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創(chuàng)建了“主體可及性”話語分析理論,進一步強化了體驗哲學的語言融入度,明確了話語主體間的認知關(guān)系,提出了話語主體可及性研究的具體運作機制,以此將語境和話語要素歸入話語主體層面進行整合研究,重構(gòu)了語境和話語在話語分析中的類型和關(guān)系,將書面交際與口語交際的話語分析方法置于同一理論體系下加以區(qū)分,重新解析了主體的話語理解與生成過程,并對話語銜接和連貫的適用層級及其相應(yīng)的衡量標準進行了重新詮釋,拓展了話語分析的認知研究視野。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wù),請掃碼獲取。
唐立新優(yōu)秀科研教師獎,2016年,排名第1(獨立)。
四川省高等教育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2018年,排名第3。
目錄
第1章 導論 1
1.1 話語研究發(fā)展簡述 1
1.2 當前話語研究的主要理論缺陷 3
1.3 話語研究的主體可及性轉(zhuǎn)向 5
1.4 主體可及性話語研究的目標、意義及方法 7
1.5 內(nèi)容概覽 8
第2章 話語主體研究的哲學和語言學溯源 10
2.1 引言 10
2.2 話語主體研究的哲學探源 10
2.3 話語主體研究的語言學緣起 30
2.4 小結(jié) 51
第3章 話語分析的主體性認知研究架構(gòu) 52
3.1 引言 52
3.2 認知話語研究流派的互補性探析與“新認知主義”轉(zhuǎn)向 52
3.3 話語構(gòu)建的主體性認知研究架構(gòu) 58
3.4 小結(jié) 65
第4章 主體互動的認知語用原則與主體可及性話語分析模式 66
4.1 引言 66
4.2 主體互動的語用原則 66
4.3 主體互動的認知原則 68
4.4 基于“人際映射”與“話語交際范疇化”的主體互動研究 69
4.5 主體可及性話語分析模式總覽 89
4.6 小結(jié) 95
第5章 話語銜接的主體可及性分析路徑研究 97
5.1 引言 97
5.2 銜接理論相關(guān)問題的反思與修正 98
5.3 基于SA的銜接與連貫研究定位 102
5.4 DA模式下的話語銜接機制 104
5.5 小結(jié) 133
第6章 主體化連貫研究與主體語境的構(gòu)建 135
6.1 引言 135
6.2 連貫主體和本體的SA界面研究 136
6.3 基于SA的連貫主體化生成理據(jù) 137
6.4 主體語境構(gòu)建與CA連貫分析 144
6.5 小結(jié) 164
第7章 主體可及性作用下的話語連貫研究 166
7.1 引言 166
7.2 CA-1和DA協(xié)同下的“語境—話語”合成機制 167
7.3 主體語境假設(shè)與“自主式”話語連貫分析 172
7.4 主體語境匹配與“協(xié)作式”話語連貫分析 176
7.5 主體語境轉(zhuǎn)化與話語連貫分析 190
7.6 小結(jié) 193
第8章 主體可及性模式下的交際連貫研究 194
8.1 引言 194
8.2 CA-2主導的局域性交際連貫形成機制 195
8.3 CA-1和CA-2共建的整體性交際連貫?zāi)J?208
8.4 小結(jié) 224
第9章 主體可及性視角下的交際型教學新范式探索 226
9.1 引言 226
9.2 教學思維理念的轉(zhuǎn)變:SA模式下的教學體系新格局 227
9.3 教學計劃流程的優(yōu)化:SA框架下的課程設(shè)計新思路 244
9.4 教學評價標準的重構(gòu):SA視角下的教學考核新途徑 261
9.5 小結(jié) 264
參考文獻 266
后記 279
圖目錄
圖2.1 主體的兩種語義組合方式 34
圖2.2 主體的(形式主義)語義研究模式 35
圖2.3 布氏和喬氏的形式主義主體論構(gòu)架 37
圖2.4 布氏和喬氏的形式主義語言研究模式對比 37
圖2.5 主體的功能主義語義研究維度 41
圖2.6 主體的語用研究維度 45
圖3.1 認知話語研究的總體路線圖 56
圖3.2 語言的主體化流程圖 57
圖3.3 話語構(gòu)建的主體性認知研究總體架構(gòu)略圖 64
圖4.1 基于“管道隱喻”的話語交際模式略圖 72
圖4.2 表層IM的工作機制 73
圖4.3 深層IM的總體運行模式 74
圖4.4 范疇論與話語研究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 80
圖4.5 話語范疇體的層級性特征 83
圖4.6 話語原型范疇圖解 84
圖4.7 基于主體構(gòu)建的話語范疇化認知模型 85
圖4.8 交際范疇的總體構(gòu)建模式 87
圖4.9 交際范疇化的基本原理 88
圖4.10 主體可及關(guān)系的基本原理 90
圖4.11 話語研究的主體可及性理論分析架構(gòu) 91
圖5.1 SA作用下的銜接與連貫生成示意圖 103
圖5.2 話題、過程和事件的基本關(guān)系構(gòu)型 120
圖5.3 DA模式下的“篇章銜接”與“會話銜接”對比圖解 129
圖5.4 DA模式下的話語銜接研究體系 134
圖6.1 連貫主體與本體的SA界面分析框架略圖 137
圖6.2 P和R的可及性連貫關(guān)系 138
圖6.3 言前語境的形成過程 154
圖7.1 主體語境認知成本直觀圖 166
圖7.2 主體語境認知轄域直觀圖 167
圖7.3 話語連貫分析的CA-1和DA組合機制示意圖 169
圖7.4 主體語境和話語成分對應(yīng)關(guān)系示意圖 170
圖7.5 從P到R的主體語境轉(zhuǎn)化路徑示意圖 191
圖8.1 基于CA-2的交際連貫(R→P)運作流程(會話與篇章模式通用) 197
圖8.2 CA-1和CA-2共建的交際連貫(P—R—P)模式 209
圖9.1 T和S之間的SA交際關(guān)系模式 228
圖9.2 基于SA的交際型教學體系架構(gòu) 232
圖9.3 CA-1控制下的T和S“協(xié)作式”主體連貫路徑圖 239
圖9.4 CA-2作用下的T和S教學關(guān)系構(gòu)架 241
表目錄
表2.1 西方哲學的主體研究發(fā)展簡表 28
表2.2 主體的哲學研究與各階段的語言研究概覽 30
表2.3 功能主義主要學派的語言觀概覽 41
表2.4 主體視角下的語言學研究范式簡表 49
表4.1 深層IM機制的整體架構(gòu)及運作類型C75
表4.2 話語范疇原型的構(gòu)成方式 85
表5.1 話語事件銜接的構(gòu)建模式 120
表5.2 DA模式下的話語銜接機制(無標記狀態(tài))匯總 120
表5.3 話題和過程協(xié)同下的事件銜接(句間)量化表 122
表7.1 P→R的“協(xié)作式”話語連貫“衍生機制”(不含“基礎(chǔ)模式”) 179
表8.1 “自主式”交際連貫?zāi)J椒诸?223
表9.1 基于DA的交際型教學銜接關(guān)系等級量表 233
表9.2 依托SA的外語類專業(yè)核心及方向課程(語言文學方向)分類 246
表9.3 SA模式下的教學評價及考核標準體系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