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文史經(jīng)典——走進大師的精神世界:中國哲學史大綱
定 價:38 元
叢書名:民國文史經(jīng)典
- 作者:胡適 著
- 出版時間:2014/8/1
- ISBN:9787307126541
- 出 版 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B21
- 頁碼:291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中國哲學史大綱》是中國近代以來,第一本用現(xiàn)代學術(shù)方法系統(tǒng)研究中國哲學史的書。近年頗多學者承認,此書的出版,是中國哲學史學科成立的標志。
本書自出版以來,所獲得的贊譽無以復加,它被視為一本劃時代的著作,也是一部在中國文化史上劃時代的巨著,一部劃時代的書,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一個積極成果,是中國思想史研究上的開山之作,為胡適的學術(shù)地位奠定了一塊不可撼動的基石。本書中,在在體現(xiàn)了胡適先生那敏銳的觀察力,致密的組織力,大膽的創(chuàng)造力。這本書也是中國學者用現(xiàn)代學術(shù)方法系統(tǒng)研究中國古代哲學史的第一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視為中國哲學史學科成立的標志,在中國哲學史發(fā)展史學上占有重要地位!
這本書也是胡適的成名之作,自此胡適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化界的領軍人物。這本也是胡適當年在北大任課時候的講義,作者引經(jīng)據(jù)典,各種史料信手拈來,大師風范盡在其中。
作者 胡適(1891~1962)
現(xiàn)代著名學者,詩人。以倡導“五四”新文學革命著聞于世。安徽績溪人,幼年在家鄉(xiāng)私塾讀書。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學影響。1904年春到上海進入新式學堂。1910年考取庚子賠款官費生赴美國,先后就讀于康奈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1914年就學于哲學家J.杜威,深受其實用主義哲學的影響。1917年1月,他的《文學改良芻議》一文在《新青年》雜志發(fā)表,提出文學改良八事,強調(diào)以白話代替文言作正式的文學語言,為以新文學取代舊文學打開了缺口,被詡為文學革命“首舉義旗的先鋒”,一時享譽全國。1917年夏回國,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
1918年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宣傳個性解放、思想自由,與陳獨秀、李大釗等同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他陸續(xù)發(fā)表一些文章,從創(chuàng)作理論的角度闡述新舊文學的區(qū)別,提倡新文學創(chuàng)作,翻譯法國都德、莫泊桑、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從事白話文學的創(chuàng)作。于1917年發(fā)表的白話詩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第一批新詩。
胡適信奉實用主義哲學。五四運動后,同李大釗、陳獨秀等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分道揚鑣,由“問題與主義之爭”開其端,倡導改良,從此改變了他原想20年不談政治的 作者 胡適(1891~1962)
現(xiàn)代著名學者,詩人。以倡導“五四”新文學革命著聞于世。安徽績溪人,幼年在家鄉(xiāng)私塾讀書。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學影響。1904年春到上海進入新式學堂。1910年考取庚子賠款官費生赴美國,先后就讀于康奈爾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1914年就學于哲學家J.杜威,深受其實用主義哲學的影響。1917年1月,他的《文學改良芻議》一文在《新青年》雜志發(fā)表,提出文學改良八事,強調(diào)以白話代替文言作正式的文學語言,為以新文學取代舊文學打開了缺口,被詡為文學革命“首舉義旗的先鋒”,一時享譽全國。1917年夏回國,受聘為北京大學教授。
1918年加入《新青年》編輯部,大力提倡白話文,宣傳個性解放、思想自由,與陳獨秀、李大釗等同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人物。他陸續(xù)發(fā)表一些文章,從創(chuàng)作理論的角度闡述新舊文學的區(qū)別,提倡新文學創(chuàng)作,翻譯法國都德、莫泊桑、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從事白話文學的創(chuàng)作。于1917年發(fā)表的白話詩是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第一批新詩。
胡適信奉實用主義哲學。五四運動后,同李大釗、陳獨秀等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知識分子分道揚鑣,由“問題與主義之爭”開其端,倡導改良,從此改變了他原想20年不談政治的態(tài)度。他于20年代辦《努力周報》,30年代辦《獨立評論》,40年代辦“獨立時論社”,都屬政治性刊物。1938~1942年出任國民政府駐美大使。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學校長。1949年去美國。1958年返臺灣任中央研究院院長。
胡適一生的學術(shù)活動主要在史學、文學和哲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他在學術(shù)上影響最大的是提倡“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的治學方法。晚年潛心于《水經(jīng)注》的考證,但未及寫出定稿。1962年在臺北病逝。
序
再版自序
第一篇 導言
第二篇 中國哲學發(fā)生的時代
第一章 中國哲學結(jié)胎的時代
第二章 那時代的思潮(詩人時代)
第三篇 老子
第四篇 孔子
第一章 孔子略傳
第二章 孔子的時代
第三章 易
第四章 正名主義
第五章 一以貫之
第五篇 孔門弟子
第六篇 墨子 序
再版自序
第一篇 導言
第二篇 中國哲學發(fā)生的時代
第一章 中國哲學結(jié)胎的時代
第二章 那時代的思潮(詩人時代)
第三篇 老子
第四篇 孔子
第一章 孔子略傳
第二章 孔子的時代
第三章 易
第四章 正名主義
第五章 一以貫之
第五篇 孔門弟子
第六篇 墨子
第一章 墨子略傳
第二章 墨子的哲學方法
第三章 三表法
第四章 墨子的宗教
第七篇 楊朱
第八篇 別墨
第一章 墨辯與別墨
第二章 墨辯論知識
第三章 論辯
第四章 惠施
第五章 公孫龍及其他辯者
第六章 墨學結(jié)論
第九篇 莊子
第一章 莊子時代的生物進化論
第二章 莊子的名學與人生哲學
第十篇 荀子以前的儒家
第一章 大學與中庸
第二章 孟子
第十一篇 荀子
第一章 荀子
第二章 天與性
第三章 心理學與名學
第十二篇 古代哲學之終局
第一章 西歷前三世紀之思潮
第二章 所謂法家
第三章 古代哲學之中絕
附錄
第四章 墨子的宗教
上兩章所講,乃是墨子學說的根本觀念。其余的兼愛、非攻、尚賢、尚同、非樂、非命、節(jié)用、節(jié)葬,都是這根本觀念的應用。墨子的根本觀念,在于人生行為上的應用。既講應用,須知道人生的應用千頭萬緒,決不能預先定下一條“施諸四海而皆準,行諸百世而不!钡墓。所以墨子說:
凡入國,必擇務而從事焉。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則語之節(jié)用節(jié)葬;國家
音湛湎,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僻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務奪侵凌,則語之兼愛非攻。故曰擇務而從事焉。《魯問》
墨子是一個創(chuàng)教的教主。上文所舉的幾項,都可稱為“墨教”的信條。如今且把這幾條分別陳說如下:
第一,天志 墨子的宗教,以“天志”為本。他說:
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guī),匠人之有矩。輪匠執(zhí)其規(guī)矩以度天下之方圜,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今天下之士君子之書不可勝載,言語不可勝計;上說諸侯,下說列士。其于仁義,則大相遠也。何以知之?曰:我得天下之明法度以度之!短熘旧稀。參考《天志》中下及《法儀篇》
這個“天下之明法度”便是天志。但是天的志是什么呢?墨子答道:
天欲人之相愛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惡相賊也《法儀篇》!短熘鞠隆氛f:“順天之意何若?曰:兼愛天下之人!迸c此同意。
何以知天志便是兼愛呢?墨子答道:
以其兼而愛之兼而利之也。奚以知天之兼而愛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法儀篇》!短熘鞠隆芬馀c此同而語繁,故不引。
第二,兼愛 天的志要人兼愛,這是宗教家的墨子的話。其實兼愛是件實際上的要務。墨子說:
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當通嘗察亂何自起?起不相愛!I愛其室,不愛其異室,故竊異室以利其室。賊愛其身,不愛人,故賊人以利其身!蠓蚋鲪燮浼遥粣郛惣,故亂異家以利其家。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故攻異國以利其國!齑撕巫云,皆起不相愛。若使天下……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之國若其國,誰攻?……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都鎼凵稀
《兼愛》中下兩篇都說因為要“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所以要兼愛。
第三,非攻 不兼愛是天下一切罪惡的根本,而天下罪惡最大的,莫如“攻國”。天下人無論怎樣高談仁義道德,若不肯“非攻”,便是“明小物而不明大物”讀《非攻上》。墨子說:
今天下之所〔以〕譽義舊作善,今據(jù)下文改者,……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譽之歟?……雖使下愚之人必曰:將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譽之。……今天下之諸侯將,猶多皆〔不〕免攻伐并兼,則是〔有〕(此字衍文)譽義之名而不察其實也。此譬猶盲者之與人同命黑白之名而不能分其物也。則豈謂有別哉?《非攻下》
墨子說“義便是利”《墨經(jīng)上》也說“義,利也”,此乃墨家遺說,義是名,利是實。義是利的美名,利是義的實用。兼愛是“義的”,攻國是“不義的”,因為兼愛是有利于天鬼國家百姓的,攻國是有害于天鬼國家百姓的。所以《非攻上》只說得攻國的“不義”,《非攻》(中、下)只說得攻國的“不利”。因為不利,所以不義。你看他說:
計其所自勝,無所可用也。計其所得,反不如所喪者之多。
又說:
雖四五國則得利焉,猶謂之非行道也。譬之醫(yī)之藥人之有病者然。今有醫(yī)于此,和合其祝藥之于天下之有病者而藥之。萬人食此,若醫(yī)四五人得利焉,猶謂之非行藥也。《非攻》(中、下)。
可見墨子說的“利”不是自私自利的“利”,是“最大多數(shù)的最大幸!。這是“兼愛”的真義,也便是“非攻”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