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來甲骨文天文歷法研究》為迄今第一部根據(jù)甲骨文資料全面研究商代天文歷法問題的學術(shù)專著,就甲骨文所涉及的商代天文觀、天學體系、天象觀測和歷法編算等問題,分門別類加以闡釋,系統(tǒng)建立了殷人的宇宙觀、天文觀測與歷法體系,對殷商史、商周考古學、天文年代學及殷商天文學研究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和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同時,《百年來甲骨文天文歷法研究》對百余年來有關(guān)甲骨文天文歷法研究做了系統(tǒng)總結(jié),通過對基本史料的深入鑒別與綜合分析,考察學術(shù)研究的背景,對百年來各種不同的學術(shù)觀點,充分研析相關(guān)研究所利用的原始史料和研究方法,周加考辨比較,澄清利弊得失,最終實現(xiàn)去偽學而申真知的學術(shù)目的,因此本書也是一部有關(guān)甲骨文天文歷法研究的學術(shù)史。
馮時,1958年10月生于北京市。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yè)畢業(y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特殊學科“古文字學”學科帶頭人,《考古學報》副主編。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古文字研究會理事,中國郭沫若研究會常務(wù)理事等職。主要研究方向為古文字學和天文考古學,旁涉商周考古學、商周史、先秦思想史、科技史及歷史文獻學。出版學術(shù)著作九部,發(fā)表論文百五十余篇,主編《金文文獻集成》。
自序
第一章 商代的天文觀
第一節(jié) 天與帝
第二節(jié) 殷人的宇宙觀
第三節(jié) 日月的祭祀
第二章 星象觀測
第一節(jié) 崇祭北斗
第二節(jié) 二十八宿
一 東官蒼龍星宿
(一)東宮蒼龍
(二)角宿和天田
(三)亢宿和南門
(四)房宿
(五)心宿
(六)尾宿和箕宿
二 北宮玄武星宿
(一)南斗
(二)牛宿和女宿
(三)虛宿
三 西宮白虎星宿
西宮白虎
(二)奎宿
(三)胃宿
(四)昴宿
(五)畢宿
(六)觜宿和參宿
四 南官朱雀星宿
(一)井宿
(二)柳宿、星宿、張宿和翼宿
(三)軫宿
第三節(jié) 新星及超新星
第四節(jié) 行星
第五節(jié) 彗星
第三章 交食
第一節(jié) 月食
一 乙酉月食
二 甲午月食
三 壬申月食
四 庚申月食
五 癸未月食
六 月食年代的考定
第二節(jié) 日食
第四章 立表測影與漏刻計時
第五章 商代歷法
第一節(jié) 時辰
一 相對時限稱謂
(一)朝與暮
(二)夙與
二 具體時辰稱謂
(一)晨與寤人
……
第六章 商代歷法的重建工作
第七章 商代天文歷法的相關(guān)問題
第八章 總結(jié)
引用書目簡稱
根據(jù)甲骨學的研究,商代的五次月食卜辭基本上都應是殷王武丁時代的記錄,他的年代下限或許可以晚到祖庚時期。武丁在位共59年,祖庚在位7年,似乎已是大家相信的說法。但從表一可以看出,從董作賓確定的最早的一次甲午月食到嚴一萍、張秉權(quán)考證的最晚的一次癸未月食共歷95年,已大大超出武丁、祖庚二王的在位年限,因此,這一組月食年代的可信性其實存在著很大疑問。溫少峰、袁庭棟與徐振韜的推算也使月食年代縱跨80年以上①。丁骕的研究雖然可以把五次月食(其中不包括他自己沒有討論的癸未月食)納入武丁的59年框架之內(nèi),但他所確定的甲午月食于安陽不可見②,仍是一樁懸案。
張培瑜最初的推算工作并沒有徹底擺脫董作賓在《殷歷譜》中將兩條乙酉月食同文卜辭作為兩次月食看待的影響,并且所推的月食年代也與董作賓的結(jié)果沒有太大的不同③。但在后來的研究中,隨著他對月食卜辭材料的系統(tǒng)整理,有關(guān)月食年代的選算也越來越接近陳夢家的觀點④。張培瑜最終確定的最早一次月食(癸未月食)的年代為公元前1201年,距他所定最晚的一次月食(乙酉月食)的年代--公元前1181年--相距21年⑤,沒有超出武丁的年代范圍。與此同時,范毓周推定最早的一次月食為庚申月食(公元前1218年),最晚的一次月食為乙酉月食(公元前1181年),年代跨越37年⑥。筆者則推定乙酉月食所見最早(公元前1227年),其距最晚的一次壬申月食(公元前1189年)相距38年⑦,也都沒有超出武丁的年代范圍。張光直提出了兩組可能的月食年代,第一組的四個月食年代從公元前1282年至前1229年(不含庚申月食),第二組的月食年代從公元前1227年至前1189年。前一組相去53年,后一組相去38年。由于庚申月食可以考慮為己未至庚申月食,但這次月食在他所確定的第一組月食年代中無法容納,因此,即使張光直本人也并不認為這一組月食年代比第二組年代更具有可信性①。而筆者運用不同方法推算的結(jié)果則與張光直的第二組年代不謀而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