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自然文學(xué)作家劉先平全新誠意之作,根據(jù)作者的野外考察經(jīng)歷寫成的紀(jì)實類地理科普文學(xué)作品。
2. 有關(guān)氣候、地貌、人文等義務(wù)教育階段的地理知識:察爾汗鹽湖是怎樣形成的?海市蜃樓的形成條件是什么?鹽按照原料來源可分為哪幾類?青藏高原農(nóng)業(yè)的特點是什么?等等,4個地區(qū)、10 種生物、40 知識點,豐富孩子們知識儲備的同時,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總結(jié)歸納的能力。
3.旅途趣聞:高原獵鼠、遭遇鳥彈襲擊、山鼠偷襲白馬雞、黑熊大戰(zhàn)雄麝等,書中不僅包含了大量的科學(xué)知識,還有許多聞所未聞的奇聞異事,這些元素的加入,能夠激發(fā)孩子的閱讀興趣,讓他們愛上科學(xué)、愛上自然。
4. 適合討論和寫作的主題,啟發(fā)孩子去思考,作者在自然中跋涉四十年,寫了幾十部作品,其實只是在做一件事,呼喚生態(tài)道德,以此啟發(fā)孩子思考人類與自然與其他生命的關(guān)系,啟迪智慧的成長。
5. 高質(zhì)量照片,還原考察現(xiàn)場,讓孩子們在情景體驗中,了解各地地理概況,掌握知識。
察爾汗鹽湖探寶
鹽湖的真正財富并不在于蘊藏如此豐富的鹽,而在于更為珍貴的寶藏!“鹽”除了我們?nèi)粘I钪惺秤玫柠}的本意,它還是一個更為富有、傳奇的家族的統(tǒng)稱。
萬丈鹽橋
這些天來,我們一直在被近五千米高的大山環(huán)繞的、相對高差兩千多米的盆地中行走,卻沒什么感覺,直到這時,才真真切切地感覺到這里是盆地?隙ㄊ且驗檫@里微凹的地形沖擊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錯覺,我想前面應(yīng)該是柴達木盆地的盆底!
它如一只巨大的飛碟,黑褐中泛著琥珀色的光芒,天空則是藏青的大幕。這里是冷寂、蠻荒的月球,還是另一極地?它強烈地沖擊著視覺。
它有股震撼心靈的氣質(zhì)!
讓人熱血翻涌。
該不會是察爾汗鹽湖吧?
銀亮的水呢?雪白的鹽呢?
它不是察爾汗鹽湖,又是哪里?
為何是這般黑褐色的一片?
為何又泛著琥珀色的光芒?
不多時,路中豎立的門樓出現(xiàn)在眼前,上書“萬丈鹽橋”。是的,是的,一點不錯,它就是察爾汗鹽湖!
停車。我們大步走上鹽橋。
這是一條筆直的大道,黑褐色的,這里那里都閃耀著琥珀色的光芒。它沒有橋墩,沒有護欄,兩旁的淺溝使路面顯得略高。全長三十多千米。為何稱為“橋”?
它確實是橋,因為它橫穿察爾汗鹽湖!只是鹽橋的外表有悖于我們慣常的印象。
在西部,你得用另一視角去審美。
這是世界上壯觀、奇特的橋!平易近人的橋!是青藏線上著名的橋!
我們在鹽橋上蹦!在鹽橋上跳!在鹽橋上跑!又走到橋邊用手去扳伸出的路牙,咳!堅硬如鐵!
這是世界上造價、易維護、堅強的橋!與大地融為一體的橋!
建造這座橋很簡單,先畫上線,用掘土機從旁鏟上鹽,澆上鹵水,軋路機一碾——成了!
若是需要維修,也是如法炮制!
鹽是晶亮、雪白的,可它卻是黑乎乎的,剛才看到的鹽湖也是黑乎乎的。
這是頑皮的大漠風(fēng)吹來漫天的風(fēng)沙,日積月累,竟將白雪公主涂抹成了灰姑娘!
察爾汗為蒙古語,也是“鹽澤”之意。自古以來,柴達木大約就是以鹽著稱的,是生活在這里的蒙古族同胞引以為豪的。
鹽湖總面積為五千八百五十六平方千米(也有六千平方千米的說法),它實際上是個湖泊群,其中有別勒灘、達布遜、霍布遜湖等。在其周邊,還有著水波蕩漾的協(xié)作湖等,并非全部干涸。也就是說,這個廣袤的鹽湖區(qū),是由多種生命進程中的湖泊群所組成,因而也就具有了異彩紛呈的景象,完全可以稱為湖泊生命大觀。
我們又在湖上蹦、跳、跑、跺!直到腳脖子疼,也未能將湖面跺出個印,甚至都感覺不到彈性,又用手摳,也未能扳下一塊鹽,湖面竟然堅硬得像鐵板一樣。
童年時,我和小伙伴們常在巢湖灘上嬉戲,只要在一個地方使勁踩,不出幾分鐘,就會有水滲出,漸漸地,腳下的沙土就如面團一般……
面對察爾汗鹽湖,就像捧著一本巨著,卻無法翻開堅硬的封面閱讀其中的內(nèi)容,納悶又無奈。
我們只好繼續(xù)前進,希冀翻開書頁。
我非常渴望尋找到一個目標(biāo),這個目標(biāo)就是鑰匙,能打開神秘的大門,就像在漫漫長途中,總要在前方尋個目標(biāo)作為目的地一樣,它會鼓舞你前進。這個目標(biāo)是一個終點,又是一個新的起點。
小貼士:
察爾汗鹽湖是怎樣形成的?
地質(zhì)歷史時期,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因地殼上升運動,形成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為高原上局部凹陷而成;位于柴達木盆地的察爾汗地區(qū)因地勢低,集水成湖;進入湖泊的徑流小于蒸發(fā)量,隨徑流進入湖內(nèi)的鹽分逐漸積累,鹽度越來越高,結(jié)晶成鹽粒,形成鹽湖。
海市蜃樓
天,靛青靛青的,失卻了湛藍的晶亮,深沉厚重。太陽只是一個小小的、圓圓的、灼熱明亮的餅。陽光溢滿天地之間,腳下熱氣蒸騰,鹽湖平展悠遠,與天相接……
“我明白了為何有‘蒼穹’一詞。這就是蒼穹,它給了蒙古族靈感,于是便有了蒙古包。蒙古包就是天地蒼穹的物化!本缯f道。
大自然總是以自己萬千的形象,去感悟它的臣民。
前方水光波動,湖崖影影綽綽,是另一個形態(tài)的鹽湖?迷茫的心中,浮起了希望和喜悅……
我們急急奔去。
奇怪,那湖、那崖像個頑皮的孩子,總是在前面蹦蹦跳跳,抓也抓不住。
“那個鹽湖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我停步了。
君早驚詫:“難道是海市?”
“按理,早該到湖邊了,可它卻還在前面。環(huán)顧四野,只有這黑褐色的鹽湖,只有咱們爺倆,連一棵草、一塊石頭也沒有!
君早樂了,沒有叫,沒有跳,只是心領(lǐng)神會地微笑著,欣賞著大自然的奇妙!
“鹽湖是位幽默大師!”突然,我倆樂得幾乎是同聲高呼。前思后想,進入鹽湖的經(jīng)歷真是回味無窮。
我想坐下稍事休息,可馬上跳了起來,鹽湖的硬殼又硌又燙——它不喜歡這樣親熱……
失去了目標(biāo),是前進還是后撤?在這茫茫的鹽湖上,只有靛青色的天,黑褐色的湖面,已找不到我們車子的一點蹤跡。
只有無奈、彷徨……
“迷路了?”
小貼士:
什么是海市蜃樓?
海市蜃樓簡稱蜃景,是一種因光的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現(xiàn)象,是地球上物體反射的光經(jīng)大氣折射而形成的虛像。
海市蜃樓的形成條件是什么?
蜃景與地理位置、地球物理條件及那些地方在特定時間的氣象特點有密切聯(lián)系。氣溫的反常分布是大多數(shù)蜃景形成的氣象條件。如發(fā)生在沙漠里的“海市蜃樓”,就是太陽光遇到了不同密度的空氣而出現(xiàn)的折射現(xiàn)象。沙漠里,白天沙石受太陽炙烤,沙層表面的氣溫迅速升高。由于空氣傳熱性能差,在無風(fēng)時,沙漠上空的垂直氣溫差異非常顯著,下熱上冷,上層空氣密度高,下層空氣密度低。當(dāng)太陽光從密度高的空氣層進入密度低的空氣層時,光的速度發(fā)生了改變,經(jīng)過光的折射,便將遠處的綠洲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了。在海面或江面上,有時也會出現(xiàn)這種“海市蜃樓”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