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食癥,全稱為神經性厭食,早在150年前由英國醫(yī)生威廉·格爾爵士和法國醫(yī)生查理斯·拉賽格命名。20世紀中葉,厭食癥曾被認為是僅見于發(fā)達國家的、在“以瘦為美”觀念影響下的“西方文明病”,其病因復雜,治療困難,早期的治療方法要么僅限于改善體重、內分泌等生理指標,要么讓患者陷入漫長的精神分析中越來越瘦。
本書作者希爾德·布魯赫在20世紀70年代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打破了這一心身割裂的僵局,她指出了優(yōu)先改善厭食癥患者極低體重的必要性,同時強調對產生和維持厭食癥的心理過程的深入剖析和理解。布魯赫里程碑式的研究發(fā)現重塑了現代醫(yī)學界對厭食癥的認知,從此,厭食癥的謎團被一步步揭開。
作者在本書中帶著對厭食癥患者深切的同情、尊重和理解,以生動平實的敘述,勾勒出他們掙扎艱難的人生;同時,又恰到好處地將簡潔深刻的心理分析穿插其中,以不堆砌術語的方式幫助讀者重新認識厭食癥。
閱讀此書,能讓厭食癥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也能讓渴望幫助他們的親友和專業(yè)人員在更多理解的基礎上給予他們更好的支持。
【作者簡介】
希爾德·布魯赫
進食障礙領域著名學者,生前曾任貝勒醫(y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她在20世紀70年代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為推動社會對進食障礙的理解和治療做出了重大貢獻。她的著作《進食障礙》(Eating Disorders: Obesity, Anorexia Nervosa, and the Person Within)以及《金色牢籠》(The Golden Cage: The Enigma of Anorexia Nervosa)是該領域的權威經典,其深遠的影響延續(xù)至今。 希爾德·布魯赫生前曾被授予多項榮譽,包括美國精神病學會創(chuàng)始人獎等。
【譯者簡介】
張沁文 自2019年起致力于進食障礙的科普傳播,推動醫(yī)療機構與患者間的聯結,包括原創(chuàng)科普內容和紀錄片創(chuàng)作,發(fā)起進食障礙互助社群(現存人數超1500人)及進食障礙公益科普團隊ED Healer;2021年作為策展人及總執(zhí)行舉辦國內首個身材焦慮展。
朱睿臻 本科畢業(yè)于華東師范大學心理學專業(yè),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精神衛(wèi)生中心攻讀應用心理學專業(yè)碩士學位。國際進食障礙學會(AED)成員,長期從事身體形象、進食障礙的相關研究。
黃駱怡 本科畢業(yè)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和認知科學雙專業(yè),目前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跨學科人類發(fā)展學專業(yè)碩士學位,致力于認知發(fā)展研究和進食障礙科普。
【目錄】
第 1 章  關于饑餓的疾病  / 001
關于食物的想法完全占據了她的大腦,但這些頭腦中的聲音似乎是相互沖突的,有些告訴她“吃,吃,吃”,有些則告訴她“不要,不要,不要”。
第 2 章  金籠里的麻雀  / 029
她想到了一個形象,那就是她像一只被關在金籠子里的麻雀。和家里的奢侈環(huán)境相比,她實在是太樸素和簡單了,同時她也被剝奪了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的自由。
第 3 章  完美的童年  / 049
“從不給別人惹麻煩”的孩子已經有了麻煩,過度自覺、過度勤奮和順從的表現是對問題的警告信號。在許多方面,這些孩子滿足了每個家長和老師對完美孩子的想法,但他們是以一種夸張的方式做到的。
第 4 章  疾病伊始  / 075
他們不可能再繼續(xù)以前那樣的生活了。他們通過節(jié)食來逃避人生中的困境,以過于苗條的身軀撤銷青春期帶來的身體變化,他們將自己的身體變成了他們唯一可以行使控制權的角斗場。
第 5 章  厭食癥患者的視角  / 097
體重降得越多,他們就會變得更加確信他們是特殊且不同的,也更加確信正是瘦弱的身材讓他們有價值、重要、非凡、與眾不同和杰出。
第 6 章  體重矯正  / 125
神經性厭食不是一個有關體重和食欲的疾病,盡管在外表上看來是這樣的。它在本質上關乎內心的疑慮和缺乏自信心。
第 7 章  與家庭的脫離  / 147
澄清潛在的家庭問題是治療的一個必要部分。這些問題可能不是可以被識別出來的公開沖突;相反,很多時候過度的親密和參與才是根源所在。
第 8 章  改變想法  / 167
她認為是自己建造了這個牢籠:“一旦你為自己設定了一個模式,你就想達到你認為大家對你的期望。正是這種人為的模式鑄成了牢籠,成為讓人無法擺脫的東西!爆F在,治療幫助她打破了這個牢籠,她自由了,站在了牢籠之外。
譯者后記  /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