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自由”是幾乎所有教育家都倡導的,是教育不可或缺的元素,任何一種缺失均會導致教育的失敗。本書精選了外國十位不可不知的偉大教育家的經(jīng)典教育理念,包括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大學教育都有直觀的解讀。第二版與第一版相比,替換了其中的幾位人物,具體包括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奧古斯丁、夸美紐斯、盧梭、赫爾巴特、紐曼、杜威、尼爾、福澤諭吉。通過本書的閱讀,可以尋找到關于以下問題的答案:什么是教育中的自由和自由教育? 人的幼年時期會怎樣影響其一生?大學教育承擔何種功能?教育有目的嗎?學校會消亡嗎?全書以歷史的、理性的視角關注每位教育家獨特的貢獻,同時也很好地關注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平衡,為我國當下推行素質(zhì)教育與創(chuàng)新教育提供了較好的借鑒,是教師、家長、學生以及教育工作者等社會各界人士不可不讀的經(jīng)典教育著作。
本書所涉及十大教育家的經(jīng)典教育理念可以概括為:
蘇格拉底:追求確定定義的教育——事物“是什么”來自人的內(nèi)心
亞里士多德:自由教育——適合自由人的教育
奧古斯。罕税妒澜绲慕逃诮痰赖陆逃
夸美紐斯:人權教育——人人都應受教育
盧梭: 自然主義教育——尊重學生的天性和興趣
赫爾巴特:追求內(nèi)心自由的教育——培養(yǎng)性格的道德力量
紐曼: 大學教育——傳授普遍知識
杜威:面向未來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從做中學”
尼爾:心靈自由教育——以愛和自由為宗旨
福澤諭吉:“經(jīng)世致用”的實學教育——造就個人之自由、獨立精神
陳鋒
----------------------------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育學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歐洲及德國近現(xiàn)代教育史與教育思想、外國哲學史、教育哲學等。主要講授外國教育史、當代外國教育改革、西方教育思潮與流派、外國教育論著選讀、西方教育史學等課程。
王慧敏
----------------------------
浙江大學教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外國教育史、教育哲學、教育學原理、教育論著選讀等。
柯詩夢
----------------------------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師,主要研究領域為外國教育史、教育哲學、教育學原理、教育研究方法等。
王丹
----------------------------
中學教師,主要研究領域為教育基本理論、教育倫理學、教育研究的哲學與歷史、教育研究方法論等。
蘇格拉底 追求確定定義的教育
———事物“是什么”來自人的內(nèi)心(教育的中心是個人,所成就的是知識。 與智慧或知識相對立的是“瘋狂”,具體來說就是強不知以為知,是對自己無知的無知。 信仰也好,美德、正義也罷,都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之上,每個人都要通過獨立的思考來獲得真正的知識和信仰,而不是盲從和輕信)
亞里士多德 自由教育
———唯一適合自由人的教育(受過教育的人不同于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就像活人不同于死人一樣。 知識的獲得是不斷證明和推理的結果,任何知識的獲得都必須以已知的知識為前提,這是一切教育和學習的基礎。 自由教育是唯一適合自由人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不是進行職業(yè)準備,而是促進人的各種高級能力和理性的發(fā)展,使人的精神獲得解放)
奧古斯丁 彼岸世界的教育
———宗教道德教育(上帝不但是一切良善之源,還是一切真實之源。 人具有自己的自由意志,既可以為善,成為善人,也可以為惡,成為罪人。 道德教育,以至于全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使人趨善避惡。 學生的學習不能被強迫,一份自由的好奇心要比一份威懾力更有利推動學習者的學習。 需要學習的內(nèi)容必須符合學習者的興趣和已有的經(jīng)驗)
夸美紐斯 人權教育
———人人都應受教育(一個人只有在接受教育之后才能成為真正的人。 良好的教育是復興祖國和改良社會的主要手段。 家庭是兒童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初步階段,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位老師,特別是母親對孩子的教育負有特殊的責任和義務。 他所確立的班級教學制度和相關要求在近代教育學發(fā)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以至于今天全世界的學校都遵循著這一教學形式)
盧梭 自然主義教育
———尊重學生的天性和興趣(教育要適合人的天性,而不是去服從人的地位。 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個不犯錯誤的人生,更何況是一個兒童。 那么,兒童犯了錯怎么辦? 如何才能讓兒童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盧梭給出了他的答案———自然后果法。 也就是說,這種方法能讓兒童親身體驗自己所犯錯誤導致的不良后果,從而自己主動改正錯誤)
赫爾巴特 追求內(nèi)心自由的教育
———培養(yǎng)性格的道德力量(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以實踐哲學為基礎,培養(yǎng)人的道德性格,五種道德中最重要的是內(nèi)心自由。 而心理學對于人的觀念、興趣、意志等的研究,是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徑和手段。 但如果教育者以現(xiàn)成的心理學結論取代對兒童個性的發(fā)現(xiàn),甚至不進行觀察就對他們作出先驗的推斷和構想,心理學便會成為教育的障礙,因為每個個體與生俱來就具有獨特性,理應獲得基本的個性化對待)
紐曼 大學教育
———傳授普遍知識(有這樣一種知識,盡管不產(chǎn)生任何東西卻十分值得向往,因為它自身就是一種財富,就是對多年辛苦的一種充分的報償。 知識能完美人性,不是一種對零碎細節(jié)的被動吸取,掌握知識的過程是主動的過程。 大學就是教授全面知識的地方。 理想的大學是“智慧之府,世界之光,信仰的使者,新生文明之母”)
杜威 面向未來的教育
———培養(yǎng)學生“從做中學”(培養(yǎng)學生“從做中學”,將兒童從傳統(tǒng)的書本背誦中解放出來。 現(xiàn)實社會過于復雜,學校必須將其簡化;現(xiàn)實社會系統(tǒng)龐雜,學校必須組織而使之條理化;現(xiàn)實社會良莠不齊,學校必須對其進行過濾和優(yōu)選;現(xiàn)實社會有著很多的矛盾和偏見,學校必須在眾多不同中尋求平衡。 教育的目的就是經(jīng)驗的重組和改造
尼爾 心靈自由教育
———以愛和自由為宗旨(兒童時代讓孩子們盡情游戲根本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成人之所以對游戲視而不見,是因為他們早就沒有了游戲的能力,出于對孩子考試成績的恐懼和擔心,他們不斷地阻撓和反對兒童的游戲。 這樣的教育使得孩子們過早被訓練成了大人,剝奪兒童的游戲是一種現(xiàn)代文明的罪惡。尼爾一直以雙重身份踐行著自己的教育理論:為了與兒童建立平等的關系,讓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相信自己,他必須把自己當成兒童;而同時為了盡一個教育者的責任,他必須是一個心理分析學家,時時刻刻積極教育兒童)
福澤諭吉 “經(jīng)世致用”的實學教育
———造就個人之自由、獨立精神(文明包括外在的事物和內(nèi)在的精神,又分為文明的個人和文明的國家。所謂文明的個人,是指在智和德兩方面達到共進的人,既要掌握“經(jīng)世致用”的本領,也要具備高尚的品德和獨立精神。 文明的國家也應當具備智和德兩大特征,一方面要發(fā)展實用科學和工業(yè)文明以推進智慧文明,另一方面要注重培養(yǎng)自由平等、民主科學以及獨立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