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關(guān)注年輕人心靈成長的通俗讀物。《星云大師給年輕人的十句箴言》以佛教精義為根底,對世俗社會萬千的人和事,即人生觀、財富觀、愛情婚姻、家庭教育、人際交往、成功勵志等諸方面進行闡釋,勘破紛擾表象,指向自省自在的人生幸福,一如清躁甘霖,入世洞明,讓人身心善美。全書從10個不同的角度為我們指明了做人做事的關(guān)鍵,把星云大師對年輕人的寄語結(jié)合星云大師的相關(guān)言論以及豐富生動的相關(guān)案例一并呈獻,從宏觀入手,微觀細(xì)描,精選了當(dāng)代年輕人最需要關(guān)注的各個方面,處于激烈競爭中的年輕人,帶著這本書,當(dāng)有疑惑的時候,當(dāng)迷茫的時候,翻一翻此書,讓它為年輕人打氣,讓它幫助年輕人找到方向,陪伴年輕人翻山越嶺,達到夢想的高度,并轉(zhuǎn)化為微觀生活,應(yīng)該能為各位讀者的學(xué)習(xí)和生活有所影響、有所助緣。
星云大師最精華的勵志妙語,一部全面解析星云大師佛學(xué)至理讀本!
王周太,筆名布衣。中國互優(yōu)網(wǎng)主編,著名草根圖書策劃人,公司主營圖書策劃、出版與推廣,重在推出圖書精品,目標(biāo)是打造圖書文化名牌,把中國的文化復(fù)興,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推廣當(dāng)作公司重任。出版過《營銷陣地戰(zhàn)》《傳奇臧健和》《傳奇李澤楷 》《傳奇老干媽》。
第一章 知足常樂,隨緣是福
——星云大師談知足
知足常樂是天堂
知足就是富貴
知足是解脫欲望的妙方
窮者因多貪是真窮者
存善欲,滅貪欲
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二章 萬法相互緣起,世事不必強求
——星云大師談寬容
心胸寬大者能廣
包容是做人的修養(yǎng)
心若無求,人自平安
我自寬心自持
寬厚可以醫(yī)嗔
第一章 知足常樂,隨緣是福
——星云大師談知足
知足常樂是天堂
知足就是富貴
知足是解脫欲望的妙方
窮者因多貪是真窮者
存善欲,滅貪欲
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第二章 萬法相互緣起,世事不必強求
——星云大師談寬容
心胸寬大者能廣
包容是做人的修養(yǎng)
心若無求,人自平安
我自寬心自持
寬厚可以醫(yī)嗔
要以忍耐為擔(dān)當(dāng)
第三章 信心如瓔珞,令人身心莊嚴(yán)
——星云大師談自信
自信令你成功
自信令你身心莊嚴(yán)
自信的人生微笑著
自信者挑戰(zhàn)自我
贊美,自信的外衣
嫉妒,自信的強敵
第四章 養(yǎng)深積厚,廣結(jié)善緣
——星云大師談厚道
厚德可以載物
謙讓,厚道者的名片
放低你的身段
人事和,則萬事俱興
誠信,厚道者通行證
第五章 與人是楚悲。與己得精進
——星云大師談舍得
布施的境界
舍而后能得
“喜舍”的智慧
用錢的學(xué)問
舍我的大氣
第六章 思量計較苦,放下便是福
——星云大師談放下
淡泊以處世
離欲者必能無惱
無欲自剛強
摒棄俗世困擾
放下,就會自在
第七章 千處祈求千處應(yīng),苦海常作渡人舟
——星云大師談結(jié)緣
緣,妙不可言
隨緣的智慧
緣分當(dāng)珍惜
結(jié)緣與結(jié)怨
廣結(jié)善緣
第八章 方寸之閫最美麗,心靈健康是幸福
——星云大師談幸福
幸福是一種能力
幸福是一種感覺
幸福人生的法寶
幸福源于進取
心中安樂幸福即天堂
幸福是“無我”與利人
第九章 隨所住處,皆是凈土
——星云大師談禪凈
禪的要義
禪者的智慧
人生與禪境
參禪的奧妙
禪定與般若
無我的狀態(tài)
第十章 愚者與人斗氣,慧者與人斗智
——星云大師談智慧
智慧的人生最美麗
智慧可以洞察秋毫
用智慧溝通你我
管理是一種藝術(shù)
以智慧擴充心光
千萬不要與自己較勁
知足常樂是天堂 知足常樂是“天堂”,慈悲喜舍是“道場”, 服務(wù)助人是“福田”,歡喜融和是“樂園”。
——星云大師《佛光菜根譚》知足,語出《道德經(jīng)》,即自知滿足,不作過分地企求。原文“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禍莫大于不知足”。
有一首“戒不知足歌”,形容一個人“無厭足”是非常貼切的——“終日奔忙只為饑,才得飽來便思衣。衣食兩般俱豐足,房中又少美貌妻。娶下嬌妻并美妾,出人無轎少馬騎。騾馬成群轎已備,田地不廣用不支。買得良田千萬頃,又無官職被人欺。七品五品猶嫌少,四品三品仍嫌低。一品當(dāng)朝為宰相,又羨稱王作帝時。心滿意足為天子,更望萬世無死期?偪偼霟o止息,一棺長蓋抱恨歸……”只有心無里礙,遠(yuǎn)離顛倒妄想,才能有解脫自在的人生。
知足者常樂。知足看起來是保守,實際上是人生的安樂之道。人們總是不停地追求物欲,永遠(yuǎn)不滿足,而菩薩則不然,菩薩“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yè)”。
有些人孜孜以求物欲的享受,例如貪財好色、貪名好利、貪杯好酒、貪玩好物等,殊不知,貪圖這些不當(dāng)?shù)挠麡啡舨荒芄?jié)制、知足,則欲望無窮,就找不回自己了。
在現(xiàn)實中,人們往往迷失自己。財富當(dāng)前,生命就在財富手里;美色當(dāng)前,生命就在美色手里,這都是緣于不知足。同樣,多求者最終什么也得不到,歷代富豪最終什么也保不住,一無所有者眾。所以,只有能夠知足,生命才能安定,生活才有樂趣。
過去有一個騎著騾子外出的人行走在旅途上時,見到前面一個騎馬的人,心里非常羨慕,貪欲之心油然而生,但當(dāng)他回頭一看,有一個人正汗如雨下的推著車,他仔細(xì)一想,不覺心平氣和了。他說:“別人騎馬,我騎騾子,看看眼前我不如;回頭一看推車漢,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由此看來,知足者常樂,知足是擁有,知足是圓滿,知足是自在,知足是平和。諸佛菩薩為了度脫有情,福利社稷,發(fā)出“知足常樂,能忍自安”的至理名言,在任何五濁十惡的環(huán)境中都能安之若素,視為凈土。所以我們要學(xué)會知足,“知足常樂”是幸福路上最好的座右銘。
戰(zhàn)國時代的顏斶,齊宣王要拜他做老師,并且對他說:“只要顏先生收我為弟子,每天和我生活在一起,飯食有牛羊豬肉,出外可以坐車,并賞給你妻妾子女美麗的衣服! 顏斶輕輕地回答道:“謝謝您的好意,我是不愿當(dāng)王者之師的,我愿意吃飯時慢慢地咀嚼,等于吃肉一樣;走路時慢慢的前行,等于坐車一樣;安分守己,不去犯罪,當(dāng)作尊貴;清凈自守,凡事以理去做,當(dāng)作快樂。”像故事中的顏周這樣,知足而安,無欲無求,潔身自好,不受世辱,應(yīng)該是人生理想的境界。
但自古以來,所謂的“名枷利鎖”,不知讓多少人終日蠅營狗茍,喘不過氣來。
當(dāng)我們執(zhí)著于金錢時,金錢就將我們的心志鉗制了;當(dāng)我們執(zhí)著于權(quán)位時,權(quán)位就將我們的胸襟套牢了。這樣,我們緊縮不放的腳步就無法再向前邁進。的確,普天之下最能系縛我們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我們要解脫自在,不但要學(xué)習(xí)放下一切,更要具有曠達的胸襟視野,要想得開,想得遠(yuǎn),要看得寬,看得大。
但佛教所謂知足,也并不是教我們有錢不要:正當(dāng)?shù)呢敻,有正?dāng)用處的財富當(dāng)然是越多越好,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而非正當(dāng)?shù)腻X財,雖一毫而莫取。
有一次佛陀和阿難行走在路上,見到路旁有一堆不知是誰遺失了的金銀,佛陀就指著金銀對阿難說道: “阿難!你看到了嗎?毒蛇!”“佛陀!我看到了毒蛇!”阿難回答。
佛陀和阿難走過了以后,在田里工作的父子二人,就很奇怪的來看看是什么毒蛇,哪知不是毒蛇,是一堆金銀,父子二人很歡喜,暗笑佛陀和阿難見財不要的無知,于是他們就把金銀運回家中,以為自己發(fā)財了。
不久,國王知道國庫里的金銀遭人竊取,就下令搜查,于是在這父子家中搜出一堆金銀,這是無法抵賴的罪證,因此父子二人被判成死罪關(guān)入牢中。
父子二人想想真是冤枉,到這時他們才想起佛陀和阿難的話一點也不錯,父親就對兒子說道: “阿難!你看到了嗎?毒蛇!”“佛陀!我看到了毒蛇!”兒子回答。
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