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故事》是蘇聯(lián)《十萬個為什么》作者米·伊林的代表作之一, 問世以來廣受小讀者喜愛。該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有趣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 將書的歷史娓娓道來: 世界上的第一本書是什么樣子? 在文字產(chǎn)生之前, 人們又通過何種方式溝通? 有沒有“活的書”? 印刷術是如何發(fā)明的? 在未來, 書籍會被取代嗎? 關于書籍的一切問題, 米·伊林在這本書里將為小讀者們一一解答。該書有大量有趣的歷史、文化知識, 作者將這些知識講得生動活潑, 非常適合小讀者閱讀。是蘇聯(lián)兒童科普作家米·伊林科普代表作之一。
活的書
第一本書長什么樣子?
它是在印刷廠印制出來,還是用鵝毛筆寫成?用的是紙張,還是其他什么材料?還有,假如它還在的話,在哪家圖書館可以一睹真容?
聽人說,曾經(jīng)有這么一個怪人,滿世界到各家圖書館去尋找第一本書,并且長年累月待在書頁發(fā)黃、散發(fā)難聞味道的舊書堆里。他的身上和皮靴上面,落滿厚厚的一層灰,好像剛長途旅行歸來。有一次,他從靠在書架上的一個高梯子上掉下來,摔死了。但即使他再活一百年,他的努力也不會有什么結果。第一本書,早在他出生前幾千年,就已爛在了土里。
第一本書跟現(xiàn)在的書完全不一樣。它有手有腳,不是躺在書架上。它會說,甚至還會唱。這是一本活的書—人書。
在那個時期,人類既不會讀,也不會寫。因為那時沒有字母,沒有紙,沒筆墨。古代的傳說故事、法律和宗教信仰,不是保存在書架上的書籍中,而是在人類的記憶里。雖然人的壽命有限,可是傳說故事仍得以保留。我們之所以把它們叫作“傳說故事”,是因為它們就是由人傳承下來的。
在口口相傳的過程中,這些傳說故事會發(fā)生一些變化;蛱砑狱c什么,或落下點什么,都有可能。時間荏苒,如流水磨石。也許關于某個英勇部落首領的傳奇,演變成了某個勇士的故事:他不懼長矛,也不畏弓箭,像森林中嘶吼的一匹野狼,像蒼穹中翱翔的一只雄鷹。
我們北方至今還有不少說書人,男女都有。他們記得許多無人記錄的英雄之歌。其他國家也有這樣的說書人。古希臘人傳頌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關于希臘人和特洛伊人的戰(zhàn)爭傳說與英勇事跡—不知道過了多少年,才終被人們記錄下來。
說書人,或希臘人稱“說唱家”,任何時候都是宴會上的客人。瞧,他在背靠高大柱子的雕花椅上端坐。他的里拉琴掛在他頭頂墻上的釘子上。宴飲快結束了,大盤的肉被吃光了,小籃子里的面包一掃而空,雙柄的金色高腳杯也全部挪走?腿藗兙谱泔堬,就只等說唱啦。說唱家拿起里拉琴,調(diào)了調(diào)琴弦,開始唱起賢君奧德修斯和勇士阿基里斯的頌歌。
說唱家唱得再好,還是好不過我們的書;ㄉ夏敲匆粋盧布,每一個人都能在書店里買一冊《伊利亞特》,我們很輕松就能將它放進口袋里。它不吃也不喝,也不會生病或死去。
我不由得想起一個關于活圖書館的故事。
古羅馬有一位叫伊策爾的富商,關于他財富的傳說有許多。伊策爾的宮殿大得可以容下整座城市。
伊策爾每天宴請的賓客達三百人之多。他家的餐桌不是一張,而是整整三十張。
伊策爾用精美的菜肴招待客人。不過,那個時代款待客人不但需要佳肴美酒,還必須穿插一些有趣的俏皮話。
伊策爾應有盡有,唯獨少一樣東西,那就是學識。斗大的字他認不了幾個。
到他家來吃飯的客人們倒都很樂意,只是會暗地里取笑他。
飯桌上,伊策爾不太會接話頭,偶爾插上幾句嘴,發(fā)現(xiàn)大家都忍不住笑。這讓他無法忍受,但他還是嫌看書麻煩,不喜歡下那個功夫。
他想了很久,終于想出一個解決辦法。
他吩咐自己的管家從數(shù)不清的奴隸中挑選出兩百名聰明能干者,每個人各自背誦不同的書。例如,一個人背誦《伊利亞特》,另一個背誦《奧德賽》,如此這般。
大管家想方設法折磨人,奴隸自然少不了挨打,伊策爾的要求才算得到了滿足,F(xiàn)在,伊策爾干嗎還要干讀書這活兒呢,他已有了兩百人的活圖書館。宴請結束后,大家開始高談闊論了,他只需跟管家使一個眼色,站在墻壁后面的那群奴隸中,馬上就會走出來一位,當場說出跟話題對應的格言警句。奴隸們的名字也是這樣取的:有的叫伊利亞特,有的叫奧德賽,還有叫埃涅伊德的,都是書名。
終于,伊策爾如愿以償。羅馬城都在談論這一家的活圖書館?墒,伊策爾為自己的靈思妙想沾沾自喜的時間并不太長。不久,發(fā)生了一件事情,它讓這位不學無術的富豪遭到了整個羅馬城的嘲笑。
跟往常一樣,午宴過后,海闊天空的聊天開始了。這天說到有關古代如何宴請的話題。
“《伊利亞特》里有這方面的精彩描述!币敛郀栒f完,跟管家使了一個眼色。
但是管家并沒有向奴隸做手勢,而是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因為害怕,他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說道:“對不起,先生!伊利亞特沒在,他肚子疼!”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兩千多年以前。但時至,盡管已擁有了無數(shù)的書籍和圖書館,我們依然需要活的書籍。
倘若從書本里可以學到所有的知識,我們就沒必要去上學,不需要聽老師們講故事和授課了。書并非,但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你都可以去請老師為你講解。
但是,假如說活的書對我們還時有用處的話,活的信件卻一無是處。
在古代,人們不會書寫,當然也沒有郵局。如果需要傳遞什么重要的信息,就派一個送信人去送口信:他只需重復別人告訴他的那些話即可。
要是送口信的人完全取代了郵局,我們的生活會怎樣呢?
恐怕很難找得到一個每天都可以背熟幾百條口信的人。即使能找到這么一位,估計也沒什么好的結果。
打比方說,有一位郵差,他來找當天過生日的伊萬·伊萬諾維奇·伊萬諾夫。
主人在家正等著客人上門。他打開門,問:“什么事兒?”
“有您一封信。信是這樣的:親愛的伊萬·伊萬諾維奇,您好!祝您生日快樂!您很早就出嫁了嗎?茲通知您,中午十二點前,務必出庭女公民西多洛娃的財產(chǎn)爭奪訴訟一案。請她要多來我們這里做客……”
伊萬·伊萬諾維奇驚訝不已。這位可憐的郵差!他腦袋瓜里兩百個口信攪和在一起了,此刻他還在像一臺打字的機器一樣,說個沒完沒了……
讀了這么多書,你知道書的故事嗎?
經(jīng)久不衰的科普經(jīng)典《書的故事》,為孩子們講述文字與書籍的傳奇故事:
世界上第一本書是活的,“它”不僅會說話,還會唱歌?
在文字出現(xiàn)之前,人們是如何傳遞信息的?
在筆和紙張被發(fā)明之前,人們用什么寫字?
從口口相傳到文字傳播,從古老的石刻書到我們的書籍,其中有哪些令人意想不到的精彩故事?
全書通俗易懂,充滿了知識性、趣味性,讓孩子輕松了解書和文字的來龍去脈,開拓視野的同時更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