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68 元
叢書名:教育部“全國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西南政法大學)”階段性成果
- 作者:肖朗著
- 出版時間:2023/6/1
- ISBN:9787515412610
- 出 版 社:當代中國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D261.1
- 頁碼:196
- 紙張:
- 版次:1
- 開本:21cm
本書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緊緊圍繞新時代黨的學習理論和學習活動進行全面梳理和系統(tǒng)研究。從新時代的歷史使命、新時代黨的學習對象論、新時代黨的學習任務論、新時代黨的學習內容論、新時代黨的學習方法論、新時代黨的學習制度論、新時代黨的學習實踐論等方面進行探討,并結合如何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繼承與發(fā)揚黨內學習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推進黨的學習理論的深入發(fā)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堅持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意志、統(tǒng)一行動,組織實施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學習教育計劃,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敝匾晫W習是我們黨不斷走向勝利的重要經(jīng)驗,也是我們走向未來的一把鑰匙。歷史與實踐的發(fā)展表明,開展黨內學習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獨有創(chuàng)造和一大優(yōu)良傳統(tǒng),是中國共產(chǎn)黨加強和推進自身建設、完成歷史與時代使命的重要戰(zhàn)略舉措。1938年,毛澤東同志指出:“如果我們黨有一百個至二百個系統(tǒng)地而不是零碎地、實際地而不是空洞地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同志,就會大大地提高我們黨的戰(zhàn)斗力量!边@個任務,今天依然很現(xiàn)實地擺在我們黨面前。自延安整風運動以來,一直持續(xù)到當前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四史”教育,等等。黨內學習成為各個歷史時期,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chǎn)黨一以貫之、常做常新的重大活動。全黨同志一定要善于學習,善于重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共產(chǎn)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蓖^去相比,我們今天學習的任務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這是由我們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決定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3月1日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指出:只有學懂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特別是領會了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共產(chǎn)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始終堅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紛繁復雜的形勢下堅持科學指導思想和正確前進方向,才能帶領人民走對路,才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
肖朗,哲學博士,西南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美學等領域的教學、研究工作,在《自然辯證法研究》《哲學動態(tài)》《學術界》《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刊物公開發(fā)表學術論文50余篇,主持完成重慶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和特別資助項目各1項,出版專著1部。
前 言1
第一章 新時代的歷史使命3
一、實現(xiàn)偉大夢想4
二、進行偉大斗爭6
三、建設偉大工程8
四、推進偉大事業(yè)11
第二章 新時代黨的學習對象論14
一、向書本學習16
二、向實踐學習18
三、向人民群眾學習23
四、向專家學者學習30
五、向國外有益經(jīng)驗學習35
第三章 新時代黨的學習任務論38
一、堅定理想信念38
二、厚植愛國情懷45
三、加強品德修養(yǎng)49
四、增長知識見識56
五、培養(yǎng)奮斗精神58
六、增強綜合素質63
第四章 新時代黨的學習內容論68
一、學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68
二、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70
三、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74
四、學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黨史、新中國史79
第五章 新時代黨的學習方法論97
一、學習要把握正確的方向97
二、要將學習作為生活方式100
三、博審慎明篤103
第六章 新時代黨的學習制度論111
一、重視學習制度建設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112
二、加強學習制度建設是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必然要求115
三、健全和完善學習制度是推進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的
有效途徑118
四、學習要有考核和監(jiān)督制度121
第七章 新時代黨的學習實踐論125
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125
二、“三嚴三實”135
三、“兩學一做”140
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162
五、“四史”教育171
結 語179
附論:論馬克思主義美學在中國傳統(tǒng)美學復興中的歷史使命185
參考文獻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