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為漢代著名醫(yī)學(xué)家張仲景所著,被歷代奉為中醫(yī)的經(jīng)典著作。該書所運(yùn)用的辨證論治原則和方法,確立了中醫(yī)診治疾病的規(guī)范;所記述的理法方藥相結(jié)合的辨治經(jīng)驗(yàn),對(duì)中醫(yī)臨證醫(yī)學(xué)的發(fā)展影響極其深遠(yuǎn);所記載的大量復(fù)方,組方嚴(yán)謹(jǐn),療效顯著,被后世稱作眾方之祖。本書以明·趙開美刻本為底本,全書共十卷,卷一為平脈、辨脈法;卷二為傷寒例、辨痙濕暍病脈證并治、辨太陽(yáng)病脈證并治上;卷三至卷六分述六經(jīng)病脈證;卷七至卷十分述辨霍亂、陰陽(yáng)易及汗吐下諸可諸不可脈證并治。本書為白文本,不載歷代注文,讀者可直接領(lǐng)悟張仲景原著的風(fēng)貌,適合有一定中醫(yī)學(xué)習(xí)基礎(chǔ)者、臨床醫(yī)師深入學(xué)習(xí)。
東漢末年醫(yī)學(xué)家,被后人尊稱為醫(yī)圣。張仲景廣泛收集醫(y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yī)臨床的基本原則
傷寒論 卷第一 / 1
辨脈法第一 / 3
平脈法第二 / 9
傷寒論 卷第二 / 17
傷寒例第三 / 19
辨痙濕脈證第四 /26
辨太陽(yáng)病脈證并治上第五(1 ~ 30 條) /28
桂枝湯 /29
桂枝加葛根湯 /29
桂枝加附子湯 /30
桂枝去芍藥湯 / 31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 31
桂枝麻黃各半湯 / 31
桂枝二麻黃一湯 /32
白虎加人參湯 /33
桂枝二越婢一湯 /33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shù)湯 /34
甘草干姜湯 /34
芍藥甘草湯 /35
調(diào)胃承氣湯 /35
四逆湯 /35
傷寒論 卷第三 /37
辨太陽(yáng)病脈證并治中第六(31 ~ 127 條) /39
葛根湯 /39
葛根加半夏湯 /39
葛根黃芩黃連湯 /40
麻黃湯 /40
小柴胡湯 /40
大青龍湯 / 41
小青龍湯 / 41
桂枝湯 /42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42
干姜附子湯 /45
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 /45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45
桂枝甘草湯 / 46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 46
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 / 46
茯苓桂枝白術(shù)甘草湯 / 46
芍藥甘草附子湯 /47
茯苓四逆湯 /47
調(diào)胃承氣湯 /47
五苓散 /47
茯苓甘草湯 /48
梔子豉湯 /49
梔子甘草豉湯 /49
梔子生姜豉湯 /49
梔子厚樸湯 /49
梔子干姜湯 /50
真武湯 /50
四逆湯 / 51
小柴胡湯 /52
小建中湯 /53
大柴胡湯 /53
柴胡加芒消湯 /54
桃核承氣湯 /55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55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牡蠣龍骨救逆湯 /56
桂枝加桂湯 / 57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 57
抵當(dāng)湯 /58
抵當(dāng)丸 /59
傷寒論 卷第四 / 61
辨太陽(yáng)病脈證并治下第七(128 ~ 178 條) /63
大陷胸丸 /63
大陷胸湯 / 64
大柴胡湯 / 64
小陷胸湯 /65
文蛤散 /66
五苓散 /66
白 散 /66
小柴胡湯 /67
柴胡桂枝湯 /67
柴胡桂枝干姜湯 /68
半夏瀉心湯 /68
十棗湯 /69
大黃黃連瀉心湯 /69
附子瀉心湯 /70
生姜瀉心湯 /70
甘草瀉心湯 / 71
赤石脂禹余糧湯 / 71
旋覆代赭湯 / 71
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72
桂枝人參湯 /72
瓜蒂散 / 73
白虎加人參湯 / 73
黃芩湯 /74
黃芩加半夏生姜湯 /74
黃連湯 /74
桂枝附子湯 / 75
去桂加白術(shù)湯 / 75
甘草附子湯 / 75
白虎湯 /76
炙甘草湯 /76
傷寒論 卷第五 /79
辨陽(yáng)明病脈證并治第八(179 ~ 262 條) / 81
調(diào)胃承氣湯 /84
大承氣湯 /84
小承氣湯 /84
白虎湯 /86
梔子豉湯 /87
白虎加人參湯 /87
豬苓湯 /87
四逆湯 /88
小柴胡湯 /88
麻黃湯 /89
蜜煎方 /89
桂枝湯 /90
茵陳蒿湯 /90
抵當(dāng)湯 /90
吳茱萸湯 / 91
五苓散 /92
麻子仁丸 /92
梔子檗皮湯 /94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94
辨少陽(yáng)病脈證并治第九(263 ~ 272 條) /94
小柴胡湯 /95
傷寒論 卷第六 /97
辨太陰病脈證并治第十(273 ~ 280 條) /99
桂枝湯 /99
桂枝加芍藥湯 /100
桂枝加大黃湯 /100
辨少陰病脈證并治第十一(281 ~ 325 條) /100
麻黃細(xì)辛附子湯 /102
麻黃附子甘草湯 /102
黃連阿膠湯 /102
附子湯 /103
桃花湯 /103
吳茱萸湯 /104
豬膚湯 /104
甘草湯 /104
桔梗湯 /104
苦酒湯 /104
半夏散及湯 /105
白通湯 /105
白通加豬膽汁湯 /105
真武湯 /106
通脈四逆湯 /106
四逆散 /106
豬苓湯 /107
大承氣湯 /107
四逆湯 /108
辨厥陰病脈證并治第十二(326 ~ 381 條) /108
烏梅丸 / 110
白虎湯 /111
當(dāng)歸四逆湯 /111
當(dāng)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 /111
四逆湯 / 112
瓜蒂散 / 112
茯苓甘草湯 / 113
麻黃升麻湯 / 113
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 / 113
通脈四逆湯 / 114
白頭翁湯 / 115
桂枝湯 / 115
小承氣湯 / 115
梔子豉湯 / 115
吳茱萸湯 / 116
小柴胡湯 / 116
傷寒論 卷第七 / 117
辨霍亂病脈證并治第十三(382 ~ 391 條) / 119
四逆加人參湯 / 119
五苓散 /120
理中丸 /120
桂枝湯 /120
四逆湯 / 121
通脈四逆加豬膽湯 / 121
辨陰陽(yáng)易差后勞復(fù)病脈證并治第十四
(392 ~ 398 條) /122
燒散 /122
枳實(shí)梔子豉湯 /122
小柴胡湯 /122
牡蠣澤瀉散 /123
理中丸 /123
竹葉石膏湯 /123
辨不可發(fā)汗病脈證并治第十五 /124
辨可發(fā)汗病脈證并治第十六 /127
桂枝湯 / 127
麻黃湯 /129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129
四逆湯 /130
桂枝加桂湯 / 131
桂枝加葛根湯 / 131
葛根加半夏湯 /132
葛根黃芩黃連湯 /132
大青龍湯 /133
小柴胡湯 /133
小青龍湯 /134
柴胡桂枝湯 /135
麻黃附子甘草湯 /135
五苓散 /135
傷寒論 卷第八 /137
辨發(fā)汗后病脈證并治第十七 /139
桂枝加附子湯 /140
桂枝湯 /140
桂枝二麻黃一湯 / 141
白虎加人參湯 / 141
甘草干姜湯 / 141
芍藥甘草湯 /142
調(diào)胃承氣湯 /142
四逆湯 /142
麻黃湯 /142
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 /143
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143
桂枝甘草湯 /143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143
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 / 144
芍藥甘草附子湯 / 144
五苓散 /145
茯苓甘草湯 /145
真武湯 /145
生姜瀉心湯 /145
大柴胡湯 / 146
蜜煎方 / 146
大承氣湯 /147
柴胡桂枝湯 /147
辨不可吐第十八 /147
辨可吐第十九 /148
傷寒論 卷第九 / 151
辨不可下病脈證并治第二十 /153
大承氣湯 /158
小承氣湯 /158
甘草瀉心湯 /159
當(dāng)歸四逆湯 /159
蜜煎導(dǎo) /160
辨可下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一 /160
大柴胡湯 /160
大承氣湯 / 161
抵當(dāng)湯 /163
抵當(dāng)丸 /163
茵陳蒿湯 / 164
小承氣湯 / 164
十棗湯 /165
桃核承氣湯 /165
大陷胸湯 /166
調(diào)胃承氣湯 /166
桂枝湯 /167
傷寒論 卷第十 /169
辨發(fā)汗吐下后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 / 171
桂枝麻黃各半湯 /174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shù)湯 /174
桂枝湯 / 175
干姜附子湯 / 175
茯苓桂枝白術(shù)甘草湯 / 175
茯苓四逆湯 /176
梔子豉湯 /176
梔子甘草豉湯 /176
梔子生姜豉湯 /176
調(diào)胃承氣湯 / 177
大陷胸湯 / 177
柴胡桂枝干姜湯 / 177
旋覆代赭湯 /178
大黃黃連瀉心湯 /178
白虎加人參湯 /178
大承氣湯 /179
白虎湯 / 179
小承氣湯 /180
四逆湯 /180
桂枝去芍藥湯 /180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180
葛根黃芩黃連湯 / 181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 / 181
梔子厚樸湯 / 181
梔子干姜湯 /182
大柴胡湯 /182
柴胡加芒消湯 /183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183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184
半夏瀉心湯 /184
五苓散 /185
甘草瀉心湯 /185
赤石脂禹余糧湯 /185
桂枝人參湯 /186
麻黃杏子甘草石膏湯 /186
抵當(dāng)湯 /187
桂枝加芍藥湯 /187
麻黃升麻湯 /187
干姜黃芩黃連人參湯 /188
傷寒論后序 /189
附《傷寒論》子目 / 191
后記 /231
方劑索引 / 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