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萬千教育學前·幼兒游戲卷入水平觀察與評價:激發(fā)孩子的無限可能性 ![]() 幼兒的游戲卷入水平直接反映了幼兒的游戲過程體驗,也反映了幼兒園教育過程的質量。本書以《魯汶卷入量表幼兒版》為基礎,聚焦幼兒的游戲過程體驗,圍繞為什么關注幼兒的游戲卷入水平?幼兒卷入游戲的狀態(tài)是什么?怎樣觀察和評價幼兒的游戲卷入水平?以及怎樣基于對幼兒游戲卷入水平的觀察、評價和反思來改進幼兒園保教過程及管理質量?四個問題闡述,并結合案例從師幼互動、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活動計劃、家園合作、園所領導等角度提供了支持幼兒卷入游戲的要點和策略。 支持幼兒深度卷入游戲,就是在提升幼兒園的保教質量!本書中的很多觀點與《幼兒園保育教育質量評估指南》的要求不謀而合,無論是對于一線幼教工作者還是學前教育研究者而言,都具有較強的啟發(fā)和借鑒價值!
讓兒童深度卷入自己的活動,是貫穿我們的前兩本書[2013年出版的《兒童發(fā)起的游戲和學習:為無限的可能性而規(guī)劃》(Child-Initiated Play and Learning: Planning for Possibilities in the Early Years)和2014年出版的《有效學習的特征:創(chuàng)造和捕捉早期教育中的可能性》(The Characteristics of Effective Learning: Creating and Capturing the Possibilities in the Early Years)]的主旨,這兩本書探討了成人如何為可能性而計劃、追隨兒童的興趣進行共情式觀察以及基于兒童有效學習的特征來支持他們學習和發(fā)展等。這種取向和理念建立在多年實踐的基礎上,我們認為,它超越了過去30年來早期教育領域頻繁變化的課程格局。我們的寫作和教學采用了卷入水平(levels of involvement)一詞,我們期待作為讀者的你也將熟悉這個詞語。你們中的許多人一定參加過地方教育局和幼教協(xié)會提供的培訓,參加過有效的早期學習項目(Effective Early Learning Project,EEL)(Pascal & Bertram,1997)和zui近的嬰幼兒有效的早期學習項目(Baby Effective Early Learning Project,BEEL)(Pascal & Bertram,2005),也參加過一些研究活動和全國會議。費雷·萊弗斯曾在這些活動中介紹過他始于1976年的研究,目前仍在與其他人一起進行著相關研究,并通過兒童視頻和《魯汶卷入量表幼兒版》(Laevers,1994)介紹他的研究進展。其中,《魯汶卷入量表幼兒版》由比利時魯汶體驗式教育中心開發(fā),在過去的25年里傳播至澳大利亞、新西蘭和英國等國家。 《萬千教育學前·幼兒游戲卷入水平觀察與評價:激發(fā)孩子的無限可能性》通過仔細探究多種價值觀、信念、計劃和環(huán)境背景,探討在幼教機構中將兒童的卷入水平作為促進他們體驗式學習的一種工具這一做法背后的思考。借鑒費雷·萊弗斯的研究,本書作者探究了影響體驗式教育(experiential education,EXE)的一些理論概念、測量康寧和卷入水平的過程及其在機構中的運用、使用量表和觀察的方法對日常幼教實踐的影響、兒童的深度學習以及成人的卷入。我們關注兒童的深度學習能力,并反思它所展現(xiàn)的引人入勝的可能性。我們使用來自一系列機構的案例,展示幼教工作者如何以及為什么要在他們的機構中使用《魯汶卷入量表幼兒版》,并提出一些引發(fā)思考的問題,為本專業(yè)學生和工作人員提供反思和自我評估的機會。這些都將為我們自己持續(xù)的專業(yè)學習提供很多潛在的可能性。先了解兒童的卷入水平,再商討評分只是整個過程的一部分,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利用這些信息。 我們承認,我們的探討類似解釋,或許帶有主觀色彩。萊弗斯曾提到我們在本書中論及的理論家。他在發(fā)表的論文、研究報告和會議發(fā)言中一再肯定讓·皮亞杰(Jean Piaget)、卡爾·羅杰斯(Carl Rogers)和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Mihalyi Csíkszentmihályi)對他的影響。我們推測,他也受到了芭芭拉·羅戈夫(Barbara Rogoff)、尤里·布朗芬布倫納(Urie Bronfenbrenner)、列夫·維果茨基(Lev Vygotsky)、約翰·杜威(John Dewey)和蘇珊·艾薩克斯(Susan Isaacs)的思想的影響。萊弗斯(2009)認為高瞻課程(High Scope)、瑞吉歐·艾米利亞(Reggio Emilia)教育和新西蘭教育大綱(Te Whāriki)也包含類似的開放框架取向(open frame work approach),重視學習傾向、兒童的興趣和項目活動,而不是要達成具體的結果和目標的固定課程。 體驗式教育的核心是:無論你做什么,你都要把學習者的經驗作為參考點。這意味著,你要努力去感知、去體會、去理解別人是如何理解這個世界的。 (Laevers,2009:online) 你所做的事情要能給兒童帶來康寧和較高水平的卷入(出處同上)是對弗里德里希·福祿貝爾(Friedrich Froebel)、讓-雅克·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和魯?shù)婪?middot;斯坦納(Rudolf Steiner)觀點的呼應:兒童是教育過程的中心。我清晰地記得我第1次看培訓視頻和閱讀穆恩(Moon)與萊弗斯于1997年所編的關于體驗式教育的手冊(Laevers et al.,1997)的情景:視頻中,一個班級的教師給孩子們提供了新鮮的大黃,孩子們可以觀看、食用、烹飪或進行其他探索。有的孩子試著用胡椒做菜,有的孩子試著用糖來烹飪大黃。其中,在大黃的葉柄處發(fā)現(xiàn)蜘蛛的那個孩子,隨后開始深度地卷入對蜘蛛的研究中,教師穆恩鼓勵他繼續(xù)這個自發(fā)的學習之旅。孩子們探索大黃,其結果是未知的,但這一過程顯然給他們的學習提供了豐富的可能性,這些可能性可以立刻被觀察到并記錄下來。正如維果茨基(Vygotsky,1978,p.102)所說:在游戲中,孩子好像比自己高一頭。穆恩(1997,p.12)評論道:準備好東西,就為一天做好了準備。真正的冒險之旅可以開始了,沒人知道結果會是什么。 孩子們偶然發(fā)現(xiàn)了一只蜘蛛,這并未被看成對正在進行的活動(即切割和品嘗大黃)的干擾,相反,教師采取了靈活的態(tài)度,將遇到蜘蛛作為一個激發(fā)孩子們的探索動力的機會。在這個活動中,開放的組織形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注意到,孩子們如何在開放的組織形式中學習靈活應對意外事件,以及如何開始自我引導……教師幫助孩子們從蜘蛛事件中獲得一些新的體驗,她明確要求孩子們集中注意力,鼓勵他們仔細觀察并描述他們所看到的東西。她還邀請他們把蜘蛛放在手指或腿上走,感受這種新的感覺……教師帶他們閱讀了一本關于昆蟲的書,使他們學會將符號、標志和圖片與他們在特定時刻所處的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 (Laevers et al.,1997,pp. 42-43) 正如里納爾迪(Rinaldi)(Dahlberg & Moss,2005,pp.106-107)所評述的: 學習不是以一種線性的方式進行的,確定而不可逆轉,也未必是漸進的和可預測的。在學習過程中,前進、停滯和后退可能會同時發(fā)生……它會受交流的節(jié)奏、時機的把握和兒童的調查研究的影響……教師與兒童在實驗和研究的過程中建立伙伴關系,兒童先提出一個問題,然后尋找解決方案。 羅戈夫(Rogoff,1990,p. 193)告訴我們,有關學習做計劃的研究表明,學齡兒童是在擅長制訂計劃的伙伴的引導性參與(guided participation)下習得的。這項研究支持了萊弗斯(Laevers,2005,p.8)的觀點: 康寧和卷入很受教師們的歡迎,他們覺得這兩個概念對提高工作質量zui具有激勵作用,很有助益。這兩個概念與許多教師的直覺相符,為他們的已有經驗提供了基于科學的證實:當我們能夠讓兒童進入那種心流狀態(tài)時,發(fā)展必將在活動所涉及的學習領域內發(fā)生。 我們期待你熟悉卷入水平的概念和本書中提到的理念與實踐,理解我們在這里探討的內容。萊弗斯分享的內容通俗易懂,因此更應得到我們zui高的尊重,這促成了《魯汶卷入量表幼兒版》的開發(fā)和廣泛應用。 這就是體驗式教育的意義:挖掘和增強人們的能量,將他們帶入一個深度學習的正向循環(huán)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使學校更加有效和強大,以應對教育面臨的挑戰(zhàn):培養(yǎng)自信、心理健康、好奇和喜歡探索、善于表達和溝通、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充滿主動性、做事有條理的人…… (Laevers,2005,p.9) 杜比爾(Dubiel,2015)引用了英國《衛(wèi)報》(Guardian,2014.12)和現(xiàn)任JYB部長的話: 摩根(Morgan)在闡明她個人的優(yōu)先事項時說,她想把重點放在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上。我的意思是,把重點放在我們在生活中都需要的額外的品格,如韌性、毅力、自尊和自信。 2014年,英國教育標準局(the 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Ofsted)對杰出的實踐進行了如下描述: 兒童的積極性很高,非�?释麉⑴c活動,展現(xiàn)出有效學習的特征,有很強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專注力。他們聚精會神地傾聽,積極回應成人和同伴。他們不會分散別人的注意力,也不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我們想說,在滋養(yǎng)性、激勵性的環(huán)境中展現(xiàn)出高度卷入水平的兒童能夠表現(xiàn)出這些特點,他們有時間、空間和機會去體驗、試驗和參與令人非常滿意的多種活動。 魯汶研究所開發(fā)的工具,是一個重過程的自我評估監(jiān)測系統(tǒng)(Process-Oriented Self-evaluation Monitoring System,POMS),重視學習過程和學習質量的重要性。許多地方當局已經鼓勵其幼教機構引入卷入和康寧量表,將其作為一種被公認的方法,用來測量兒童的學習過程和成就,而不再只依賴學習結果(Wiltshire County Council)。2015年,萊弗斯與英國肯特郡議會、米爾頓·凱恩斯鎮(zhèn)就康寧與卷入:每個兒童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捷徑這一主題的研究做了報告(Nursery World Show and Conference,2015)。在過去十年中,萊弗斯與英國多個地方教育局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但在當前的情況下,我們有一種感覺,地方當局正在推出進一步的質量測評工具。例如,將魯汶量表上的4級或5級水平的數(shù)字作為一種結果指標,而不是與《幼兒學習環(huán)境評分量表》(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ECERS)、《嬰兒和學步兒學習環(huán)境評分量表》(Infant/Toddler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ITERS)和基線評估一起用于過程測評。萊弗斯(2007,p.55)談論道: 深度學習概念zui大的影響之一是在教育評價領域,我們(尤其是教育當局)要質疑的絕不只是急于測量學校的成績。 在2015年2月的幼兒園世界會議和高級講習班上,萊弗斯談到了英國堅持用具體的發(fā)展結果來測評質量,而他堅定地認為,質量存在于幼教工作者教育過程的水平中。這種爭論在過去、現(xiàn)在和將來都一直存在,他說專業(yè)人員能夠做出判斷,他們不是按照配方工作的技術員。杜比爾在那次會議上也探討了幼教工作者在2016年非法定的基線評估開始時會面臨的困境,這項評估包括6種模式,只有一種模式使用直接觀察(包括康寧和卷入水平)的方法,其他5種用的都是測試。他質疑道,對有意義的學習的評估能在多大程度上簡化為生成的分數(shù)。 《萬千教育學前·幼兒游戲卷入水平觀察與評價:激發(fā)孩子的無限可能性》旨在繼續(xù)之前關于為可能性而計劃的討論,用兒童的真實案例描述兒童高度卷入狀態(tài)下有效學習的特點。如萊弗斯(Nursery World Show and Conference,2015:我的會議筆記)所說,聚焦過程,即時反饋,這樣下一個zui近發(fā)展區(qū)就會出現(xiàn),改變對兒童的感覺,這將賦予家長力量,他們開始有了希望。他說: 卷入本身就是高強度的心理生活的反映,它不局限于某一類型的活動,是幾方力量的接合點。卷入的確包括社會互動,卷入歡迎教師使用自己的直覺。讓我們從當下出發(fā),認可你迄今為止的收獲。無論目前兒童的卷入水平如何,讓我們作為一個團隊共同努力提升這一水平。從這個角度看,有意采取的行動所導致的哪怕很微小的提升,也會被體驗為成功,讓人們從中獲得新的能量,再邁出一步。運用卷入并不會牽制教師,而會給他們帶來感受工作回報的方法! (Laevers,2002,p.19) 因此,我們認為,高水平的卷入就標志著所提供的環(huán)境空間、活動和工作人員的參與是高度相關且適宜的,這些工作人員也會感到非常滿足和幸福。 在第1章中,我探討了萊弗斯的研究和著作,以發(fā)現(xiàn)支撐其體驗式教育的理論影響,以及他如何編制《魯汶卷入量表幼兒版》以支持幼教工作者對環(huán)境以及環(huán)境中兒童卷入水平和康寧情況的評估。其理論框架特別反映了約翰·杜威、讓·皮亞杰、列夫·維果茨基、卡爾·羅杰斯和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的觀點,萊弗斯在他的許多期刊文章和會議演講中經常提到這些人對他的影響。本章提供了這些人的思想的概要,可以使我們想起作為有效的早期教育實踐基礎的哲學馬賽克拼圖。這些理論涉及以兒童為中心、體驗式學習、社會建構主義等觀點,以及對作為深度參與的學習者如何行動、怎樣的行動被視為深度參與等問題的探索。對萊弗斯來說,高水平的卷入是深度學習的一個標志,而且早在1976年,他就打算將此作為實踐者對實踐進行批判性反思的抓手。 在探討了許多似乎影響了《魯汶卷入量表幼兒版》這個實用工具開發(fā)的理論后,在第二章,我寫到與一位景觀建筑師和一家幼教機構一起做的一項簡短的研究。我和其他人一起探索了如何使用該工具來發(fā)現(xiàn)兒童卷入的標志性表現(xiàn),然后如何使用我們看到的標志性表現(xiàn)來評估兒童的學習環(huán)境和活動。該幼教機構開啟了重新定位的過程,希望利用這些發(fā)現(xiàn)來設計一個更適宜、更能激發(fā)兒童興趣的戶外空間。費利西蒂·魯賓遜(Felicity Robinson)就活動和討論做出了如下反饋。 作為一名景觀建筑師,我對環(huán)境如何影響行為(從zui廣泛的意義上講)的問題非常著迷,這些年來我對此做了很多研究。萊弗斯的卷入量表是我的另一種觀察方式,我一定會在未來的設計中使用它觀察幼教機構的環(huán)境。許多幼教機構有著過多的固定設備,如我們所知,被過度設計,以至于兒童很少有機會被自然材料和微妙設計所提供的默認用途(affordance)吸引。我甚至認為,所有兒童環(huán)境的設計師都應該對萊弗斯的著述有所了解……當然,幼教工作者在這方面與景觀建筑師進行合作有很大的可能。 (Felicity Robinson,2014,私人交流) 萊弗斯重過程的取向對于從事兒童工作的實踐者和成人學習者來說,是一種賦能,富有啟發(fā)性,隨著過程的演進,結果就會逐漸顯現(xiàn)。觀看志愿者卷入與孩子們的互動拓展了許多幼教工作者的晨間反思,引發(fā)了很多討論。后續(xù)的章節(jié)也對這項研究進行了探討,前兩章奠定了理論原則方面的基礎。 在第三章中,維多利亞·布朗(Victoria Brown)探討了萊弗斯的十項行動要點(Laevers et al.,1997)。她有三個目的,即探討根據(jù)個人需求規(guī)劃環(huán)境和教育供給、社會文化背景與學習內容(為孩子提供什么)之間的關系以及學習環(huán)境中廣義的課程。從某種意義上說,十項行動要點既闡述了萊弗斯思想的理論基礎,也闡述了卷入量表。十項行動要點是一些評價性問題和要考慮的領域,教師在觀察兒童及其活動環(huán)境后可以參照它來思考,以提高可能發(fā)生的兒童學習的質量,提高兒童卷入和康寧的水平,并為兒童興趣的不斷發(fā)展而有針對性地提供空間和活動。布朗在撰寫本章時,與一位教師進行了密切合作,同時參考了她在長期培訓教師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 學習作為社群共生的過程(Rogoff et al.,2001)構成了第四章的內容,介紹了莫伊拉·莫蘭(Moira Moran)、薩莉·麥克米金(Sally McMeeking)和達努西亞·泰勒(Danusia Taylor)的合作項目。該項目旨在評估戶外經歷對兒童在森林學校類活動中卷入水平的影響。這一章是對話式的,如馬拉古齊(Malaguzzi)所說,展現(xiàn)了一場乒乓球游戲思想(球)來回碰撞,可以激發(fā)評論和反思。作為本書的作者,我們既想強調卷入水平背后的理論概念,也想呈現(xiàn)真實的實踐樣貌,展現(xiàn)對兒童卷入深度學習的觀察過程怎樣成為我們日常實踐的組成部分。正如我們在之前的書中所述,有關兒童和成人參與活動的案例增進了我們的理解,也一定會引起許多幼教工作者的共鳴。 維基·麥克尤恩(Vicky McEwan)參與并主導了有效的早期學習項目(1997)和嬰幼兒有效的早期學習項目(2005)兩個項目的實踐,并在本書第五章中探討了成人對兒童卷入情況進行觀察的重要性。她探討了萊弗斯等人為進一步支持對幼教機構以及實踐者的技能和態(tài)度進行批判性反思和評估而開發(fā)的成人教育風格觀察系統(tǒng)(the Adult Style Observation System,ASOS,1997)。麥克尤恩所討論的大部分內容都反映了溫格(Wenger)的實踐共同體(community of practice)理念,并以關鍵的領導特質(key leadership dispositions)為基礎。 朱莉·肯特(Julie Kent)在第六章中進一步探討了這一點,她記錄了自己管理幼兒園的從業(yè)經歷,通過采用萊弗斯觀察兒童和成人的方法,進一步促進了幼兒園創(chuàng)建全納和包容的精神環(huán)境。雖然只介紹了一家機構,但對于這一歷程,我們都不會感到陌生。工作人員努力為家庭和社區(qū)提供一個支持性的環(huán)境,同時努力平衡和結合不斷變化的外部需求,真正探索如何建立布朗芬布倫納提出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作為領導者,肯特采用了有關員工培訓、精神面貌和一以貫之的哲學的理念,這些使實踐新手在學習有關兒童發(fā)展、家庭和社區(qū)環(huán)境以及領導力理論時受益匪淺。 凱瑟琳·格里普頓(Catherine Gripton)在zui后一章中表達她的想法時與我們的前兩本書聯(lián)系起來。她概括了我們的理念,即通過與兒童共處的經歷,真實而有意義地理解我們所看到的一切,然后通過教育供給培養(yǎng)具有不同特點的兒童。長期以來,在應用兒童的卷入水平方面,人們一直堅信: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能夠為促進兒童的深度學習而評估和計劃。 主要著者簡介 安妮·伍茲(Annie Woods) 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早期教育專業(yè)教師、項目負責人和學術團隊負責人;開發(fā)了許多早期教育教師任職資格的培訓課程和培訓路徑;已出版《兒童發(fā)起的游戲和學習:為無限的可能性而規(guī)劃》(Child-Initiated Play and Learning: Planning for Possibilities in the Early Years)等多部著作。 譯者簡介 郭良菁 教育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學前教育基本理論和學前教育評價;曾主持學前教育質量評價和兒童觀察評價的課題,并發(fā)表相關論文數(shù)十篇,出版相關專著及譯著多部。 趙燕 江蘇省南京市金蕊幼兒園園長;曾獲南京市雨花臺區(qū)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所撰寫的10余篇學前教育論文及案例在省市區(qū)評比中獲獎。 第1章 為什么關注卷入 卷入 皮亞杰的影響 解決問題的兒童 契克森米哈賴的心流狀態(tài) 體驗式教育 正向螺旋 生態(tài)系統(tǒng)理論 第二章 給卷入評級 卷入量表介紹 根據(jù)卷入水平評價教育供給 體驗式教育和適合目的的課程 第三章 支持卷入的環(huán)境 物理學習環(huán)境 讓兒童卷入:兒童想要什么樣的空間 真實的資源 觀察、支持、豐富游戲和環(huán)境中的供給 回應兒童的興趣 時間 互動和延伸游戲 社交和情感學習 滿足個體需求 第四章 戶外活動中的卷入水平 在教室外學習 歸屬感與認同感 反思與評估 風險與挑戰(zhàn) 當前關切的問題 森林學校 信任兒童 第五章 教師參與在支持兒童卷入中的作用 為什么成人參與很重要 成人與兒童互動的核心要素 幼教機構中的同伴觀察 在機構中發(fā)展同伴觀察系統(tǒng) 第六章 關注卷入水平 將康寧和卷入融入幼兒園實踐 一種管理的視角 與家長合作的旅程 使用有關康寧和卷入的魯汶量表 兒童中心的核心目標 一段旅程的結束和開啟新旅程的嘗試 第七章 通過評估和為可能性而計劃來支持卷入 對過程的評估 通過評估支持卷入 通過計劃支持卷入 總結 參考文獻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