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8位當代中國音樂評論家近年來發(fā)表于三聯(lián)《愛樂》雜志、《看電影》和諸多文學雜志網(wǎng)站等的愛樂聆聽文字和古典音樂隨筆,交織著經(jīng)典細讀與歐洲音樂之都的旅行,更有著對于87年代音樂狂熱的深情回眸,拉近了我們和西方音樂歷史的聯(lián)系,呈獻給讀者以心靈史的閱讀體驗,感情奔放,生機盎然。
國內(nèi)頂尖樂評人整體亮相 在經(jīng)典與旅行中感受音樂之美 舊鄉(xiāng)愁和流亡者的殤歌 書寫中國當代音樂大師跌宕起伏的命運
劉雪楓,音樂評論家,文化學者,影視策劃人,三聯(lián)《愛樂》主編,《人民音樂》主編、《交響世界》主編,中國對外文化集團文化顧問。 曹利群,1953年出生于北京。1983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文學系。古典音樂評論家。2000年9月師從于南開大學周立群教授,于2003年7月獲博士學位。從事古典音樂評論多年。在中國交響樂團做過藝術策劃,曾任古典音樂評論雜導《愛樂》主編,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副總編輯。發(fā)表過多篇與古典音樂有關的文章,已出版著作有:《繆斯的琴弦——西方音樂史話》、《永遠的珍藏——唱片評價》、音樂論文《歷史旁的花園》、音樂散文雜文《五音不全》,以及譯著《梅紐因訪談錄》、、在出版業(yè)從事近二十年的編輯工作,也參與電視臺和廣播電臺的音樂節(jié)目策劃。目前供職于保利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賀秋帆,著名樂評人、影評人,自1997年起給北京三聯(lián)《愛樂》叢刊撰稿,至今累計發(fā)表西方古典音樂評論40萬字;2009年起給《看電影》、《午夜場》撰稿,累計發(fā)表影評60余萬字,并獨立承擔“歷史的人質(zhì)———《教父》40周年”、“陳凱歌,不合時宜的歌唱”、“海派的腔調(diào)———上譯廠回顧系列”等大型專題,參與撰述“派拉蒙100周年”和“環(huán)球100周年”等深度紀念專題。
人物篇
林昭亮往返東西(1995)
譚盾文化革命者(1996)
陽光下的譚盾(1998)
打擊樂手接受挑戰(zhàn)(1999)
圣水
——譚盾近期作品源源的靈性(2002)
盛宗亮請給我少點米飯(1997)
盛宗亮的歌劇靈感(2003)
陳士爭終于可以把史詩說出來了(1999)
中國戲曲,西方手法(2003)
林品晶新澤西交響樂團駐團作曲家(2002)
郭文景作曲家抗拒“隨大流”(2002)
《狂人日記》與《夜宴》回國了
——首演前夕的對話(2003) 人物篇
林昭亮往返東西(1995)
譚盾文化革命者(1996)
陽光下的譚盾(1998)
打擊樂手接受挑戰(zhàn)(1999)
圣水
——譚盾近期作品源源的靈性(2002)
盛宗亮請給我少點米飯(1997)
盛宗亮的歌劇靈感(2003)
陳士爭終于可以把史詩說出來了(1999)
中國戲曲,西方手法(2003)
林品晶新澤西交響樂團駐團作曲家(2002)
郭文景作曲家抗拒“隨大流”(2002)
《狂人日記》與《夜宴》回國了
——首演前夕的對話(2003)
馬友友創(chuàng)辦絲路樂團與“911”事件(2002)
沙漢姆自創(chuàng)唱片公司,錄制《梁!罚2004)
王健巴赫是“靈魂的庇護所”(2004)
吳彤絲路樂團中的搖滾樂手(2004-)
迪華特香港管弦樂團藝術總監(jiān)(2006)
莫華倫澳門與香港歌劇世界的強者本色(2006)
林懷民空中舞動(2006)
陳其鋼與奧運競跑(2008)
李六乙 巾幗英雄系列(2008)
吳興國京劇的當代傳奇(2008)
應氏四重奏這真的是中國音樂(2008)
張弦女指揮撐起半邊天(2009)
蘇柏軒深思熟慮的青年指揮(2009)
沈洋小小年紀就有遠大抱負(2011)
低男中音凱旋(2013)
王云鵬站在臺側(cè)學演歌。2012)
林大葉從濟南出發(fā),到法蘭克福去(2012)
事件篇
音樂總監(jiān)黃大德領導下的丑聞(2001)
廣州交響樂團招聘海外音樂家(2001)
譚盾獲奧斯卡獎回國后的傳媒風波(2001)
上海四重奏上海音樂學院駐校藝術家(2003)
中國弦樂現(xiàn)況
——回家的旅途(2005)
譚盾創(chuàng)作《秦始皇》(2006)
公主回朝
——《圖蘭朵》堪稱中國國家級歌。2012)
為了萊茵的黃金勇往直前
——中國近期問鼎瓦格納的龐大工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