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環(huán)游:中國成功發(fā)射返回式遙感衛(wèi)星
定 價:29.8 元
叢書名:共和國故事
- 作者:王金鋒編寫
- 出版時間:2011/3/1
- ISBN:9787546317663
- 出 版 社: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中圖法分類:I253.6
- 頁碼:120頁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本書分為起步研究、技術攻關、發(fā)射成功、再創(chuàng)輝煌四部分,內(nèi)容包括:論證返回式衛(wèi)星方案、研制第一代遠程火箭、研制首顆返回式衛(wèi)星、研制衛(wèi)星回收系統(tǒng)等。
自1949年10月1日□□□□□□□成立至今,新中同已走過了60年的風雨歷程。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可以從多視角、多側面對其進行解讀。然而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半個多世紀以來,在□□□□□的領導下,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文化、教育、科技、社會、民生等領域,都發(fā)生了深刻的□化,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華□□已屹立于世界□□之林。濟總量居世界第三位,從對農(nóng)業(yè)、手工業(yè)、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三大改造到□□□□市場經(jīng)濟□□的基本確立,從宜將剩勇追窮寇到建立了強大的國防軍,從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到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從“雙百”方針到□□改革后的文化事業(yè)欣欣向榮,從掃除文盲到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建設新型國家,從翻身解放到實現(xiàn)小康社會,凡此種種,中國人民在每個領域無不留下發(fā)展的足跡,寫就不朽的詩篇。
60年的時間在歷史的長河中可謂滄海一粟。其問究竟發(fā)生了些什么,怎樣發(fā)生的,過程怎樣,結果如何,卻非人人都清楚知道的。對此,親身經(jīng)歷者或可鮮活如昨,但對后來者來說卻可能只是一個概念,對某段歷史的記憶影像或不存在或是模糊的。基于此,為了讓年輕人,特別是青少年永遠銘記共和國這段不朽的歷史,我們推出了這套《共和國故事》。
《共和國故事》雖為故事,但卻與戲說無關,我們不過是想借助通俗、富于感染力的文字記錄這段歷史。這套500冊的叢書匯集了在共和國歷史上具有深刻影響的500個重大歷史事件。在叢書的謀篇布□上,我們盡量選取各個時代具有代表性的或深具普遍意義的若干事件加以敘述,使其能反映共和國發(fā)展的全景和脈絡。為了使題目的設置不至于因大而空,我們著眼于每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緣起、過程、結□、時間、地點、人物等,抓住點滴和些許小事,力求通透。
歷史是復雜的,事態(tài)的發(fā)展因素也是多方面的。由于敘述者的視角、文化構成不同,對事件的認知或有不足,但這不會影響我們對整個歷史事件的判斷和思考,至于它能否清晰地表達出我們編輯這套書的本意,那只能交給讀者去評判了。
這套叢書可謂是一部書寫紅色記憶的讀物,它對于了解共和國的歷史、□□□□□的英明領導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實踐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時,這套叢書又是一套普及性讀物,既針對重點閱讀人群,也適宜在全民中推廣。相信它必將在我國開展的全民閱讀活動中發(fā)揮大的作用,成為裝備中小學圖書館、農(nóng)家書屋、社區(qū)書屋、機關及企事業(yè)單位職工圖書室、連隊圖書室等的重點選擇對象。
一、起步研究
論證返回式□□方案
研制□□代遠程火箭
研制首顆返回式□□
研制返回式□□相機
研制□□回收系統(tǒng)
二、技術攻關
準備□□發(fā)射和回收
對失控火箭緊急處置
精細查找事故原因
第二批元件返廠復查
發(fā)射基地進行徹底聯(lián)檢
三、發(fā)射成功
返回式□□準確入軌
□□異常有驚無險
迎接□□返回地球
順利回收落地□□
四、再創(chuàng)輝煌
發(fā)揮優(yōu)勢開創(chuàng)新天地
返回式□□走出國門
回收□□跟□□賽跑
創(chuàng)造一天收發(fā)兩星的紀錄
歡迎太空乘客歸來
論證返回式□□方案1965年4月□9日,國防科委根據(jù)中國航天技術的總體規(guī)劃進展,向中央專門委員會提交研制和發(fā)射我國人造□□的情況報告。在這個報告中,國防科委將返回式遙感□□列入航天技術十年奮斗目標。
這一奮斗目標的提出,是為了打破世界航天大國對空間技術的壟斷。
□0世紀50年代末期,蘇聯(lián)人成功地將□□顆人造地球□□送上太空,使人類進入一個嶄新的航天時代。1958年,美國人緊隨其后,也將自己研制的□□送上了太空。此后,在美蘇之間展開了一場不見硝煙的圍繞空間技術的競爭。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提出也要發(fā)展自己的應用□□事業(yè)。
1965年8月9日、10日,周恩來主持中央專委會第十三次會議,會議原則上批準了中國科學院提出的《關于發(fā)展我國人造□□工作規(guī)劃方案的建議》。這次會議同時明確指出:我國發(fā)展人造□□以應用□□為主.應用□□以返回式遙感□□為主。
在這一決策下,中國的返回式遙感□□獲得加速發(fā)展。1966年初,七機部八院總工程師王希季受命負責進行□□□□顆返回式□□的總體方案論證工作。這顆□□被命名為返回式0型遙感□□,代號“FSW-0”。
歷史給了王希季一個充滿挑戰(zhàn)而又令人羨慕的機遇。
王希季是白族人,19□1年生于云南省大理市。194□年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合大學機械工程系。1948年,他赴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研究院留學,獲碩士學位。1950年回國后,先后在大連工學院、上海交通大學、上?萍即髮W任副教授、教授。1965年后,歷任七機部第五研究院副院長、科技委主任、航天工業(yè)部總工程師等職。
1965年8月,王希季受命主持我國□□枚□□運載火箭設計的總體方案論證。他經(jīng)過研究,大膽提出將探空火箭和導彈技術相結合,以七機部一院正在研制的中遠程液體導彈為基礎,加上七機部四院尚未研制的固體發(fā)動機作動力,組成“長征-1”號火箭的總體方案,為中國的□□□□作出了杰出貢獻。
1966年1月,王希季開始主持我國□□顆返回式□□總體方案論證工作。在他的主持下,論證工作快速有序地進行開來。
但是,返回式遙感□□是一項比研制“東方紅-1”號□□難度大得多的工程,需要解決□□返回和航天攝影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問題。
而且當時的國際航天科技極度保密,我國又受到西方國家的封鎖,根本不可能和任何國家進行技術合作,國內(nèi)能看到的航天技術資料幾乎沒有,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的返回式遙感□□研制十分困難。
然而,中國航天人沒有被嚇倒,在王希季的主持下,中國的□□火箭專家對返回式□□總體方案進行了一系列探討。
發(fā)射返回式遙感□□要解決一系列復雜的技術問題。其中主要包括:具有足夠推力的運載工具,功能完備的□□本體,以及完善可靠的航天測控網(wǎng)。
針對返回式□□的運載火箭問題,專家們認為返回式□□的結構重量遠遠超過“東方紅-1”號。
在我國,唯有“長征-□”號運載火箭具備這種發(fā)射能力。
“長征-□”號運載火箭的起飛質量近□00噸,是一個主要由總體結構、火箭發(fā)動機、控制系統(tǒng)和安全與供電等系統(tǒng)組成的多級火箭。
對于返回式遙感□□的發(fā)射任務來說,除了要求運載火箭有足夠的推力,使□□達到入軌的高度和速度之外,還得有精確的制導和控制能力,以便□□能夠準確地進入太空預定軌道。這就要求運載火箭必須達到非常高的技術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