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主要內(nèi)容包括: 在社火曲中出生、在社火曲中成長、讀書生活、社火臺柱子、告別荏掌村、初到南倉村、鞭撻財主、救治紅軍傷員、創(chuàng)作歌謠、編寫小戲、任南倉村村長、編排《張九才造反》、編導《減租》秧歌劇、歌唱劉志丹、創(chuàng)作《十二月忙》等。
在中國革命,陜甘寧邊區(qū)時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特殊年代。那時候在殘酷的抗戰(zhàn)和國內(nèi)戰(zhàn)爭的嚴峻形勢下,我黨的邊區(qū)不僅政治清明,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藝術事業(yè)也火紅繁榮,革命文化的發(fā)展達到了一個的高度。在民間文化方面,慶陽縣州里鋪的“社火頭”黃潤、環(huán)縣的農(nóng)民歌手孫萬福、新正縣的農(nóng)民歌手汪庭有、新寧縣的劉志仁,這四個代表人物的藝術成就各有千秋,都為革命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成為載入史冊的群眾文化領物。其中,孫萬福編唱的《咱們》和汪庭有編唱的《繡金匾》,早已成為我國革命歌曲中的經(jīng)典;黃潤的秧歌劇《減租》還演到了延安,他們都應邀參加了在延安召開的陜甘寧邊區(qū)文教大會。黃潤、孫萬福、汪庭有三人皆獲“甲等藝術英雄”稱號,受到了等中人的接見。而劉志仁,以他多年藝術實踐而的“秧歌劇”和編創(chuàng)的名作《蓮花舞》,以及其所產(chǎn)生的重大影響,斬獲了陜甘寧邊區(qū)文教大會的榮譽“”稱號,并獲得了邊區(qū)政府頒發(fā)的“新秧歌運動的旗幟”獎狀。大會期間,等中人觀看演出并接見了他們。還送給劉志仁一條在當時珍貴的毛毯。劉志仁獻給中國舞蹈界的《蓮花舞》,經(jīng)名家加工完善改為《荷花舞》,該節(jié)目一直傳演至今,入選“中華20世紀舞蹈經(jīng)典”。中國舞協(xié)還以《荷花舞》為名,設立了“中國舞蹈荷花獎”,這是中國舞蹈比賽的獎項。慶陽,也因為一個民間社火藝人劉志仁、一支久盛不衰的《荷花舞》,在2002年被中國民俗學會命名為“荷花舞之鄉(xiāng)”。
這本書是寫劉志仁的,它是慶陽革命年代民間藝術領物的部傳記,這就顯得獨到而珍貴。慶陽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根植于黃土地農(nóng)耕文明的民間民俗文化,皆為中華文化的瑰寶括《荷花舞》在內(nèi),在刺繡、民間剪紙、皮影道情、徒手秧歌、泥塑石雕等方面,都超群出眾,多有被中國民俗學會以“鄉(xiāng)”命名,其傳承之人和傳世之作燦若星河,劉志仁和他的《荷花舞》就是其中的一顆。由于劉志仁▁▁秧歌劇——荷花舞是三位一體的,所以這部傳記在構思上,始終以耍社火、跑故事、扭秧歌為軸線,既串起了劉志仁大喜大悲的人生,又寫出了隨著社會實踐不斷發(fā)展的規(guī)律。當然,也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中國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傳記顯示,劉志仁就是為社火秧歌而生的,也是為社火秧歌而活的,他的一生是藝術的一生。書中大量地引用了當年社火秧歌唱詞、民歌、民謠,盡管有些較冗長,但劉志仁和鄉(xiāng)產(chǎn)黨的熱愛,對邊區(qū)政府的信賴,對各項方針政策的擁護,對新生活的向往,那種水融的干群、軍民關系、邊區(qū)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通過書中的唱詞歌謠,反映得真實生動、感人至深。在當時,社火秧歌成了“教育人民,鼓舞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武器。為什么一個農(nóng)民“社火頭”,也僅是組織群眾演出了一些民間社火秧歌節(jié)目,卻被當時的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授予“”“新秧歌運動的旗幟”這樣的榮譽,原因就在于此。
如果從文藝創(chuàng)作的特點講,當年《解放日報》報道介紹群眾秧歌典型的文章《劉志仁和南倉社火》結的四點:“一、唱的都是實情;二、敢于突破舊的形式,創(chuàng)造新的形式;三、從實際出發(fā),不夸張;四、注意歌詞的口語化和適合地方習慣�!痹u價貼切也重要。在本書從
……
著時間流逝,知情人大都故去,采訪成了一件十分艱難的工作。幾位作者尋找資料殊為不易,他們多次深入劉志仁家鄉(xiāng)荏掌村、南倉村調(diào)查采訪,走訪了省、市、縣許多文化藝術工作者,網(wǎng)上購買新秧歌時期的書刊資料,并且一頭扎在慶陽市檔案館里,一張不漏地翻閱了1942年至1947年的《解放日報》,收集新秧歌運動文化史料,這種精神著實令人感動。甘肅日報原編馮興儒老先生曾感慨地說,真令他“始料未及”,我認為這是真心的,也是真實的。幾位作者調(diào)查采訪的艱苦曲折過程不必我說了,讀者從《后記》中自然可以體會到,這也應了民間的俗夫不負有心人”。雖然以傳記文學的標準要求,書中還有不足之處,但瑕不掩瑜,該書史料豐富,立意深遠,是一本難得的研究隴東新秧歌時期文化的史料書籍,對于人們深入了解慶陽革命歷史和民間民俗文化、弘揚老區(qū)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
向“新秧歌運動的旗幟”劉志仁表示深深的懷念!
向為慶陽文化藝術做出貢獻的民間藝人和文藝工作者表示深深的感謝!
高梅慶, 陽市文化館研究館員、慶陽市舞蹈家協(xié)會主席、中國舞蹈家協(xié)會會員、甘肅省舞蹈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評論家協(xié)會音樂舞蹈專業(yè)評論委員會委員、甘肅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王博藝, 甘肅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甘肅省曲藝家協(xié)會會員、甘肅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先后發(fā)表、出版作品一百五十多萬字。王立身, 曾擔任慶陽文化館副館長、慶陽市圖書館副館長, 《慶陽圖書志》主編。著有《岐黃醫(yī)學史話》《岐黃文化聯(lián)苑》等。
一、在社火曲中出生.
二、在社火曲中成長..
三、讀書生活…
四、社火臺柱子.
五、告別荏掌村…
六、初到南倉村.
七、鞭撻財主…
八、救治紅軍傷員.
九、創(chuàng)作歌謠.十、編寫小戲
十一、任南倉村村長
十二、編排《張九才造反》
十三、編導《減租》秧歌劇
十四、歌唱.
十五、創(chuàng)作《十二月忙》…
十六、編導《張生戲鶯鶯》…
十七、以新秧歌推動各項工作.
十八、創(chuàng)作《跑紅燈》.
十九、開墾“社火田”
二十、應邀赴馬欄
二十一、接到通知上延安.
二十二、不期而遇…
二十三、扭著秧延安
二十四、出席文教大會·
二十五、受到周揚器重·
二十六、《蓮花舞》獨放異彩
二十七、接見
二十八、載譽歸來
二十九、來了魯藝小分隊·
三十、周揚來信并贈畫
三十一、歌唱新生活…
三十二、辭別人世
尾聲…
附錄1:“社火頭”劉志仁()…
附錄2:劉志仁和南倉社火(馬可清宇)·
附錄3:追思《荷花舞》(陳光)
后記
一、在社火曲中出生
1910年正月十五,寧縣盤克鎮(zhèn)荏掌村仍然是一派紅紅火火熱熱鬧鬧過大年的景象,劉家祠堂聚集著族里的老老少少,大人們喜笑顏開,娃兒放著炮仗,興高采烈地追逐嬉戲。一桿桿彩旗迎風招展,“嘩啦啦”作響。鑼鼓聲震天動地,溝溝洼洼的“崖娃娃”發(fā)出回聲熱烈的響應,傳出很遠很遠。
這天夜晚,東山升起明晃晃的月亮,撒一地的玉輝,山村家家戶戶大門前紙糊的燈籠亮了起來,大紅燈籠在夜風里“嘟溜溜”地旋轉(zhuǎn)著,閃閃爍爍。幾個村莊的社火隊敲鑼打鼓,朝著荏掌村的劉萬鐸家趕去,唱一路社火小調(diào),撕下一路歡樂。
劉萬鋒家有良田幾十畝,又開了一個小藥鋪,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劉逢杰受父親影響,從小就愛耍社火,耍得久了還能編些社火雜耍節(jié)目和社火唱詞,頗得鄉(xiāng)親們的贊譽。這天晚上,他請了周圍村莊的五胞社火來鬧元宵。偏僻的子午嶺人煙,一個村莊離一個村莊好十幾里路。這不,劉萬鐸為遠路趕來的社火隊備下了豐盛的酒菜。其實,他每年都這樣,知道大家的肚子肯定餓了,讓他們吃好喝好,耍社火才更有勁頭和興致。
劉萬鐸家的場院擠滿了看社火的人,人們的竿頭挑著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的燈籠,有龍燈、虎燈、獅燈、魚燈、鶴燈、麒麟燈、蝴蝶燈、荷花燈、梅花燈、西瓜燈、繡球燈……這些燈籠把劉萬鐸家照得如同白晝。
開場社火《跑旗》,陣容整齊,氣勢磅礴,彩旗獵獵。鑼鼓聲震天動地,武士執(zhí)戟仗劍威風凜凜,喝殺聲陣陣,仿佛把觀眾帶入了殺氣騰騰的古沙場。軍令官吹著哨子,揮動令旗,打出旗語,旗陣一環(huán)套著一環(huán),“一字長蛇陣”“二龍戲珠陣”“天地人三才陣”“四門走地陣”“五方五地陣”“南斗六郎陣”“北斗七星陣”“八卦揚子陣”“九陽星光陣”“十面埋伏陣”,五支旗隊不斷地變化著隊形,如長龍盤繞穿插,舞姿剛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