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材料學》(第二版)從材料學的角度系統(tǒng)介紹混凝土的組成、結構、性能及耐久性,具體內容包括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外加劑、礦物摻合料、新拌混凝土的性能、硬化混凝土的結構、混凝土的物理力學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設計以及新型混凝土等。
本書力求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內容豐富翔實,對相關專業(yè)師生和相關行業(yè)從業(yè)人員有較好的參考價值,可供高等學校材料專業(yè)、土木工程專業(yè)的本科生、研究生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研究的專業(yè)人員參考閱讀。
勾密峰,河南理工大教授。中國硅酸鹽學會會員,中硅會固廢分會青委會委員。長期從事新型建筑材料的制備、性能及應用研究,尤其致力于工業(yè)固體廢棄物的高值化利用、新型墻體材料的開發(fā)等。主講《混凝土材料學》《土木工程材料》《儀表及自動化》課程(本科生)《高性能混凝土》課程(研究生)。主持或參與教學質量工程項目有國家 級一 流課程《混凝土材料學》;河南省虛擬實驗《固體廢棄物高溫制備深地材料虛擬仿真實驗》;“建筑材料”河南省課程思政教學團隊。
1緒論1
1.1混凝土的歷史1
1.2混凝土的定義和分類3
1.3混凝土的發(fā)展趨勢4
知識擴展5
思考題5
2混凝土原材料6
2.1水泥6
2.1.1水泥的定義與分類7
2.1.2通用硅酸鹽水泥的組分8
2.1.3通用硅酸鹽水泥的強度等級9
2.1.4通用硅酸鹽水泥的技術要求9
2.1.5水泥的主要礦物組成10
2.1.6水泥的使用性能及其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11
2.2骨料15
2.2.1骨料的作用和類別15
2.2.2骨料的主要技術性質17
2.2.3細骨料及其技術要求22
2.2.4粗骨料及其技術要求25
2.2.5骨料性質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28
2.3水34
2.3.1混凝土用水的定義34
2.3.2混凝土用水技術要求35
知識擴展35
思考題36
3混凝土外加劑37
3.1化學外加劑的概述37
3.1.1外加劑的發(fā)展歷史37
3.1.2外加劑的定義38
3.1.3外加劑的分類39
3.1.4外加劑的作用40
3.2化學外加劑的基本原理40
3.2.1表面現(xiàn)象的概念40
3.2.2表面活性劑的種類和結構特點41
3.2.3表面活性劑的作用機理42
3.2.4表面分散劑對水泥分散體系性質的影響46
3.3化學外加劑品種50
3.3.1減水劑50
3.3.2凝結與硬化調節(jié)劑54
3.3.3膨脹劑60
3.3.4引氣劑61
3.3.5聚合物改性劑63
3.3.6保水劑和增稠劑65
3.3.7其他外加劑67
知識擴展72
思考題72
4礦物摻合料73
4.1礦物摻合料的概述73
4.1.1礦物摻合料的發(fā)展歷史73
4.1.2礦物摻合料的定義74
4.1.3礦物摻合料的分類74
4.1.4礦物摻合料的作用74
4.2礦物摻合料的活性激發(fā)機理75
4.2.1玻璃體結構理論75
4.2.2玻璃體結構分類和結構特征76
4.2.3玻璃體活性激發(fā)機理78
4.3礦物摻合料品種78
4.3.1粉煤灰78
4.3.2礦渣粉81
4.3.3硅灰84
4.3.4偏高嶺土85
4.3.5沸石粉86
4.3.6石粉87
4.3.7其他品種礦物摻合料89
4.3.8復合礦物摻合料91
知識擴展93
思考題93
5新拌混凝土的性能94
5.1新拌混凝土流變學94
5.1.1流變學基本模型94
5.1.2新拌混凝土流變方程97
5.2新拌混凝土工作性101
5.2.1新拌混凝土工作性的概念101
5.2.2流動性測試方法評述102
5.2.3影響流動性的因素104
5.2.4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損失105
5.3影響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因素110
5.3.1水泥與外加劑之間的適應性110
5.3.2混凝土單位用水量對流動性的影響120
5.3.3砂率的影響121
5.3.4材料組成的影響122
5.4離析和泌水123
5.4.1離析和泌水產(chǎn)生的原因123
5.4.2離析和泌水對硬化混凝土性能的危害125
5.4.3離析和泌水的評價方法125
5.4.4防止離析和泌水的措施127
知識擴展128
思考題128
6硬化混凝土的結構129
6.1硬化水泥漿體的組成和結構129
6.1.1水泥水化物的組成、結構和形貌130
6.1.2硬化水泥漿體的孔結構和水的形態(tài)136
6.2硬化混凝土的界面139
6.2.1界面過渡區(qū)139
6.2.2界面過渡區(qū)形成機理141
6.2.3界面過渡區(qū)的改善措施142
6.2.4硫酸鹽對界面過渡區(qū)的劣化144
6.3中心質假說149
6.3.1概述149
6.3.2中心質網(wǎng)絡化150
6.3.3界面區(qū)組成結構151
6.3.4中心質效應151
知識擴展154
思考題154
7混凝土的物理力學性能155
7.1混凝土的物理性能155
7.1.1混凝土的密實度155
7.1.2混凝土的滲透性156
7.1.3混凝土的干縮與濕脹159
7.1.4混凝土的熱性能160
7.2混凝土的強度162
7.2.1混凝土強度的基本理論163
7.2.2混凝土受壓破壞理論164
7.2.3混凝土抗壓強度167
7.2.4混凝土抗拉強度168
7.2.5混凝土抗折強度168
7.2.6影響混凝土強度的因素169
7.3混凝土在非荷載作用下的變形173
7.3.1化學收縮173
7.3.2塑性收縮174
7.3.3溫度變形174
7.3.4干燥收縮175
7.3.5自生收縮175
7.3.6碳化收縮176
7.4混凝土在荷載作用下的變形177
7.4.1混凝土的彈塑性變形177
7.4.2混凝土的徐變179
知識擴展181
思考題181
8混凝土的耐久性182
8.1混凝土的抗凍性182
8.1.1凍融交替對混凝土破壞的動力183
8.1.2影響混凝土抗凍性的因素184
8.1.3抗凍性試驗188
8.2環(huán)境化學侵蝕對混凝土的破壞188
8.2.1水泥漿體組分的浸出及其原因188
8.2.2酸的侵蝕189
8.2.3硫酸鹽侵蝕190
8.3混凝土的碳化191
8.3.1碳化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192
8.3.2影響碳化速度的主要因素192
8.3.3提高抗碳化性能的措施193
8.4混凝土中鋼筋的銹蝕193
8.4.1鋼筋銹蝕的原理194
8.4.2氯離子引起的銹蝕194
8.4.3鋼筋銹蝕的防護措施198
8.5堿-骨料反應199
8.5.1產(chǎn)生堿-骨料反應破壞的條件199
8.5.2堿-骨料反應的膨脹機制200
8.5.3堿-骨料反應的破壞特征203
8.5.4堿-骨料反應的預防措施205
知識擴展206
思考題206
9混凝土配合比設計208
9.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設計208
9.1.1設計要領208
9.1.2設計流程209
9.1.3設計參數(shù)及運算210
9.1.4混凝土的試配217
9.1.5配合比的調整與確定219
9.1.6綜合例題220
9.2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設計223
9.2.1混凝土配制強度223
9.2.2參數(shù)的選擇223
9.2.3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確定225
9.3輕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設計225
9.3.1混凝土配制強度225
9.3.2參數(shù)的選擇226
9.3.3試配、調整及確定配合比229
9.3.4綜合例題229
知識擴展231
思考題231
10新型混凝土232
10.13D打印混凝土232
10.1.1發(fā)展歷程232
10.1.2性能概述233
10.1.3工程應用235
10.2高性能混凝土237
10.2.1定義237
10.2.2原材料239
10.2.3結構240
10.2.4性能概述240
10.3再生混凝土242
10.3.1發(fā)展再生混凝土的意義243
10.3.2再生混凝土的發(fā)展243
10.3.3再生混凝土的性能244
10.4其他種類混凝土246
10.4.1纖維增強混凝土246
10.4.2自密實混凝土249
10.4.3防輻射混凝土251
10.4.4透水混凝土253
10.4.5水下不分散混凝土256
10.4.6自修復混凝土258
10.4.7裝飾混凝土264
知識擴展267
思考題268
參考文獻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