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與東南亞傳統(tǒng)社會的地圖學史》為《地圖學史》叢書第二卷第二分冊、本冊中譯本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對以巖畫、宇宙圖、墓葬圖為主的亞洲史前地圖作一簡要概括;其次是東亞地圖學的總體介紹,對東亞地圖學的范圍、術(shù)語、內(nèi)容、學術(shù)史、方法與手段以及地圖圖像與文本的關(guān)系等進行了高度概括。第二部分為中國地圖學史、從政治文化、度量、藝術(shù)、西方化幾個方面,對前人側(cè)重量化一端的中國地圖史研究模式作了反思和批評、提出了從其賴以產(chǎn)生的社會文化入手多視角探索中國古代地圖的新范式。這一部分還對前人少有涉及的中國古代宇宙圖式進行了探討。第三部分為鮮半島、日本和越南的地圖學史,以時間為線索,討論了不同尺度的地圖在各國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概況,同時分析了相關(guān)的社會歷史背景。第四部分是東南亞地圖學史,分為宇宙圖、地理地圖、海圖三部分,從收藏和整理入手,對東南亞現(xiàn)存主要地圖的類型與地圖學特點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本書提供了國內(nèi)難得一見的數(shù)百幅古舊地圖高清圖片,40余張各國古舊地圖收藏列表,長達百余頁的多語種參考文獻和術(shù)語詞條。出色的研究與翔實的資料使本書成為迄今為止研究本區(qū)域傳統(tǒng)社會地圖學史的經(jīng)典之作。
J.B.哈利 在地理學和社會學中均有廣泛的影響力、是著名的地理學家、地圖學家和地圖史學者、先后任職于伯明翰大學、利物浦大學、?巳卮髮W和威斯康星大學密爾沃基分校、出版了大量與地圖學和地圖學史有關(guān)的著作、如《地方歷史學家的地圖:英國資料指南》(Maps for the Local Historian: A Guide to the Brilish Sources)等,涵蓋了英國和美洲地圖繪制的許多方面。除了具體研究之外、他還撰寫了一系列在地圖學史領(lǐng)域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方法論和認識論方面的論文。戴維·伍德沃德 1970年獲得地理博士學位之后,在芝加哥紐貝里圖書館擔任地圖學專家和地圖策展人。1974年至1980年,他還擔任圖書館赫爾蒙·鄧拉普·史密斯歷史中心主任。1980年,到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任教職,于1995年被任命為亞瑟·羅賓遜地理學教授。在地圖學史的研究中,伍德沃德將地圖學史的研究與其他研究領(lǐng)域聯(lián)系起來,視野更為廣闊,出版有大量著作、如《地圖印刷的五個世紀》(Five Centuries of Map Printing)、《藝術(shù)和地圖學:六篇歷史學論文》(Art and Cartography: Sir Historical Essays)、《意大利地圖上的水印的目錄,約1540年至1600年》(Catalogue of Watermarks in Italian Maps, ca.1540-1600)以及《全世界地圖學史中的方法和挑戰(zhàn)》(Approaches and Challenges in a Worldwide History of Cartography)。他去世后,地圖學史領(lǐng)域的國際頂級期刊Imago Mundi刊載了他的生平和作品目錄。黃義軍,女,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南京大學歷史學學士、北京大學考古學碩士、北京大學地理學博士。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宋代青白瓷考古學遺存的歷史地理研究”以及國家社科基金冷門絕學項目“宋本〈歷代地理指掌圖〉研究”。出版專著《宋代青白瓷的歷史地理研究》和中英文學術(shù)論文數(shù)十篇。已出版學術(shù)譯著3種,其中包括美國地圖史學家、《地圖學史》(History of Cartography)第6卷主編馬克·蒙莫尼爾著《會說謊的地圖》(How to Lie with Maps)等。主要研究領(lǐng)域為歷史地理、地圖學史和歷史考古。擅長物質(zhì)文化研究并注重運用多學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