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羅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的代表作。認為國家是人們在正義的原則和求得共同福利的合作下所結成的集體;君主、貴族和民主三種政體都是單一政體,理想的政體應是“混合政體”。本書結合了西塞羅的政治實踐經(jīng)驗,以對話形式分析政體和法律問題,思路清晰而饒有興味。
導讀:西塞羅的《論共
和國》與《論法律》
薛軍
在絕大多數(shù)標準的西方
政治思想史教科書中,歐洲
古典時代(主要是指古希臘
與古羅馬)關于政體、法律
問題的討論,是以希臘思想
,尤其以柏拉圖—亞里士多
德的學說為核心來展開的。
雖然西塞羅撰寫了《論共和
國》、《論法律》這兩部具
有深遠影響的著作,但大多
數(shù)思想史著作認為他是一個
缺乏原創(chuàng)性的、希臘思想的
淺薄涉獵者,是一個把希臘
思想傳輸?shù)搅_馬的“搬運工”
。這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混
合政體思想。西塞羅的《論
共和國》中對此的確有所涉
獵,但被認為是對希臘歷史
學家波利比烏斯思想的照搬
,而且他甚至沒有能夠說清
楚代表了混合政體各個組成
部分的究竟是何種羅馬制度
,因此受到塔西佗的奚落(
贊譽混合政體要比實現(xiàn)這一
政體容易得多)。
果真如此嗎?坊間大多
數(shù)“思想史”著作,在論述思
想史上重要人物的時候,在
有限的篇幅中所能做的,無
非就是蜻蜓點水般地談談其
生平,引用其著作中幾段通
常會被引用的話,然后順手
為其貼上一個現(xiàn)成的標簽了
事。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就
這樣被制作成一個干枯的標
本,陳列在思想史的櫥窗中
。要真正進入到一個思想者
的思維脈絡中,就必須拋開
這些思想史的標簽,去認真
閱讀著作本身,只有這樣才
能對其思想獲得真切的體會
。
歐洲古典時代流傳下來
兩本論共和國的著作。一本
是柏拉圖的“Polieia”。這本
書在漢語譯本中被翻譯為《
理想國》。譯名采取意譯方
法,不能說非常準確,嚴格
按照字面來翻譯的話,應該
翻譯為《政制》(或《王制
》)。西塞羅將其翻譯為拉
丁語“Res publica”(共和國
),這同樣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很
強的意譯,但產(chǎn)生了深刻的
歷史影響,成為后世歐洲現(xiàn)
代語言中的標準表述方法。
西塞羅自己也寫了一本《論
共和國》。由于西塞羅的書
與柏拉圖的書,至少在拉丁
語的表述上,是同名的,因
此引得歷代學者試圖將二者
進行對比。對比的結果似乎
也在某種程度上坐實了西塞
羅是個希臘模仿者的說法。
但不能僅僅因為二者具
有相同的標題、相同的題材
以及在某些方面類似的本文
結構,就忽視了二者的重要
差別。事實上,只有對二者
的差別有足夠的重視,才能
夠真正理解西塞羅思想的脈
絡和其卓越不凡的貢獻。這
種貢獻,即使面對柏拉圖這
樣震古鑠今的思想大家,也
毫不遜色。我們知道,從人
生閱歷看,雖然有過幾次不
成功的從政嘗試,柏拉圖基
本上是一個純粹的思想者,
而西塞羅本人則具有非常豐
富的政治實踐經(jīng)驗,擔任過
羅馬共和國時期的最高官職
—執(zhí)政官,做出過涉及羅馬
城邦生死存亡的重大事件的
決策。在擔任執(zhí)政官期間,
他果斷鎮(zhèn)壓喀提林陰謀,挽
救羅馬共和國于危亡。一個
具有這樣豐富的政治閱歷的
人,對于政治體制的思考,
不可能與純粹的思想家完全
相同。正是在這一點上,西
塞羅表現(xiàn)出與柏拉圖的根本
差別。
對西塞羅來說,討論理
論問題,進行抽象的哲學思
辨,本身不是目的;只有將
思考所獲得的成果在實踐中
加以運用,才是最終目的。
正是基于強烈的現(xiàn)實精神,
西塞羅不止一次地在討論國
家政體的方法論問題上,對
柏拉圖所代表的希臘傳統(tǒng)表
現(xiàn)出批判的態(tài)度。在《論共
和國》(1.36)中,西塞羅
借西庇阿之口直接表明了自
己對希臘學理傳統(tǒng)的不滿,
他強調指出,自己關于政體
的思想主要來源于實踐,而
不是基于先驗原則的抽象思
辨。對希臘政治哲學,西塞
羅保持著謹慎的距離,雖然
他對希臘思想非常熟諳,但
他并沒有毫無保留地將其接
納為一種絕對真理。
西塞羅的方法論意識,
其實是把自己關于政體的思
考,放置在一個與希臘有聯(lián)
系但也存在區(qū)別的學理傳統(tǒng)
之中。這一傳統(tǒng)是一種強調
實踐理性、尊重歷史的現(xiàn)實
主義的知識傳統(tǒng)。與之相對
的是則是一種烏托邦的知識
傳統(tǒng)。烏托邦傳統(tǒng)不依托于
具體的歷史經(jīng)驗,而是以虛
構為主要手段。西塞羅在解
釋他為什么必須從羅馬人的
歷史起源的角度來討論政體
問題時,將二者的區(qū)別解釋
得非常清楚:“我會回到羅
馬人民的‘源流’……向你們
闡述我們國家如何誕生、發(fā)
展、崛起,最終變得如此穩(wěn)
定和強大。這樣做,比起像
柏拉圖作品中的蘇格拉底那
樣去描述某個想象出來的社
會,對于實現(xiàn)我的目標要容
易多了!保ā墩摴埠蛧
,2.3)
西塞羅對烏托邦式的思
維所包含的缺陷有著清醒的
認識。根據(jù)先驗的原則推演
出來的政體形態(tài),雖然看上
去很美,但是缺乏現(xiàn)實性。
而西塞羅認為,現(xiàn)實性是檢
驗知識的品質的最根本依據(jù)
。一個美好但卻與人們的生
活和習俗不符合的國家構想
,只可能是一種烏托邦。但
西塞羅對烏托邦思想的價值
并不完全否認,而是站在一
個更高的理論層次,合理地
承認其理論層面上的價值。
柏拉圖的政體理論,是理念
、形式意義上的,是邏輯推
理的構造物。而西塞羅試圖
要做的,則是貫通邏輯與歷
史兩條線索,探討“現(xiàn)實的
世界”與“可能的世界”。
……
西塞羅明確承認其
馬爾庫斯·圖利烏斯·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前106年1月3日-前43年12月7日),古羅馬著名政治家、演說家、雄辯家、法學家和哲學家。出身于古羅馬Arpinum的奴隸主騎士家庭,以善于雄辯而成為羅馬政治舞臺的顯要人物。從事過律師工作,后進入政界。開始時期傾向平民派,以后成為貴族派。公元前63年當選為執(zhí)政官,在后三頭同盟成立后被三頭之一的政敵馬克·安東尼(Marcus Antonius,公元前82年—前30年)派人殺害于福爾米亞。
導讀
年表
論共和國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論法律
卷一
卷二
卷三
附錄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