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nèi)容包括對《周易》原文的注釋、解析、通過觀象闡釋經(jīng)典義理的“觀象會意”、由經(jīng)典而引申到現(xiàn)實社會的“易學通感”等;談卦象以錯卦、綜卦和互卦之象進行分析,在備述前賢之論外,參驗著者治易心得,融會貫通,倍具新意。
本書會通老莊之意,兼用儒道兩家學說,無門戶之見,其意在集思廣益以明經(jīng)。內(nèi)容既有相當深厚的學術價值,同時語言平易,條理清晰,曉暢易懂,具有較高的可讀性與普及性。
孫玉祥所撰《周易象意》一書即將付梓,囑予為之作序!兑住分疄闀,廣大悉備,包羅萬象,與他書不同,古往今來言《易》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易學是中華文化典籍中學者致力最多的一門學問!兑住,何書也?孔子曰:“《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薄吨芤住芬粫且蕴斓貫闇蕜t,模擬宇宙空間、自然萬物、人類社會,通古今之變的大學問,所以被稱為“宇宙代數(shù)學”(馮友蘭語)。當代歐洲著名漢學家、法國學者汪德邁認為:“在中國的各個歷史時期,沒有一部書像《周易》這樣被閱讀研究和一再修訂,《周易》就如歐洲傳統(tǒng)中的《圣經(jīng)》一樣。”《周易》是以何方法認識世界和詮釋世界的?孔子在《系辭傳》中說:“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薄兑住肪褪秦韵螅回韵,就是通過陰陽兩個基本符號的排列組合,構成各種物象。“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系辭傳》)。八卦是何人所畫?《系辭傳》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薄笆ト嗽O卦觀象,系辭焉而明吉兇,剛柔相推而生變化!薄妒印泛汀肚彾取返葧f燧人氏觀星辰,下察五木以為火,庖犧以作八卦?梢姟兑住返缽V矣深矣!說它遠則沒有邊際,說它近是在不言之中和每個人發(fā)生關系。遠古時期中華先祖以洞為穴,緣木為巢,于是有燧人氏、有巢氏。樹居知風、穴居知雨,所以燧人氏、伏羲氏都以風為姓。遠古之圣人夜觀星辰,晝察大地,櫛風沐雨,薪火相傳,一路走來。歷經(jīng)伏羲、文王、周公、孔子之手,總共七千余年,給我們留下了這部由符號加文字組成的,人類獨一無二的百科全書。它是中華民族的最高智慧結晶,被稱為“東方的圣經(jīng)”。以符號系統(tǒng)模仿萬物之象,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特有的文化現(xiàn)象。通過符號系統(tǒng)傳遞圣哲的思想,奠定了中華文化重形象的思維特點,也樹立了《周易》“象”“意”“言”三位一體的哲學框架。卦辭和爻辭的設立,當然是在文字產(chǎn)生之后。然而,《周易》與他書的不同之處,就在于所有的卦、爻辭并非是作《易》者隨意填上去的,而是“觀象以設辭”,是“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系辭傳》)。孔子認為《周易》是通過立象來表達意的,通過“辭”,說清楚“象”中所含的“意”。是象在意先,辭在意后的。孔子對易學不朽的貢獻在于撰寫《十翼》以明道,闡述儒學思想!胺颉兑住,圣人所以崇德而廣業(yè)也!笔惯h古時期流傳下來的“卜筮之書”,成為一部中華文化中最重要的哲學經(jīng)典。為后世研讀《易經(jīng)》點燃了蠟燭,“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鬃釉凇兑讉鳌分刑岢觯骸拔粽呤ト酥鳌兑住芬,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保ā墩f卦傳》)奠定了儒家學說以仁義為主線的倫理思想。易學發(fā)展到漢代,費直以《十翼》傳文文意解經(jīng),注重義理,而荀爽則象數(shù)義理并重。然而漢學說《易》,重象數(shù)而輕義理。焦贛《易林》開易學象數(shù)理論之先,揚子云《太玄》亦全用焦法。京房用納甲,孟喜言卦氣,荀爽主升降,虞翻說旁通,鄭玄占爻辰,兩漢易學研象者不下數(shù)十家,周易象數(shù)之學大興矣。于是有伏卦、升降、互卦、卦變、半象、旁通、反對之諸象。逮至宋明之學,來知德踵漢學之遺風,而自創(chuàng)一格:陰陽相錯,經(jīng)緯相綜,此乃天地之大文。而漢學不及矣!來氏所說的錯卦,是陰陽之正對,即陰陽相錯,也就是虞翻所說的旁通。綜卦,是兩卦的反對,把卦倒過來看。錯綜說源自《系辭傳》:“參伍以變,錯綜其數(shù)。”來知德以為陽卦錯陰,陰卦錯陽。兩象反對則相綜,與虞翻旁通說相同,而其義尤精。六十四卦中,乾、坤、頤、大過、坎、離、中孚、小過八卦有錯無綜,泰、否、隨、蠱、漸、歸妹、既濟、未濟八卦錯綜同象,其他四十八卦錯綜兩象均異,后世沿用其說。《周易象意》一書談卦象以錯卦、綜卦和互卦之象進行分析,在備述前賢之論外,參驗著者治易心得,融會貫通,頗有新意。東漢王弼有感于兩漢易學重象數(shù)輕義理,于是提出“掃象”說,認為《易》的本質是義理,象只是表意的一種形式,可以“得意以忘象”。但是王弼并不否定象,認為學易者必須通過象來理會易中之理,在得其意后可以忘掉象。王弼“掃象”,以老莊思想解《易》,其說來自《莊子》。莊子在《外物篇》中,以置簍撲魚和撒網(wǎng)獵兔為喻,說明言和意之間存在手段和目的的關系,強調(diào)把握事物本質的重要性。提出“得魚以忘筌”“得意以忘言”。王弼所得之“意”,并非是孔子《十翼》中所闡發(fā)的儒學義理,而是老莊及魏晉玄學之意。王弼對易學的貢獻是使治《易》者從繁瑣的象數(shù)和儒家義理學說中解脫出來,觀象會意,感而遂通,盡情發(fā)揮。宋代是義理易學發(fā)展的高峰。程頤把《周易》上升為易道的哲學高度,認為“事盡天理,便是易也”。朱熹集宋代易學之大成,認定“易本卜筮之書”,將宋代興起的“伏羲九圖”收入《周易本義》中,承繼程頤也把《周易》視為哲學,認為“易則是個空的物事”,“看人做甚事,皆撞著他”,世間任何事,都可以與《易》發(fā)生關系。程朱以天理說《易》的思想,被后世稱為“新儒家學派”,對易學研究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程朱的義理易學按哲學分類屬于理性思維,這和易理是不同的概念。現(xiàn)代易學研究中,有的學者經(jīng)常從思維方式的角度對象數(shù)易學和義理易學進行比較分析,認為象數(shù)易學反映的是形象思維,義理易學反映的是抽象思維。現(xiàn)代學者呂嘉戈將易學思維定義為特殊的形象化方法,并且認為:這種形象化方法“是高于抽象的方法,是抽象與形象化結合的產(chǎn)物。形象是抽象了的形象,抽象是形象化了的抽象”(呂嘉戈:《中國哲學方法》,2003年,第66—67頁),是說到了易學思維的點子上。易學之所以被稱為中國哲學的哲學,陰陽之道是易學思維的集中體現(xiàn),陰陽對立是易道的格局,陰中求陽,陽中求陰,陰陽和合是理論的超越。王弼提出意象之辨,象者存意,意者由象,意和象構成了中華易學的思維特色。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比粍t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保ā断缔o傳》)如何了解古代圣人的思想?認識世界,通曉萬物?鬃痈袊@易書不能詳盡敘述圣人要說的話,語言也無法盡情表達心意。所以圣人立奇偶二象,反覆其象,深入探究,則意無不盡矣;設卦者以陰“--”、陽“—”兩個符號排列組合六十四卦,剛柔交錯,辨其順逆,默而識之,則真情和虛假也就看透了;系以彖辭和爻辭,則其所言之意,則可盡情表達了;于是設筮以占:分九、六、七、八之數(shù),看其象之動靜,研究其變化而通其意,使之趨吉避兇,鼓舞世人,則可盡變化之神妙,掌握圣人垂教認識世界的方法了。象、數(shù)、意、言、筮占、動變,這種立體、層次、交叉、變化式的思維方式,是中華哲學把握世界的不二法門。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圣人之意,誰能識之?百姓日用而不知?鬃又笠椎啦粋饕簿靡!朱子識之。朱熹在《周易本義·序》中說:“至哉易乎!其道至大而無不包,其用至神而無不存。時固未始有一,而卦未始有定象;事固未始有窮,而爻亦未始有定位。以一時而索卦,則拘于無變,非易也;知所謂卦爻彖象之義,而不知卦爻彖象之用,亦非易也。故得之于精神之運、心術之動,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然后可以謂之知易也!薄吨芤紫笠狻芬粫^象多用漢學《焦氏易林》,宋朱震《漢上易傳》,明來氏錯綜之法,及近代《周易尚氏學》;解義理則宗孔子《系辭傳》《周易程氏傳》及朱熹《周易本義》,亦會通老莊之意,兼用儒道兩家學說,無門戶之見,其意在集思廣益以明經(jīng),可視為治《易》之一途!吨芤紫笠狻芬粫髡哒J為:易學是觀象之學。學易者通過觀象以會意,從形象到抽象,再從抽象廣擬于形象,感而遂通,于是天下之理得矣。讀完《周易象意》一書原稿,深感著者閱歷之豐富,知識之廣博,悲天憫人之家國精神。書稿中“易學通感”一欄,觸類旁通,充滿了滄桑之感。莊子云:“吾年也有涯,吾知也無涯!币姿,茍吾能取一瓢飲,足矣。這也許是《周易象意》一書作者的原意吧。乙未年小寒于臺灣
孫玉祥,1946年生,遼寧大學文學碩士,教授。先后執(zhí)教于遼寧師范大學中文系,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曾任遼寧中華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沈陽遼海講壇特聘終身教授。出版著作有《廣藝舟雙楫解析》《太平廣記校注》《古今譚概校注》《周易選讀》等。
乾第一卦2坤第二卦21屯第三卦34蒙第四卦42需第五卦50訟第六卦57師第七卦64比第八卦71小畜第九卦78履第十卦85泰第十一卦92否第十二卦99同人第十三卦106大有第十四卦114謙第十五卦121豫第十六卦128隨第十七卦135蠱第十八卦142臨第十九卦149觀第二十卦156噬嗑第二十一卦164賁第二十二卦171剝第二十三卦178復第二十四卦185無妄第二十五卦193大畜第二十六卦200頤第二十七卦207大過第二十八卦215坎第二十九卦221離第三十卦229咸第三十一卦236恒第三十二卦244遯第三十三卦250大壯第三十四卦256晉第三十五卦262明夷第三十六卦270家人第三十七卦277睽第三十八卦284蹇第三十九卦293解第四十卦300損第四十一卦307益第四十二卦315夬第四十三卦323姤第四十四卦330萃第四十五卦337升第四十六卦344困第四十七卦350井第四十八卦357革第四十九卦364鼎第五十卦371震第五十一卦379艮第五十二卦386漸第五十三卦392歸妹第五十四卦399豐第五十五卦407旅第五十六卦415巽第五十七卦422兌第五十八卦429渙第五十九卦436節(jié)第六十卦443中孚第六十一卦450小過第六十二卦457既濟第六十三卦464未濟第六十四卦471系辭傳478說卦傳513序卦傳523雜卦傳529參考書目532后記534
“元亨利貞”,四字是周文王所作的卦辭,用來判斷一卦的吉兇。元,是 始;亨,是通;利,是適宜;貞,是正而固定。文王以為乾道大通而至正,所 以占得乾卦而六爻安靜不動的,就用此四字為占斷結論。其義是:占卜的人會 得到大的亨通,但是必須是利于正道,并且保持到始終。元亨利貞用于天道, 古人仰觀天象,認識到天的本質元素是沛然剛健的。陽氣順著春、夏、秋、冬 四季而循環(huán)往復,主宰著整個大自然!疤熘履笥谒臅r,元亨利貞,即春 夏秋冬,即東西南北。”(《周易尚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