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朝代為線索完整地記錄了從秦始皇嬴政至清遜帝溥儀兩千年中國帝王的次序。全書共分為八章, 分別是秦漢、魏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兩宋、遼夏金元、明清。本書的體裁仿照古代經(jīng)典蒙學作品《千字文》和《龍文鞭影》, 即每句四字, 前后兩句嚴格對仗, 形成一對駢句。每章共三十對駢句, 遵從一個韻部; 八章共計二百四十對駢句, 共八個韻部。
我很喜歡歷史和古文,部分是源于自身的興趣愛好,也得益于中學母校對我的培養(yǎng)。十七年前,我有幸考入了北師大實驗中學的初中部就讀,在第一節(jié)歷史課上,一位姓宋的女老師讓班里的三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出中國的朝代順序圖。我忽然想起小時候就爛熟于心的《中國歷史朝代順序歌》,“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的口訣讓我在腦海中迅速形成了粗略的脈絡,但終究沒有勇氣走上臺去。也是在同一年,我第一次在語文教材的選讀章節(jié)看到了《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的文字之妙、韻律之美瞬間打動了我,我竟在幾天之內(nèi)將全文背誦下來,至今不忘。
后來,雖然我以優(yōu)異的理科成績考入中國最負盛名的學府之一,但中學六年對我的影響讓我仍以文科生自居。時至今日,我已然忘記解析幾何的求法、動能定理的公式和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但我永遠忘不了每周對歷史課的熱切盼望和語文課上學到詩詞歌賦時的激動之情。每到假期發(fā)放下學期的書籍,我都迫不及待地翻開歷史地圖冊和語文課本的古文篇目,徜徉其中。到了大學乃至參加工作,對歷史和古文的熱愛驅動我投入大量的時間繼續(xù)了解、學習,雖無甚成就,但它們潛移默化地成為我生命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
2015年的春天,我正在英國杜倫大學做交換生。在一個愜意的午后,我忽然想到,既然有《中國歷史朝代順序歌》,為什么不能有《中國帝王順序歌》?既然《千字文》《龍文鞭影》的體裁可以凝練、對仗、押韻地記述歷史、描繪人物,為什么不能以同樣的體裁將中國古代帝王的順序編寫成文?經(jīng)過一番檢索,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似乎自清帝退位上百年來,尚未有人如此嘗試,于是我便不自量力地“敢為天下先”了。
《中華帝序訣》的成書背景正是基于此。我前后用時八年,在2023年2月,經(jīng)百易其稿,終于大功告成。當年周興嗣寫《千字文》只消一夜勞心便傳世千載,而我八年之功想必也無人問津。以此觀之,真是弗如古人遠甚!
關于本書的寫作,有如下方面需要向讀者說明:
首先,本書以朝代為線索完整地記錄了從秦始皇贏政至清遜帝溥儀兩千多年中國帝王的次序。全書共分為八部分,分別是秦漢、魏晉、十六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兩宋、遼夏金元、明清。
經(jīng)統(tǒng)計,本書記述的人物共計409人,其中帝王342人。中國自贏政以來究竟誕生了多少位帝王,取決于統(tǒng)計口徑的選擇。相比于網(wǎng)絡上流傳的種種數(shù)字,本書的342位帝王固然是偏少的,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五胡十六國時期政權林立、帝王繁多,無法一一列舉。因此本書在“十六國”部分更加著重鋪陳十六國的興衰更替,而淡化了對帝王的敘述,這與其他部分有很大不同。對于十六國橫跨一百多年紛繁復雜的演化史,能夠用寥寥三十對駢句講述來龍去脈已經(jīng)殊為不易,無法奢求將歷史的細節(jié)下沉到帝王層面。當然,我已在每對駢句下的“背景”部分將這一時期所有我國的簡要歷史都補充進去,也算是盡力彌補一些遺憾。
其二,一些在亂世中或傀儡而立,或旋踵而亡的非正統(tǒng)政權未納入本書,如秦末的熊心、漢末的公孫述、三國的袁術、西梁的蕭警、北齊的高延宗、隋末的梁師都、唐朝的李希烈、五代的劉守光、偽齊的劉豫、元末的明玉珍、民國的袁世凱等。若將此類如過江之鯽的人物計算在內(nèi),恐怕只會喧賓奪主。
其三,對一些已遠離傳統(tǒng)中國地域的政權未有著墨。譬如盤踞在青海的吐谷渾、唐宋時偏居云貴的南詔和大理、遼亡后遷至中亞的西遼和元順帝北逃后的北元等,因不屬于傳統(tǒng)中國歷史的范疇,本書也不再畫蛇添足了。
除上述三個方面外,本書對帝王的羅列基本做到了概無遺漏。
其次,本書的體裁完全仿照古代經(jīng)典蒙掌作品《千字文》和《龍文鞭影》,即每句四字,前后兩句嚴格對仗,形成一對駢句。每部分共三十對駢句,遵從一個韻部;八部分共計二百四十對駢句,共八個韻部。本書正文部分即此二百四十對駢句,合計一千九百二十字,是為對中國古代帝王史之極限壓縮后的結果。無疑,《中華帝序訣》的辭藻、文思皆遠不及古人,但我在以下方面力求盡善:第一,保證格式的工整,使二百四十對駢句全部對仗;第二,追求韻律的統(tǒng)一,每部分的三十對駢句全部一韻到底,且不使用重復的韻字;
第三,體現(xiàn)平仄的美感,每對駢句前句末尾為仄音,后句末尾為平音。
為達到以上三點,并嚴格按照朝代順序完整地記述中國帝王,其難度可想而知。
最后,正是因為有上述限制,導致正文難免有晦澀難懂或佶屈聱牙之處,故我在每對駢句之后都添加了注釋、釋文和背景加以闡釋,使所有讀者都能明白每對駢句的具體含義。每對駢句的“背景”部分為歷史梗概,全書二百四十處歷史梗概前后有序銜接,串聯(lián)成約十萬字首尾貫通的簡明中國帝王史。
郗頌,1993年生于北京,畢業(yè)于北京大學、麻省理工學院,F(xiàn)就職于國內(nèi)證券公司,從事上市公司資本運作業(yè)務。自幼酷愛古代史和古代文學,在文史領域涉獵廣泛。又臨池學書二十余年,尤慕宋人筆意,故因“睎宋”而取筆名“郗頌”,目前亦為兼職書法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