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史商榷》由清代史學家王鳴盛撰寫,陳文和等整理、校點,是一部以?、考訂為主,又兼有歷史評論的史學著作。本書主于?北疚,將十七史全校一周,改訛補脫,計一千余條, 每一條考訂都有一個題目,各條字數(shù)不等,少則幾句話,多的相當于一篇小型論文。十七史指宋以前的十七部正史,分別為: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晉書、宋書、南齊書、梁書、陳書、南史、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北史、新舊唐書、新舊五代史。本書為簡體橫排標點本,旨在讓更多傳統(tǒng)文化愛好者能夠讀懂。
《十七史商榷》一百卷,清王鳴盛撰。王鳴盛(17221797),字鳳喈,一字禮堂,號西莊,晚號西沚居士。江蘇嘉定(今屬上海市)人。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擢侍讀學士,充福建鄉(xiāng)試主考官。累官至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左遷光祿寺卿。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丁內(nèi)艱告歸,遷居蘇州,不復出仕,專以詩文著述為務。年七十六卒!妒呤飞倘丁罚ㄒ韵潞喎Q《商榷》)對《史記》以下十三種正史,加上《南史》、《北史》、《舊唐書》、《新唐書》、《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實際是十九部正史進行?焙涂加,因宋人習慣稱為十七史,故沿用舊稱。關于本書著述原委及經(jīng)過,撰者在自序中有如下敘述:嘗謂好著書不如多讀書,欲讀書必先精校書。校之未精而遽讀,恐讀亦多誤矣;讀之不勤而輕著,恐著且多妄矣。二紀以來,恒獨處一室,覃思史事,既校始讀,亦隨讀隨校,購借善本,再三讎勘,又搜羅偏霸雜史、稗官野乘、山經(jīng)地志、譜牒簿錄,以暨諸子百家、小說筆記、詩文別集、釋老異教,旁及于鐘鼎尊彝之款識,山林冢墓、祠廟伽藍、碑碣斷闕之文,盡取以供佐證,參伍錯綜,比物連類,以互相檢照,所謂考其典制事跡之實也。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方法和宗旨,正如錢大昕所指出:《十七史商榷》百卷,主于?北疚,補正訛脫,審事跡之虛實,辨紀傳之異同,于輿地、職官、典章、名物,每致詳焉,獨不喜褒貶人物,以為空言無益實用也。(《潛研堂文集》卷四十八《西沚先生墓志銘》)《商榷》每一條考訂都有一個題目,各條字數(shù)不等,少則幾句話,多的竟等同于一篇小型論文。下面即依錢大昕所指示,分校勘與考訂簡述之。
王鳴盛所撰《商榷》百卷主于?北疚模衙珪x汲古閣所刊十七部正史,另加《舊唐書》、《舊五代史》,全校一周,改訛補脫,計一千余條,這在當時創(chuàng)了先例。
王氏?敝信c古本暗合者!渡倘丁肪砭攀藲W史脫文誤字條,校出汲古閣本《新五代史》文字脫誤若干,后人以王氏未及見的宋慶元刊本相校,可知《商榷》所指不誤。如:
一、 《梁太祖紀》:天復元年正月,天子復立,立當作位。宋本作位。
二、 又:乾化元年正月,赦流罪以下因,求危言正諫,因當作囚。宋本作囚。
三、 《周太祖紀》:顯德三年八月,課民種禾,禾當作木。宋本作木。
四、 唐太祖家人《克寧傳》:存顥等各遣其妻入說孟氏,數(shù)以迫克寧,孟氏下應重孟氏二字。此脫。宋本不脫。
五、 又《太祖子傳》:莊宗大怒,以兵圍其第而族之,此莊宗弟而云族之,必有誤。宋本作誅,不作族。
六、 《秦王從榮傳》:從榮尚忌宋王從厚,尚當作常。宋本作常。
七、 《唐臣·郭崇韜傳》:唐軍東保楊劉,彥章圖之,圖當作圍。宋本作圍。
八、 《盧光稠傳》:劉龔已取韶州,龔當作䶮。宋本作䶮。
九、 《皇甫遇傳》:以重威為都招討使,重上脫杜字。宋本不脫。
十、 《前蜀世家》論贊:予讀蜀書,脫書字。宋本不脫。
十一、 《楚·馬希范世家》:開封承制,封當作府。宋本作府。(以上各條見張元濟《校史隨筆》)
史家善用避諱知識是?币环ā!渡倘丁肪砹换鶙l:《南史·范蔚宗傳》云:元嘉二十二年九月,征北將軍衡陽王義季、右將軍南平王鑠出鎮(zhèn),上于虎帳岡祖道?贾端螘,本作武帳岡,《通鑒》一百二十四卷亦作武帳岡,胡三省注引杜佑曰:岡在廣莫門外宣武場,設行宮便坐于其上。袁樞《通鑒紀事本末》同!稘h書·汲黯傳》:上嘗坐武帳,見黯。應劭曰:武帳,織成帳為武士象也。孟康曰:今御武帳,置兵闌五兵于帳中也。顏師古同意孟康說!锻ㄨb》第二十四卷《漢昭帝紀》:將廢昌邑王,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帳中,侍御數(shù)百人皆持兵期門,武士陛戟陳列殿下。元嘉武帳,即取此義。后來!赌鲜贰氛哒`以為李延壽避唐諱改作武,實當作虎,遂奮筆改之,而初不知其本當為武帳,并非因延壽避諱所改。陳援庵先生言避諱,亦舉該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