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考試》是一本專門講考試方法的書。作者以教學經歷中的真實故事為例,通過理性分析,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為學生尋找學習的最佳途徑,內容涉及平時學習、復習迎考、考前準備、考場發(fā)揮等,讓學生快樂學習、學會考試。
本書針對當下學生可能走入的誤區(qū),作者通過分析其學習方法和考試方法,盡其所能給學生以實際的幫助。本書閱讀對象主要是中學生,同時家長、教師也可參閱。作者身份權威,語氣親和,娓娓道來,較易為學生群體接受。相信本書有望通過市場檢驗,成為長銷書。
【目錄】:
一、平時學習
上課“聽得懂、記得住、做得對”三個任務得做好,考試才會好
平時聽課時嘗試當場記住,不要將背記的任務寄托到以后
教輔書一定要放在上完課以后看,不要替代課前預習
聽課來不及,學習情緒會崩潰,試試兩個糾正的好方法
試題訂正不能只關心正確答案,要知道自己錯在哪里
做錯題一定要刻骨銘心,才能考試時不犯同樣的錯誤
課堂筆記可以直接做到課本上,復習時省力又省時
用手指在書桌上空寫,比憑空思考效果更好
爭取多參加競賽活動,不論成敗都能獲得歷練“考試”的機會
把課文要點轉換成提問,等于隨時隨刻在提升應試能力
了解學科框架對考試很重要,掃讀課本目錄標題就可以
不要死盯一次背出,生疏沒關系,及時鞏固就會產生記憶奇跡
二、復習迎考
不要抱怨復習課的重復,否則會遺漏考試的“真金白銀”
抓住復習的側重點:語文在積累,外語在記憶,數學在操練
給人說一遍,比自己獨自復習三遍的效果還要好
盡早去找歷年的考卷做一做,能找到最真實的考試信息
復習時間來不及,“看”試題替代“做”試題是個補救的好方法
試題有難有易,復習“易”比復習“難”更重要
基礎比較扎實之時,偶爾做做超難試題也很有好處
偏科的毛病必須診治,是提高考試總分的捷徑
時間再緊張也要看新聞,文科試題時政熱點化傾向明顯
考前究竟要不要“押題”?關鍵看你怎么“押”
發(fā)現肯定學不會的知識干脆放棄,確保鞏固能夠學會的知識
升學考大多有權威機構發(fā)布的《考試說明》,復習時一定要看
健康狀況是考試的基本保證,等于是100分前的“1”
寧愿犧牲復習時間也不要犧牲睡眠時間,克扣睡眠得不償失
考試其實很快樂,經常這么想會感覺復習很輕松
模擬考試考分不重要,查漏補缺才是重中之重
三、考前準備
考前十天不要再學新的內容,看自己整理的提綱是最好的復習
考前兩天最好一個人閉關自守,盡量不與同學接觸交流
考前一天準備妥當證件和文具,然后睡個好覺
考前兩小時再翻看教材毫無意義,只會給自己添堵
攜帶平時用慣的文具參加考試,緊張情緒會獲得緩解
統(tǒng)考一般在校外,有機會先去考察一下考場很有必要
四、考場發(fā)揮
如果害怕監(jiān)考老師,心里“貶低”他可以平復自己心態(tài)
拿到考卷,答題之前要不要先通覽一遍
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記憶,思考的細節(jié)可以隨手寫在考卷上
考試時間急促,用切塊分配的方法可以緩解時間焦慮
如果答題比較粗心,試試先從中等難度的試題做起
答題盡可能不要占滿卷面空間,給糾錯留有余地
別把希望寄托在最后檢查上,答題力求一遍正確
答不出題時閉一下眼睛,會有茅塞頓開的奇跡
必須小心,有70%的考生曾將試題中的選擇“錯誤”看成選擇“正確”
復習到的不考,考到的都沒復習,是很正常的考試現象
碰到難題時想想“別人和我一樣也做不出”,會緩解焦慮
越常見的試題越容易出錯,防止慣性思維對答題的影響
回答問題看似無限實有限,感覺表達不盡很可能是錯誤的
克服答題中的疑錯心理,可以用概率來說服自己
“先易后難”中的“易”和“難”判斷要準確,才能確保答題順利進行
答題用“1、2、3、4……”條文式論述,最能拿足考分
回答問題實在吃不準,那么肯定答多比答少要好
考場內發(fā)生干擾狀況不要忍,果斷舉手示意要求排除
面對幾個答案猶豫不決,選擇第一印象很可能是正確的
一個選項中有多個概念,發(fā)現一個錯誤即可判斷為全錯
答不出的試題先放一放,有時會在做其他試題時得到啟發(fā)
考試時實在答不出的就猜,不管是對是錯都要寫上去
找出關鍵詞,用“詞語替代”的方法能增強審題的準確性
關注題目中限制性詞語,用排除法能輕松確定答題的方向
題干中有“最”“主要”等詞語是比較的選擇,不是對和錯的選擇
選擇題中出現兩個選項意思相同,那么兩個選項都是錯的
選擇題中兩個選項意思相反,可以考慮一個是錯誤的,一個是正確的
試題中概念表達太絕對,這個概念往往是錯誤的
當心容易考試中挖的“坑”,千萬不要高興得太早
試題中的“提示”一定要看仔細,有時比分析試題主體還重要
答題結束,檢查時間不多,檢查試卷比檢查試題更重要
改變順序,從后往前檢查試題更容易發(fā)現問題
時間實在來不及要有應急方法,最好讓試題進入“結束”狀態(tài)
語文考試安排在所有科目之前,應該充分利用這種設計的優(yōu)勢
把考試中的失敗怪罪于他人,能很快走出沮喪的陰影
考試結束切忌與人對答案,獨自離場是最好的方法
作者陸震谷,上海市特級校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現系上海思源教育高復班教師。歷經考生、監(jiān)考、主考,30多年教學經驗,熟悉命題、考試、閱卷全流程。著有《中國文化選講》《100把金鑰匙》《學習方法決定學習成績》《學習高手是這樣煉成的》,編選有《感動中學生的100個故事》、“學習方法決定學習成績”系列叢書(初中版)、《漢語學習字典》等。
上課“聽得懂、記得住、做得對”三個任務得做好,考試才會好
本篇要點
1.學習很認真,但考試成績不理想,往往是學習環(huán)節(jié)中出了問題。
2.平時聽課要完成三大任務:聽得懂、記得住、做得對。三大任務完成得如何,決定最終的考試成績。
3.聽得很認真,但沒聽懂;聽懂了,又忽略了記;聽懂了,也記住了,但做不對,這就是成績不理想的全部真相。
都認為學習認真會有好的考試成績,學習不認真考試成績一定很差,正常情況下應該是這樣。但很多身邊的事實打了我們的臉!有些聰明的同學隨便混混,考試成績也不錯,也有認真刻苦學習的同學,考試成績卻總不如人意。
如何才能獲取優(yōu)秀成績呢?關鍵是要做一個會學習也會考試的學生。兩者都好,成績一定優(yōu)秀。學習與成績的關系有點復雜,并非“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那么簡單。所謂耕耘,是指平時的學習和考試。所謂收獲,是指考試成績。學習是知識的吸納,考試是知識的運用,吸納和運用都好,成績才會好。
學習和考試很認真,但想讓成績優(yōu)秀,先要揭開一個課堂學習的真相——所有的學習效果最終都要落實到考卷上。當下對學生評價機制就是如此!
很多同學平時學習時很少想到考試,考試時才心事重重。學習與考試似乎是兩碼事。不知道學會的每一個知識點有什么用處,“無功利”地聽課學習。人家也這樣聽課,我也一樣聽課,都是天天聽課,沒什么特別,但為什么考試成績遠不如人呢?真相很簡單,學習與考試必須緊密關聯起來,才能學得好,考試也好。所謂“關聯”,就是學習有任務意識。帶著考試的任務聽課、刷題。好比逛商場,有購物需求和隨便逛逛,專注力是不一樣的,收獲也完全不同。
怎樣才算有效聽課?除了積極認真之外,還有三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帶著三個任務聽課,缺一不可。它們包含了學習與考試的所有秘籍,也避免了學習與成績的割裂。必須在聽課時經常反。何易龅搅藛幔
我所謂三個任務就是:聽得懂、記得住、做得對。聽得很認真,但沒聽懂,聽懂了,又忽略了記住。最關鍵的是做得對,考試就要做得對,做得不對怎么考得好?不少同學平時學習感覺還不錯,課堂反應不慢,大家都說他很聰明。如果考試成績不理想,很可能在課堂學習的三個任務中有缺失,學習的“電路”中斷了,這是學不好的根源,學不好當然也考不好。
曾有個學生,高考出來,父母問,考得怎么樣?他輕松地說,都懂!皆大歡喜。結果落榜,父母說,你不說都懂嗎?他把眼一瞪,“我又沒說都對”?梢姡岸级迸c“都對”不是一碼事。
有位物理名師,教了幾十年高中物理,他總結說,物理最大的特點就是,聽得懂、記不住、解題難。
“學習還可以,就是考不好”的同學,往往是不會學習或不會考試的同學。認真,聽話,努力,就是成績不好?疾缓茫以,問題到底在哪里。就像電工檢查線路,小心翼翼,看看三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任務中,哪個環(huán)節(jié)短路了。
“沒聽懂”,對老師講的課根本沒有理解。有的是老師沒有講清楚,有的是自己理解不了,有的是自己沒有認真聽。聽不懂,沒關系,去問呀,一定要讓自己聽懂。所謂“學問”,就是一半學一半問,“問”占了半壁天下。有的同學上課舉手問,下課追著老師問,進步一定是最快的。老師不耐煩也沒關系,不用考慮老師的情緒。
聽不懂,還與語文水平有關系。老師講課是口頭語言,課本上寫的文字是書面語言。如果你對語言理解能力太差,語文水平較弱,聽課效果就差。舉個例子,小學應用題:“兒子今年6歲,父親10年前的年齡等于兒子20年后的年齡。當父親的年齡恰好是兒子年齡的兩倍時是在公元哪一年?”解這道題需要數學能力還是語文能力?如果不能理解其中的“語言”,怎么可能“算”得出?許多教育專家告誡學生,數學、物理等學不好,很可能是語文沒學好。
“沒記住”,往往不是記不住,而是沒有“必須記住”這個意識。或聽課手忙腳亂,無暇顧及記住;蚵犝n聚精會神,完全忘了要記住。結果聽課很專注,基本能理解,頭腦里卻沒有“留存”。就好像熊瞎子掰苞米,掰一個丟一個,掰得很辛苦,結果一個沒留下。有效的聽課要有意識記,就是給自己一個“記住”的任務?梢酝葡耄词孤牰,但沒記住,腦子里是空空的,拿什么去做試題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那肯定“做不對”,考不好。
“做不對”,更糟糕,對考試而言幾乎是致命的。上課能聽懂,也牢牢記住了,結果還是考不好,成績上不去,根本原因就是做不對。
做習題與考試幾乎是一回事,考試是做習題的升級版,考試是性質不同的做習題。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考前復習時,要拼命刷題,要有模擬考試。不要以為聽懂、記住就一定會做,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距離。就如我們去學游泳。聽懂了教練講的各個步驟,也都記住了,但不下水試一試,永遠不會游泳。學烹飪,哪怕看著視頻操作,亦步亦趨,解說頭頭是道,有圖有真相,你不親自燒一燒,根本學不會。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怎么“躬行”?就是多做習題。多刷題又倒過來檢驗上課是否聽懂,有沒有記住,對前兩個環(huán)節(jié)是一種促進,因為要刷題,所以要聽懂、記住。一般來講,沒有意外發(fā)生,平時習題做得好,考試基本也考得好。
這“三個任務”的“理論”是對學習與成績兩者關系的最好解釋。通過“問”和強化語文學習,增強理解能力;通過有意識記,增強記憶能力;通過大量做習題,增強應試能力。凡學得一個知識點,聽了一篇新課文,有考試意識,問問自己:“聽懂沒?記住沒?做得對不對?”三個任務完成得好,大幅度提升考試成績,那是必然的。但是做好這三個任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完全靠臨時抱佛腳基本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