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國政法大學(xué)清史專家林乾老師繼《雍正十三年》之后,圍繞“張居正改革”這一影響明中后期歷史進程的重要事件鋪陳開來的一部通俗歷史敘事作品。
張居正是輔佐萬歷帝開創(chuàng)“萬歷新政”的政治家,是中國歷史上個性鮮明的改革家,更是彪炳史冊名流千古的傳奇人物。他登上首輔之位前后理政長達10年之久,其間,他整頓吏治,刷新頹風(fēng);整治教育,延攬經(jīng)邦濟世之才;革新稅賦,梳理財政,開創(chuàng)“一條鞭法”。拯救朱明王朝于將傾之際,不僅延續(xù)了明代歷史的命脈,更使得萬歷時期成為大明歷史上十分富庶的時代。
張居正思想深邃,剛毅深沉,多謀善斷,在波譎云詭、風(fēng)云際會的明代官場中輾轉(zhuǎn)騰挪,終得位極人臣;然而,一朝大權(quán)在握,他便開始獨斷專行,偏信阿諛奉承之徒,引得攀附權(quán)勢者趨之若騖。權(quán)勢欲促使其邁向了人生巔峰,也為其身后禍端埋下了重重的一筆。
透過張居正跌宕起伏的一生,我們不僅看到個體命運悲劇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與人物的性格缺陷,同時也看到了個人局限與歷史局限雙重作用下的種種可能與萬般無奈,為今天的讀者思考歷史、反觀自我提供了生動鮮活的參照樣本。
1.以關(guān)鍵人物看懂時代面貌——由點及線帶面的敘事思路
作者從明代歷史上的關(guān)鍵人物張居正入手,由這一主角延伸到其周遭如嘉靖帝、萬歷帝、嚴嵩、徐階、高拱、王世貞、戚繼光等重要人物,同時遷延至影響明代中后期歷史發(fā)展的如“一條鞭法”、強軍部署等主要事件,并輻射講述了他所處時代的官僚制度、官場生態(tài)、思想文化、社會生活、人際關(guān)系等問題,完成了一幅從關(guān)鍵人物鋪陳,看清關(guān)鍵人物的人生軌跡,同時看懂其所處時代面貌的敘事長卷。
2.聚焦“張居正改革”——圍繞影響歷史進程的重要歷史事件展開敘述
在張居正擔(dān)任內(nèi)閣宰相、輔佐年幼萬歷帝的十年間,通過全國清丈和一條鞭法,嚴格實行考成法,推進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一系列改革,重點展現(xiàn)張居正不畏流俗與輿論,舍小家、為大家,以寧肯破家沉族也要推進改革的精神,使得明朝走出重重危機,出現(xiàn)家給人足、國家安寧的“小康”局面的歷程。
3.側(cè)重對主角與周圍人物、環(huán)境關(guān)系的描寫——撇開時間線,從關(guān)鍵人物與重要事件拎起一個歷史時段
本書側(cè)重以人物關(guān)系透視改革成就。通過講述張居正與徐階、高拱、萬歷帝、馮保、潘季馴、汪道昆、耿定向、王世貞、戚繼光、王崇古、張四維、譚綸等一眾核心人物的關(guān)系,立體且有血有肉地再現(xiàn)了一群不甘沉淪的中國人努力前行的足跡。同時經(jīng)由張居正對這些關(guān)系的處理方式和思路,側(cè)面剖析了張居正的思想局限、性格缺欠及身后家破族沉的悲劇命運。
4.為讀者思考歷史、反觀自我提供了思考路徑和參照樣本(本書主要提出&回應(yīng)了哪幾個問題)
問題一:回看歷史,無論秦國的商鞅變法、楚國的吳起變法、宋代的熙寧變法還是明代的張居正改革,是否都跳不出“人存政舉,人亡政息”的歷史宿命?
問題二:“事明主易,事中主難;事長君易,事幼君難”。歷史上明君太少,大多帝王皆中人之資。那么,在面對中主或幼主時,輔政宰相是選擇像徐階那樣明哲保身、躺平怠政?還是像張居正一樣,不計個人利益得失與身家性命,傾盡全力輔佐君王?
問題三:張居正以諄諄教誨與拳拳之心傾力輔佐萬歷皇帝達10年之久,為何最終換來的卻是身死、家破、族沉的悲劇命運?
問題四:面對個人局限與歷史局限的雙重困境,如何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雙重局限,并在著力克服個人局限的情況下避免悲劇的發(fā)生?
林乾,1959年生,先后在吉林師范大學(xué)、東北師范大學(xué)、中國人民大學(xué)獲得歷史學(xué)學(xué)士、碩士、博士學(xué)位。曾在吉林師范大學(xué)歷史系、吉林省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工作,F(xiàn)為人文社會科學(xué)重點研究基地中國政法大學(xué)法律史學(xué)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兼任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典志組專家、中國法律史學(xué)會理事、曾國藩研究會常務(wù)理事、西華師范大學(xué)檔案文獻研究中心副主任等。曾于2017年任華為公司顧問,并在喜馬拉雅講述《雍正十三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重大項目、北京市規(guī)劃重點項目等多項。代表作有:《中國古代的權(quán)力與法律》《傳統(tǒng)中國的權(quán)與法》《治官與治民:清代律例法研究》《嘉靖皇帝大傳》《曾國藩大傳》(合著)等。
上篇
第一章三位同年的人生抉擇 002
一次特殊的臨朝 002
楊繼盛的生死抉擇 009
進退失據(jù)的王世貞 027
鄉(xiāng)居六載的張居正 035
第二章家國之事,
一手相托 060
權(quán)力爭斗中的微妙平衡 061
秘密參與“嘉靖遺詔”的起草 076
在師友爭斗中巧妙中立 083
“相業(yè)中第一籌’ 099
退田風(fēng)波與海瑞罷官 102
為徐氏家難解圍 114
第三章白發(fā)相知猶按劍 131
香火盟約,親如兄弟 133
開啟相業(yè) 《陳六事疏》 140
高拱復(fù)起后的高光時刻 151
金石之交的破裂 160
高拱與馮保的較量 168
撲朔迷離的玊大臣案 179
捐棄前嫌,托付身后事 185
中篇
第四章置國家于磐石之安 194
世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功 195
化解廟堂之爭,轉(zhuǎn)危為機 203
制虜安邊大機大略:俺答封貢 210
與千古豪杰爭品色 218
力挺戚繼光的練兵大計 229
力排眾議筑馭敵臺 238
招募南兵,張、高交惡 244
汪道昆閱邊,三英再聚首 249
第五章考成法與整飭士林風(fēng)氣 262
江陵改革“法后王’ 263
以考成法修實政 272
考成法的“組合拳”效應(yīng) 281
整飭士林風(fēng)氣 291
瞿九思之獄與何心隱之死 298
改革過了頭- 毀書院禁講學(xué) 307
第六章傾心委任潘季馴治河 315
漕糧不至君相憂,潘季馴二任河督 315
“人事不和之憂,甚于憂洪水’ 327
束水攻沙,治河之功不下大禹 336
第七章改革深水區(qū),均天下之大政 348
耿定向的清丈樣板 349
土地確權(quán),清丈田糧八法 356
賦役征解及其弊端 364
整頓江南賦役 376
徽州絲絹大案 383
便民利國第一事:一條鞭法 395
整頓驛遞,為民減負 411
下篇
第八章忠孝相值難兩全 426
家父病世,創(chuàng)“在官守制” 426
明暗交匯,企圖拉居正下馬 440
回籍葬父,“奪皇家風(fēng)水葬地” 452
戾氣與荊強,居正的“三大心腹’ 463
預(yù)言“高臺傾,曲池平’ 472
第九章事中主難、事幼主難 486
“小世宗”在長大 487
對榻護持的皇太后 501
繞不過的司禮大擋馮保 509
君臣之間嫌隙漸生 521
歸政不得與溘然病逝 534
第十章身后罪狀滿公車 546
張四維的倒張運動 547
萬歷帝構(gòu)陷“禪讓”逆罪 573
遼府嫁禍:授意還是恩怨? 580
破家沉族之禍,對張居正的全面清算 593
張居正的身后事 608
第一章三位同年的人生抉擇
一次特殊的臨朝
傳聞邊馬塞回中,候火甘泉極望同。
風(fēng)雨雕戈秋入塞,云霄玉幾晝還宮。
書生自抱終軍憤,國士誰譏魏絳功。
北望蒼然天一色,漢家高碣倚寒空。
匈奴萬騎縱西山,天險誰當百二關(guān)。
今日安危任邊將,異時恩澤滿朝班。
烏邊白骨那能辨,馬首紅妝若個還。
冗散書生空哽咽,截書誰為破愁顏。
這是時任刑部主事的王世貞,親歷庚戌之變后寫下的兩首紀事詩。
庚戌年是公元1550年,即明朝嘉靖二十九年,這是繼土木堡之變,英宗被俘一百年后,大明王朝遇到的又一次大危機。對于嘉靖帝個人而言,是繼八年前他被宮女謀害,死里逃生后,面臨的又一次人生危機。
八月二十一日午刻,嘉靖帝在西苑便殿急召大學(xué)士嚴嵩、李本和禮部尚書徐階,商議與俺答議和的事。此時俺答率軍數(shù)萬,列陣都城之外,其前鋒兵馬七百余騎,已于昨日進人安定門。俺答將日前虜獲的太監(jiān)楊增等人放回,讓他們攜帶文書入城求貢,并向嘉靖帝下了“通牒”:如果當天得不到答復(fù),就進兵攻城。
嘉靖帝因事態(tài)緊急,停止齋醮,立即命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王利帶上“通牒’召三大臣議事。這是京師戒嚴的第四天,號稱七八十萬的京營勁旅,點兵時僅有老弱病殘四五萬人,為了補充兵力,臨時招募了四萬居民在城門外各溝口抵御俺答,又命戚繼光等各地應(yīng)試武舉的一千多人分守城門。李本休致后改復(fù)原來的呂姓,故又名呂本,他是泥塑木雕式的人物,全程一言未發(fā)。對話主要在嘉靖帝與徐階之間展開。
不等三大臣行禮完畢,嘉靖急切問道:“現(xiàn)在形勢如此,奈何?”
首輔嚴嵩似乎要先定調(diào)子:“這都是搶奪的賊寇,不足為患!
徐階不等嚴閣老把話說完,就駁了回去:“在城下殺人放火,豈能說是搶奪之賊?!正須商議如何御敵之策方好。
嘉靖目視徐階說:“卿言是對的!庇职涯抗廪D(zhuǎn)向嚴嵩、李本二人:
“虜中求貢文書在何處?’
嚴嵩從袖中取出。
嘉靖帝因先已知悉文書的內(nèi)容,直接發(fā)問:“此事應(yīng)當如何回應(yīng)?’
嚴嵩好像早已有了脫身之術(shù),隨口答道:“這是禮部管的事!
嘉靖轉(zhuǎn)問徐階:“卿說如何辦?
徐階反應(yīng)極為機敏,答道:“此事重大,當請皇上主張。”
嘉靖聞言,頓時不悅,作色道:“正須大家一起商量,為何又轉(zhuǎn)推
給朕!”
徐階見嚴嵩默不作聲,答道:“現(xiàn)在賊虜駐兵近郊,而我們是戰(zhàn)是守,一無所備。如果不答應(yīng),恐怕會激怒他們來攻城;如果答應(yīng),又擔(dān)心他們貪得無厭。不能答應(yīng)為宜!
嘉靖:“如果對社稷有利,皮幣珠玉,朕不會吝惜!
徐階:“如果只是皮幣珠玉,也就罷了。萬一有皇上不能接受的,
如何是好?”
嘉靖略加思索,悚然道:“卿考慮得可謂長遠。但現(xiàn)在應(yīng)當如何應(yīng)對?”
徐階:“權(quán)且請用計策‘款之’!
嘉靖:“何謂‘款’?”
徐階:“今天派遣一個通事(翻譯)到虜營,告訴他們說,‘你們來求貢的文書用的是漢文,皇上懷疑是假的,特派我來詢問緣由,如果真是出于你處,就另外商議來報’。如此一來一往,便有兩天時間,我們戰(zhàn)守的物資人馬也能準備好了!
嘉靖:“如果他們是真的求貢,又該如何處理?”
徐階:“如他們求貢是實,就再派通事前往,對他們說:‘早年你的祖父曾經(jīng)入貢,現(xiàn)在你仍想要入貢,本來會準許的。但沒有兵臨城下來求貢的道理,況且又沒有番文的信使,這也不是你祖父的舊規(guī)。你可以退出大同邊外,派人攜帶番文前來,把求貢的文書交給大同守臣為你轉(zhuǎn)奏朝廷,就可以施行了。’”
嘉靖:“如果這樣,他們能聽則可,如果不聽,又將如何?”
徐階:“如果不聽的話,我們的戰(zhàn)守已經(jīng)準備完畢,四方征兵也匯集京師,他們也會退回的!
嘉靖:“卿所言極是。此事還要與百官廷議!
嚴嵩見嘉靖語氣和緩了一些,便及時提出:“現(xiàn)在中外臣民,都希望皇上能出朝理政,并撥亂反正!
嘉靖露出了略帶不屑的微笑,想到自己多年不臨朝,說:“現(xiàn)在還不至于亂。朕不難一出,但是否有些突然?”
徐階:“百官眾庶盼望此舉已經(jīng)很久了,現(xiàn)在皇上一出,如久旱逢雨,怎么能說突然呢!
嘉靖于是允準第二天臨朝,命嚴嵩等三人退下,由徐階出面與百官商議求貢之事。
當天下午,徐階在午門緊急召集百官,傳達皇帝旨意,他拿出俺答求貢文書說:“俺答要求派三千人進京求貢,如果不答應(yīng)就攻城,朝廷請各位發(fā)表高見!比撼济婷嫦嘤U,許久也無人發(fā)表言論。徐階理解百官的苦衷:公開表態(tài)極易惹禍。他只好發(fā)放筆墨紙簽,讓各自寫下意見。這時,國子監(jiān)司業(yè)趙貞吉高聲說:“此事不必問,如果問的話,那些奸邪大臣,一定會把求和的計策獻于皇上。萬一皇帝準許納貢,俺答肯定就會入城。三千多人入城的話,恐怕烏蠻驛*都難以容納。況且俺答兵已經(jīng)肆意深入,一旦內(nèi)外夾攻,將如何抵御?各位不擔(dān)心會震驚宮闕嗎?當務(wù)之急在于如何驅(qū)逐賊虜,如果畏懼賊虜?shù)目謬,被逼迫而許貢,那與城下之盟有什么區(qū)別!”
檢討毛起不贊同地說道:“由于時事緊急,應(yīng)該暫且允許納貢,等俺答出塞后再拒絕他們。”此音剛落,趙貞吉立即大聲叱責(zé)毛起。
當天晚上,火光燭天,德勝門、安定門北,人居皆毀。嘉靖惶恐不安中,秘密派往窺探會議的中使回報廷議內(nèi)情。他為趙貞吉的話而氣壯,立即宣召入左順門,令趙貞吉手疏應(yīng)對之策。趙貞吉奮筆疾書,提出派遣近侍同錦衣衛(wèi)官前往諸將營中,賞軍激勵士氣,無論軍民人等,只要得一首級即賞銀百兩,逗留觀望不戰(zhàn)者誅無赦。嘉靖覽奏,大為嘉許,當即升趙貞吉為左春坊左諭德兼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給賞功銀五萬兩,令其前往各處,宣諭將士。
趙貞吉興沖沖地前往西苑直廬拜謁嚴嵩,守門者卻不放行,趙貞吉怒斥門役。通政使趙文華聞聲而出,勸道:“你還是暫緩一下吧,當今的重大事件應(yīng)該慢慢商議!壁w貞吉怒氣沖天道:“你是權(quán)貴門口的犬,怎么會知道當今的大事?”
嚴嵩等三位大臣雖然得到皇上明日臨朝的許諾,但考慮到嘉靖已經(jīng)十幾年沒有上朝,也不敢公開發(fā)布消息,只傳令百官明早穿戴公服,齊聚奉天殿。因國有大事,皇帝才會登臨奉天殿,百官也自然理解其中之意。
奉天殿是永樂十九年(1421)正旦建成,明朝遷都慶典就在這里舉行,以此作為定都的標志?上Т说畈坏桨肽昃鸵蚶讚舯粴В粝峦叩[一片。其后永樂帝忙于北征,加上仁宗、宣宗二帝一直想把都城遷回南京,直到英宗正統(tǒng)五年(1440)才重新修建。
八月二十二日,天還沒亮,百官們早早齊聚奉天殿前,但不好的消息紛紛傳來:俺答軍由鞏華城進犯大明各陵寢,轉(zhuǎn)掠西山、良鄉(xiāng)以西,京畿直隸、保定震動。
直到傍晚時,嘉靖才駕臨奉天殿。群臣行三叩五拜禮后,嘉靖一言未發(fā),只是命禮部尚書徐階奉敕諭至午門,隨即還宮。
明制頒詔天下,通常在承天門,而午門通常是頒朔、命將、獻俘、宣旨的地方。對于群臣,記憶之痛卻是午門廷杖。因此,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點,在此跪聽鴻臚寺官宣讀諭旨的百官,自大清早就滴水未進,身體早已餓得篩糠一樣,加之唯恐災(zāi)難降臨,個個心驚膽戰(zhàn),恐懼非常。
果然,嘉靖把責(zé)任全部推到臣子身上,語氣充滿殺氣。大略說:
今虜酋聽我背叛逆賊,入侵畿地,諸當事之臣全不委身
任事,曰:“上不視朝,我亦不任事。”……朕中夜之分,亦
親處分,輔贊大臣日夕左右,未頃刻有滯于軍機,而朝堂一坐,
亦何益?欺天背主之物,科道官通不一劾,且脅我正朝大內(nèi),
恐嚇朕躬,沽名市美,非黨即畏奸臣,敢欺君父!各誤事大
小諸臣,便一一指名,著實參劾定罪。 1
這里所說的“背叛逆賊”是指逃往俺答統(tǒng)轄之地的漢人。全篇敕諭為嘉靖帝不上朝理政辯護,而令這位皇帝難以容忍的是脅迫他上朝。末了一句是要追究官員的責(zé)任。
果然,諭旨發(fā)布后,當即把到任不足數(shù)月的張居正的老師、戶部尚書——李士翱等多人革職,同時派錦衣衛(wèi)前往通州、薊州等地抓捕文武大吏。至于張居正為他的老師“平反”,那是幾十年之后的事了。
等到百官從午門散去時,宮門已到上鎖時間。
王世貞詩中“云霄玉幾晝還宮”,說的就是嘉靖帝自西苑還大內(nèi)的情景。
在嘉靖帝的允準下,太監(jiān)楊增等人在護衛(wèi)的陪同下,當即前往俺答駐地,代表明廷允諾通貢,并勸其退兵。在得到明廷的保證后,八月二十三日,俺答把焚毀的上萬區(qū)廬舍留給了大明,帶著數(shù)量驚人的戰(zhàn)利品,包括雜畜數(shù)百萬只,男婦六十萬口(含死亡),以及其他無從計數(shù)的金銀財物,旁若無人一般,從京城撤離。而京營、邊防軍、各地勤王軍、招募的義勇等多達二十萬人,卻一箭未發(fā)。兩天后,京師解除戒嚴。
大殺戮隨即展開。兵部尚書丁汝夔、侍郎楊守謙,以貽誤軍機等罪,擬秋后處決。因三法司的判決書過于冗長,謄寫需要一定時間,嘉靖一再派太監(jiān)催促,仍不見送達后,他龍顏大怒,命將審判官員廷杖、奪俸;又降旨將丁、楊二人押赴法場,立即行刑,言官對此群起抗爭、救護,嘉靖毫不退讓,命將言官廷杖、削籍。八月二十六日,丁、楊被處斬。丁汝夔還被梟首示眾,不準收葬。趙貞吉以舉動輕率的罪名,被廷杖五十,貶為廣西荔浦縣典史。
親自參與處理庚戌之變的徐階,后來回憶說:“當時幸虧祖宗神靈的保佑,才轉(zhuǎn)危為安!笔芳叶嗾J為,如果俺答決意攻城,嘉靖帝就會成為宋欽宗或明英宗那樣的囚中之物。晚明史家談遷說,幸虧俺答很快從京城撤兵,如果真的圍困十天一個月,其結(jié)局很難預(yù)料,要么會像李世民即位之初,與突厥在渭橋簽訂城下之盟那樣,要么會像北宋與遼朝締結(jié)澶淵之盟那樣,除此之外,真的想不出其他辦法。而當年在京城考中進士,目睹這場大事變,后來寫作《鴻猷錄》的史家高岱說:我目睹了庚戌之變,當俺答已進入古北口時,京城的官僚士大夫仍在輕歌曼舞,作長夜之飲,一聞警報,大小臣工,驚慌失措,就朝廷的應(yīng)對而言,真如同兒戲一般,它暴露出天下安定時間長了,國家缺乏折沖應(yīng)變的能力了!震撼最大的是嘉靖帝,此后每當塞外傳警,他都惶恐不安地說:“莫非庚戌之事又出現(xiàn)了嗎?”
中國傳統(tǒng)史學(xué)通常用朝代來表述時間。法國的年鑒學(xué)派把歷史表述為長時段、中時段和短時段。而短時段又稱為“事件的歷史”。如果把明朝近三百年的歷史作為一個長時段來考慮,恐怕再沒有比庚戌之變更重大的事件,能夠作為前后期的時間分野了,它直接影響到明朝軍事防御體系的重建以及京城外城的建造等一系列變化。
大事件在改寫歷史走向的同時,也使許多人的命運裹挾其中。嚴嵩與徐階之間長達十幾年的爭斗,由此拉開大幕。而三年前考中進士的三位同年——楊繼盛、王世貞、張居正,被迫調(diào)整仕途的坐標,做出艱難的抉擇:一個誓做“鐵脊之鬼”,一個爭做文壇領(lǐng)袖,一個擎起改革大旗。他們迥然有別的人生歸宿,透視出那個時代的官僚士大夫?qū)壹缲摰牟煌?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