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善變”的教師
過去學生評價語文課堂有一句話:“語文教學像敲鐘,天天敲,一個聲!逼渲袑φZ文教學的無奈與不滿暴露無遺。一成不變的事物最令人生厭,教師的教學也同樣如此。
不“善變”的教師是懶惰的教師,是沒有進取心的教師。任何改變都需要勇氣,需要思考,需要下一番氣力;而按照既定的套路來教學,完全不管學生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不管教育環(huán)境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甚至不管教材的要求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自然就是沒有責任心的直接表現(xiàn)。
不“善變”的教師是遲鈍的教師,是沒有靈性和智慧的教師。任何改變都需要聰明的頭腦和敏銳的思維,有的教師不是不想變,而是不知道如何去變,離開原有的一套就不知所措,這自然涉及教育能力的問題了。
“變”里面包含著智慧,體現(xiàn)著藝術(shù)。干巴巴的教學語言,老一套的教學組織形式,毫無新意的教學手段,連開場白、結(jié)束語、小組討論等,學生都耳熟能詳,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就應該徹底摒棄。有一句歌詞在學生中很流行,叫“給我新鮮”,的確代表了學生的心聲。教師亟待改頭換面,面孔要生動起來,手段要花樣起來,形式要靈活起來,內(nèi)容要新穎起來,本著一種服務的思想,在“善變”中享受生命的樂趣。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的內(nèi)涵與主題都不同,只有具有強烈的沖動、愿望、使命感、責任感,才能夠提出問題,才會自找“麻煩”,自尋“煩惱”,也才能擁有極富創(chuàng)意的詩意的教育生活。真正的教育家會永遠憧憬明天。停止沖動,教育就會終結(jié);停止變化,教育之花就會凋零。
有的教師總說,“我很忙”。但這種“忙”不能是機械的重復,不能是照搬模仿,而應該是創(chuàng)造,是革新;叵胍幌,我們哪一年的工作是完全一樣的?哪一次的教學活動是照搬抄襲的?又有哪一個班級、哪一個孩子是相同的?我們的工作內(nèi)容充滿了變化性,也就要求我們隨時在工作中求新求變,機械的重復勞動會使人厭倦,而推陳出新的工作不僅能喚起我們的工作熱情,而且更能在工作中不斷提高。
每個新學期的開始,我們是否想過,在我的教學中要嘗試什么改變?每接一個新的班級,我們是否想過,我的帶班理念和帶班策略是否要做些調(diào)整?甚至每一堂課的導入方式、提問手段,每一本作業(yè)的批改形式、批語內(nèi)容,每一次測驗的試卷樣式、講評方法,都時時求變。要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學生,首先應該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師,時時刻刻尋求變化,不僅會讓我們的課堂、我們的生活鮮活起來,而且會緊緊把學生團結(jié)在我們周圍。
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之夢》一書中說:一個教師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復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有些人,實實在在地教了五年。一個實實在在教五年的人,與一個教了一年卻重復了一輩子的人,他們的成績是不一樣的。這段話提醒我們,教育家和教書匠的區(qū)別是,教育家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要思考,每天都是用心教書;而教書匠每天都是一樣的,機械地重復著教育的套路,不管外面的世界風起云涌,總是僵化地唱著古老的歌謠。
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每天都要捫心自問:今天,我“變化”了嗎?
課堂高效的根本在于學會舍棄
減負提質(zhì)關(guān)鍵在課堂。課堂教學少做無用功,摒棄那些教而無功、學而無功的內(nèi)容和過程,真正在學生學會、會學上下功夫,就是實實在在的減負,也就能實實在在地提質(zhì)。
話好說,但能在每一節(jié)課、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每一個知識點的教學上都能做好,難!
就語文教學來說。葉圣陶先生講,課文無非是例子。我理解,這句話包含有這樣的意思:老師和學生教學課文的目的,應該是通過教學課文來達成具體的教學目標(知識積累的,能力鍛煉的,也有情感態(tài)度的)。葉老先生這個觀點的影響是深遠的。它教導和啟示我們,巧用例子,達成目標,是語文教師的匠心所在。一以貫之,經(jīng)年累月,可望實現(xiàn)通過“教”而達到“不教”。
若能如以上所說,可能會少做無用功。而我們現(xiàn)在的課堂,常常是老師忙、學生苦卻勞而無功。要問為什么講這些,他可能會說,課文總不能不講啊,如果不講,考到了怎么辦?如果我們的老師能在每節(jié)課備課時和每節(jié)課上完后,逐一反思一下,所教所學、所講所練都是為實現(xiàn)目標的嗎,我們肯定會發(fā)現(xiàn),無用功不少。于是,我要說,課堂教學少做無用功,我們要多一些這樣的“反思”,進而養(yǎng)成反思的習慣并持之以恒,尤其是在備課時。
這是一位叫孫寶泉的老師在自己的文章《課堂教學要少做無用功》中所闡述的觀點,這篇文章說明了一個道理:課堂高效的根本就在于學會舍棄。只有學會舍棄,才會少做無用功。語文特級教師寧鴻彬在回答別人的提問“如何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您的絕招是什么?”時,答案只有簡單的三個字“反浪費”。也同樣深刻地闡述了這一點。
這是不是應該引發(fā)我們的警醒和思考:看看在我們的課堂上,到底有多少行為沒有價值?到底有多少語言屬于廢話?到底有多少時間學生是在無所事事中度過?
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首先要做到的一點就是關(guān)注教學中的每個時間段,讓每個時間段都在創(chuàng)造價值,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不過說來容易,教學中養(yǎng)成的一些不良習慣和思維定式往往支配著教師、逼迫著教師,因此,要真正砍掉無效環(huán)節(jié)還需要下不少功夫。
無效表現(xiàn)之一:熱度高深度淺。課堂變活了,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主動精神,但在參與和活動的背后,卻透露出浮躁、盲從和形式化傾向,學生內(nèi)在的思維和情感并沒有真正被激活。自主變成了自流,課堂展現(xiàn)的是學生膚淺、表層的,甚至是虛假的主體性,失去的卻是教師有針對性的引導、點撥和有效幫助的重要職責。合作有形式卻無實質(zhì):學生之間在缺乏問題意識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純屬應付交差式地進行討論,缺乏平等的溝通和交流,缺乏深層的交流和碰撞;探究有形無實,學生只是機械地按部就班地經(jīng)歷探究過程的程序和步驟,缺乏好奇心的驅(qū)使和思維的探險以及批判性的質(zhì)疑,從而導致探究的形式化和機械化,變成沒有內(nèi)涵和精神的空殼。課堂雖然極度熱鬧、喧嘩,類似“茶館”“集市”,但極少讓人怦然心動,究其原因,就是課堂缺少思維的力度和觸及心靈深處的精神愉悅,膚淺得像一杯白開水,淡而無味。
無效表現(xiàn)之二:問題多思考少。滿堂灌改成了滿堂問,整個課堂被教師提前設定的一長串問題貫穿。這本也無可厚非,但遺憾的是,教師得到答案的欲望太過急切,往往是問題提出來,根本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就直接去尋求答案,結(jié)果是很好的問題變得價值極低。提問的目的在于訓練學生思維,學生經(jīng)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并將思考的結(jié)果以語言的形式加以完整的表述,才能有益于學生對問題的深入理解,有益于啟發(fā)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的回答,不能只滿足于結(jié)果,更要善于讓學生說出理由,這樣,正確的加深理解,錯誤的也能通過闡述理由的過程找到思維的偏差點,并對癥下藥進行校正。否則,學生只達到學會知識的層面,而沒有進一步發(fā)展成為會學,會舉一反三。
無效表現(xiàn)之三:布置密檢查疏。有的教師喜歡隨機布置一些任務,諸如,下課把書讀兩遍,請把錯誤的題目整理好,把該背的問題背下來,等等。但說過之后,教師很快就忘記了,這樣有布置無檢查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讓教學更為低效。
有效的教學必須體現(xiàn)以下幾點:
第一是深刻。深刻意味著不是把教材看懂,而是看穿、看透,從而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內(nèi)涵。教師把教材鉆得深,悟出來的道理就透徹,這樣講起課來就簡單,就能夠講在點子上。所以優(yōu)秀教師的課都有一個共同點:深入淺出。一個科學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科學的秘密就在于把復雜的東西演變成為若干簡單的東西去做。教師把課上得簡單,實在是一種智慧、一種境界,它絕不是把教學簡單化了,而是藝術(shù)化了、精良化了、高效化了。
第二是獨到。教師對教材要有真知灼見,能夠于平凡中見新奇,發(fā)人之所未發(fā),見人之所未見。不囿于教材本身的框子,始終滲透著自己獨到的見解,他的課就如同一首詩、一幅畫、一段旋律、一項發(fā)明,是獨一無二的創(chuàng)造,學生聽這樣的課就像是在獨享一片風景。
第三是廣博。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說:“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當比他在課堂上要講的東西多十倍,以便能夠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能從大量的事實中選出最重要的來講。”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里,教師都應該有所涉足,這樣才有可能口含靈珠,游刃有余,講起課來縱橫捭闔,左右逢源,旁征博引,妙趣橫生,從而給學生帶來一路春風,使其如同進入一個遼闊、純凈甚至可以嗅到芬芳的知識王國,令學生流連忘返,全身心地陶醉。
第四是靈活。不是追求課堂表面的熱鬧、活動形式的花樣翻新,而是追求學生腦力勞動的適度緊張,思維活躍,體驗加深,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提高效率。重實效,不是搞“死”,不能以喪失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為代價,不能以壓抑學生的愉快體驗、積極思考為代價。只要我們的思維放得開,敢于自由、大膽地創(chuàng)造,敢于相信學生,善于鼓勵學生,多一些激情,多一些靈動,學生就會和我們一起幸福愉快地學習。
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學習中學生學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是學生、家長也是我們教師都必須追問和考慮的。圍繞我們要達到的預期目的,設計好教學的整個流程,從上課、作業(yè)、練習、測試,一線貫之,都為之服務,有效性才不會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