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杜詩全譯 本書以清人仇兆鰲的《杜詩詳注》作底本,用現(xiàn)代漢語譯寫了全部杜甫詩,原詩、譯詩逐行對照,并附有相當(dāng)詳盡的注釋和解說,目的是使讀者易于理解每首詩的整體內(nèi)容,對不慣于閱讀舊注本的杜詩愛好者和有志研究杜詩的讀者當(dāng)有所助益。全部譯詩大體押韻,文字清新動人,節(jié)奏鮮明,便于朗讀。得益于作者的美學(xué)根基,部分詩篇還有一些美學(xué)的、審美心理學(xué)的分析。從全部杜詩的今譯中,讀者能跨越語言隔閡,從詩的社會歷史內(nèi)容和文化審美內(nèi)容上對唐代的詩風(fēng)、文化現(xiàn)象、心理構(gòu)成進(jìn)行探索,使得本書將可能越出古典文學(xué)學(xué)習(xí)的范圍,得到更多的讀者。 ★零基礎(chǔ)、無門檻閱讀杜詩 李、杜代表了唐詩的*,李白的詩如行云流水,用字通俗,大部分人都能看懂。相較之下,杜詩則用典較多,行文典雅,若沒有一點古典文學(xué)的積累,是很難領(lǐng)略到其中妙處的。然而知識的積累非一朝一夕可成,這套《杜詩全譯》便是專為沒有任何古典文學(xué)基礎(chǔ)的人準(zhǔn)備的,原詩與現(xiàn)代漢語翻譯的詩句逐行對照,對一些晦澀難懂的字詞,詩末也有對應(yīng)的拼音和注釋,只要識字便能讀懂,真正做到了無門檻閱讀。 ★市面上*一套用現(xiàn)代漢語譯寫了全部杜詩的版本,填補(bǔ)了杜詩的版本空白 杜詩自問世以來,各種選集、全集、注本便層出不群,尤其是杜詩注本,幾乎每一個朝代都會有學(xué)者為杜詩做注。然而這些注本都是給專業(yè)的學(xué)者或研究人員看的,普通讀者很難讀懂,F(xiàn)代也有一些選譯本,選取部分杜詩用現(xiàn)代漢語做了譯寫,但是卻無從看到杜詩全貌。這套《杜詩全譯》是目前市面上*一套用現(xiàn)代漢語譯寫了全部杜甫詩的版本,填補(bǔ)了杜詩的版本空白,得以讓普通讀者看到杜詩的完整風(fēng)貌,以及大唐由盛轉(zhuǎn)衰期的風(fēng)物史。 ★一生只做一件事。作者一生潛心于杜詩譯寫,數(shù)次增刪,幾易其稿 作者孫潛生于民國時期,是中國*后一代接受傳統(tǒng)典籍教育長大的讀書人,又是*批藝術(shù)專科學(xué)校的學(xué)生,有相當(dāng)深厚的美學(xué)根基。新舊知識的碰撞與融合,讓作者用現(xiàn)代漢語譯寫杜詩有了可能。孫老先生一生潛心于杜詩研究,在2001年過世時,留下了二十多本手寫的杜詩譯稿,生前反復(fù)修訂,一再增刪,在作者過世二十載后的今天,終于機(jī)緣巧合,得以出版。在這個浮澡的年代,像這樣的心血之作幾乎已經(jīng)絕跡,得以遇見是讀者的幸事。 孫潛(1921.42001.3),1944年于廣東省立藝術(shù)?茖W(xué)校畢業(yè),后在上海市農(nóng)業(yè)學(xué)校任語文教師,曾任松江區(qū)文聯(lián)副主席。寫有專著《文學(xué)作品的朗誦》(1956年中國青年出版社);發(fā)表論文《詩意與詩的構(gòu)成》(1944年《中國詩壇》)、《美是意識形態(tài)》(作家出版社《美學(xué)問題討論集》第二集)、《藝術(shù)心理學(xué)研究些什么》(1962年9月《光明日報》)等多篇;1944年與張徹(現(xiàn)香港著名導(dǎo)演)合作寫了二幕山歌劇《二柯寨》發(fā)表于重慶通俗文藝月刊《抗到底》。 卷 游龍門奉先寺(五古) / 003 望岳(五古) / 004 登兗州城樓(五律) / 005 題張氏隱居二首(七律) / 006 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五律) / 009 與任城許主簿游南池(五律) / 010 對雨書懷走邀許主簿( 五律) / 011 巳上人茅齋(五律) / 011 房兵曹胡馬(五律) / 012 畫鷹(五律) / 013 過宋員外之問舊莊(五律) / 015 夜宴左氏莊(五律) / 016 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領(lǐng)所憂因寄此詩用寬其 意(五排) / 017 假山(五律) / 020 龍門(五律) / 022 李監(jiān)宅二首(五律) / 023 贈李白(五古) / 024 重題鄭氏東亭(五律) / 026 陪李北海宴歷下亭(五古) / 027 同李太守登歷下古城員外新亭(五古) / 028 暫如臨邑至山湖亭奉懷李員外率爾成興(五律) / 030 贈李白( 七絕) / 031 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五排) / 032 鄭駙馬宅宴洞中(七律) / 033 冬日有懷李白( 五律) / 035 春日憶李白(五律) / 036 送孔巢父謝病歸游江東兼呈李白(七古) / 037 今夕行(七古) / 039 贈特進(jìn)汝陽王二十二韻(五排) / 041 贈比部蕭郎中十兄(五排) / 046 奉寄河南韋尹丈人(五排) / 048 贈韋左丞丈濟(jì)(五排) / 051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五古) / 054 第二卷 飲中八仙歌(七古) / 061 高都護(hù)驄馬行(七古) / 063 冬日洛城北謁玄元皇帝廟(五排) / 065 故武衛(wèi)將軍挽詞三首(五律) / 069 贈翰林張四學(xué)士垍(五排) / 072 樂游園歌(七古) / 074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五古) / 077 投簡咸華兩縣諸子(七古) / 079 杜位宅守歲(五律) / 082 敬贈鄭諫議十韻(五排) / 083 兵車行(七古) / 086 前出塞九首(五古) / 088 送高三十五書記十五韻(五古) / 097 奉留贈集賢院崔于二學(xué)士(五排) / 100 貧交行(七古) / 103 送韋書記赴安西(五律) / 104 玄都壇歌寄元逸人(七古) / 105 曲江三章章五句(七古) / 107 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五排) / 110 白絲行(七古) / 114 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十首(五律) / 116 麗人行(七古) / 125 虢國夫人(七絕) / 128 九日曲江(五律) / 129 第三卷 奉陪鄭駙馬韋曲二首(五律) / 133 重過何氏五首(五律) / 135 陪諸貴公子丈八溝攜妓納涼晚際遇雨二首(五律) / 140 醉時歌(七古) / 142 城西陂泛舟(七律) / 146 渼陂行(七古) / 147 渼陂西南臺(五古) / 150 與鄠縣源大少府宴渼陂(五律) / 153 贈田九判官梁丘(七律) / 154 投贈哥舒開府翰二十韻(五排) / 156 寄高三十五書記(五律) / 160 送張十二參軍赴蜀州因呈楊五侍御( 五律) / 162 贈陳二補(bǔ)闕( 五律) / 163 病后過王倚飲贈歌(七古) / 164 送裴二虬尉永嘉(五律) / 167 贈獻(xiàn)納使起居田舍人澄 ( 七律) / 169 崔駙馬山亭宴集(五律) / 170 示從孫濟(jì)( 五古) / 171 九日寄岑參(五古) / 174 嘆庭前甘菊花( 七古) / 176 承沈八丈東美除膳部員外郎阻雨未遂馳賀奉寄此詩(五排) / 177 苦雨奉寄隴西公兼呈王征士(五古) / 180 秋雨嘆三首(七古) / 183 奉贈太常張卿垍二十韻( 五排) / 186 上韋左相二十韻(五排) / 191 沙苑行( 七古) / 195 橋陵詩三十韻因呈縣內(nèi)諸官(五排) / 198 送蔡希魯都尉還隴右因寄高三十五書記(五排) / 203 醉歌行( 七古) / 205 陪李金吾花下飲( 五律) / 207 官定后戲贈(五律) / 208 去矣行(七古) / 209 夜聽許十一誦詩愛而有作(五古) / 210 戲簡鄭廣文兼呈蘇司業(yè)(五古) / 213 夏日李公見訪(五古) / 213 第四卷 天育驃圖歌(七古) / 217 驄馬行(七古) / 219 魏將軍歌(七古) / 221 白水明府舅宅喜雨(五律) / 224 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五律) / 225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五古) / 226 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七古) / 234 奉同郭給事湯東靈湫作(五古) / 237 后出塞五首(五古) / 241 蘇端薛復(fù)筵簡薛華醉歌(七古) / 247 晦日尋崔戢李封(五古) / 249 白水崔少府十九翁高齋三十韻(五古) / 252 三川觀水漲二十韻(五古) / 257 月夜(五律) / 261 哀王孫(七古) / 262 悲陳陶(七古) / 265 悲青坂(七古) / 266 避地(五律) / 267 對雪(五律) / 268 元日寄韋氏妹(五律) / 268 春望(五律) / 270 得舍弟消息二首(五律) / 270 憶幼子(五律) / 272 一百五日夜對月(五律) / 273 遣興(五排) / 274 塞蘆子(五古) / 275 哀江頭(七古) / 277 大云寺贊公房四首(五古) / 279 雨過蘇端(五古) / 285 喜晴(五古) / 287 第五卷 送率府程錄事還鄉(xiāng)(五古) / 293 鄭駙馬池臺喜遇鄭廣文同飲(五排) / 295 自京竄至鳳翔喜達(dá)行在所三首(五律) / 296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漢中判官(五古) / 299 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防御判官(五古) / 303 述懷(五古) / 306 得家書(五排) / 308 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五古) / 310 送從弟亞赴河西判官(五古) / 312 送靈州李判官(五律) / 315 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隴右節(jié)度使三十韻(五排) / 316 送楊六判官使西蕃(五排) / 322 哭長孫侍御(五律) / 324 奉贈嚴(yán)八閣老(五律) / 325 月(五律) / 326 留別賈嚴(yán)二閣老兩院補(bǔ)闕(五律) / 327 晚行口號(五律) / 328 獨酌成詩(五律) / 329 徒步歸行(七古) / 330 九成宮(五古) / 331 玉華宮(五古) / 333 羌村三首(五古) / 335 北征(五古) / 338 行次昭陵(五排) / 347 重經(jīng)昭陵(五排) / 350 彭衙行(五古) / 351 喜聞官軍已臨賊境二十韻(五排) / 354 收京三首(五律) / 358 送鄭十八虔貶臺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于詩 (七律) / 362 臘日(七律) / 363 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七律) / 363 第六卷 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七律) / 367 紫宸殿退朝口號(七律) / 368 春宿左。ㄎ迓桑 / 369 晚出左掖(五律) / 370 題省中壁(七律) / 371 送賈閣老出汝州(五律) / 373 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五律) / 374 曲江陪鄭八丈南史飲(七律) / 375 曲江二首(七律) / 376 曲江對酒(七律) / 378 曲江對雨(七律) / 379 奉答岑參補(bǔ)闕見贈(五律) / 380 奉贈王中允維(五律) / 381 送許八拾遺歸江寧覲省甫昔時嘗客游此縣于許生處乞瓦棺寺維 摩圖樣志諸篇末(五排) / 382 因許八奉寄江寧旻上人(七律) / 384 題李尊師松樹障子歌(七古) / 385 得舍弟消息(五古) / 387 送李校書二十六韻(五古) / 388 偪側(cè)行贈畢四曜(七古) / 392 贈畢四曜(五律) / 394 題鄭十八著作丈故居(七排) / 395 瘦馬行(七古) / 397 義鶻行(五古) / 399 畫鶻行(五古) / 402 端午日賜衣(五律) / 404 酬孟云卿(五律) / 404 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間道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 與親故別因出此門有悲往事(五律) / 405 寄高三十五詹事(五律) / 406 贈高式顏(五律) / 408 題鄭縣亭子(七律) / 409 望岳(七律) / 410 早秋苦熱堆案相仍(七律) / 411 觀安西兵過赴關(guān)中待命二首(五律) / 412 九日藍(lán)田崔氏莊(七律) / 414 崔氏東山草堂(七律) / 416 遣興三首(五古) / 417 獨立(五律) / 419 至日遣興奉寄北省舊閣老兩院故人二首(七律) / 420 路逢襄陽楊少府入城戲呈楊四員外綰(五律) / 422 冬末以事之東都湖城東遇孟云卿復(fù)歸劉顥宅宿宴飲散因為醉歌 (七古) / 424 閿鄉(xiāng)姜七少府設(shè)鲙戲贈長歌(七古) / 425 戲贈閿鄉(xiāng)秦少府短歌(七古) / 427 李鄠縣丈人胡馬行(七古) / 428 觀兵(五律) / 430 憶弟二首(五律) / 431 得舍弟消息(五律) / 433 不歸(五律) / 434 贈衛(wèi)八處士(五古) / 435 洗兵行(七古) / 437 第七卷 新安吏(五古) / 445 潼關(guān)吏(五古) / 448 石壕吏(五古) / 450 新婚別(五古) / 451 垂老別(五古) / 454 無家別(五古) / 456 夏日嘆(五古) / 458 夏夜嘆(五古) / 460 立秋后題(五古) / 462 貽阮隱居(五古) / 463 遣興三首(五古) / 464 留花門(五古) / 467 佳人(五古) / 470 夢李白二首(五古) / 472 有懷臺州鄭十八司戶(五古) / 475 遣興五首(五古) / 477 遣興二首(五古) / 483 遣興五首(五古) / 485 秦州雜詩二十首(五律) / 489 月夜憶舍弟(五律) / 508 天末懷李白(五律) / 508 宿贊公房(五律) / 509 赤谷西崦人家(五古) / 510 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二首(五古) / 511 寄贊上人(五古) / 514 太平寺泉眼(五古) / 516 東樓(五律) / 518 雨晴(五律) / 519 寓目(五律) / 519 山寺(五律) / 520 即事(五律) / 522 遣懷(五律) / 523 天河(五律) / 523 初月(五律) / 524 搗衣(五律) / 525 歸燕(五律) / 526 促織(五律) / 527 螢火(五律) / 528 蒹葭(五律) / 529 苦竹(五律) / 530 第八卷 除架(五律) / 535 廢畦(五律) / 536 夕烽(五古) / 536 秋笛(五律) / 537 日暮(五律) / 539 野望(五律) / 539 空囊(五律) / 540 病馬(五律) / 541 蕃劍(五律) / 542 銅瓶(五律) / 543 送遠(yuǎn)(五律) / 544 送人從軍(五律) / 545 示侄佐(五律) / 546 佐還山后寄三首(五律) / 547 從人覓小胡孫許寄(五律) / 550 秋日阮隱居致薤三十束(五律) / 551 秦州見敕目薛三璩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jiān)察與二子有故遠(yuǎn)喜遷官 兼述索居凡三十韻(五排) / 552 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長史參三十韻(五排) / 558 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yán)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五排) / 563 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五排) / 572 寄李十二白二十韻(五排) / 578 所思(五律) / 582 別贊上人(五古) / 583 兩當(dāng)縣吳十侍御江上宅(五古) / 585 發(fā)秦州(五古) / 588 赤谷(五古) / 590 鐵堂峽(五古) / 591 鹽井(五古) / 593 寒峽(五古) / 594 法鏡寺(五古) / 595 青陽峽(五古) / 597 龍門鎮(zhèn)(五古) / 598 石龕(五古) / 600 積草嶺(五古) / 601 泥功山(五古) / 603 鳳凰臺(五古) / 604 乾元中寓居同谷縣作歌七首(七古) / 607 萬丈潭(五古) / 612 第九卷 發(fā)同谷縣(五古) / 617 木皮嶺(五古) / 618 白沙渡(五古) / 621 水會渡(五古) / 622 飛仙閣(五古) / 623 五盤(五古) / 624 龍門閣(五古) / 626 石柜閣(五古) / 627 桔柏渡(五古) / 628 劍門(五古) / 630 鹿頭山(五古) / 632 成都府(五古) / 635 酬高使君相贈(五律) / 636 卜居(七律) / 638 王十五司馬弟出郭相訪遺營草堂貲(五律) / 639 蕭八明府實處覓桃栽(七絕) / 639 從韋二明府續(xù)處覓綿竹(七絕) / 640 憑何十一少府邕覓榿木栽(七絕) / 641 憑韋少府班覓松樹子栽(七絕) / 641 又于韋處乞大邑瓷碗(七絕) / 642 詣徐卿覓果栽(七絕) / 643 堂成(七律) / 644 蜀相(七律) / 645 梅雨(五律) / 646 為農(nóng)(五律) / 647 有客(五律) / 648 賓至(七律) / 649 狂夫(七律) / 650 田舍(五律) / 651 江村(七律) / 652 江漲(五律) / 652 野老(七律) / 653 云山(五律) / 654 遣興(五律) / 655 遣愁(五律) / 656 杜鵑行(七古) / 657 題壁上韋偃畫馬歌(七古) / 659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七古) / 660 戲為韋偃雙松圖歌(七古) / 662 北鄰(五律) / 663 南鄰(七律) / 665 過南鄰朱山人水亭(五律) / 666 因崔五侍御寄高彭州一絕(五絕) / 666 奉簡高三十五使君(五律) / 667 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五律) / 668 贈蜀僧閭丘師兄(五古) / 669 泛溪(五古) / 673 出郭(五律) / 675 恨別(七律) / 676 散愁二首(五律) / 677 建都十二韻(五排) / 679 村夜(五律) / 682 寄楊五桂州譚(五律) / 683 西郊(五律) / 684 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七律) / 685 暮登四安寺鐘樓寄裴十迪(七律) / 686 寄贈王十將軍承。ㄎ迓桑 / 687 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五律) / 688 題新津北橋樓(五律) / 689 游修覺寺(五律) / 690 后游(五律) / 691 絕句漫興九首(七絕) / 691 客至(七律) / 697 遣意二首(五律) / 698 第十卷 漫成二首(五律) / 703 春夜喜雨(五律) / 705 春水(五律) / 706 江亭(五律) / 706 早起(五律) / 707 落日(五律) / 708 可惜(五律) / 709 獨酌(五律) / 710 徐步(五律) / 711 寒食(五律) / 711 石鏡(五律) / 712 琴臺(五律) / 713 春水生二絕(七絕) / 715 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七律) / 716 水檻遣心二首(五律) / 718 江漲(五律) / 719 朝雨(五律) / 720 晚晴(五律) / 721 高楠(五律) / 722 惡樹(五律) / 723 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七絕) / 724 進(jìn)艇(七律) / 728 一室(五律) / 730 所思(七律) / 731 聞斛斯六官未歸(五律) / 732 赴青城縣出成都寄陶王二少尹(五律) / 733 野望因過常少仙(五律) / 734 丈人山(七古) / 735 寄杜位(七律) / 736 送裴五赴東川(五律) / 737 送韓十四江東省覲(七律) / 738 楠樹為風(fēng)雨所拔嘆(七古) / 739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七古) / 741 石筍行(七古) / 743 石犀行(七古) / 744 杜鵑行(七古) / 746 逢唐興劉主簿弟(五律) / 748 敬簡王明府(五律) / 749 重簡王明府(五律) / 750 百憂集行(七古) / 751 徐卿二子歌(七古) / 752 戲作花卿歌(七古) / 753 贈花卿(七絕) / 755 少年行二首(七絕) / 756 贈虞十五司馬(五排) / 757 病柏(五古) / 759 病橘(五古) / 761 枯棕(五古) / 763 枯楠(五古) / 765 不見(五律) / 767 草堂即事(五律) / 768 徐九少尹見過(五律) / 769 范二員外邈吳十侍御郁特枉駕闕展待聊寄此作(五律) / 770 王十七侍御掄許攜酒至草堂奉寄此詩便請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 (七律) / 771 王竟攜酒高亦同過(五律) / 772 陪李七司馬皂江上觀造竹橋即日成往來之人免冬寒入水聊題短 作簡李公(七律) / 773 觀作橋成月夜舟中有述還呈李司馬(五律) / 774 李司馬橋成承高使君自成都回(七絕) / 775 入奏行贈西山檢察使竇侍御(七古) / 776 得廣州張判官叔卿書使還以詩代意(五律) / 779 魏十四侍御就敝廬相別(五律) / 780 贈別何邕(五律) / 781 絕句(七絕) / 783 贈別鄭鍊赴襄陽(五律) / 783 重贈鄭鍊絕句(七絕) / 784 江頭五詠之一:丁香(五古) / 785 江頭五詠之二:麗春(五古) / 786 江頭五詠之三:梔子(五律) / 787 江頭五詠之四: (五律) / 788 江頭五詠之五:花鴨(五律) / 789 野望(七律) / 789 畏人(五律) / 790 屏跡三首(五古) / 791 少年行(七絕) / 794 即事(五絕) / 794 奉酬嚴(yán)公寄題野亭之作(七律) / 795 第十一卷 嚴(yán)中丞枉駕見過( 七律) / 799 遭田父泥飲美嚴(yán)中丞( 五古) / 800 奉和嚴(yán)中丞西城晚眺十韻( 五排) / 803 中丞嚴(yán)公雨中垂寄見憶一絕奉答二絕( 七絕) / 805 謝嚴(yán)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七絕) / 806 三絕句( 七絕) / 807 戲為六絕句( 七絕) / 809 野人送朱櫻( 七律) / 815 嚴(yán)公仲夏枉駕草堂兼攜酒饌( 七律) / 816 嚴(yán)公廳宴同詠蜀道畫圖( 五律) / 817 戲贈友二首( 五古) / 818 大雨( 五古) / 820 溪漲( 五古) / 822 大麥行( 七古) / 824 奉送嚴(yán)公入朝十韻( 五排) / 825 送嚴(yán)侍郎到綿州同登杜使君江樓宴( 五排) / 828 奉濟(jì)驛重送嚴(yán)公四韻( 五律) / 830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 五排) / 831 觀打魚歌( 七古) / 833 又觀打魚( 七古) / 834 越王樓歌( 七古) / 836 海棕行( 七古) / 837 姜楚公畫角鷹歌( 七古) / 838 東津送韋諷攝閬州錄事( 五律) / 839 光祿坂行( 七古) / 840 苦戰(zhàn)行( 七古) / 841 去秋行( 七古) / 842 廣州段功曹到得楊五長史譚書功曹卻歸聊寄此詩( 五律) / 844 送段功曹歸廣州( 五律) / 845 題玄武禪師屋壁( 五律) / 846 悲秋( 五律) / 847 客夜( 五律) / 848 客亭( 五律) / 849 九日登梓州城( 五律) / 850 九日奉寄嚴(yán)大夫( 五律) / 851 秋盡( 七律) / 852 戲題寄上漢中王三首( 五律) / 853 玩月呈漢中王( 五律) / 856 從事行贈嚴(yán)二別駕( 七古) / 857 贈韋贊善別( 五律) / 860 寄高適( 五律) / 861 野望( 七律) / 862 冬到金華山觀因得故拾遺陳公學(xué)堂遺跡( 五古) / 863 陳拾遺故宅( 五古) / 864 謁文公上方( 五古) / 866 奉贈射洪李四丈( 五古) / 869 早發(fā)射洪縣南途中作(五古) / 871 通泉驛南去通泉縣十五里山水作( 五古) / 873 過郭代公故宅( 五古) / 875 觀薛稷少保書畫壁( 五古) / 877 通泉縣署壁后薛少保畫鶴( 五古) / 879 陪王侍御宴通泉東山野亭( 五律) / 881 陪王侍御同登東山頂宴姚通泉晚攜酒泛江( 七古) / 882 漁陽( 七古) / 883 花底( 五律) / 885 柳邊( 五律) / 886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七律) / 887 遠(yuǎn)游( 五律) / 888 春日梓州登樓二首( 五律) / 889 有感五首( 五律) / 891 春日戲題惱郝使君兄( 七古) / 896 第十二卷 題郪原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 五律) / 901 奉送崔都水翁下峽( 五律) / 902 郪城西原送李判官兄武判官弟赴成都府( 五律) / 903 涪江泛舟送韋班歸京( 五律) / 904 泛舟送魏十八倉曹還京因寄岑中允參范郎中季明( 五律) / 905 送路六侍御入朝( 七律) / 906 涪城縣香積寺官閣( 七律) / 907 泛江送客( 五律) / 908 雙燕( 五律) / 909 百舌( 五律) / 910 上牛頭寺( 五律) / 911 望牛頭寺( 五律) / 912 登牛頭山亭子( 五律) / 913 上兜率寺( 五律) / 914 望兜率寺( 五律) / 915 甘園( 五律) / 916 陪李梓州王閬州蘇遂州李果州四使君登惠義寺( 五律) / 917 數(shù)陪李梓州泛江有女樂在諸舫戲為艷曲二首贈李( 五律) / 918 送何侍御歸朝( 五律) / 920 江亭送眉州辛別駕升之( 五律) / 921 行次鹽亭縣聊題四韻奉簡嚴(yán)遂州蓬州兩使君咨議諸昆季( 五律) / 922 倚杖( 五律) / 923 惠義寺送王少尹赴成都( 五律) / 924 惠義寺園送辛員外( 七絕) / 925 又送( 七律) / 926 巴西驛亭觀江漲呈竇十五使君二首( 五律) / 927 又呈竇使君( 五律) / 929 陪王漢州留杜綿州泛房公西湖( 五律) / 930 得房公池鵝( 七絕) / 931 答楊梓州( 七絕) / 932 舟前小鵝兒( 五律) / 933 官池春雁二首( 七絕) / 933 投簡梓州幕府兼簡韋十郎官( 七絕) / 935 漢川王大錄事宅作( 五律) / 935 短歌行送祁錄事歸合州因寄蘇使君( 七古) / 936 送韋郎司直歸成都( 五律) / 937 寄題江外草堂( 五古) / 938 陪章留后侍御宴南樓( 五排) / 941 臺上( 五律) / 943 送王十五判官扶侍還黔中( 七律) / 944 喜雨( 五古) / 945 述古三首( 五古) / 946 陪章留后惠義寺餞嘉州崔都督赴州( 五排) / 950 送竇九歸成都( 五律) / 952 章梓州水亭( 五律) / 953 章梓州橘亭餞成都竇少尹( 七律) / 954 隨章留后新亭會送諸君( 五律) / 955 客舊館( 五律) / 956 戲作寄上漢中王二首( 七絕) / 957 棕拂子( 五古) / 959 送陵州路使君之任( 五排) / 960 送元二適江左( 五律) / 962 九日( 七律) / 963 對雨( 五律) / 964 薄暮( 五律) / 965 閬州奉送二十四舅使自京赴任青城( 五律) / 965 王閬州筵奉酬十一舅惜別之作( 五排) / 967 閬州東樓筵奉送十一舅往青城( 五古) / 968 放船( 五律) / 970 薄游( 五律) / 970 嚴(yán)氏溪放歌( 七古) / 971 警急( 五律) / 973 王命( 五律) / 975 征夫( 五律) / 976 西山三首( 五律) / 977 與嚴(yán)二郎奉禮別( 五排) / 980 贈裴南部( 五排) / 981 巴山( 五律) / 983 早花( 五律) / 984 發(fā)閬中( 七古) / 985 江陵望幸( 五排) / 986 愁坐( 五律) / 988 遣憂( 五律) / 989 冬狩行( 七古) / 990 山寺( 五古) / 992 桃竹杖引贈章留后( 七古) / 995 將適吳楚留別章使君留后兼幕府諸公( 五古) / 997 舍弟占?xì)w草堂檢校聊示此詩( 五律) / 1000 歲暮( 五律) / 1001 送李卿曄( 五律) / 1002 釋悶( 七排) / 1003 贈別賀蘭铦( 五古) / 1005 第十三卷 閬山歌(七古) / 1009 閬水歌(七古) / 1010 江亭王閬州筵餞蕭遂州(五律) / 1011 陪王使君晦日泛江就黃家亭子二首(五律) / 1012 泛江(五律) / 1013 收京(五律) / 1014 巴西聞收京闕送班司馬入京二首(五律) / 1015 城上(五律) / 1017 傷春五首(五排) / 1018 暮寒(五律) / 1025 游子(五律) / 1026 滕王亭子二首(七律) / 1027 玉臺觀二首(七律) / 1029 奉寄章十侍御(七律) / 1031 南池(五古) / 1033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七律) / 1035 奉寄別馬巴州(七律) / 1036 奉待嚴(yán)大夫(七律) / 1038 渡江(五律) / 1039 自閬州領(lǐng)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五律) / 1040 別房太尉墓(五律) / 1042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yán)鄭公五首(七律) / 1043 春歸(五排) / 1049 歸來(五律) / 1050 草堂(五古) / 1051 四松(五古) / 1056 題桃樹(七律) / 1058 水檻(五古) / 1059 破船(五古) / 1060 奉寄高常侍(七律) / 1062 贈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韻(五排) / 1063 登樓(七律) / 1071 寄邛州崔錄事(五律) / 1072 王錄事許修草堂貲不到聊小詰(五絕) / 1073 歸雁(五絕) / 1073 絕句二首(五絕) / 1074 寄司馬山人十二韻(五排) / 1075 黃河二首(七絕) / 1077 揚旗(五古) / 1078 絕句六首(五絕) / 1081 絕句四首(七絕) / 1084 寄李十四員外布十二韻(五排) / 1087 軍中醉歌寄沈八劉叟(五律) / 1089 丹青引(七古) / 1090 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歌(七古) / 1094 送韋諷上閬州錄事參軍(五古) / 1097 太子張舍人遺織成褥段(五古) / 1099 憶昔二首(七古) / 1102 第十四卷 寄董卿嘉榮十韻(五排) / 1109 立秋雨院中有作(五排) / 1111 奉和嚴(yán)鄭公軍城早秋(七絕) / 1113 院中晚晴懷西郭茅舍(七律) / 1114 宿府(七律) / 1115 到村(五排) / 1116 村雨(五律) / 1117 獨坐(五律) / 1118 倦夜(五律) / 1119 陪鄭公秋晚北池臨眺(五排) / 1120 遣悶奉呈嚴(yán)公二十韻(五排) / 1122 送舍弟穎赴齊州三首(五律) / 1126 嚴(yán)鄭公階下新松(五律) / 1129 嚴(yán)鄭公宅同詠竹(五律) / 1129 晚秋陪嚴(yán)鄭公摩訶池泛舟(五律) / 1130 奉觀嚴(yán)鄭公廳事岷山沱江畫圖十韻(五排) / 1131 過故斛斯校書莊二首(五律) / 1133 懷舊(五律) / 1135 哭臺州鄭司戶蘇少監(jiān)(五排) / 1136 別唐十五誡因寄禮部賈侍郎(五古) / 1140 初冬(五律) / 1142 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三首(五律) / 1143 至后(七律) / 1146 寄賀蘭铦(五律) / 1147 送王侍御往東川放生池祖席(五律) / 1148 正月三日歸溪上有作簡院內(nèi)諸公(五律) / 1149 敝廬遣興奉寄嚴(yán)公(五排) / 1150 營屋(五古) / 1152 除草(五古) / 1153 春日江村五首(五律) / 1155 長吟(五律) / 1159 春遠(yuǎn)(五律) / 1160 絕句三首(五絕) / 1161 三韻三篇(五古) / 1163 天邊行(七古) / 1165 莫相疑行(七古) / 1167 赤霄行(七古) / 1168 聞高常侍亡(五律) / 1170 去蜀(五律) / 1171 喜雨(五律) / 1172 宿青溪驛奉懷張員外十五兄之緒(五古) / 1173 狂歌行贈四兄(七古) / 1174 宴戎州楊使君東樓(五律) / 1176 渝州候嚴(yán)六侍御不到先下峽(五律) / 1177 撥悶(七律) / 1178 宴忠州使君侄宅(五律) / 1179 禹廟(五律) / 1180 題忠州龍興寺所居院壁(五律) / 1181 哭嚴(yán)仆射歸櫬(五律) / 1182 旅夜書懷(五律) / 1184 放船(五律) / 1184 云安九日鄭十八攜酒陪諸公宴(五律) / 1185 答鄭十七郎一絕(五絕) / 1186 別常征君(五律) / 1187 長江二首(五律) / 1188 承聞故房相公靈櫬自閬州啟殯歸葬東都有作二首( 五律) / 1190 將曉二首(五律) / 1192 懷錦水居止二首(五律) / 1194 青絲(七古) / 1196 三絕句(七絕) / 1198 遣憤(五律) / 1200 十二月一日三首(七律) / 1201 又雪(五律) / 1204 雨(五律) / 1205 南楚(五律) / 1206 水閣朝霽奉簡云安嚴(yán)明府(五古) / 1207 杜鵑(五古) / 1208 子規(guī)(五律) / 1210 客居(五古) / 1211 石硯(五古) / 1214 贈鄭十八賁(五古) / 1216 別蔡十四著作(五古) / 1218 寄常征君(七律) / 1222 寄岑嘉州(七排) / 1222 第十五卷 ...... 第十六卷 ...... 第十七卷 ...... 第十八卷 ...... 第十九卷 ...... 第二十卷 ...... 第二十一卷 ...... 第二十二卷 ...... 第二十三卷 ...... 后記 / 2174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