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目的是記錄哈靈頓脊柱內固定器械的研發(fā)細節(jié), 以便更好地了解這個創(chuàng)新過程發(fā)生的緣由和方式。故事的敘述與事件的時序密切相關。故事結構為雙重傳記, 重點關注保羅·蘭德爾·哈靈頓 (1911-1980) 以及他研發(fā)成功的第一個脊柱內固定器械系統(tǒng)。其次是到20世紀80代脊柱內固定器械的早期演變的歷史, 正如脊柱側凸研究學會在1966年第一次會議記錄那樣。
脊柱外科一直是骨科領域發(fā)展最快的學科之一,有關脊柱的專著眾多,但專門聚焦人文與學術的書籍甚少,多年來僅有馬克·阿舍教授撰寫的《鍥而不舍》一書。本書是作者歷時四年,利用堪薩斯大學醫(yī)學中心哈靈頓檔案館的第一手資料書寫的哈靈頓傳記以及脊柱側凸的學術研究內容。
《鍥而不舍》一書以哈靈頓成功研發(fā)脊柱外科第一個矯形內固定系統(tǒng)的艱辛過程為主線,敘述了脊柱畸形外科治療的演變歷史,涉及脊柱側凸研究學會成立的過程及成立后最初15年間學術年會的主要內容。該書不僅有豐富的學術內容,還介紹了一位將概念變?yōu)楝F實的脊柱外科大師背后許多鮮為人知的生活和工作軼事。此外為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哈靈頓其人,本書開篇講述了哈靈頓的故鄉(xiāng)堪薩斯城在世紀之交的情況,他中小學時代的成長和發(fā)展,從考入醫(yī)學院到成為一名專科醫(yī)生及二戰(zhàn)時的軍醫(yī)生涯。書中還簡要介紹了脊髓灰質炎疾病的診療史,以引出哈靈頓對脊髓灰質炎后所導致的脊柱側凸的反應和研發(fā)內固定棒的想法。最后介紹了他成功獲得的各種業(yè)內榮譽及對母校的回饋。本書也介紹了他如何對脊柱側凸開展臨床研究,如何收集資料、建立數據庫,以及他是如何對自己終生癡迷的特發(fā)性脊柱側凸進行病因學研究的。
哈靈頓矯形內固定系統(tǒng)的研發(fā)經歷了1949到1959年十年的醞釀期.1960年開始臨床推廣應用,隨后,直到1984年科特雷爾-杜布塞特器械(CD)在北美推出才逐漸淡出市場。改革開放后,我國于1981年開始引進哈靈頓矯形內固定系統(tǒng)并持續(xù)應用了十余年,到20世紀90年代才為椎弓根釘棒所取代。哈靈頓不僅研發(fā)了第一個成功的脊柱內固定鉤棒器械系統(tǒng),本書中專門有一章還介紹了他在1966年應用設計的椎弓根螺釘治療重度脊柱滑脫癥,這促使了1995年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椎弓根螺釘用于脊柱滑脫等疾病的治療。過去幾十年里,脊柱外科兩大內固定系統(tǒng):哈靈頓矯形內固定系統(tǒng)和椎弓根螺釘系統(tǒng)的成功研發(fā)和應用,堪稱脊柱外科的兩大里程碑。
今天閱讀本書,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雖然脊柱外科臨床上已不再使用哈靈頓棒,但哈靈頓在研發(fā)創(chuàng)新中鍥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團隊合作的模式,仍是一個成功醫(yī)工結合的典范,值得今天的臨床醫(yī)生學習。此外,國際脊柱研究學會成立后最初15年間討論的一些學術問題,如早期的撐開性截癱,矢狀面失衡,特發(fā)性脊柱側凸病因學,后期對早發(fā)性側凸和退變性側凸的治療難題,盡管過去了四十多年,仍然是我們今天研究的熱點和面臨的挑戰(zhàn)?上б淮鷤ト斯`頓在1968年一場大病后,此后十余年雖仍投身于脊柱側凸事業(yè),但在1980年過早去世,享年69歲,否則今日,說不定他仍能與我們一起探討和分享脊柱側凸的學術問題。
四位主要譯者通讀原著,一致認為本書既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又有很好的趣味性,遂決定組織國內著名脊柱和脊柱側凸領域的專家翻譯為中文,呈現給我國同道。所有譯校者都是臨床一線醫(yī)生,在完成繁重的脊柱外科臨床工作的同時,利用業(yè)余時間,結合自身經驗,忠實于原文,使此書中文版得以面世?紤]到諸多英語術語在中文中難以找到確切的詞句表達,決定以中英文雙語的形式出版,這樣既可以彌補上述不足,讀者閱讀中文時也可以同時瀏覽英語原著,潛移默化地學習英語專業(yè)詞匯,尤其對于年輕醫(yī)生來說,可謂“一舉兩得”。
這本書是一部學術和人文的專著,我們已盡可能把原文呈現給各位讀者,但正如本書原作者在前言中所言:“本書是從北美人的視角來撰寫的”,因此希望我們的讀者可以用批判的眼光和審慎的態(tài)度來閱讀、鑒賞本書的內容。
本書翻譯出版過程中,盡管譯者做了最大努力,由于時間緊迫,水平有限,錯誤之處在所難免,敬希各位同道批評指正。感謝為本書出版付出辛勤勞動的所有同道,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使本書得以順利面世。
1.故鄉(xiāng)
2.成長與發(fā)展(1911-1934)
3.成為一名執(zhí)業(yè)醫(yī)師和外科醫(yī)生(1934-1946)
4.脊髓灰質炎和脊髓灰質炎后脊柱側凸(1789-1946)
5.應對脊髓灰質炎流行(1947-1959)
6.接納和認可(1960-1962)
7.驗證(1963-1965)
8.脊柱側凸研究學會(1966)
9.最后一個重要的設計(1966-1967)
10.心碎與天賜之物(1968-1972)
11.表彰(1973-1975)
12.記錄-變革(1976-1980)
后記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
譯者的話
原著作者馬克·A.阿舍醫(yī)學博士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