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新聞傳播研究: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是一本關于新聞傳播研究的論文集,包括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理論與歷史視聽傳播國際傳播傳播與社會和青年視點六個部分,共計收錄了《西方對華話語強制的國際輿論引導研究》《創(chuàng)新與共融:數(shù)字化背景下北京冬奧會云端傳播的技術賦能研究》等18篇論文。
本書收錄的18篇論文總體來看視野廣闊、資料豐富、分析透徹,尤具思考深度,適合作為新聞傳播、廣播電視、國際傳播、健康傳播等相關領域的研究者、高校教師、媒體工作人員和相關專業(yè)的學生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高曉虹,1982年畢業(yè)于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先后獲得文學學士和法學碩士學位,現(xiàn)任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院長、教授。
多年來,她主要從事廣播電視新聞學的理論與實踐、電視節(jié)目制作的教學與研究。2007年,她主講的《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課程被評為北京市級精品課程。她所負責的科研項目面向21世紀廣播電視新聞專業(yè)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研究在2005年獲得國家級獎項:教學成果二等獎。她的主要著作有:《世界電視之窗》《電視廣告謀劃》《電視新聞攝影與編輯》等。
她一直擔任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廣播電視專業(yè)委員會會長,先后被聘為20012005年高等學校新聞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062010年高等學校高職高專廣播影視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2007年5月,她被聘為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紀錄片研究委員會副會長,2007年她分別擔任了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的評委和中國廣播電視學會電視經濟節(jié)目獎的評委。2008年她被全國人大常委會聘為20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好新聞評委以及中共中央組織部黨員電教片紅星獎評委。
從教26年來,她獲得了多種榮譽稱號:1993年被評為北京市優(yōu)秀青年骨干教師;1998年獲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獎教金;2001年被評為北京高教系統(tǒng)優(yōu)秀共產黨員;2003年被評為北京高教系統(tǒng)抗擊非典優(yōu)秀共產黨員;2005年被評為北京市教育創(chuàng)新標兵。2007年在全國十佳百優(yōu)理論人才評選中獲百優(yōu)理論人才稱號、榮獲第五屆北京電視十佳工作者榮譽稱號。她所帶領的團隊在2007年被評為北京市教育系統(tǒng)優(yōu)秀教學團隊。
目錄:
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
西方對華話語強制的國際輿論引導研究
何國平 雷躍捷/ 3
縣級融媒體中心招聘需求對新聞教育改革的啟示
基于 2022 年 240 則縣級融媒體中心招聘信息文本的詞頻考察
席志武 范龍燕 于 瑞/ 17
構建非遺全媒體傳播的結構 、方法 、路徑與創(chuàng)新思維
王洪亮/ 31
理論與歷史
玩會兒手機再睡?
基于手機依賴的睡前拖延行為影響因素研究
王長瀟 楊立奇 王蕊雷/ 47
微觀 、交叉與多元化 :老年群體媒介使用研究
基于 CNKI數(shù)據庫的可視化分析(2000 2021)
張 媛 鄧代玲/ 65
作為媒介環(huán)境的網絡音頻進化 :媒介邏輯 、傳播路徑與融合趨向
黃 艷/ 83
視聽傳播
創(chuàng)新與共融 :數(shù)字化背景下北京冬奧會 云端傳播 的技術賦能研究
趙淑萍 呂 佳/ 95
女性獨白中的凝視 :視覺消費中的身份認同
鄒 欣 宋思宇/ 107
生命敘事 價值感召 情感治愈
紀實性人物訪談節(jié)目的生產邏輯與實踐反思
牛慧清 吳馥梅/ 116
國際傳播
中國式現(xiàn)代化視域下現(xiàn)實題材電視劇對外傳播的方向與進路
孟 雪 張國濤/ 135
全球疫情背景下海外華文媒體的傳播功能探析
戴 楠/ 148
傳播與社會
情境信息的協(xié)同構建 :基于危機事件中的共享文檔功能考察 王曉紅
張 辰/ 159
創(chuàng)作激勵 、生態(tài)治理與用戶黏性
基于 SOR模型的平臺可供性中介效應分析 臧志彭
林文萍/ 181
大學生社交網絡禮儀認知與行為影響因素研究
楊鳳嬌 陳飛揚/ 199
物聯(lián)網背景下的媒介說服轉型
任雄飛/ 214
青年視點
80后 的集體記憶書寫及其身份認同建構 : 以 翻紅 歌手偶像為例
龐 亮 楊 洋/ 225
疾病的化約化 :數(shù)據新聞對疾病議題的呈現(xiàn)與遮蔽
李 鯉 蘇曉蕊/ 238
全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話語有效性的構建
楊 洋/ 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