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野地處冀中平原腹地,《太平寰宇記》記載以“ 博野” 為名,是地居古博水之野的緣故。漫長的歲月賦予了博野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起源于夏商時代的古鎮(zhèn)至今仍保留著眾多古跡:建于唐景龍四年的解村興國寺石塔,同連村出土的東魏崔景播墓志,南林里村東南的“ 還金井” 等。而祖籍博野的著名理學家程頤、程顥,清代博野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顏元,為博野注入了強大的思想之魂。前者開創(chuàng)的理學,在其故土博野根深葉茂,后者以其“ 實文、實行、實體、實用” 的實學思想深刻影響了近現(xiàn)代中國,也成就了博野崇尚實學、崇尚實行的務實作風。五四運動之后的博野亦是人才輩出,中國天體物理學奠基人程茂蘭、當代國際生物學家牛滿江等人陸續(xù)加入其中,慢慢完成了這方土地的文化積淀。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簡稱“中國民協(xié)”),總部設在北京。設有各類專業(yè)委員會30余個,在全國命名中國民間文藝之鄉(xiāng)50余個,設立各類民間文藝研究基地、博物館20余個。曾有效地組織實施了對各民族民間文學,尤其是史詩《格薩爾》《瑪納斯》等的發(fā)掘,開展多次大規(guī)模全國性的民間文學、民間藝術、民俗文化采風活動,《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諺語集成》《中國歌謠集成》的普查、編纂、出版工作等更是成績卓越。潘魯生,1962年生,山東菏澤人。著名畫家、學者,F(xiàn)任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政協(xié)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委員、山東省文聯(lián)主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兼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設計藝術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工藝美術藝委會主任、中國國家畫院院委。系中國文化名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泰山學者特聘教授,擔任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民間文化遺產(chǎn)搶救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邱運華,1962年生,湖南祁陽人。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文藝學專業(yè),文學博士。現(xiàn)任中國民協(xié)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中國俄羅斯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馬列文論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第十屆全委會委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俄蘇文學理論,出版專著《詩性啟示:托爾斯泰小說詩學研究》《19—20世紀之交俄蘇馬克思主義文學思想史論》《文學批評方法與案例》等多部,在《外國文學評論》《外國文學研究》《國外文學》《俄羅斯文學》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30多篇。主持和負責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項目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項目子課題等多項科研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