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的出現,一方面給社會發(fā)展帶來了契機與動力,另一方面則引發(fā)了很多有關道路交通安全和效率的問題與困惑。汽車社會下的道路交通運營管理水平,不僅直接影響汽車產業(yè)發(fā)展,還事關綜合國力積累、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及生態(tài)環(huán)境質量改善。
《理想之路:漫談道路交通科學》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和大量圖片,以發(fā)達國家的道路交通發(fā)展歷程為參照,梳理了當代道路交通科學理念和概念,列舉了大量道路交通領域的經典工程技術和運營管理案例,審視并探討了我國道路交通事業(yè)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相對客觀地展現了如何一步步認識和解決以汽車為主導的交通流利用和管理問題。
本書可作為培養(yǎng)道路交通領域科學認知與技術意識的基礎讀物,適合道路交通和安全管理者、城市規(guī)劃和行政管理者、交通運輸行業(yè)從業(yè)者、汽車行業(yè)從業(yè)者,以及高等院校汽車、交通相關專業(yè)師生參考閱讀。
行,漫談道路交通之始
汽車,是人類為改善出行條件、提高移動和運送能力而進行的偉大發(fā)明!它使人們獲得了自由高效出行的能力。這種賦能,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強烈推動和沖擊,是縮小城鄉(xiāng)間物理距離和商業(yè)活力差距、提高個體勞動力自由流動能力、改善勞動力使用效率、增強經濟流通力的關鍵。道
理很簡單,汽車可以高效地給任何一個地方帶來豐富多彩的人流、商品和財富,汽車可以讓一個人自由地在一天之內出現在相隔幾百公里的任何通公路的地方。汽車是社會現代化的圖騰,學會使用汽車不僅是個人出行的需要,也是社會發(fā)展和人類進步必須跨過的門檻。
衣食住行,是人類生活的基本需要。在人類文明的發(fā)展進程中,這些基本需要雖然都隨著技術的進步有了很大改觀,但衣為蔽體,食以裹腹,臥不過三尺,其發(fā)展邊界都受到人類自身條件和需求承載力的制約。再怎么發(fā)展,一個人都不可能穿三個袖子的衣服、吃四個人的飯、睡五張床。唯獨行,是以不斷突破人類自身條件限制和挑戰(zhàn)人類能力極限為特征發(fā)展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會看到國際汽車企業(yè)對賽車產業(yè)如此看重,這遠不是表面看到的追求廣告收益那么簡單,無論長途拉力賽還是場地競速賽,人類都在以競技的方式不斷探索著人力結合機械后行的能力極限。實踐證明,這是一項永無止境的偉大的科學探索事業(yè)。
衣、食、住三個字都很好理解,行到底指的是什么?我們的書,就從探究這個行字的起點開始。
漢字中的行,問世已經3000多年了。在中國的部辭典《爾雅》中,對行字有這樣的釋義:室中謂之時,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門外謂之趨,中庭謂之走,大路謂之奔。其中的行字,顯然是動詞。但根據陳政先生所著的《字源談趣》(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11月第1版),行字初的樣子如圖①所示,形似十字路口。圖②是甲骨文中的行字,圖③是商周兩代鑄在鐘鼎盤彝上的金文中的行字,二者都尚未脫離十字路口之形。秦統一六國后,行字變?yōu)閳D④所示的樣子。之后的漢儒許慎則說,行字是人之步趨也,從彳,從亍。其中,彳和亍都是小步走路、走走停停的意思。圖⑤和圖⑥所示分別是漢隸和楷書中的行字。行字的發(fā)音有háng(名詞)和xíng(動詞)之分,也應該與上述演化過程有關。
通過行字的演化過程不難看出,人類從一開始,就把行的能力與路的條件放在一起考慮了。這說明古人早已發(fā)現,行的能力不僅在人力,還在道路條件,行既是運動狀態(tài),又是路徑抉擇,交相通達。然而,我們至今也沒有為行字找到一個能在內涵和外延上都準確對應并有使用習慣共識的雙音詞,能既包括路,也包括人的移動和貨物的輸送。從移動和輸送的角度看,與行強相關的當代漢語雙音詞是交通。那么,交通一詞能有準確的定義和共識嗎?
《象傳》寫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是說大自然一直在強勁運動,君子也要不停地進取。戰(zhàn)國時期的《管子·度地》則寫道:山川涸落,天氣下,地氣上,萬物交通。這時的行和交通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到了東晉時期,陶淵明在《桃花源記》里寫道:阡陌交通,雞
犬相聞。進一步讓我們在交通里看到了行的影子,交相通達與十字路口式的行互通象形,與人的運動生動融合。
隨著生產力水平的進步,到了現代,賦予交通這個詞的含義,特別是技術含義,就大為豐富了,F代漢語里的交通,不僅有古漢語的詞義傳承,還有技術進步帶來的定義增加,甚至有了來自日語漢字這種舶來語的專業(yè)指向。現代漢語里的交通一詞經過演化,越來越多地用在郵政通信和交通運輸領域?涤袨樵凇洞笸瑫沸敛康谌聦懙溃捍笸溃亟詾樽灾,全地一切大政皆人民公議,電話四達,處處交通。胡適在《國語文法概論》中提到:后來陸地交通有了人力車、馬車、火車、電車,水路交通有汽船,人類交通更方便了,更穩(wěn)當了,更快捷了。顯然,現代的交通一詞,內涵越來越豐富,其外延開始出現專業(yè)技術級別的跨界了。
在我國,大家熟知的交通運輸部,十幾年前的名字還是交通部。這個改變,展現的就是一種技術意識的提升和進步。逐漸地,人們也開始發(fā)現,用交通來概括行交相通達運送等多種技術狀態(tài)的語言習慣,遇到了越來越多的問題。特別是在我們引進使用發(fā)達國家的研究資料和學術論文時,出現了很多翻譯難題。比如在如何把MobilityTraffic這類英文單詞翻譯成準確且標準的漢語詞方面,一直沒能建立共識,導致在專業(yè)理解上出現了不少誤會和混亂。如今,人們遇到交通擁堵等問題時,常常想用運輸規(guī)劃手段去解決交通工程問題,導致措施無效,這都與基礎認知上的
混亂有關。在分不清什么是運輸規(guī)劃專家,什么是交通工程專家時,這些專業(yè)人士就被統稱為交通專家。
在唐代,交通這個詞通過遣唐使漂洋過海來到日本,在日語漢字里流傳下來。日本人把英語里的Traffic Engineering翻譯為交通工學(日語漢字)。嚴格意義上講,Traffic一詞在漢語語境里應該翻譯為交通流,它指的是一種動態(tài)現象,并不包括交相通達所涵蓋的運輸的含義和外延。也就是說,日語漢字的交通是不能和中文的交通劃等號的。但正是這個看似簡單和隨意的翻譯,給我們研究引進交通工程和運輸規(guī)劃領域的西學資料帶來了不少困難,我們至今沒有在專業(yè)書籍里明確區(qū)分交通、交通流、運輸這些術語概念。
說回行字,迄今為止,在移動和輸送能力的演化中,人類偉大和重要的發(fā)明就是汽車。自古以來,人們就賦予了行的能力各種幻想,也付諸了很多實踐。從趙武靈王改戰(zhàn)車為戰(zhàn)馬,推動胡服騎射以提高軍隊戰(zhàn)斗力(這應該也是我國史書上有記載的早的洋務運動),到秦始皇修建秦直道以提高行軍和戰(zhàn)爭資源運送效率,從日行千里的赤兔馬,到負重登山如履平地的木牛流馬,從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的孫悟空,到穿墻而過的嶗山道士,這些對人的移動和輸送能力的偉大實踐與浪漫遐想,其本質都是人們對行的能力的強烈渴望,反映出的是行的能力對人們生活的重大影
響。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高度獨立的、招之即來的強大的移動和輸送能力,因為這種能力將極大改善生存能力和質量。
從科學和技術的角度講,為提高移動和輸送能力,人們才學會了訓練馬匹,以借助馬力突破人力限制,學會了制作車輪,以利用杠桿原理提升人力和馬力的負重輸送能力,在杠桿原理的不斷實踐和升華過程中,人們發(fā)明了自行車和汽車。直到今天,駕駛汽車,依然是人類依靠個人能力在地球表面能實現的速度的運動形式,盡管依賴于機械裝置和道路條件,但這種長距離持續(xù)進行的高速運動能力,仍然令人振奮!得益于汽車的賦能,人類的社會活動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事實上,人類在追求行的能力的無限提升之時,并不能完全脫離能力極限的制約。人們逐漸認識到,高速疾馳對人的承受能力也是一種巨大挑戰(zhàn)。伴隨著這種認識的逐步深入,才有了駕駛執(zhí)照考核,才有了機動車安全行駛條件立法,才有了人行路是人行路、車道是車道這種深刻的交通工程認知,才有了交通工程領域一系列圍繞安全和效率展開的研究、技術規(guī)范和設施創(chuàng)造。
本書的內容,就是圍繞上面這些認識展開的。筆者希望從人文和技術的視角,引領讀者重新審視我們對現代道路交通科學技術的認知,重新審視我們的政策制定和技術落地得失,看清前進的方向,走好腳下的路。
官陽,1968年生于北京,水瓶座,本科畢業(yè)于外交學院,曾長期供職于跨國企業(yè)并受聘為公安部道路安全研究中心特約專家,是我國引進和利用低成本交通工程措施等軟安全技術干預用路人行為、預防交通事故、緩解交通擁堵的主要推動者之一。
自序
前言
章
對交通與社會的思考
01 從交通工程0.5談起 002
02 摸著石頭過河的美國早期公路建設 007
03 汽車工業(yè)推動美國社會城鄉(xiāng)一體化 019
04 車輪子跑出來的美國農村撤點并校工程 025
05 美國道路能力與道路服務質量評價體系的演進 029
06 我國亟需完善和普及道路服務水平的技術評價概念 047
第二章
交通安全意識與教育
01 什么是交通安全文化? 060
02 交通安全文明意識的起點是社會契約意識 063
03 零愿景時代交通安全呼吁集體責任意識與
職業(yè)精神 067
04 路怒癥是需要專業(yè)應對的精神疾病 071
第三章
駕駛人管理與考試培訓
01 管窺美國機動車駕駛執(zhí)照體系 078
02 由美國駕駛違章罰分體系思考駕駛行為干預重點 088
03 不能用交通執(zhí)法代替交通控制 092
04 新司機為什么不敢開車上路 097
05 從駕培和駕考入手強化駕駛人風險和規(guī)則意識 100
第四章
交通工程與控制設施
01 鐵戒指精神:交通工程師要具備使命意識 106
02 交通流如水:不容忽視的交通流動態(tài)特性 109
03 我國城市道路普遍存在的設計與管理缺陷 112
04 道路設計影響人的用路行為 139
05 主干道上的交通靜化措施 147
06 穿村鎮(zhèn)干線公路交通靜化措施對比 174
07 車道寬度設置 190
08 道路接入管理的技術要素 198
09 交叉口上游接近路段設置導流線的作用 207
10 交叉口轉彎車道設置 211
11 所羅門曲線對車速控制的啟示 222
12 減速帶的減速效果與技術問題 227
13 路面標線的作用 234
14 用標線引導駕駛人各行其道 246
15 英國標線與道釘維護規(guī)范引發(fā)的思考 255
16 停車標志的作用與應用原則 261
第五章
交通管理理念與技術
01 新城市主義與傳統道路交通管理理念的碰撞 266
02 優(yōu)化道路交通管理需要科學財政觀 270
03 倡導公交優(yōu)先需要情懷更需要專業(yè) 274
04 統計壽命價值概念 278
第六章
交通擁堵治理
01 解決城市交通擁堵的步 284
02 交通治堵要建立量的概念 290
03 城市交通治堵的10 項基本任務 297
04 城市治堵不能只靠智慧信號燈 302
05 排隊管理對交通擁堵治理的啟發(fā) 306
第七章
交通事故對策
01 預防交通事故要做好人因分析 314
02 預防交通事故的關鍵概念 318
03 減少交通事故需要設置專業(yè)交通工程管理部門 322
04 美國的低成本交通安全對策 325
05 美國交通事故成本構成元素 335
06 審視我國高速公路的安全通行條件 344
07 我國亟需健全交通事故數據統計體系 348
第八章
行人、自行車與低速電動車管理
01 全向行人過街與巴恩斯之舞 354
02 美國中小學區(qū)的步行安全審計制度 359
03 自行車道設置基礎知識 367
04 低速電動車管理考驗行政智慧 384
05 荷蘭應對電動自行車和老年代步車出行需求的策略 388
第九章
停車管理
01 從停車方向思考交通管理優(yōu)化空間 394
02 從路側停車管理審視城市服務水平 397
03 完美的停車場布局設計 403
第十章
道路貨運管理
01 左側快車道保護和貨車專用道使用規(guī)則 408
02 貨車道路安全通行條件保護建議 417
03 重視職業(yè)貨車司機的收入情況與發(fā)展趨勢 420
后 記 423
推薦閱讀 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