
“立武派”的勝利
勝利者的屠刀
骨醉
第二篇 權(quán)力之路
第一章 母儀天下
高貴的姓氏
國母的資本
皇與權(quán)
情感危機
廢后
第二章 帝后的輝煌
封禪大典
借刀
建功立業(yè)
進(jìn)退
后院起火
第三章 新的斗爭
天后
建言十二事
皇家母子
第二個敵人
成長中的統(tǒng)治者
第三篇 獨尊天下
第一章 高宗逝世
李賢的對策
謀反,還是謀反
李治最后的歲月
遺言
七日攻防
第二章 動蕩的時局
糊涂天子
大殿上的廢立
嗣圣、文明、光宅
裴炎的失誤
一次造反
第三章 誰家天下
迅速平叛
立威
安全問題
銅匭
第四篇 武周王朝
第一章 圣母臨人
一石激起干層浪
李家的反擊
酷吏時代
武則天的心思
第二章 登基前后
皇太后的私人生活
從馮小寶到薛懷義
面首的貢獻(xiàn)
女主武王
第三次請愿
第三章 武周朝的君臣關(guān)系
識人與選才
相處之道
智慧與勇氣
請君入甕
酷吏時代的終結(jié)
第五篇 最后的博弈
第一章 得與失
情人
明堂大火
收復(fù)安西四鎮(zhèn)
扶不起的武家人
封禪嵩山
第二章 塵埃落定
繼承權(quán)
李旦的危機
狄仁杰的建議
“曲線救國”
晚年生活
第三章 神龍政變
朝堂對質(zhì)
白熱化的斗爭
收網(wǎng)人
神龍政變
病榻上的布局
最后的舞臺
外面李孝逸和魏元忠以最快的速度平定了叛亂,洛陽城里武則天快手快腳地將宰相裴炎打下大獄,命人審問裴炎為何要造反——造反者薛仲璋正是裴炎的外甥。裴炎雖有私心,卻也一心為王室考慮,哪里肯承認(rèn)這種罪名。但皇太后金口玉言,硬說裴炎謀反。
朝廷畢竟不是武則天的一言堂,裴炎也著實盡到了宰相的義務(wù),大臣們?yōu)樗Р黄,要求皇太后拿出宰相謀反的證據(jù),武則天一口咬定裴炎謀反,反而要求大臣拿出裴炎沒謀反的證據(jù)。朝堂太后說太后的,大臣說大臣的,雞同鴨講,根本無法溝通。
最后,武則天決定不管大臣們的反對,十月十八日,裴炎以謀反罪被斬。
裴炎的錯誤在于錯誤地估計了武則天的實力,他太過看重自己顧命大臣的身份,忘記了誰才是朝廷上的主宰。他認(rèn)為顧命大臣的權(quán)力能夠和天后抗衡,并且試探性地挑釁武則天。而武則天卻不會給對手任何機會,直接奪了他引以為傲的權(quán)力,證明他妄自尊大的結(jié)果不過是以卵擊石。裴炎沒想到武則天半點不留情面,對曾幫過她的人可以痛下殺手,這時候他即使求饒,即使后悔,也沒辦法保住自己的命。
程務(wù)挺聽說好友裴炎獲罪,大吃一驚。武人性子直,脾氣急,連忙寫下一封奏折替裴炎求情,希望天后念在裴炎有過功勞,從輕發(fā)落。武則天干脆利落,一紙詔書宣布程務(wù)挺與裴炎勾結(jié)。于是,曾將前任皇帝拽下王位的程務(wù)挺也做了刀下鬼。為武則天賣過命的程將軍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令人扼腕。
曾被程大將軍收拾得人仰馬翻的突厥人聽說這件事后,一片歡呼,連連開宴會慶祝少了個大對頭。開完宴會,他們想起程務(wù)挺威風(fēng)凜凜,心里仍有余悸;又想起此人英武善戰(zhàn),想必是天上神仙,于是為程務(wù)挺立了一座祠堂,每次作戰(zhàn)(去大唐燒殺搶掠)前都要拜上幾拜,望程將軍保佑他們旗開得勝。這消息傳到大唐,聽到的人又好氣又好笑,又不禁暗暗惋惜國家少了這樣一位人才。由此也可知,武則天的野心遠(yuǎn)在雄心之上。
裴炎被斬首后又被抄家,官員們發(fā)現(xiàn)裴宰相家徒四壁,沒有任何財物,此人雖有政治野心,卻也是一位稱職的、難得的宰相。這件事很快在人們的嘆息聲中被淡忘,唯有被囚禁的唐睿宗李旦感念裴炎的擁立之功,若干年后他登上皇位后,念念不忘地將裴炎追封為大都督,又欽點謚號“忠”,可見在他心目中,裴炎是李唐的忠臣,也是自己的忠臣。裴炎一心擁立李旦,為了李旦費了不少心思,數(shù)年后,這份忠心也算得到了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
老將軍李勣遭了殃,因為兩個孫子造反,李家一切榮譽都被剝奪,祖墳被掘開,家財被抄沒,直系子孫全都被斬首,李勣原本姓徐,因?qū)Υ筇乒Ω弑毁n姓為“李”,如今這一姓氏也被剝奪。這就是武則天的為人,與自己為敵的,即使當(dāng)年有恩于己,她也決不心慈手軟,留下禍患。就連李家的旁支也紛紛逃竄到邊疆。百年后,吐蕃人俘虜了千余名漢人俘虜,突有一徐姓男子自稱徐敬業(yè)的后代,已在吐蕃繁衍數(shù)年,自占土地,自擁兵馬。徐姓男子釋放了千名同胞后飄然而去。想李勣一世倥傯,為大唐蕩平邊疆,子孫卻只能混跡于邊寨,著實令人感傷不已。
一場聲勢到達(dá)十幾萬人的叛亂,被武則天用了一個多月就平定干凈。叛亂的首領(lǐng)都已伏誅,李孝逸繼續(xù)帶人追捕逃竄的叛賊。這場叛亂雖然打出了光復(fù)王室的旗號,但借用一個已死皇子的名字,做的又是攻取南京、劃江而治的勾當(dāng),實在不能讓天下人信服。
何況武則天協(xié)理天下這么多年,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不論朝廷還是百姓都已經(jīng)習(xí)慣了被她領(lǐng)導(dǎo),沒有幾個人真心響應(yīng)這支隊伍。徐敬業(yè)等人召集的多是監(jiān)獄里的犯人和市井上的無賴,這樣的人有投機之心,無善戰(zhàn)之能,面對朝廷正規(guī)軍隊,無異以卵擊石,失敗在所難免。武則天不費吹灰之力就取得了勝利,穩(wěn)定了局勢。
此外,裴炎謀反的消息,由武則天派人送往西京,通知仍在長安駐守的官員們,武則天也想知道這些官員對裴炎一事的反應(yīng)。使者是郎將姜嗣宗,作為武則天的欽差,難免得意揚揚,一副凌人的架勢。接信的人正是老臣劉仁軌,他問及洛陽的狀態(tài),姜嗣宗夸夸其談,并對劉仁軌說:“我早看出裴炎要謀反!”劉仁軌反感他對朝廷大員的傲慢態(tài)度,不動聲色地問道:“你是說你早就知道裴炎要謀反?”姜嗣宗想要繼續(xù)夸耀自己的“未卜先知”,連連點頭。劉仁軌暗自冷笑,將這番話寫進(jìn)一封密信,托姜嗣宗呈交武則天。
姜嗣宗拿著密信回到洛陽,本以為會得到皇太后的嘉獎,沒想到武則天看信后臉色一沉,對姜嗣宗說:“你早就知道裴炎要謀反,為什么不報告?存的是什么心?”姜嗣宗瞠目結(jié)舌,糊里糊涂地被人拉下去處斬——這一時期的武則天,今天殺一個叛臣,明天殺一個叛將,用的是“殺雞儆猴”,對一切異己力量不遺余力地打擊、擊潰,讓朝廷上人心惶惶,眾臣只能屈服在如此“雌威”之下。
一日,武則天威風(fēng)凜凜立于朝堂之上,注視群臣,突然喝道:“這么多年我?guī)拖鹊壑卫硖煜,自認(rèn)無愧于天,你們知道嗎?”
群臣連忙下跪叩首,口稱:“臣等知陛下勞苦功高!”
武則天怒斥:“我以社稷為重,為天下事夙興夜寐,不想竟有反賊內(nèi)外勾結(jié)作亂,為首的竟然都是朝廷的重臣與將門后裔,真讓我大失所望!你們聽著,你們之中有誰地位顯赫如裴炎?有誰是將門之子如徐敬業(yè)?有誰是善戰(zhàn)的名將如程務(wù)挺?這三個人都是人杰,他們對我不利,我殺了他們,你們要是認(rèn)為自己的才能可以勝過他們,盡可以繼續(xù)跟我作對;如若不然,就從現(xiàn)在開始對我忠心耿耿,不要自作聰明,落得被天下人恥笑的下場!”
滿朝文武悄無聲息。
武則天完全取得了政治優(yōu)勢,壓得朝堂之上無人再敢持有異議。她的侄子武承嗣成為宰相,還有另一個侄子、武元慶的兒子武三思,當(dāng)了兵部尚書,握起重權(quán)。此外還有武惟良和武懷運的孩子武攸宜、武攸緒、武攸止、武攸望等也被封王封官,就連武士彟的兄長武士逸的孩子武重規(guī)、武載德、武懿宗、武嗣宗也被召到洛陽,接受封賞。而武承嗣的六個兒子小小年紀(jì),也都被封為郡王。仍然在世的武家子弟,都得到了相當(dāng)?shù)牡匚缓凸巽,武家成了另一個皇族大家。
駱賓王的討伐檄文中有一問: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而今日之域中,正是武家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