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學原理與技術(附實驗指導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
定 價:39.6 元
- 作者:錢旻 主編
- 出版時間:2011/5/1
- ISBN:9787040317923
-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R392-33
- 頁碼:295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免疫學原理與技術》主要分為三部分:免疫學基本理論、免疫學基本技術以及免疫學實驗指導。免疫學基本理論部分主要從整體、細胞和分子三個層面介紹了免疫學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論,包括免疫系統(tǒng)的構成,固有免疫與適應性免疫的應答過程和辨證關系,免疫應答中的調(diào)節(jié)機制和免疫病理的基本知識,以及免疫分子尤其是抗原、抗體的特征與相互關系,為后面介紹免疫學技術打下理論的基礎。免疫學基本技術部分重點介紹目前生命科學和醫(yī)學領域常用的有關免疫學技術,了解其基本操作原理、程序和應用范圍,以及各技術的優(yōu)缺點;學會應用免疫學技術來設計研究課題和解決實際問題。該部分內(nèi)容包括:抗體制備技術、經(jīng)典免疫學技術、免疫標記技術、機體免疫功能的檢測技術以及免疫組織化學技術。免疫學實驗指導部分供開設免疫學實驗課程使用。該部分單獨裝訂成冊附于書后,以方便使用!睹庖邔W原理與技術》可作為高等院校生物學及醫(yī)學相關專業(yè)本科生、研究生的免疫學教材,也可以作為基礎、臨床免疫學科研和臨床檢驗人員的參考書。本書由錢昱主編。
《免疫學原理與技術》的主要特點就是突出免疫學理論和技術兩部分的內(nèi)容。全書內(nèi)容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基本的免疫學原理,從宏觀到微觀介紹免疫學所涉及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第二部分為免疫學技術各論,注重介紹各種免疫學技術的發(fā)展歷程、原理、材料的準備、操作中應該注意的原則和要點,以及目前該技術的應用和發(fā)展趨勢;第三部分為免疫學實驗指導,內(nèi)容涵蓋體液免疫的檢測技術、細胞免疫的檢測技術、可溶性分子的免疫檢測技術,以及組織細胞分子的免疫檢測技術等數(shù)種實驗技術,教師在安排實驗時可交替進行。本書由錢昱主編。
第一部分 免疫學基本理論第一章 免疫學概論 第一節(jié) 免疫學基本概念的演變 一、人痘苗的發(fā)現(xiàn)與抗感染免疫 二、疫苗的發(fā)明與免疫學的誕生 三、抗體 第一部分 免疫學基本理論第一章 免疫學概論 第一節(jié) 免疫學基本概念的演變 一、人痘苗的發(fā)現(xiàn)與抗感染免疫 二、疫苗的發(fā)明與免疫學的誕生 三、抗體的發(fā)現(xiàn)與體液免疫 四、遲發(fā)型超敏反應的揭示與細胞免疫 五、變態(tài)反應與免疫病理學 六、免疫本質的揭示開啟免疫學新時代 七、免疫學研究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趨勢 第二節(jié) 免疫學基本概念 一、免疫 二、免疫功能 三、免疫學技術 第三節(jié) 免疫學在生命科學中的作用 一、免疫學與基礎研究 二、免疫學與應用研究 三、免疫學與生物高科技產(chǎn)業(yè) 四、免疫學與生物安全和國防 免疫學發(fā)展大事記 思考題 參考文獻第二章 免疫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免疫器官 一、中樞免疫器官 二、外周免疫器官 第二節(jié) 免疫細胞 一、造血干細胞 二、淋巴細胞 三、輔佐細胞 四、其他免疫細胞 第三節(jié) 免疫分子 一、膜結合型的免疫分子 二、分泌型的免疫分子 第四節(jié) 免疫系統(tǒng)的進化 一、無脊椎動物免疫系統(tǒng)的進化 二、脊椎動物免疫系統(tǒng)的進化 思考題 參考文獻第三章 免疫應答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固有免疫與適應性免疫 二、免疫應答的基本過程及結局 三、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 四、初次應答與再次應答 五、適應性免疫的獲得方式 第二節(jié) 固有免疫 一、固有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 二、固有免疫系統(tǒng)的識別方式 三、固有免疫抗感染的作用階段 四、固有免疫與適應性免疫的關系 第三節(jié) 抗原的加工與遞呈 一、概述 二、內(nèi)源性抗原加工遞呈的MHCI類途徑 三、外源性抗原加工遞呈的MHCⅡ類途徑 第四節(jié) T淋巴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 一、 T細胞對抗原的識別 二、T細胞活化的雙信號要求 三、T細胞活化的信號轉導 四、T細胞克隆性增殖和分化 五、效應T細胞的免疫效應 第五節(jié) B淋巴細胞介導的免疫應答 一、B細胞對TD抗原的免疫應答 二、B細胞對TI抗原的免疫應答 三、體液免疫應答的一般規(guī)律 第六節(jié) 免疫耐受 一、導致免疫耐受的一些現(xiàn)象與規(guī)律 二、對自身抗原免疫耐受的機制 輔讀材料 思考題 參考文獻第四章 免疫調(diào)節(jié)和免疫病理 第一節(jié) 免疫調(diào)節(jié) 一、分子水平的免疫調(diào)節(jié) 二、細胞水平的免疫調(diào)節(jié) 三、整體和群體水平的免疫調(diào)節(jié) 第二節(jié) 免疫病理 一、超敏反應 二、自身免疫病 三、腫瘤 思考題 參考文獻第五章 抗原與抗體 第一節(jié) 抗原 一、抗原的概念 二、抗原的性質 三、抗原的分類 四、抗原表位 第二節(jié) 抗體 一、抗體的概念 二、抗體的基本結構 三、抗體的類型 四、抗體的編碼基因及抗體多樣性的產(chǎn)生機制 五、抗體的生物學活性 六、各類抗體的生物學特征 第三節(jié) 抗原抗體反應 一、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 二、抗原抗體反應的特性 三、抗原抗體反應的影響因素 思考題 參考文獻第二部分 免疫學基本技術第六章 抗體制備技術 第一節(jié) 多克隆抗體制備技術 一、多克隆抗體制備的原理 二、多克隆抗體制備的基本條件 三、多克隆抗體制備的基本方法 第二節(jié) 單克隆抗體制備技術 一、單克隆抗體制備的原理 二、單克隆抗體制備的基本條件 三、單克隆抗體制備的基本方法 四、實驗影響因素的分析 五、單克隆抗體的應用 第三節(jié) 基因工程抗體制備技術 一、鼠源抗體人源化 二、小分子抗體 三、抗體融合蛋白 第四節(jié) 抗體庫技術 一、初期的抗體庫技術 二、噬菌體抗體庫技術 三、其他展示抗體庫技術 四、抗體庫的應用 輔讀材料 思考題 參考文獻第七章 經(jīng)典免疫學技術 第一節(jié) 沉淀反應 一、沉淀反應的原理 二、沉淀反應的類型 第二節(jié) 凝集反應 一、凝集反應的原理 二、凝集反應的類型 第三節(jié) 補體參與的抗原抗體反應 一、補體參與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 二、補體參與抗原抗體反應的類型 第四節(jié) 中和反應 一、中和反應的原理 二、中和反應的類型 思考題 參考文獻第八章 免疫標記技術 第一節(jié) 放射免疫技術 一、放射免疫技術 二、免疫放射技術 第二節(jié) 免疫熒光技術 一、免疫熒光技術的原理 二、免疫熒光技術的基本條件 三、經(jīng)典熒光抗體染色法 四、現(xiàn)代免疫熒光技術 第三節(jié) 酶免疫技術 一、酶免疫技術的原理 二、酶免疫技術的基本條件 三、酶免疫技術的基本類型 四、ELISA方法的發(fā)展 第四節(jié) 其他免疫標記技術 一、生物素-親合素放大系統(tǒng) 二、免疫分析技術中的通用系統(tǒng)——SPA通用系統(tǒng) 三、免疫金溶膠技術 思考題 參考文獻第九章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 第一節(jié)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的原理與類型 一、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的原理 二、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的類型 第二節(jié) 常規(guī)免疫組織化學技術 一、樣品的制備 二、抗原抗體反應 三、化學呈色反應 四、免疫組織化學結果及其分析 第三節(jié) 免疫電鏡技術 一、免疫電鏡技術的原理 二、樣品的制備 三、免疫電鏡技術的基本方法 四、免疫電鏡的應用與發(fā)展 思考題 參考文獻第十章 免疫系統(tǒng)及其功能的分析技術 第一節(jié) 免疫細胞的分離與保存 一、免疫細胞分離的原理與技術 二、免疫細胞分離的基本條件 三、各類免疫細胞的分離 第二節(jié) 免疫細胞及其功能測定 一、免疫細胞表面標志和亞群測定 二、淋巴細胞增殖試驗 三、細胞介導的細胞毒試驗 四、活性分子分泌功能的測定 五、吞噬細胞功能測定 六、抗原遞呈功能檢測 第三節(jié) 免疫分子測定 一、細胞因子及其受體的檢測技術 二、信號轉導分子的測定 三、抗體和補體的檢測 四、HLA基因多態(tài)性檢測 五、T細胞表位分析 第四節(jié) 機體免疫的研究和測定 一、自身免疫病動物模型 二、皮膚試驗 思考題 參考文獻名詞解釋附錄一 CD抗原附錄二 非CD抗原附錄三 細胞因子及其受體附錄四 趨化因子及其受體附錄五 常用免疫學參數(shù)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