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漢語和朝鮮語在類型上是完全不同的語言,難以用來準確地表達朝鮮民族所特有的思想、情感、情操等,所以直接用漢字準確地記錄朝鮮語比較困難。為此,朝鮮在直接引用漢字為常用書面語的同時,制定了借用漢字的音和義標記朝鮮語的“吏讀”方法!袄糇x”文非常顯著的特點是其語法形態(tài),即句子的組詞排序按朝鮮語的語序排列,實詞或句末添加漢字標記,此語法形態(tài)在朝鮮語中統(tǒng)稱為“吐”,因此“吏讀”又被稱為“吏吐”。這種借用漢字形、音、義的吏讀文的使用一直延續(xù)至19世紀末。
“吏讀”文曾對朝鮮半島的政治、文化以及語言生活等方面產(chǎn)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也是中朝語言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見證。然而,“吏讀”文畢竟是用漢字標記朝鮮語,使用中會凸顯出語言和文字不能完全統(tǒng)一的局限性,而且借用漢字的過程中,有時借音,有時借義,有時既借音又借義,難免造成學習和閱讀理解上的困難。
為此《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前的吏讀文獻》中首次全面收集和整理了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之前的大量關(guān)于“吏讀”的資料,以便為學習和研究朝鮮吏讀文提供參考依據(jù)。
漢字自公元4-5世紀就已經(jīng)在朝鮮半島上普遍使用。據(jù)朝鮮高麗王朝時期的史書《三國史記》(《新羅本紀》第四卷)記載,朝鮮半島上最晚使用漢字的新羅在6世紀初也已編寫完成了以漢字命名的史書《國史》,這表明當時在朝鮮半島上已經(jīng)廣泛使用了漢字。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漢語和朝鮮語在類型上是完全不同的語言,難以用來準確地表達朝鮮民族所特有的思想、情感、情操等,所以直接用漢字準確地記錄朝鮮語比較困難。為此,朝鮮在直接引用漢字為常用書面語的同時,制定了借用漢字的音和義標記朝鮮語的“吏讀”方法!袄糇x”文最顯著的特點是其語法形態(tài),即句子的組詞排序按朝鮮語的語序排列,實詞或句末添加漢字標記,此語法形態(tài)在朝鮮語中統(tǒng)稱為“吐”,因此“吏讀”又被稱為“吏吐”。這種借用漢字形、音、義的吏讀文的使用一直延續(xù)至19世紀末。
“吏讀”文曾對朝鮮半島的政治、文化以及語言生活等方面產(chǎn)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也是中朝語言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見證。然而,“吏讀”文畢竟是用漢字標記朝鮮語,使用中會凸顯出語言和文字不能完全統(tǒng)一的局限性,而且借用漢字的過程中,有時借音,有時借義,有時既借音又借義,難免造成學習和閱讀理解上的困難。
為此本書中首次全面收集和整理了訓民正音創(chuàng)制之前的大量關(guān)于“吏讀”的資料,以便為學習和研究朝鮮吏讀文提供參考依據(jù)。
金光洙(1965-),延邊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F(xiàn)任延邊大學朝鮮-滿通古斯研究中心主任兼吉林省朝鮮語學會理事長等。1997年9月至1998年8月作為國家教委海外訪問學者赴朝鮮金日成綜合大學進行朝鮮語研究,2004年在韓國科學技術(shù)院(KAIST)計算機系博士后出站。主要研究方向為朝鮮語語法及歷史。主持并完成國家科研項目《面向信息處理的中國朝鮮語語料庫應用研究【15BYY154】》等5項,有《解放前中國朝鮮語變化及發(fā)展》等7部專著,參編了《朝鮮語發(fā)展歷史》等6本教材,撰寫了《中國朝鮮語新名詞術(shù)語分析》等50多篇學術(shù)論文。
序言
一、“吏讀”簡介
1.固有名詞標記階段
2.句子標記階段
二、吏讀知識
1.吏讀字
2.吏讀詞
3.吏讀詞尾
4.口訣
三、吏讀文獻資料
1.資料目錄
2.吏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