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然集》比較完整系統(tǒng)地收錄了胡寅平生所作各類詩文,是全面呈現(xiàn)胡寅生平志趣、創(chuàng)作交遊、政治立場、思想學(xué)術(shù)的最重要文獻,也是后人研究其人其學(xué)以及兩宋之交歷史、政治和學(xué)術(shù)思想發(fā)展的珍貴資料。南宋時期《斐然集》先后兩度刊刻,一為寧宗嘉定三年(1210)鄭肇之刊本,一為理宗端平元年(1234)馮邦佐重刊本。今兩宋本均已失傳,僅有明清抄本存世。抄本可分為明清舊抄本和清《四庫全書》本兩個系統(tǒng)。舊抄本系統(tǒng)共有四部,分藏于海內(nèi)外各藏書機構(gòu),其中明抄本、經(jīng)鉏堂本與上圖本原抄雖在一定程度上猶存宋槧舊式,但多有錯亂、訛誤和脫衍。四庫本系統(tǒng)今存六部,分別是文淵閣本、文溯閣本、文津閣本、文瀾閣本以及從文瀾閣本抄出的丁氏八千卷樓藏本與孔氏岳雪樓影抄本,F(xiàn)存諸抄本均不理想,舊抄本訛誤較多且保存不夠完整,四庫本則有不少篡改。鑒于此種情況,此次校點以影印文淵閣四庫本為底本,以京都大學(xué)人文科學(xué)研究所藏明抄本、經(jīng)鉏堂本、文津閣四庫本和存素堂本為校本,又參!督ㄑ滓詠硐的暌洝贰稓v代名臣奏議》《永樂大典》、宋人別集、明代方志等引錄詩文材料。北京大學(xué)陳曉蘭老師耗時數(shù)年,遍校諸本及相關(guān)古籍,對于四庫本中館臣諱改之處及訛脫衍倒等情況,均據(jù)他本進行了大量的勘正,出校千余條,可以說整理出了目前最接近胡寅原著的版本。
(南宋)胡寅
----------------------------
胡寅(1098—1156),字明仲,號致堂,宋代建州崇安人,為胡安國養(yǎng)子。徽宗宣和三年進士,欽宗靖康初除秘書省校書郎,從楊時受學(xué)。高宗時為起居郎,后官至禮部侍郎,兼侍講。所著有《讀史管見》《崇正辯》《斐然集》傳世。生平見《宋史·儒林傳》。
陳曉蘭
----------------------------
陳曉蘭,浙江寧波人,生于1968年。1985年考入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1993年留校任職,2003年獲博士學(xué)位,F(xiàn)為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北京大學(xué)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副教授。
北京大學(xué)《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
----------------------------
北京大學(xué)《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是經(jīng)教育部批準、北京大學(xué)成立的實體性機構(gòu),以季羨林先生為首席總編纂,湯一介、龐樸、孫欽善、安平秋先生為總編纂,統(tǒng)籌《儒藏》工程的組織實施。中心聯(lián)合國內(nèi)外50所高校及研究機構(gòu),近400位國內(nèi)外學(xué)者參與,共同完成《儒藏》的編纂與研究。
校點說明………………………………………………………………………………………………1
斐然集原序……………………………………………………………………………………………1
卷一 賦 古詩……………………………………………………………………………………1
卷二 古詩……………………………………………………………………………………………35
卷三 律詩……………………………………………………………………………………………57
卷四 律詩……………………………………………………………………………………………88
卷五 律詩……………………………………………………………………………………………123
卷六 表………………………………………………………………………………………………155
卷七 啟………………………………………………………………………………………………175
卷八 啟………………………………………………………………………………………………204
卷九 奏狀……………………………………………………………………………………………219
卷十 劄子……………………………………………………………………………………………235
卷十一 劄子…………………………………………………………………………………………255
卷十二 外制…………………………………………………………………………………………277
卷十三 外制…………………………………………………………………………………………305
卷十四 外制 內(nèi)制………………………………………………………………………………336
卷十五 繳奏…………………………………………………………………………………………362
卷十六 書………………………………………………………………………………………………387
卷十七 書………………………………………………………………………………………………409
卷十八 小簡……………………………………………………………………………………………435
卷十九 序………………………………………………………………………………………………465
卷二十 記………………………………………………………………………………………………483
卷二十一 記……………………………………………………………………………………………515
卷二十二 書解…………………………………………………………………………………………543
卷二十三 故事…………………………………………………………………………………………563
卷二十四 史傳…………………………………………………………………………………………573
卷二十五 行狀…………………………………………………………………………………………610
卷二十六 碑銘…………………………………………………………………………………………663
卷二十七 祭文 挽詩………………………………………………………………………………715
卷二十八 題跋…………………………………………………………………………………………738
卷二十九 策問…………………………………………………………………………………………745
卷三十 雜著………………………………………………………………………………………………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