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經濟運動:若干馬克思經濟模型的現代考察》從經濟制度的變革、經濟發(fā)展和經濟運行三個方面研究以市場經濟為主要對象的經濟運動過程和主要方面。經濟運動機制包括制度變革機制、經濟發(fā)展機制和經濟運行機制。
《理解經濟運動:若干馬克思經濟模型的現代考察》這些研究的立足點和“元方法”就是馬克思所提供的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原理——“生產力-生產關系原理”。
《理解經濟運動:若干馬克思經濟模型的現代考察》首先試圖去澄清和解讀這個原理的深刻內涵,然后以此為基礎分別論述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和發(fā)展、經濟發(fā)展中的知識創(chuàng)新和企業(yè)家功能、超額利潤作為經濟發(fā)展現象、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以及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辯證關系五個方面的應用問題。
經濟學是研究經濟運動的科學。由于經濟運動是人的實踐的表現和結果,因此經濟學就與人的行為、人的訴求、人的力量和人的本質等深層次問題密切相關。這就決定了經濟學本質上是一門關于人的科學。經濟學要關注入、研究人,不僅追求物質財富的增長,更要關注入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物質財富的增長和物質財富的合理分配歸根到底就是為了人,為了人民群眾的福利。市場經濟一方面要激發(fā)人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競爭的強制性力量發(fā)揮作用,使人的主體性(往往受資本力量壓制而異化)和能動性充分發(fā)揮,同時也要對市場經濟進行規(guī)范,使其合乎規(guī)律地發(fā)展。另一方面由于經濟學是人的實踐的科學,隨著時代的變遷,實踐的形式、實踐的主客體和中介等都會隨著歷史形態(tài)的不同而發(fā)生變化,因此經濟學就是一門關于人的歷史的科學。每一個時代的經濟學都是該時代的人對于經濟運動和經濟實踐的主觀認識,反映著該時代的經濟關系和人與社會的發(fā)展程度。
在經濟學史上,經濟學實際上就是“政治經濟學”,這里的“政治”含有“國家的”“社會的”“城市的”等含義,直到1890年馬歇爾出版《經濟學原理》之后,經濟學代替“政治經濟學”成為通用的學科名稱。現代意義上的政治經濟學,包括用經濟學方法和理論研究政治行為與規(guī)律的學科,也包括研究政治與經濟兩個領域之間互動關系的科學,還包括傳統意義上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的學科設置中,政治經濟學主要是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之相對應的是“西方經濟學”。作為學科概念的政治經濟學與人們通常理解的政治經濟學概念有較大區(qū)別,很多人都是從政治與經濟交互作用的角度理解政治經濟學。這一理解雖然也包含在作為學科意義上的政治經濟學范圍之內,但卻不是學科意義上的概念。本書的主旨是在馬克思經濟學的范圍內,提煉一些規(guī)律性的認識,并根據現代背景進行擴展,這些擴展方向既包括基本原理的認識和應用,也包括基本理論如馬克思的超額利潤和價值理論、復雜勞動還原理論、經濟增長理論、虛擬資本理論等。還有一些主題有待于以后研究,如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家與資本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作為上層建筑的文化與經濟之間的關系等。
經濟學中的實證方法主要有兩種功能,一種是定量方法,另一種是證實方法。作為定量方法的實證方法,是社會科學的必要方法,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才能使研究具體化;作為證實方法,它是對提出的理論(數學模型的或定性描述的)進行驗證,驗證的方法通常采用數理統計中的假設檢驗,它使檢驗(實踐檢驗)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因此,經濟學的實證性是經濟學科學化的必要形式。但是,如果將這種數學形式化推崇為唯一的科學形式,那就是進入了學術研究的誤區(qū)。本書的研究主要在于提出理論,主要指向是對馬克思經濟學的一些命題進行現代擴展,后續(xù)研究將對于理論、命題的驗證和定量化進行擴充,使這些理論更加豐滿和貼近實際。
對于政治經濟學研究者而言,《資本論》、經濟思想史、經濟史(兩史一論)是必要的學科基礎,此三者構成了理論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學科。與之相關的更為抽象的學科是“經濟哲學”,它是關于政治經濟學的元理論、元概念、元范式的探討。按照“元范式-理論-應用”的劃分,經濟哲學屬于元理論,兩史一論是基本理論。由元理論和基本理論擴展開來,就形成了各種應用經濟學科。政治經濟學作為理論學科,如何將其基本理論貫穿到應用經濟學科,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應用經濟學,是構建政治經濟學“系統化經濟學說”、開拓當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的重要使命和任務。
男,經濟學博士,應用經濟學博士后,西南財經大學副研究員,《經濟學家》編輯部副主任,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學方法論。在《馬克思主義研究》《政治經濟學評論》等雜志發(fā)表學術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2部。
第1章 導論
第2章 生產力一元決定論的文本解讀
2.1 正確理解馬克思關于基本原理的有關論述
2.2 正確理解英國資本主義產生的“生產力前提”
2.3 正確理解經典作家關于東方道路問題的論點
2.4 用辯證思維理解生產力一元決定論
第3章 生產力一元決定論的辯證理解
3.1 社會關系作為社會存在的本體
3.2 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的“決定性作用”
3.3 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的“反作用”
3.4 三種認識誤區(qū)
第4章 社會主義道路的理論和實踐探索
4.1 《共產黨宣言》的理論邏輯
4.2 跨越“卡夫丁大峽谷”的實踐命題
4.3 社會主義建設的兩個階段
4.4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
4.5 結語及展望
第5章 超額利潤、價值總量與一般利潤率
5.1 社會價值形成的四種情況
5.2 超額利潤與價值總量:兩部門模型
5.3 超額利潤與一般利潤率
5.4 超額利潤的變動與“熊彼特創(chuàng)新周期”
5.5 簡要的結論
第6章 知識創(chuàng)造、勞動升級與經濟發(fā)展
6.1 考慮勞動復雜性程度和價值膨脹的動態(tài)經濟模型
6.2 復雜勞動還原與人力價值的經驗測量
6.3 企業(yè)家收入模型
6.4 結語
第7章 積累率、利潤率與經濟增長
7.1 文獻綜述
7.2 理論模型
7.3 經驗研究
7.4 基本判斷
7.5 我國宏觀經濟政策的理論邏輯
7.6 結論及政策含義
第8章 就業(yè)、工資與資本積累
8.1 馬克思的勞動力價值理論
8.2 馬克思的就業(yè)和工資模型
8.3 起反作用的各種因素
8.4 馬克思就業(yè)和工資理論對我國實現包容性增長的啟示意義
第9章 信用創(chuàng)造、虛擬資本與現代經濟運行
9.1 馬克思關于“虛擬資本”的界定
9.2 虛擬貨幣與現代經濟運行
9.3 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辯證關系
9.4 我國經濟“脫實向虛”的根源和發(fā)生機制
9.5 我國經濟“脫虛向實”的推進機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