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文選:巫白慧集》是作者從多年來發(fā)表和未發(fā)表的文章中精選出來的文集(該書收入我社“學者文選”)。全書共分三個部分,分別為:一、印度哲學篇,共十四篇;二、印中佛學篇,共十二篇;三、學術余論篇,共十二篇。全書內容龐雜,有關于印度哲學唯物主義的研究以及印度古代典集《梨俱吠陀》、《奧義書》、《梵書》等的研究,亦有印度邏輯、印度古代文化、印度古代社會制度、印中佛學方面的研究等等,供相關讀者閱讀參考。
“聞道師側”的回憶(代序)
印度哲學篇
印度近現(xiàn)代主流哲學
《圣教論》(agamasastra)——新吠檀多主義的奠基石
《梨俱吠陀》哲理神曲解讀
印度唯物論思想探源
印度古代辯證思維
原人奧義探釋
奧義書的禪理(下篇)
摩耶(幻)的奧義
種姓制和關于人的兩種對立觀點
印度邏輯及其源流
耆那教的邏輯思想
印度哲學思想精華——印度哲學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化
印度傳統(tǒng)哲學綱要
印度古代社會和文化
印中佛學篇
論佛教的兩點哲學概括——斷常二見
關于《阿昆達磨俱舍論·破我品》
佛教二重認識論
梵本《唯識三十頌》漢譯問題試解
《(人論)漢譯問題試解》
印度“原人說”與中國“原人論”
“凈土”的現(xiàn)代意義
梵漢譯的奧秘
玄奘思想研究的幾點設想
om(崦)字陀羅尼揭秘
《大悲咒》拉丁體梵音還原
人間佛教的哲學與實踐
學術余論篇
紀念泰戈爾逝世5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在新德里舉行
泰戈爾的歷史觀
從印度哲學大會看印度哲學動態(tài)
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東方哲學
岳陽君山摩崖石刻梵字考釋
《印度哲學史》評介
東方著名哲學家評傳
《漢傳佛教因朗研究》序
《因明基礎理論》序
《因明蠡測》序
我國因明學研究又一次取得重要的成果
梵學拾趣
出神入化,非斷非!装谆巯壬《日軐W研究方法簡論
作者論著目錄
作者年表
1.梵。梵是神,超驗絕對;但梵不是一個空洞的本體,而是具有豐富內容的整體。梵把有限的差別統(tǒng)攝于無限的自身之內,并通過有差別的有限性表現(xiàn)自無差別的無限性。梵是終極的真理,但具有規(guī)定、差別,以及包攝一切存在的特征。梵包攝的一切總的不外兩類要素:知覺要素(精神)和無知覺要素(物質)。這兩種要素產生于梵,又異于梵;梵、我、物三者勢似鼎足,永恒分立而不合一。
2。我。我即知覺要素,也即是“命我”或“命”(主觀世界)。命源出于梵,作為眾生的靈魂存在于宇宙之間;命具有理性和自我意識,它是真實的、獨特的、永恒的、極微細的、不可感知的。命是知者、作者和受用者;它不同于肉體、感官、呼
1.梵。梵是神,超驗絕對;但梵不是一個空洞的本體,而是具有豐富內容的整體。梵把有限的差別統(tǒng)攝于無限的自身之內,并通過有差別的有限性表現(xiàn)自無差別的無限性。梵是終極的真理,但具有規(guī)定、差別,以及包攝一切存在的特征。梵包攝的一切總的不外兩類要素:知覺要素(精神)和無知覺要素(物質)。這兩種要素產生于梵,又異于梵;梵、我、物三者勢似鼎足,永恒分立而不合一。
2。我。我即知覺要素,也即是“命我”或“命”(主觀世界)。命源出于梵,作為眾生的靈魂存在于宇宙之間;命具有理性和自我意識,它是真實的、獨特的、永恒的、極微細的、不可感知的。命是知者、作者和受用者;它不同于肉體、感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