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張聞玉在教學之余, 先后寫了不少有關“語文”的文字而結集成書。全書由面對方塊字、古漢語的詞法、古漢語的句法、《古代漢語》教學析疑四個部分組成。面對方塊字包含了分別六書、漢字的兼職兼類、正反同辭三方面的內容, 古漢語的詞法包含了單音詞為主、連文同義、三字連文、對文同義、異文同義等內容, 古漢語的句法包含了關于“與地之宜”、關于“空乏其身行”、釋“有獻于公”、讀“其是之謂乎”等內容, 《古代漢語》教學析疑包含了鄭伯克段于鄢、齊桓公伐楚、宮之奇諫假道等內容。
張聞玉,1941年2月生,四川省巴中人。貴州大學教授,F(xiàn)任貴州大學先秦史研究中心主任。1952—1958年在巴中中學就讀,1962年畢業(yè)于貴州大學中文系,后從事中學、中等師范教育。1973年12月回貴大任教至今。1979年秋—1981年春于安徽滁州張汝舟先生門下問學,1985年秋—1986年夏在吉林大學向金景芳先生學《易》。高校任教時,主講古代漢語、古代歷術、傳統(tǒng)小學等課程,教學得法,嚴格要求,深受學生愛戴。曾先后應邀到南京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四川大學為古代文史研究生講歷術。出版有《古代天文歷法論集》《西周王年論稿》《銅器歷日研究》《古音學基礎》《西周紀年研究》等十余部著作,發(fā)表論文百余篇。
一、面對方塊字
1.分別六書
2.漢字的兼職兼類
3.正反同辭
二、古漢語的詞法
1.單音詞為主
2.連文同義
3.三字連文
4.對文同義
5.異文同義
6.讀“理無或異”
7.古語文例二則
8.同義連文可前可后
9.談詞義的虛實
三、古漢語的句法
1.關于“輿地之宜”
2.關于“空乏其身行”
3.釋“有獻于公”
6.關于“自欺欺人”
7.關于介詞
8.釋“為”
9.“以……為……”句式析疑
10.試論“何有、何P之有”
11.相·動/見·動/自·動
12.談古代漢語雙賓語句式
13.賓語的無條件提前
14.談形式賓語“之”
15.說句型:兩動共一賓
16.數(shù)詞有動詞語法功能
17.關于“者”及者字詞組
18.代詞“所”及所字詞組的動詞性
19.讀“山川相連”
20.讀“有教無類”
21.難句分析
22.漢語語法研究要走自己的路
四、《古代漢語》教學析疑
1.鄭伯克段于鄢
2.齊桓公伐楚
3.宮之奇諫假道
4.燭之武退秦師
5.蹇叔哭師
6.晉靈公不君
7.齊晉鞌之戰(zhàn)
8.楚歸晉知罃
9.祁奚薦賢
10.馮諼客孟嘗君
11.趙威后問齊使
12.江乙對荊宣王
13.莊辛說楚襄王
14.魯仲連義不帝秦
15.觸龍說趙太后
16.論語
17.禮記
18.孟子
19.老子
20.莊子
21.詩經(jīng)
22.楚辭
附錄 漢語語法管見/張汝舟
一、語法是形式,也不死看形式
二、劃詞類標準
三、“活用”“化”和“跨類”
四、“隱含”和“省略”
五、“詞的相互關系”和“詞組”“結構”
六、復合動詞作謂語
七、動句和表句
八、定語之后用“之”
九、主謂之間用“而”
十、動賓之間用“夫”
十一、“以”的詞性
十二、詞頭、詞尾
十三、介詞問題
十四、量詞應該特立一類
十五、助動詞問題
十六、定語后置問題
十七、連動式問題
十八、復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