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半島的最后一個封建王朝李氏朝鮮王朝(13921910),古樸沉穩(wěn)中透露著風骨的李朝器物,從百年前的民藝思潮到當下的日本,影響著一代代愛物之人和他們的審美眼光。
作者李鳳來在日本經營了50多年朝鮮古董藝術品商店,在這部作品里,他從幾十年間經手的李朝器物中挑選出25件進行呈現,并講述了與25位客人的相遇,以及他們的故事。這些客人的身份、人生境況千差萬別,但對器物都有令人難忘的認識與情感。
作品圖文并重,述說器物之美和其中蘊含的情思,也向讀者展現了愛物之人對待古物的真實姿態(tài)。作者認為,對物的審美固然重要,但溯其根本,看物是要看到背后的人。物之美,歸根結底,體現的是人性之美。
日本著名美學家、民藝之父柳宗悅,于20世紀初創(chuàng)造了民藝一詞,并作為日本民藝運動的發(fā)起人,在工業(yè)化時代背景下,大力推動了民間藝術的保護與發(fā)展。而被李朝器物的獨特魅力所吸引,正成為柳宗悅著眼民間手工藝品的契機。
李朝器物這個概念,由日本人引入藝術品界,他們在這個詞上傾注了特別的情感,表達了一種對朝鮮民族所制作的優(yōu)美器物的欣賞之情。在推崇朱子學的李朝時期,其器物的本質并非任其自然,無論外觀如何閑適,內里卻貫通著一種不可動搖的精神。正如書中作者所言,器物身上牽連著它誕生的年代,一件物品買到手,觸摸到的是其背后的時代和社會,經由將美具象化的工匠之手而成的器物,也同時反映了物主對美的追求。
推薦序
李先生的精神
日本花道大師 川瀨敏郎
我沒有收藏古董的嗜好,不會沖著李朝的名頭買古器物。但我與梨洞相交逾四十年,深深明白,店中的李朝器物里顯現著李先生的精神。一言蔽之,哪怕一件日用雜器,也是具有其品格的。
一般關于李朝文物的評論,都說其受到民藝運動影響至深,我卻未敢茍同。在我看來,李朝器物遠比日本和中國的器物粗大。無論是形狀抑或尺寸,都沒有完全相同的,有強烈的個體性。欣悅壓倒了悲哀,我覺得那是一種歡喜。
不止民間繪畫,很多人把李朝器物開朗豁達的氣質看作自然,不知大家怎么看。如果大家覺得李朝器物意味著任其自然的話,我的意見倒相反,不光李朝器物,李先生這個人也讓我覺得,李朝藝術的本質并不是任其自然,無論外觀上多么閑適,內里卻貫通著一種不可動搖的精神。無論是書畫,還是器物,都是思想的呈現。日本的東西說起來倒皆與李朝相反,盡管外觀規(guī)整,內里卻出人意料地閑適放松。
若把李朝器物用來插花,也許我的感想聽上去很矛盾:既好插,也難插。因為李朝器物看似隨意,實際上充滿張力。比如有一次,我用李朝的白瓷方瓶插了旋花和松枝。如果按照近代日本人慣有的李朝觀來插,那么只用野花便足夠了,無需松枝。但是,就像我在上面說的,實際上李朝器物并非大家想的那樣,反而有著挺拔的骨骼、思想。所以我插了松枝。松枝與旋花的搭配很難處理,因為體現的是精神。松枝充滿意志,旋花則屬于自然。
這一回,我使用梨洞的李朝器物插花,有了更深的體會,而我心中的李朝,便體現在李鳳來先生的精神氣質里。
作者:[韓]李鳳來,1947年生,在日韓國人,古董藝術商。1972年起,在日本東京南青山開設朝鮮半島古董藝術品商店梨洞。
譯者:蕾克,畢業(yè)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現居東京。曾譯白洲正子、赤木明登、澀澤龍彥等人作品。
前言 李先生的精神
很少見的東西 土器
夜行巴士與膠囊旅館 雞龍山酒壺
不經意間駐足 三島筒
無首瓶 三島瓶
英國椅子
向銀行貸款 書柜
攜母而來 砧石
背負石像 石童子
無法言說一國文化的政治家 白瓷罐
漂亮的死法 白瓷罐
神戶人的風骨 香爐
虎 虎形硯水壺
阿汪之死 童子
一起觀賞井戶 黑釉酒壺
厚與薄 枕與明器
一種活法 石佛
前輩 敔
真誠 白瓷罐
送給自己的禮物 誕生佛
韓國·朝鮮與日本 佛龕
閃閃發(fā)亮的眼睛 木鴨
在野的實力 鐵繪瓶
民藝 木雕
李先生 From Line
李朝 石羅漢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