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劉榮奎教授在長期的臨床一線實踐中,通過大量的臨床觀察,提出了獨具特色的新理論一劉氏肺臟三論,包括“肺熱論”、“肺臟記憶理論”、“肺臟不潔論”!胺螣嵴摗碧岢龇尾〖毙云谝浴盁帷睘楸孀C基礎,根據(jù)肺熱表里、輕重程度的不同,將肺系病分為“溫”、“熱”、“火”、“炎”、“毒”五種證型。闡述了疾病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輕到重、由簡單到復雜的病理發(fā)展過程,提出辨證論治方案,同時對應理法方藥指導臨床應用。
章肺的生理
節(jié)肺的解剖
一、中醫(yī)對于肺臟的解剖的認識
中醫(yī)學中的“肺”代表了整個呼吸系統(tǒng)能,從解剖位置和形態(tài)描述來看,中醫(yī)學中的“肺”括現(xiàn)代解剖學的肺。
關于肺的位置,《靈樞·九針》云:“肺者,五臟六腑之蓋也!彼^“蓋”及“華蓋”,均系形容位置高之意。“肺在鬲上也”(《難經(jīng)·三十二難》),古人認識到肺臟位于橫膈上的胸腔,而且對與肺臟相鄰的器官也做了描述,如《經(jīng)絡匯編》云:“懸雍之下,舌之后,咽、喉二竅,同出一脘,異涂施化,二道并行,各不相犯。喉在前,主出納,名吸門;其管堅空,其硬若骨,連接肺本,為氣息之路,呼吸出入,下通心肺之竅,以激諸脈之行,此氣管也!
關于肺的形態(tài),古人也有很的認識。明代章潢《圖書編》引《臟腑全圖》說:“喉管下有肺兩葉!鼻宕迦巍夺t(yī)林改錯》說:“肺兩葉大面向背,上有四尖向胸,下一小片亦向胸,肺管下分為兩杈,入肺兩葉,每杈分九中杈,每九中杈分九小杈,每小杈長數(shù)小枝,枝之盡頭處,并無孔竅,其形仿麒麟菜!
關于肺的結構,《難經(jīng)·四十二難》提出肺的結構有“六葉兩耳”,《經(jīng)絡匯編·臟腑聯(lián)絡分合詳說》云:“肺有兩大葉,六葉兩耳,中有二十四空,虛如蜂窠,下無透竅,故吸之則滿,呼之則虛,一呼一吸,消息自然,無有窮也!庇捎诠糯豢赡艽笠(guī)模開展人體解剖研究,故肺有六葉的記載,不能成為否認中醫(yī)肺有解剖學基礎的依據(jù),或有可能觀察的正是肺葉異常者。肺有二十四空,可能指的是葉段支氣管腔。因限于條件,古眼直觀只能辨認出尸體肺葉及段支氣管等較大管腔,于數(shù)量上是否正好是二十四空,今人不能苛求古人。這些葉與段支氣管管腔使肺看上去確如空的蜂窩,下接更細的細支氣管、毛細支氣管,直到肺泡為止,沒有出口。古代記載為“虛如蜂窠,下無透竅”,反映了肺臟結構的特點。
二、西醫(yī)對于肺解剖的認識
西醫(yī)學中的肺僅是人體的一個器官,并能在內(nèi)。
關于肺的位置,現(xiàn)代解剖學的敘述是,肺位于胸腔內(nèi),縱隔的兩側(cè),左右各一,上經(jīng)氣管、支氣管與喉、鼻相連。
對于肺的形態(tài),肺呈圓錐形,左右兩肺都分為上部的肺尖、下部的肺底、外側(cè)的肋面及三個面交界處的前、后、下三緣。肺質(zhì)輕松柔軟,富有彈,肺內(nèi)含有空氣,能浮出水面。
肺的結構,左肺由斜裂分為上、下二個肺葉,右肺除斜裂外還有一水平裂將其分為上、中、下三個肺葉。支氣管入肺后反復分支,愈分愈細,形成許多樹枝狀的分支,這些分支的結構與氣管相似,但隨其管徑變小,管壁變薄,軟骨環(huán)逐漸變小,平滑肌則相對地逐漸增加。分支到細支氣管口(口徑在2mm以下的小管)時,管壁的軟骨環(huán)消失,管壁幾乎由平滑肌構成,它的收縮和舒張影響著細支氣管口徑的大小,從而控出肺內(nèi)的氣體量。細支氣管再分支到呼吸細支氣管時,其管壁的某些部位向外突出,形成肺泡。肺泡負行體內(nèi)外的氣體交換。胎兒降生前,肺無呼能,構造致密,比重大于1,入水則下沉。降生后開始呼吸,肺泡內(nèi)充滿空氣,呈海綿狀,比重小于1,故可浮于水中。
綜上所述,可以有根據(jù)地說:中醫(yī)所說的肺在解剖學的位置、形狀、結構等同現(xiàn)代解剖學所記載的肺基本相同。但中醫(yī)學所說的肺與人體不盡一致,是由于古代中醫(yī)學在嚴禁剖視人體的封建時代,多借觀察動物的肺的情況來推及人肺,其他如中醫(yī)所說肝的分葉也與豬等動物相同。這種情況或現(xiàn)象是可以理解的,對人體的認識有許多問題往往是先通過對動物觀察和實驗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