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論語》孔子學說的代表作!墩撜Z》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論的匯編!墩撜Z》內(nèi)容十分廣泛,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zhì)教育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在中國古代思想文化領(lǐng)域具有無與倫比的地位。中國人的素質(zhì)修養(yǎng)、道德觀念、思維模式和社會習俗,無不有著《論語》所產(chǎn)生的深深的烙印?鬃訉W說與《論語》,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始終具有不可摧毀的不朽價值。
《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思想的一部重要典籍,是孔子弟子記述孔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這部書大約最后編定于戰(zhàn)國初期,是孔子死后由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輯錄而成。它是記載孔子思想最集中的一部著作。
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在歷史上被尊稱為圣人。
孔子曾做過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宰,本身屬于貴族階級下層的『士』。他的母親姓顏,名叫征在?鬃尤龤q時,父親就死了,十七歲時母親也死了?鬃忧嗄陼r,曾做過管理倉庫(委吏)和管理牛羊(乘田)的小吏。后來孔子精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
孔子的政治主張是『禮』和『仁』的學說。他生活于春秋大變革時代,反對以政、刑來強迫人民服從。他所說的『禮』,是一種政治秩序,他所說的『仁』,是最高的道德規(guī)范,當然,這種仁和禮是有上下、尊卑、貴賤、等級之分的。動蕩不安的春秋時代,諸侯為了爭霸,是講究實力,著眼于利的,所以未能采納孔子『仁』的政治主張,孔子也沒有被重用?鬃訋熗筋嵟媪麟x十四年周游列國,于公元前484年(魯哀公十一年)返回魯國,這時孔子已是白發(fā)蒼蒼的六十八歲的老人了。但孔子用他晚年的精力,集中整理古籍——『六經(jīng)』。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七十二歲。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輯錄其言論,編成《論語》一書,共二十篇!墩撜Z》記到孔子晚年的學生曾參的死為止,其中保留著孔子生平、思想學說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學活動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國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遺產(chǎn),也可以說,它可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書。
《論語》作為孔子及門人的言行輯錄,內(nèi)容非常廣泛,涉及哲學、政治、經(jīng)濟、教育、文藝等諸多內(nèi)容,是儒學最主要的經(jīng)典著作。此書為華民族的道德行為教育起到過重大影響。直至近代新文化運動前,約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一直是中國人的必讀書之一。
通覽全書,其論述方式并不完整、規(guī)范,感想也隨事而起,顯得比較散亂。然而從另一方面講,也顯示了語錄體著作的獨特的魁力,《論語》語言含蓄雋永,故事簡潔生動,常常能體現(xiàn)出一些長篇論述所難以達到的思想境界,也折射出一些長篇論述難以反映的人物個性和環(huán)境情趣。同時,《論語》靈活的編撰形式,也從多方位、多視覺地體現(xiàn)出了孔了的思想、品行、才識、趣味、生活環(huán)境和時代背景,有利于讀者全面系統(tǒng)地了解孔子及其思想。無論從思想價值還是從藝術(shù)魅力上講,《論語》都是一部不可不讀的國學經(jīng)典。
在《論語》簡短的語言中,體現(xiàn)了孔子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對后代政治、思想、文學藝術(shù)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被西方人稱為中國人的《圣經(jīng)》。書中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們后人的借鑒。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與今天所提倡的和諧社會相契合。儒學的那種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為人們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歸宿的。正如《論語·雍也》中所提到的『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了解《論語》,對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學習語言,加強自身思想品德修養(yǎng),都是非常有益的。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tài)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tài)度。品味人生,修身養(yǎng)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回。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閑適的心態(tài)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tài),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nèi)心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