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有點獨特,用了生僻字,還有點容易引發(fā)性別誤解,一直沒搞明白其含義,家中老人不說,就自己去理解。字典里的解釋,煜是陽光照耀的意思,萍是一種水草。太陽照耀到鋪滿水面的水草之上。畫面感倒是很強,內(nèi)心卻一直未能完全接受,總覺得太柔和了。成年后,書看得多了,知道萍的另一個解釋,萍者,劍也。張端緒因愛劍而改名,成了眾所周知的張愛萍上將。梁羽生武俠小說《萍蹤俠影》講的是劍與俠的故事。另一個畫面浮現(xiàn)出來,陽光照射在一把插入巖石的劍上。自感氣勢不凡,多了幾分滿意。
兩個畫面,兩種詮釋,兩種心境。要說此刻偏好于哪個畫面,我的答案是回歸初心,柔和些的為上。這個答案,來自研讀《道德經(jīng)》(又名《老子》)后的感悟。有陽光的通透,有溪水的柔和,有水草隨水流而擺動的順遂……全然與《道德經(jīng)》的思想吻合。冥冥之中有親近感,自然找來了若干大家釋讀《道德經(jīng)》的著作來讀,比如近代的林語堂先生、陳鼓應(yīng)先生、任繼愈先生等的大作,乃至高明先生的《帛書老子校注》,以及古時的韓非子、王弼、李世民、蘇軾的解老。比較著看,跟隨著大家們的思維,體會著大家們的思想深度和細微處的差異,個人對《道德經(jīng)》基本思想的理解也多了起來。
這份個人理解,歸納起來,就是虛靜謙下順自然。兩種句讀方法,一從體系看,虛靜/ 謙下/ 順自然,二從具象看,虛/靜/謙/下/順/自然。
《道德經(jīng)》八十一章,約五千字,前三十七章是道經(jīng),后四十四章為德經(jīng),所以,可以分三個角度去理解道、德、行。道是無形的、混沌狀態(tài)的,可以看作人之本性。嬰兒一出生就有不同,有的活潑,有的安靜,這是與生俱來的,在內(nèi)核上、潛意識中主宰著人的一生。這一點是無法解釋的。道展示出來讓人可感知的形態(tài),就是德,也就是道之用或者說道之功,是具體的思想、價值觀。如果說道與德還是精神層面的,那么,行就是實踐層面的踐行。打個不那么恰當?shù)谋扔,精神支柱是道;轉(zhuǎn)化成我能行我能堅持的想法,這是德;用行為展示出來,比如多跑一公里,就是行了。
虛靜,是道的維度。虛懷若谷,內(nèi)心中空,無成見,無執(zhí)念,無雜念,少私寡欲。老子尚雌,靜若處子,清靜淡定,回歸質(zhì)樸,包容一切,讓心柔和到無形。
謙下,是德的維度,表現(xiàn)出來的是謙謙有禮,內(nèi)斂不外露,思想深邃、修為高遠,深藏不露、自帶光芒。對外界人與事,低調(diào)不炫耀,慈善為本,寧卑不傲,甘居于下。順自然,是行的維度。內(nèi)心是和順的,氣息是平順的,與環(huán)境是和諧共處的。要簡單而不圖簡單,積極行動但不妄為,計劃有序而不瞎折騰,持續(xù)前進而不冒進,協(xié)力但不主宰,建功而不據(jù)為己有。
當然,還有很多的思想,比如布局、平衡、尺度、變(無常形)、正(正心、正念、正行、正果)等,可以融于自己的身心,自然而非刻意地、無意識而非由意念掌控著地展現(xiàn)在我們的言談舉止之中。
《道德經(jīng)》歷經(jīng)數(shù)千年,我們看到的文字表述,與原作已有差別,但不影響其深度和價值。它的思想已經(jīng)成為中國文化內(nèi)核的一部分,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和舉止。越浮華之時,它所帶來的啟迪越顯珍貴。權(quán)且撇開辯證法、唯心論等的哲學角度,它對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為人與處事能帶來哪些啟示?對高階人士、中年人群以及奮斗青年又會有哪些啟示?
要找到答案,就讓我們一起跟著老子去修行一番。長期堅持、反復(fù)精進,能達開悟通透之境,自然是極好的。即便跟著修行一次,能有點滴收獲,甚至只受一語一詞的點醒,也是好的。爾后,踐行之……終會遇見一個不同的自己。
二〇一九年十月中旬于上海
目 錄
第一章 /001
道不可道:道是天地萬物之始源
第二章 /006
居無為事:一切言行循于自然天成
第三章 /014
無為之治:社會治理的終極目標是讓百姓內(nèi)心純樸、不起貪念
第四章 /020
道沖不盈:道深沉無比,功用無窮
第五章 /023
無仁守沖:不偏執(zhí)無傾向,持守虛靜
第六章 /028
玄牝之門:道涵養(yǎng)萬物,不綿不息
第七章 /032
無私成私:做事的出發(fā)點在于心正,利益面前先人后己,危險面前
身先士卒
第八章 /038
若水不爭:不以主觀努力的方式去做事
第九章 /043
功遂身退:做人低調(diào)時常處下,做事內(nèi)斂但求稱心
第十章 /048
載營魄抱一:在事務(wù)中磨礪心性,達到心境澈凈、心無滯礙
第十一章 /056
有利無用:有的好處不會少不可多,無的用途不會缺也大用
第十二章 /062
為腹不為目:摒棄物欲的誘惑、貪欲的滿足,保持內(nèi)心寧靜恬淡、
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第十三章 /068
寵之為下:內(nèi)心小心翼翼,做事認認真真,才能不負眾望
第十四章 /074
混而為一:道態(tài)混沌,恍恍惚惚
第十五章 /080
道者之容:依循天性,容態(tài)謙恭,心境豁達
第十六章 /088
歸根曰靜:精神空明,回歸人之初的本性
第十七章 /093
百姓自然: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心正、引領(lǐng)和差異化點撥
第十八章 /099
道廢國亂:存大道,才能建立起心靈純樸、家庭和諧、政治清明的
社會環(huán)境
第十九章 /104
見素抱樸:少有欲望、抱定拙樸,是管理的治本之策
第二十章 /110
蔽而不成:在最好的時光求新求變
第二十一章 /118
以順眾父:掌握了道,就掌握了破解萬事萬物的總閥門
第二十二章 /122
內(nèi)斂不爭:不自見、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是不爭之法
第二十三章 /130
道者同道:順應(yīng)外界,卻無掛礙
第二十四章 /135
企者不立:以自我為中心是多余且無用的,一定要順著自然來做事
第二十五章 /139
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是順勢而為、任天而動、不亂作為、主動發(fā)
現(xiàn)和利用規(guī)律而為
第二十六章 /146
靜為躁君:注重個人的靜與重的修為,認真經(jīng)營天下
第二十七章 /153
善行無跡:依循人、財、物的本性利用好各種資源
第二十八章 /160
樸散為器:以樸為原則制訂方針政策
第二十九章 /167
無為無執(zhí):個人生活從簡,去甚去奢去泰
第三十章 /174
物壯則老:保持成長性,具備不發(fā)生沖突的實力
第三十一章 /179
恬淡為上:以恬淡之心應(yīng)對沖突和挑戰(zhàn)
第三十二章 /183
知止不殆:行權(quán)要適可而止,讓百姓自我管理
第三十三章 /192
自知自勝:達明之人一定自知、自勝、有志、有追求
第三十四章 /202
以不為大:既謙下也助人,能成就自己
第三十五章 /207
道淡無味:高舉大道旗幟則天下往
第三十六章 /213
柔弱勝強:守弱,不是甘居弱小不強大,而是不斷成長并能保持謙柔
第三十七章 /219
鎮(zhèn)之以樸:以樸鎮(zhèn)亂,歸于寡欲
第三十八章 /224
居厚處實:內(nèi)心守住道的意,不刻意于德的形
第三十九章 /235
以賤為本:終極之理在于無,謙卑居下也無妨
第四十章 /241
知返用柔:抓住道的運行規(guī)律和使用方式,不怕眼下吃虧
第四十一章 /245
勤而行道:道義博大精深,行道也不傲嬌
第四十二章 /255
損益平衡:萬物發(fā)端于道,要辯證地看待事物的多面性
第四十三章 /261
至柔為上:依循物性,柔和處事,是最佳實踐
第四十四章 /265
知足知止:看淡名利,只要基本的個人聲譽和物質(zhì)需要
第四十五章 /270
清靜為正:守得住道,發(fā)揮才氣,不必在意外界的眼光
第四十六章 /274
不欲無爭:眼中無利,心中不貪,滿足的愉悅才最真實
第四十七章 /278
道在我心:知了道的精華,心靈通達,少有勞頓,萬事可成
第四十八章 /282
聞道日損:修行做減法,最后留下的唯有無為
第四十九章 /285
圣人無心:無有自己,善信所有,渾樸待人,是修行無為之法,能
創(chuàng)造和諧關(guān)系
第五十章 /290
不入死地:遵道而行,可保性命,活出高質(zhì)量
第五十一章 /295
尊道貴德:道出自然,生養(yǎng)育護萬物,萬物知恩重道,依道而為
第五十二章 /299
毋遺身央:要外修其形只現(xiàn)柔和,更要內(nèi)修其心明心見性
第五十三章 /305
行于大道:多為治下著想,多為民辦事,才不會招來謾罵
第五十四章 /309
建德抱一:以道內(nèi)修,成為最好的自己,去造福一方、影響一片
第五十五章 /313
至和至精:護元氣、修精氣、固力氣,任何階段都要保持活力滿滿、
上進之勢
第五十六章 /320
知者弗言:少說多做,完善自我,融入環(huán)境,柔和處事,方為正道
第五十七章 /324
以正治國:上梁要正守住道,下梁不歪可自治,這是管理總綱
第五十八章 /328
方而不割:心中有道,懂得辯證,識得尺度,可長治久安
第五十九章 /332
治人如嗇:少費周章減少消耗,是修心與管理的長久之道
第六十章 /335
治國如烹:依物性而動,不妨礙百姓,是以道治理的高招
第六十一章 /338
大邦宜下:任何情況下,都持守一顆謙卑的心
第六十二章 /340
坐而進道:選用有道人才,有利事業(yè)發(fā)展
第六十三章 /344
猶難無難:把握辯證思維,把困難看大點并作于易,終是無有艱難
第六十四章 /347
為之未有:自始至終讓事物保持安定、無隱患的狀態(tài),則無敗事
第六十五章 /352
不智治國:小聰明不如大智慧,方可至大順
第六十六章 /354
善居于下:不爭利、不施壓,保持謙和,方得民心
第六十七章 /356
小國寡民:各安其好,無有爭斗,是理想的最佳狀態(tài)
第六十八章 /358
為人予人:有利他之心,為不爭之行,這樣會越做越有
第六十九章 /361
持而保慈:與人以愛,與己以嚴,低調(diào)行事,路會越來越開闊
第七十章 /365
不爭之德:不爭是古已有之的大準則,任何人都要秉持
第七十一章 /368
慈兵必勝:心懷慈念,不出沖突,是最大的無敵
第七十二章 /371
披褐懷玉:不必注意外在,關(guān)鍵的是身懷本領(lǐng)
第七十三章 /375
以其病。赫_的自我認知,包括承認缺點,是進步的階梯
第七十四章 /378
民不畏畏:首先做好自己,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
第七十五章 /381
勇于不敢:既意志堅定又順勢而為,才是天之道
第七十六章 /384
代司殺者:各安其位,保持各方面穩(wěn)定的狀態(tài)
第七十七章 /387
無以生為:不盤剝百姓,不沉溺享樂,保持恬淡才是真的尊重生命
第七十八章 /390
柔弱居上:做一個謙謙君子
第七十九章 /392
高者抑之:守好王道,要服務(wù)他人、成就他人
第八十章 /395
受邦之垢:居弱處下,能戰(zhàn)勝一切,成為人主
第八十一章 /397
恒與善人:寬宏大度,不苛責于人,向外界展示善意
后 記 /400
附 錄:《道德經(jīng)》全文 /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