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春期孩子談話,哪些雷區(qū)父母不要踩?
在孩子走向獨立前,哪些話題父母和孩子必須好好聊聊?
關鍵對話幫助父母和青春期孩子實現(xiàn)良好溝通,幫助孩子茁壯成長。
作為知名的教育專家,作者深知青春期孩子面臨的挑戰(zhàn),也對父母的焦慮有很深的理解。本書即是作者數(shù)十年和家庭打交道的經(jīng)驗總結,作者試圖用自己找到的有效的與孩子對話的方法,幫助父母克服與青春期孩子對話時常見的障礙,使父母與渴望獨立、自以為成熟的青春期孩子保持聯(lián)結,把他們培養(yǎng)成真正健康、自信、富有同情心的成年人。主要內容包括:
- BRIEF親子對話模式巧妙又有效,讓孩子愿意和父母對話。這是作者的拿手絕活,B 指的是心平氣和地開始對話(begin peacefully);R 意為共情(relate);I 是說在對話過程中,我(I)是主動提出問題的人;E 提醒父母要重復所聽到的話(echo); F 指的是父母要給出反饋(feedback)。書中有大量示范。
- 9個錦囊妙計改善與青春期孩子對話的質量。這些方法和技巧能徹底改變家庭親子對話的方式。例如,作者認為父母應該扮演總經(jīng)理助理的角色:不是對孩子嚴加控制,而是在需要的時候出現(xiàn)。注意,助理不是老板。經(jīng)理助理只是老板的副手,只是多了雙觀察的眼睛和傾聽的耳朵,只有在老板需要的時候才會伸出援手。一個踏實本分的助理總是在適當?shù)臅r刻給予經(jīng)理幫助,從不會想要取而代之。
- 12個錯誤提醒你和孩子的談話就是這么談崩的。例如開頭過于心急:大多數(shù)父母在談話前心里都沒什么底,不知道孩子會作何反應,所以常常沉不住氣,一張口就像機關槍一樣,巴望著能趕緊把頭疼的問題說完。這樣的錯誤只會讓孩子想跑。作者的建議是,不要一上來就直奔主題,不妨先探探孩子的口風。在引入敏感話題前,給自己,也給孩子一些時間,確保你們的節(jié)奏是同步的,或者說至少兩個人心理上都有所準備。
- 14個重要話題全面回應孩子青春期成長的基本需求。全書主要的篇幅是作者精心選擇的14個關鍵對話:
談論你們的親子關系
談論獨立
談論友誼
談論公平
談論金錢
談論性,等等。
為什么是這 14 個對話呢?作者認為,這 14個對話的每個主題都能幫助孩子培養(yǎng)一種寬泛的素質、技能,幫助他們理解父母對于孩子的普遍需求。早點跟孩子談論這些話題,為他們能夠成長為善良、健康、勤奮、富有創(chuàng)造力和同理心的個體打下基礎。
作者深信,父母和孩子保持良好溝通是保護青春期孩子的重要手段。通過運用作者提出的簡單又實用的對話模式,和孩子談論那些重大而棘手的話題,將幫助你的孩子度過情感、身體和社交的挑戰(zhàn),并幫他們終走向成功。
為什么和青春期孩子一談就崩?
并非他們不可理喻,而是父母需要掌握關鍵對話的方法。
想要說服一個青春期的孩子聽你的話真的會把人氣到七竅生煙,家長們經(jīng)常會覺得好的策略就是閉嘴。很多父母等孩子上了初中后,就不再跟他們聊些重要的事了,因為他們不知道怎么聊才能達到效果;很多父母和孩子長時間不溝通,后只能勞神費力地重新開啟對話;許多父母感慨孩子上初中后他們有多痛苦,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疏遠家人……由于溝通不暢,親子關系處在一種緊張的狀態(tài)之中,父母更多的是一種無奈和不知所措,而這同時也給孩子從青少年到成人的跨越帶來了諸多的問題。
在過去的 16 年中,本書作者米歇爾·伊卡德的工作就是跟初中生和初中生的父母打交道,加上作者自己在中學時代也有過被邊緣化的經(jīng)歷,所以可以說作者對青春期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有著極為深切的了解,知道他們的挑戰(zhàn)和問題在哪里。
作者認為,面對孩子青春期帶來的各種變化和挑戰(zhàn),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是可行的,并且是容易的,并非青春期的孩子不可理喻,而是父母需要掌握關鍵對話的方法,需要學習與以往不同的新的語言,來適應和應對孩子青春期的挑戰(zhàn)。在本書中,作者示范了很多這種與孩子溝通的工具,父母將學會如何克服與青春期孩子對話時常見的一些障礙:哪些對話有意義;對話該如何開始才不會惹惱孩子或把孩子嚇跑;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能說;怎么說孩子才肯聽;怎么說才能讓孩子感興趣,有進一步交談的意愿。要想保證孩子的安全,我們必須在合適的時間,恰到好處地跟孩子對話。
作者更是精心選擇了家長必須和孩子談論的14個重要話題,并對每一個話題如何與孩子交談進行了示范。作者相信,家長如果學會在孩子青春期和孩子深入討論這些重要話題,將幫助他們成長為勇敢自信、充滿愛心、善于解決問題、品行端正的少年、青年、成年人,而這正是每一代人對下一代人的期望。
和你的青春期孩子好好談談
你會讀到這本書,很可能是因為你面對家里青春期的孩子時常常覺得無話可說,孩子也不大樂意聽你說話、跟你交流。
我寫這本書就是要請你放寬心。
你或許會好奇,我憑什么可以信心滿滿地跟家長們說別著急一切都會好的雖然人們對青春期孩子的印象就是冷漠,脾氣差,讓人覺得沮喪,難以忍受,但我們總有辦法跟他們好好對話?
那我就來介紹一下自己。在過去的16年中,我的工作就是跟初中生和初中生的父母打交道。我給初中生開設領導力訓練營,給家長和孩子做講座,我創(chuàng)建的在線討論小組有6000多名初中生。在書中我會跟讀者分享我的工作案例,當然,出于個人隱私的考慮,我在文中用的都是假名,同時也隱去了重要的身份標識性信息。我還是幾家全國性報紙的撰稿人,我的處女作《初中的蛻變:如何讓家長和孩子更好地度過這三年》(Middle School Makeover: Improving the Way You and Your Child Experience the Middle School Years)是一本不錯的入門書,它能讓漸漸步入中年的你更好地理解同一屋檐下進入中學的孩子們經(jīng)歷的社會環(huán)境的變化和情感的變化。
這就是我的簡歷,不過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份工作之所以會吸引我,是因為我至今還能清楚地記得自己上初中時的感受。
我多希望我那會兒是個時髦漂亮、大方得體、學習又拔尖的姑娘啊,但實際上我是什么樣呢?臉上罩著一副大大的眼鏡,頭發(fā)被我媽三下五除二地搞得像男孩子一樣,兩邊短、后面長,參差不齊,牙齒也亂糟糟的,我太需要整整牙了。同齡人打扮得都挺時髦的,有學麥當娜的,有學嘻哈樂隊DMC的,而我的穿搭還是六七十年代碧翠絲·亞瑟的老土風格。
也就是說,我選擇這份工作是因為我知道邊緣化的滋味,所有的青少年,無論他(她)看起來有多自信,或者多受人歡迎,都有過被邊緣化的感受。大人也一樣,那些在社交媒體上看起來幸福的父母,也會抱怨孩子有時對他們就像陌生人一樣。
而且,我也喜歡鉆研。從上初中那會兒開始也就是我感覺跟同齡人和家人疏離的時候我就喜歡研究人和人是如何聯(lián)系的。我如饑似渴般地把有關青少年的研究都讀了一遍,同時也關注工作中接觸到的孩子、我自己的孩子、他們的朋友、我的朋友、電視中的角色、商店里的陌生人,從各種各樣的社交場合中汲取微妙的溝通經(jīng)驗。
我把自己學到的有關親子溝通的知識都凝聚到了這本書里。這本書能幫助家長學會如何從孩子十一二歲開始跟他們討論一些重要的話題,幫助他們成長為勇敢自信、充滿愛心、善于解決問題、品行端正的少年、青年、成年人,這也是每一代人對下一代人的期望。
自我介紹到此結束……下面來介紹一下這本書
我在本書中選擇了14個話題。為什么是這14個對話呢?因為這14個對話的每個主題都能幫助孩子培養(yǎng)一種寬泛的素質、技能,幫助他們理解父母對于孩子的普遍需求。我們應該未雨綢繆,在孩子沒上高中、沒接觸到更廣闊的環(huán)境和更讓人眼花繚亂的干擾之前,早點跟孩子談論這些話題,為他們能夠成長為善良、健康、勤奮、富有創(chuàng)造力和同理心的個體打下基礎。
這本書中沒有任何一章是專門用來講各種熱點話題,比如色情短信、電子煙、社交媒體的濫用等。這是因為我認為如果父母把對話看作是對孩子的警告,那雙方都不會很愉快,我希望這本書能讓親子對話變得更有樂趣、更有成效。
我知道很多父母拿到這本書時想要解決的都是些火燒眉毛的具體問題。孩子會上網(wǎng)搜索色情片,我該怎么跟他說這事?快幫幫我啊!孩子有問題、有毛病,父母當然要跟他談,我也絕不會袖手旁觀見死不救。在每一個寬泛的話題中,我會選擇一些家庭生活中常見的、具體的場景為切入點,以說明更深刻的道理。舉個例子,在《談論性》這一章中除了會講到有關色情片的問題,還會通過對話示例告訴家長應該如何跟孩子談論約會這件事,并跟孩子強調凡事都必須建立在雙方同意的基礎上;在《談論沖動》這一章,讀者們會看到兩個對話示例兄弟姐妹一時沖動、大吵大鬧后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孩子心血來潮紋了半永久的紋身后家長應該怎么處理。我把孩子要面對的不同形式的挑戰(zhàn)分散到14個章節(jié)中去,每一章都涵蓋了一些父母希望孩子能明白的基本道理、能遵守的基本原則。
想要說服一個初中生聽你的話真的會把人氣到七竅生煙,這一點我太能理解了。家長們經(jīng)常會覺得好的策略就是閉嘴、別講話。我見過很多父母等孩子上了初中后,就不再跟他們聊些重要的事了,因為他們不知道怎么聊才能達到效果;我也見過很多父母和孩子長時間不溝通,后只能勞神費力地重新開啟對話。我聽過許多父母感慨孩子上初中后他們有多痛苦,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疏遠家人,開始思考獨立于父母之外自己想成為怎樣的人;我也聽過許多高中生的父母們說他們擔心孩子眼看就要成年了,卻缺乏明智選擇的能力,而一個錯誤的決定很可能會讓他們后悔終生。別著急。這本書能幫助父母們銜接好這兩個階段,讓你用一種全新的語言和孩子保持聯(lián)結。
說到語言,我又想到了一個詞匯的難題:究竟應該怎么稱呼跟我們同住在一個屋檐下的小家伙們?少年、青少年、年輕人還是孩子?答案是都可以。10歲到14歲是一個跳躍、反復的成長階段。我們以為成長是一個線性的過程,孩子應該一直在進步,變得更成熟、更有責任心,但實際情況是孩子每進一步就有可能退兩步。今天他們能沖著你大吼大叫,讓你趕緊離開房間,不要打擾他跟暗戀對象短信聊天,第二天卻又要求跟你睡一個房間。所以說我們沒法給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貼標簽,在這本書中我會把他們稱作初中生青少年十一二歲的孩子等,對他們很難定義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我喜歡這一點。
在你閱讀這本書之前,我還有件事想交代。你打過壁球嗎?一開始你會覺得非常緊張、非常恐慌球飛速從墻面反彈回來,你完全摸不清球的方向,滿頭大汗地來回奔跑著,運動鞋踩在球場地板上發(fā)出吱吱呀呀的聲響。對于初學者而言,沒接到球會覺得自己又蠢又笨、十分丟人,不過這已經(jīng)算是好的了,被球砸到,疼得齜牙咧嘴那才叫慘。但只要勤加練習,你會覺得壁球很好玩,因為壁球有四面墻。你不妨把親子對話想象成打壁球,不要害怕談話會失控,放心大膽地讓球彈回來,因為其他墻面總能讓球繼續(xù)反彈下去。你的對話之墻是什么呢?顯然我并不知道,不過我可以告訴你我的保障是什么。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開始,我就非常注重四件事:睡眠、自主選擇、無條件的愛與尊嚴,我認為只有保證了這四樣,家才是個安全的地方。睡眠自不必說,一個人要想精神煥發(fā),充足的睡眠是基礎。我并不是特別嚴厲的家長,但對于孩子的睡眠我管得非常嚴格,關系緊張的時候,我會跟孩子說,今天先睡覺吧,我們明天再聊,這辦法總能奏效。我認為孩子擁有自主選擇權也很重要。多數(shù)情況下,我會讓孩子自己做決定,這能鍛煉孩子的自主思維能力,即便我不贊同他們的選擇,我也會感到欣慰,因為這是個學習的過程。我的責任不是要讓孩子跟我(其他人)想的一樣或者做的一樣,而是要教會他們獨立思考,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我的第三個保障是無條件的愛,我告訴孩子,無論遇到什么情況,我都會無條件地支持他們、愛他們,哪怕他們做出了糟糕的選擇或是犯了錯。后,我經(jīng)常跟孩子講,所有人,不僅僅是家人,都有其固有的價值,我們應該通過思維和行動來認可別人的價值。有了這四面墻作保障,我就能比較游刃有余。每個家庭都有著不同的保障,我建議你花些時間思考一下,跟家人講講這些保障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