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詩征傳略》清末丁宿章編纂。丁宿章,字星海,湖北孝感人,光緒貢生,歷經(jīng)多年收集,匯集全鄂古今詩家,完成此書!逗痹娬鱾髀浴肥且徊亢钡貐^(qū)詩選集,是研究明清時期詩歌創(chuàng)作及湖北地區(qū)文學(xué)的重要資料。全書共四十卷,七十余萬字。此書文獻(xiàn)價值較高,俞樾、杜貴墀、沈用增等為之作序!逗痹娬鱾髀浴肥占秶婕白韵惹刂劣诿髑逅泻钡貐^(qū)詩人,尤其包括大量早已湮沒在歷史中了的詩人及其作品,另外還有大量詩品詩話資料,內(nèi)容豐富。該書以作者簡介與詩選為主,加以多方摘引的評述!逗痹娬鱾髀浴芬缘貐^(qū)分為四十卷,各地區(qū)以歷史發(fā)展分段收錄。這次整理,以前言說明作者、版本、點校體例,保留原序,擴(kuò)充原來的總目錄,便于搜檢。由于原著多是摘錄其他資料,難免割裂難通,標(biāo)點時候,力求保持文義暢通。?辈糠峙Y(jié)合文史資料加以辨析。
《湖北詩征傳略》文獻(xiàn)價值較高,但自清末出版以來,流傳不廣,也一直沒有被很好地整理研究,這是首次對此書進(jìn)行點校整理。原著保存了大量孤本抄本中的詩歌資料,十分珍貴。書中摘引豐富的評語,也有不少今天已經(jīng)散佚。這些資料對于研究明清詩歌及詩歌理論都很重要。這次整理以光緒辛巳(清光緒7年(1881))孝感丁氏涇北草堂刻本為底本,參考大量文史資料,尤其是本書中征引過的其他資料,力求使舛誤之處得到糾正,彌補原著文本中的一些缺陷。原書在體例上有一些雜亂,這次整理在保持原貌的在基礎(chǔ)上,努力加以糾正,擴(kuò)充其總目錄,適當(dāng)調(diào)整明顯錯誤的人物順序等,使其更有利于今天讀者使用。
前言
《湖北詩徵傳略》四十卷,文獻(xiàn)價值較大。其編纂者丁宿章去今不遠(yuǎn),相關(guān)史料卻匱乏而雜亂。地方志有若干載錄。《光緒孝感縣志》卷十選舉志·例選云:丁宿章,字星海,中書科中書,丁奎章,江蘇巡檢。卷十七列女志:丁紹雅妻侯,年二十于歸。生二子,長宿章,次奎章?滤臍q,紹雅故。氏居貧守志,紡績爲(wèi)生。二子稍長,令就傅,歸則督夕課,誦聲紡績相間也。洎宿章居幕,移居武昌,每歸省,必訓(xùn)以敦品勵行。宿章嘗奉中丞檄,榷稅應(yīng)城。氏誡曰:榷稅濟(jì)餉,乃朝廷不得已之政爾。惟兢兢守定章,勿圖自潤也。年六十餘卒。卷二十三藝文志·著述存目:《湖北詩徵傳略》四十八卷,丁宿章撰,宿章字星海,中書科中書銜。清朱希白、沈用增等修纂,周桂清校注,《光緒孝感縣志》,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p234,p403,p606。民國六年刊《孝感文徵》姓氏傳中:丁宿章,字星海,官中書科中書,撰《湖北詩徵傳略》、《瓣香室詩鈔》等書,采文二首。徐煥斗編,《孝感文徵》,徐氏聽竹廬叢書本,民國九年(1920)。《孝感文徵》卷六錄丁宿章《〈人鏡類纂〉序》、《〈棠谿文鈔〉跋》。
孝感沈用增(1810?),1858年中舉,1884年尚在世,著有《棠谿文鈔》等,纂修《光緒孝感縣志》。江夏程之楨(18181872),1851年中舉,著有《維周詩鈔》、《人鏡類纂》等。此二人是丁宿章友人,他們的現(xiàn)存詩文集有較多涉及丁宿章的資料。通過這些資料,尤其是《湖北詩徵傳略》(後簡稱《詩徵》),我們可以約略梳理丁宿章生平事蹟。
一、丁宿章家世
(一) 祖籍孝感,詩書傳家!逗痹娽鐐髀浴分杏性茲状ǘ∷拚,澴水屬長江支流,是孝感重要河流。府河與澴河原本各分其流,府河流入汈汊湖,澴河流入長江。1959年的府澴改道工程,將府河撇出汈汊湖,澴河改入府河,從此府河、澴河成爲(wèi)同一水系,由諶家磯流入長江!逗痹娽鐐髀浴放朴涱}:孝感丁氏涇北草堂。所謂涇,是舊澴水入江一段水域。孝感八景之一有北涇漁歌。今孝感市孝南區(qū)毛陳鎮(zhèn)及附近仍有北涇村、北涇咀、涇南村等地名。
程之楨《維周詩鈔》卷八《題丁星海中翰〈鴨魚湖莊圖〉,即步其先奉政公〈述祖德詩〉元韻》中,作者注曰其始祖故明濟(jì)陽將軍清程之楨撰,《維周詩鈔》,鄂城刻本,光緒四年(1878)。據(jù)1997年的一份《孝感北涇丁氏宗譜》,丁普郎第三子名璞,舉人,後人居黃陂鴨兒湖。。濟(jì)陽將軍,即丁普郎(?1363),湖北黃陂人。從朱元璋征陳友諒,戰(zhàn)死,封濟(jì)陽郡公。黃陂、孝感相鄰,但自晚明以來,其後代支系有世居孝感者,詩書傳家,多爲(wèi)當(dāng)?shù)叵聦幼x書人。《詩徵》卷十二丁之鴻:字漸齋,號素石,崇禎舉人,有《漸齋遺書》、《易經(jīng)象義》。先八世祖鄉(xiāng)賢公,喜急難拯困,誘掖後學(xué)。其學(xué)以明道象山爲(wèi)宗,躬行實踐,不以時運爲(wèi)解。嘗曰:世不可爲(wèi)唐虞,必人不可爲(wèi)堯舜。識者以爲(wèi)名言。與章煥然、左熙光、彭大壽、程怡孔諸子爲(wèi)貞通學(xué)社。這位丁之鴻,是丁宿章祖先中較爲(wèi)有名的,奠定了其家族詩書傳家的風(fēng)尚,頗受其後人尊重。《湖北文徵》卷六收錄有其子丁嗣恪《先考漸齋府君傳》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湖北省博物館整理,《湖北文徵》,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六卷p564。!对娽纭肪硎」鈧ィ鹤中壑,康熙舉人。先伯高祖幼穎悟過人,十歲能屬文。淹貫經(jīng)史,驚其長老。工古文詞,尤邃於詩。……早卒,稿多散佚。也是下層讀書人。
在孝感,自明代以來,沈氏也是詩書之家,且與丁氏爲(wèi)世交!对娽纭肪硎蛞耍捍笪蛳壬H陽九,養(yǎng)晦澗薖。與先八世祖鄉(xiāng)賢公結(jié)貞通學(xué)社,道義切劘,交誼至深,互見於兩家文集中,非誣也。余獲交先生裔孫棠谿孝廉,聯(lián)通家之好甚摰。棠谿工古文,有血性,篤行好學(xué)君子也。棠谿孝廉,乃是丁宿章好友沈用增。其《棠谿文鈔》卷六有《丁太宜人墓表》清沈用增撰,《棠谿文鈔》,鄂城刻本,光緒四年(1878)。,這是研究丁宿章生平的重要資料,茲錄如下:吾友丁子宿章,孝行著鄉(xiāng)里。咸豐中銓授黔南縣佐,以親老乞養(yǎng)不就,余已識而賢之。丁卯夏,遇於鄂渚,持其母太宜人行實,乞文以表墓。因揭其大凡曰:太宜人姓侯氏,年二十歸封翁紹雅公,生二子宿章奎章?律臍q,封翁卒。丁氏雖以科第名吾邑,家世寒素,產(chǎn)無及中人者。太宜人飲冰茹蘗,日倚紡績作生活。宿章稍長,令就傅,歸則篝燈督夕課,誦聲機聲軋軋相間也。冬夜寒不得火,輒以胸貼兒背使溫,不任廢讀。故宿章雖不以科第顯,亦頗以才能著聲當(dāng)世。洎宿章之居省幕,移家武昌,事無鉅細(xì),理之秩如。宿章自館歸,惟以敦品勵行爲(wèi)訓(xùn),不及家常瑣事。宿章喜交遊,有過者厚款之,饋食豐潔,客不知其家之窘也。每於廳事後,察客言論舉止,以示去取,宿章所交是多道德之士。壬子鄂城陷,宿章兄弟將赴難,太宜人涕泣語之曰:爾志誠嘉,未亡人視息偷生者,欲爲(wèi)丁氏宗歲時奠一盂麥飯耳!姑俟之,脫不得全,吾早自決,不令爾輩食不義粟也。卒匿破屋承塵中獲免。旋出避黃陂山中,令宿章出,參制府軍,以功?h佐。乙卯賊再熾,時宿章館光化,間關(guān)迎養(yǎng)。未幾,襄陽土匪又起,延擾鄖竹。宿章奉太宜人,輾轉(zhuǎn)奔避,幾一千里。審所止,每爲(wèi)賊蹤所不到,若有先見者。當(dāng)其之竹山也,同舟有母女終夜泣,叩之不應(yīng);蛑^其父負(fù)舟人金,已以女爲(wèi)償,詰朝將別故耳。太宜人惻然思所以援之,而資斧適乏,乃盡撤所御簪珥,以代償,母女始獲全去。方宿章之辭黔南,適奉中丞胡公教,榷稅應(yīng)城。太宜人誡之曰:榷稅濟(jì)餉,爲(wèi)朝廷不得已之政,寧寬勿刻,毋擾累桑梓。宿章終其事惟謹(jǐn),受中丞知,晉五品銜?乱嘁宰糗娔皇谘矙z,需次吳門。均以器識爲(wèi)時見重,蓋習(xí)於太宜人之教者深也。昔毛義捧檄色喜,張奉心鄙之,後以母卒不出,始?xì)U賢者不可測。夫義誠賢矣,吾觀東漢名賢如崔實范滂輩,皆得之於母教,義之母獨無所見焉,何也?然則天下賢母湮沒不傳於後者,蓋不少已。宿章之出處與義殊途,而江漢間無不稱其孝者,豈知太宜人之寓慈於嚴(yán)、訓(xùn)誨保護(hù)如此之賢且哲耶?予故列其者表於隧,以備他日《女憲》之續(xù)云!豆饩w孝感縣志》丁紹雅妻侯源自此文。結(jié)合程之楨《題丁星海中翰〈鴨魚湖莊圖〉,即步其先奉政公〈述祖德詩〉元韻》可知,丁宿章父親丁紹雅,在丁宿章少年時期即已亡故。後因宿章兄弟之功,被贈封奉政大夫,故稱之爲(wèi)封翁。丁宿章《詩徵》中多次提及其父行事,如《詩徵》卷三朱曰眉、卷六韓章及項、卷七熊之贇、卷十宋紹珖、卷十三劉之彬、卷十四劉泗道所附劉興樾、卷十六龔斗南及梅德音、卷十九梅茂南、卷二十六丁思敬等條,都分別提及其父論詩及交遊資料。丁紹雅長期關(guān)注區(qū)域詩壇活動,交遊對象主要是下層文人或低級官員。如卷十三劉之彬:字藻泉,號樸民,道光舉人,官教諭,有《千金帚詩集》。樸民先生少有文名,砥礪廉隅,與先子爲(wèi)石交。也不乏當(dāng)?shù)卦妷,如《詩徵》卷十四劉泗道之子劉興樾:余童時,先子曾攜謁丈於劉孝長先生座上。鶴髪癯顏,藹若春風(fēng)。乞讀近著,即叩所引故實。見余援應(yīng)無滯,喜語先子曰:此子有俊才,勿令爲(wèi)時文所誤也。白頭故我,深用赧然。雪窗輯詩及丈,因類誌之。劉淳(17911849),字孝長,竟陵(今天門)人,與同縣胡鼎臣、張其英並稱竟陵三詩人。劉泗道字杏垞,有詩名,法式善《存素堂詩初集録存》卷三載有《寄懷劉杏垞泗道》清法式善撰,《存素堂詩初集録存》,王墉刻本,清嘉慶十二年(1807)。。劉興樾,好遊歷,詩名更廣,今存有《梧孫行吟草》十二卷、《疊聚星堂韻詩》二卷。丁紹雅熱愛詩歌,關(guān)注區(qū)域文學(xué),對丁宿章及其《詩徵》編纂,有很大影響。詩人們的風(fēng)采,給少年丁宿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如劉興樾那樣的評語,更是給他以極大的鼓勵。
父親去世後,丁宿章兄弟與母親相依爲(wèi)命,侍母至孝!对娽纭肪硎蝗螡櫁l,載任潤爲(wèi)丁宿章所作詩,其中憶及丁宿章少年讀書情景:及君生歧嶷,肯構(gòu)足家克。識字讀父書,等身鍾愛極。所恃歐母賢,食貧志束帛。機聲和讀聲,畵荻師往則。不須折葼笞,怡怡養(yǎng)以色。丁母頗具賢德,對社會事件的判斷也很有見地。她不僅督導(dǎo)二子讀書,引導(dǎo)他們追求德行,而且培養(yǎng)他們實務(wù)之才。如果說是父親薰染了他的詩歌熱情,那麼丁宿章兄弟具備較好的才能、器識,則與母親的教育有很大關(guān)系。丁宿章藉此在亂世中得以生存,並完成《詩徵》編纂。
丁宿章有弟名奎章。《詩徵》卷十三屠之連條載,屠之連爲(wèi)家弟奎章受業(yè)師。在胡林翼主政湖北時期,奎章亦以佐軍幕授巡檢(《丁太宜人墓表》)。
《詩徵》各卷卷首下端分別題子彝校字、子溥校字或子璹校字。因此,丁宿章至少有三子,分別名彝、溥、璹,而且此三人都參與了《詩徵》輯校。丁彝,《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收錄其名號楊廷福、楊同甫編,《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甲編p322。。據(jù)《孝感文徵》姓氏傳介紹,彝字六舟,宿章子,諸生,採文二首,卷六錄《孟子之學(xué)長於詩書說》、《續(xù)連珠》。1895年印行,甘雲(yún)鵬書麋、譚獻(xiàn)作敘的《經(jīng)心書院續(xù)集》錄丁彝文三篇甘鵬雲(yún)書麋、譚獻(xiàn)敘,《經(jīng)心書院續(xù)集》,湖北官書處刊,光緒二十一年(1895)。,除上述兩篇,卷三收《讀〈金史·交聘表〉後》。據(jù)譚獻(xiàn)敘,此書乃是裒集官師課作?梢1895年之前,丁彝曾是書院教員。據(jù)《湖北文徵》卷十三介紹,彝字六舟,孝感人,光緒諸生!逗蔽尼纭蜂浧湮膬善骸睹献又畬W(xué)長於詩書說》、《詩鄭箋大義述》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湖北省博物館整理,《湖北文徵》,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十三卷p330。。
《詩徵》卷八劉慶餘:……兒子彝垂髫侍讀,君愛妻以子,擬親教之。一行作吏,遽爲(wèi)國殤。這位劉慶餘是丁宿章兒女親家。劉慶餘殉難後,丁宿章收集刊刻其遺稿!短呢G文鈔》卷一《劉神木集序》:漢陽劉君琪峰……丁子星海兒女姻也。裒遺詩將付剞劂,囑余序。
(二) 丁氏宗親支系!对娽纭分,每及丁氏宗親,尤加致意。卷二十六丁思敬:字止安,號鶴皐,諸生。弟思賢。……先子嘗詔小子曰:吾宗人才輩出於京,聞嘉慶時,有字裴峰者,力學(xué)工詩,留心邑中文獻(xiàn),有《京山詩鈔》之選。小子其誌之。余求之有年,今秋始從屈文學(xué)湘圃處獲借讀之。搜羅頗富,抉擇亦精,誠爲(wèi)善本。其自序有云:名家子弟多不肖,往往將祖父遺稿匿而不岀;虻『龆,或就蝕於風(fēng)雨而不知護(hù)惜。數(shù)年來幾如行僧募緣,窶人乞食,而世且竊笑之。能道得選家甘苦出,因並錄之。
其族人有號春畬者,曾作《負(fù)米讀書圖》!对娽纭肪硭母帝贫Α⒕戆硕∫霞叭~名琛、卷十三劉定裕等條,均有載錄。據(jù)《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乙編》楊廷福、楊同甫編,《清人室名別稱字號索引(增補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甲編p322、乙編p7。,丁澍,漢陽人,字燽叔,號春畬!逗蔽尼纭蜂浻衅渥佣D、丁燦之文及劉興樾所做《負(fù)米讀書圖序》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湖北省博物館整理,《湖北文徵》,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十卷載丁旸文,p465;第十一卷載丁燦文,p685;第十卷載劉興樾序,p472。。這是漢陽丁氏比較活躍的一支。
孝感葉汝霖在光緒十五年撰有《丁雲(yún)陔傳》,《孝感文徵》卷六、《湖北文徵》卷十三有收。傳主丁世倬,字漢章,號雲(yún)陔,孝感白雲(yún)(今雲(yún)夢境內(nèi))人,有弟端林、禹門!缎⒏形尼纭肪砹珍浂¤I(字禹門,號畹香,諸生,官嘉魚訓(xùn)導(dǎo))《先兄端林君傳》、丁治(字右臺,鐸子,諸生)《先考禹門府君傳》。這是當(dāng)時孝感丁氏另一比較活躍的支系。
民國時期王葆心《續(xù)漢口叢談》 卷二云: 漢上外籍僑商,一再傳後,以文學(xué)科顯者頗多。丁蘋原戶部鹿鳴,由進(jìn)士官主事,原籍上虞,以其祖父仁靜商於漢,著籍。王葆心著,陳志平等點校,《續(xù)漢口叢談》,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p47。浙江上虞商人丁仁靜,在漢經(jīng)商而落戶漢口,其孫丁鹿鳴,字蘋原,咸豐二年恩科進(jìn)士,以湖北漢陽府漢陽縣籍考取,官戶部主事閻志、馮天瑜撰,《漢口商業(yè)史視閾下的〈續(xù)漢口叢談〉和〈再續(xù)漢口叢談〉》,《江漢論壇》,2018(06)p15。!对娽纭肪戆硕∫希鹤中某肌P某枷壬鸂(wèi)蘋原比部封翁,以治法家言爲(wèi)諸侯上客。性耽風(fēng)雅,酬應(yīng)雖紛,嘯歌不廢。廿年前得交比部,敘宗誼甚歡。曾誦封翁古詩數(shù)篇,取材《騷》、《辨》,風(fēng)骨大似建安。比部旋故,遺稿不傳。僅鈔得《題負(fù)米圖》二律,節(jié)錄之,以爲(wèi)片羽之珍。這位丁耀南,即是丁仁靜之子、丁鹿鳴之父。這是晚清占籍漢陽而比較活躍的丁氏支系。
(三) 生卒年。《詩徵》增訂本(詳見後文介紹)卷十八蘄州之吳之驥:字展其,優(yōu)貢,有《林蘭堂詩文集》。展其舉優(yōu)選,年甫逾冠。余時年十七,即以詩訂交。兵後同爲(wèi)諸侯客,過從酬唱益歡。洎君遊竟門,音問遂梗。甲申(1884)令子儀臣茂才來訪,知歸道山已數(shù)年。宿草生感,愴悼曷勝。亟索全稿摘登其尤,以志腹慟。從展其舉優(yōu)選,年甫逾冠。余時年十七,即以詩訂交數(shù)句來看,吳之驥年紀(jì)輕輕就中舉,而與之相比,丁宿章自己身份也不低,而且更年輕。那麼,這句話意味著丁宿章當(dāng)時已是諸生身份,對當(dāng)時的他來說,中舉也就是早晚的事情。此一觀點雖屬推測,但在後文討論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種推測是合理的。
據(jù)光緒《黃州府志》卷之十九:吳之驥字展其,道光丙午優(yōu)貢,考取教習(xí),改知縣,不就。喜著述,文宗《選》體,詩法劍南,書得羲獻(xiàn)筆意。著有《聞船草》、《伴星賡唱》,集《林蘭》。清英啟、鄧琛修纂,光緒《黃州府志》,清光緒十年(1884)刻本。
道光丙午是道光二十六年(1846),那時吳之驥二十歲,丁宿章十七歲。那麼,丁宿章生於道光九年,即1829年。晚十七歲時,已是諸生。此系孤證,我們再看幾則資料。
前面提及丁宿章親家劉慶餘,我們再看看《詩徵》卷八劉慶餘:壬子亂作,流徙長沙,沔陽戚太守天保奇其才,妻以從女,年已三十矣。……君爲(wèi)螺洲入室弟子,寓書介於劉冰如方伯,……召入幕。余先客方伯二年,與聯(lián)床對席,道義切劘,若有夙契。……兒子彝垂髫侍讀,君愛妻以子,擬親教之。
丁宿章劉慶餘曾同時在劉冰如幕府,劉冰如咸豐四年選授湖北德安府知府,次年經(jīng)胡林翼向朝廷推薦,委其兼漢、黃、德道,同治元年(1862)離開湖北。
劉慶餘於咸豐壬子年(1852)流徙長沙,方得成婚。丁宿章入劉冰如幕府早其二年,相識後,又交往多時。所以,劉慶餘晚也要於1861年入幕。假如劉慶餘婚後次年生女,1861年時劉慶餘之女不過七八歲。垂髫,一般男童爲(wèi)八歲左右,那麼丁彝當(dāng)生於1853年。丁彝是丁宿章長子,如果丁宿章1829年生,那麼1853年生子時,年方二十四,所以驚歎劉慶餘成婚時年已三十矣。
《棠谿文鈔》卷六《程維周廣文墓表》:卒於里,年五十有四!短呢G文鈔》卷一《程維周廣文詩集序》後,丁宿章注曰:維周廣文,余卅年金石交也,壬申春疾革!对娽纭肪矶讨畼E:顧余與君患難訂交,以道義切劘者垂三十年。程維周生於1818年,1872年病故,享年五十四歲。丁宿章與之卅年金石交、以道義切劘者垂三十年。如果丁宿章生於1829年,十七歲爲(wèi)秀才(1846)的時候,與程之楨訂交(參看後文八千卷書廬部分)。那麼,到1872年時,是二十六年,約略三十年。
《丁太宜人墓表》:丁卯夏(1867),遇於鄂渚,持其母太宜人行實,乞文以表墓。《光緒孝感縣志》記其母,年六十餘卒。假如丁母去世時僅僅六十歲,並且就是1867年亡故,那麼1807年生,1827年嫁,1829年生子,也勉強相合。
········
陳于全,1970年生,文學(xué)博士。華中科技大學(xué)中文系教師,副教授。華中科技大學(xué)國學(xué)研究院文獻(xiàn)學(xué)研究中心成員。2011年度,曾任教于韓國安東大學(xué)中文系。主要開設(shè)中國古代文學(xué)史、詩騷研究、陶淵明研究等課程;在《文學(xué)遺產(chǎn)》、《文獻(xiàn)》、《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等期刊發(fā)表學(xué)術(shù)論文十余篇;先后承擔(dān)學(xué)校科研課題三項,參與撰寫教材一部,出版專著一部。
序(俞樾)(1)
序(杜貴墀)(2)
序(沈用增)(5)
凡例(6)
湖北詩徵傳略卷一(9)
江夏(9)
晉(9)
李充子顒(9)
梁(10)
費昶(10)
唐(11)
李邕(11)
李沇(11)
李昇(12)
李宗孟(12)
宋(12)
馮京(12)
李昌國子康年(13)
明(13)
張誠(13)
吳徹(13)
曾泰(14)
辜臯(14)
張?zhí)斓v(14)
曹閶(15)
王竑(15)
李萃然(15)
劉績(16)
吳偉(16)
馮世雍(16)
常居敬(17)
郭正域(17)
劉敷仁(19)
張文光(19)
任家相(19)
熊廷弼(20)
賀逢聖(22)
游士任(23)
劉南呂(23)
朱華圉(24)
明睿(25)
郭昭封(25)
釋如愚(25)
閨秀(26)
呼文如(26)
增訂(29)
晉(29)
李充從弟式(29)
唐(29)
李邕(29)
明(30)
吳偉(30)
郭正域(30)
劉旉仁(30)
朱盛澯(31)
釋蘊宏(31)
呼文如姊舉(31)
湖北詩徵傳略卷二(33)
江夏(33)
國朝(33)
程封(33)
楊兆傑(34)
潘永祚弟國祚、衍祚(34)
沈韻(35)
劉宗賢(36)
周之麟(36)
彭旋齡(36)
胡潤(36)
吳嶽(37)
胡作舟(37)
葉方蔥子存仁(37)
胡鳴臯(37)
王守正(38)
姚發(fā)祥(38)
任之奎(38)
崔應(yīng)階(38)
張世謙(40)
陳嘉説(40)
白鼎胤(41)
黃與堅(41)
杜國柱(41)
祝希賢(41)
王一寧(41)
吳元俊(42)
劉崇文(42)
段燦(42)
危映奎(42)
陳正烈(43)
秦文樸(43)
傅以成(44)
明通(44)
明保(44)
王德新(45)
韓凖(45)
張本(45)
潘茂(46)
沈煥翔(46)
彭崧毓(46)
彭瑞毓(47)
汪以鋐(48)
趙南金(49)
戴毓瀛弟毓瑞(49)
程之楨(50)
張杲(55)
褚文亮(55)
閨秀(56)
張因(56)
葉俊傑(56)
增訂(58)
胡潤(58)
潘衍祚(58)
黃與堅(59)
沈韻(59)
王曰琪(60)
吳嶽(60)
韓準(zhǔn)(60)
邵際然子希棠(61)
彭瑞毓(61)
任寅(61)
張葆森(62)
許紹沆(62)
高華(62)
葉俊傑(63)
周照(63)
張秀(64)
畹蘭(64)
湖北詩徵傳略卷三(65)
武昌(65)
梁(65)
顧摠(65)
唐(66)
孟雲(yún)卿(66)
閨秀(67)
武昌妓(67)
宋(67)
史辭(67)
梁棟(67)
釋無夢(68)
元(68)
丁鶴年(68)
衛(wèi)均執(zhí)(69)
嚴(yán)靜山(69)
明(69)
唐音弟言,有章(69)
孟廷柯(70)
周時舉(70)
孟仿(70)
張鍾靈(70)
熊桴(70)
呂大夔(71)
孟登(71)
謝昊(72)
談必泰(72)
孟習(xí)孔(72)
孟紹甲子進(jìn)(73)
鄔昶(73)
國朝(73)
夏琮(73)
張謙(74)
柳如權(quán)(74)
王渭鼎弟酆鼎,子涵(74)
周士皇(75)
孟壽湄(75)
孟乾德(75)
王游(75)
王起明(75)
周雲(yún)鳳(76)
夏克咸(76)
王植經(jīng)(76)
饒?zhí)酱?76)
余承柱(77)
釋二定(77)
釋性曇(77)
咸寕(78)
元(78)
李鵬翔(78)
明(78)
錢珊(78)
王煥(78)
孟養(yǎng)浩弟養(yǎng)蒙(79)
王命選(79)
陳瑞(80)
國朝(80)
鄭之諶(80)
張宗崑(80)
胡章(81)
胡文健(81)
黃開昭(81)
釋印川(81)
嘉魚(82)
宋(82)
李大同(82)
元(82)
程從龍弟元龍(82)
明(83)
程立中(83)
李滄(83)
孔儒(83)
李爲(wèi)臣(84)
吳廷舉(84)
李承芳弟承箕(85)
李承勛(86)
方逢時(86)
李沂(87)
任弘震子喬年(87)
尹民興(88)
尹奇逢(88)
金聲(88)
熊開元(90)
李占解(91)
國朝(92)
李懋泗(92)
程玨(92)
周大鈞(92)
張瑮光(93)
朱曰眉(93)
陳敦詩(93)
涂文鈞(93)
蔡孔緒(94)
程蓮(94)
李林芳(95)
余宣(96)
增訂(98)
武昌(98)
余承柱(98)
柯茂枝(98)
咸寧(100)
明(100)
李玉(100)
胡章(100)
雷以諴(102)
嘉魚(103)
余宣(103)
楊高椿弟高梓(106)
鄭明循(106)
湖北詩徵傳略卷四(108)
蒲圻(108)
宋(108)
張掖(108)
元(108)
王廷揚(108)
江存禮(108)
何槐孫(109)
宋愿(109)
明(109)
魏觀(109)
李弘(110)
陳汝楫(110)
廖俊(111)
廖道南(111)
仵瑜(112)
魏裳子樸如(112)
張東周(114)
胡堯元(114)
謝師啟(114)
吳童(115)
李彙(115)
魏說(115)
燕遺民(115)
王臺彥弟鼎彥(116)
魏珩如(116)
黃圖昇(116)
龔維三(117)
朱良崑(117)
龔逢祥弟逢烈(117)
李應(yīng)泰(117)
國朝(118)
馬之鵬(118)
魏方振(118)
鄒應(yīng)鍚(118)
馬淑昌(119)
邱今芳(119)
賀斐觀(119)
張奇勛(119)
張達(dá)仔(119)
張開東弟開懋,孫至曙(120)
李標(biāo)(123)
賀青蓮(124)
崇陽(124)
元(124)
嚴(yán)士真(124)
明(125)
楊昺(125)
王守貞子甸、疇(125)
汪文盛子宗伊(126)
汪必東(127)
汪宗元弟宗凱(127)
劉景韶(128)
胡定(129)
吳夢材(129)
熊則禎(129)
汪桂子際烺(130)
王應(yīng)斗(130)
龔湜(131)
蒙正發(fā)(131)
趙繼抃(132)
王道大(132)
釋願輝(132)
國朝(133)
汪櫆(133)
傅在智(133)
吳紀(jì)(133)
米調(diào)元(134)
譚登元(134)
劉鎭鼎(134)
李德一(135)
徐登元(135)
陳山秀(135)
陳夢瑗(135)
劉廷俊(136)
傅燮鼎(136)
楊鵬業(yè)(137)
楊熙業(yè)(137)
楊襄業(yè)(137)
增訂(140)
蒲圻(140)
張瑮光(140)
張開東(141)
張兆安(142)
崇陽(143)
元(143)
嚴(yán)士真(143)
明(143)
傅源(143)
王近敏弟近訥、近思(143)
汪如璧(144)
劉景韶(144)
汪桂(145)
王應(yīng)斗(146)
蒙發(fā)正(147)
汪櫆(148)
米調(diào)元(149)
甘調(diào)陽(150)
汪世綸(150)
吳世雄(150)
丁崇略(151)
王國洽納諫(152)
何祿芳(153)
米燦(153)
孫鐘琇(153)
雷琦(153)
傅以忠從弟述鐘(154)
陳之楫弟之杞,子炳雲(yún)(154)
王鎮(zhèn)新(154)
李德一(155)
陳夢瑗(155)
熊世玉(155)
黃廷煜(156)
劉汝祺汝鶴、汝皋(156)
全紹聞(156)
熊鍾祥(157)
沈際華世薰,定時(157)
饒世則(157)
余鴻緒啟立(158)
李夢松作圻(158)
宋林縉(158)
楊洪士(159)
劉樹鵬傳薪(159)
魏應(yīng)昇(159)
胡三臺(159)
王鈞萬鑑善(159)
傅燮鼎(160)
楊襄業(yè)(163)
李既昌文啟(164)
釋宏度(164)
釋律慜(164)
釋儀容(165)
釋融旨(165)
閨秀(165)
李氏(165)
補(166)
黃色中(166)
吳夢材(166)
陳瓚(166)
譚登元(166)
金如璧(167)
徐登元(167)
吳光瀚(167)
湖北詩徵傳略卷五(170)
通城(170)
宋(170)
楊起莘(170)
孔拱(170)
明(170)
何隆(170)
吳應(yīng)鵬(171)
國朝(171)
劉世系(171)
徐礪(171)
吳壽平(171)
興國(174)
宋(174)
李翔(174)
吳中復(fù)子立禮、則禮(174)
王質(zhì)(175)
桂如琥(175)
明(176)
吳國倫(176)
劉世斗(178)
馮之圖(178)
國朝(178)
李應(yīng)熙(178)
陳治策(179)
譚曰爲(wèi)(179)
邢世銘(180)
釋智端(180)
補(181)
馮瑞錦(181)
大冶(181)
明(181)
胡應(yīng)辰(181)
向日紅(182)
余玉節(jié)(182)
周寕爾(182)
向日丹(183)
劉子楨(183)
胡允同子繩祖、念祖(183)
周蓼(184)
尹珩(184)
尹煜(184)
國朝(185)
余國柱(185)
余國(185)
胡夢發(fā)(186)
柯瑾(186)
劉鼇(187)
柯光澍(187)
陳本先(187)
馬有紱(187)
胡鳴旭(188)
丁節(jié)(188)
李郁文(188)
通山(189)
明(189)
朱志先(189)
朱伯驥子廷立(189)
舒弘緒(190)
葉相(190)
陳宗夔(191)
國朝(191)
朱之楫子萬仰(191)
增訂(193)
興國(193)
宋(193)
王質(zhì)(193)
吳則禮(193)
明(193)
楊儒魯(193)
馮之圖(194)
國朝(194)
盧秀(194)
邢世銘弟世鏞(194)
陳光亨(195)
石建點(195)
大冶(197)
胡夢發(fā)(197)
余承柱(197)
湖北詩徵傳略卷六(198)
漢陽(198)
唐(198)
鄭鍚(198)
後五代(198)
王仁裕(198)
王周(198)
宋(199)
汪涯(199)
張燾(199)
辛泌(199)
馮杞(200)
明(200)
戴金(200)
朱衣(200)
李宗魯(200)
李若愚(201)
蕭良有弟良譽,子丁泰(201)
劉成美(202)
李世鰲(202)
孫世恪(202)
張京(203)
蔡溶如(203)
王袗(203)
許承欽(203)
魏晉封(204)
許上通(204)
李日生(204)
龔臺(204)
李天根(205)
王士乾(205)
朱國俊子學(xué)孔、士曾(205)
國朝(206)
李以篤弟以籍,子奕韓、
序韓(206)
熊伯龍子正笏,孫祖旂、
祖斾(208)
張三異子叔珽(209)
王三登(210)
李昌祚子必果(210)
吳正治弟開治,子宗豐(211)
韓章(212)
易兆羲子廷斌、廷望(212)
盧乾元(213)
蕭廣昭弟企昭(213)
歐陽暹(214)
譚鳳祥(214)
汪以淳(214)
李能哲(214)
何操敬(214)
劉順昌兄必昌(215)
何詢之(215)
王戩(215)
蔣魯傳(217)
項翽(219)
項大德(219)
曾玥(219)
許之豫(219)
彭心錦子湘懷、棨(220)
文師汲(222)
汪穎(223)
黃道開(224)
何宗頤(225)
增訂(227)
何宗頤(227)
蕭丁泰(227)
許承欽(227)
李必畀(227)
王戩(228)
許之豫(228)
彭湘懷(229)
湖北詩徵傳略卷七(230)
漢陽(230)
國朝(230)
龔淳孚(230)
彭一楷(230)
錢韓雲(yún)(231)
王上訓(xùn)(231)
孫爲(wèi)鈴(231)
王寕(231)
蔡爲(wèi)都(231)
易雍(232)
李顥(232)
胡如范(232)
羅世珍(232)
楊旦(232)
張任湛(233)
胡紹安(233)
汪特昌(233)
蔣鳴奎(233)
王銘臣弟銓臣(234)
王郢玉(234)
羅俊(234)
龔書宸弟書田(234)
方燧(235)
段嘉梅(235)
石文德(236)
熊如岡(236)
王克敏(236)
朱子敬(236)
陳鴻基(236)
張志中(237)
雷烈(237)
王本邰(237)
王承爵(237)
謝丹書(238)
李芳蕃(238)
高汝堂(238)
戴喻讓(238)
俞德懋(240)
張大海(240)
徐聰?shù)苤?240)
朱在鎮(zhèn)(241)
汪必誠(242)
熊天植弟天楷(242)
徐佐廷(242)
胡志潔(242)
王彭澤(243)
傅大魁(243)
路釗弟錞(243)
衛(wèi)天民(244)
蕭德樹(244)
江湧(244)
雷驤(244)
陳蘇(245)
許立瓊(245)
許俊(245)
汪鍊(245)
熊之贇(245)
阮龍光(246)
孫漢弟潞(246)
雷坦任弟坦健(247)
熊光炳(247)
陳運(247)
張萬璧(247)
陳時懋(248)
吳廷詢(248)
江顯宗(249)
魏楚翹(249)
阮向葵(249)
胡采(249)
黃鶴鳴(250)
徐昭(250)
葉繼雯(250)
熊堉仁(251)
盧振新(251)
易寶善(252)
朱惠(252)
熊壎(252)
孫煦(254)
王文寧(257)
吳仕潮(257)
夏之勛(257)
危煥樞(258)
熊時(259)
劉秉銓(259)
增訂(260)
羅世珍(260)
段嘉梅(260)
葉廷芳(260)
孫潞(261)
葉繼雯(261)
·········
湖北詩徵傳略卷三十九(1179)
歸州(1179)
西漢(1179)
王嬙(1179)
唐(1180)
繁知一(1180)
釋懷濬(1180)
國朝(1181)
向鴻翥(1181)
向國庠(1181)
王正笏(1181)
王樹桐(1181)
長陽(1183)
明(1183)
彭世璹(1183)
劉正甲(1184)
國朝(1184)
饒世榘(1184)
馮廷鎬(1184)
劉玨(1184)
譚楚(1185)
彭淑(1185)
李宗瓚萬華(1189)
譚大勳(1189)
彭人檀(1192)
李鴻敏嗣濟(jì)(1192)
楊;(1192)
關(guān)福(1193)
饒錫光(1193)
興山(1194)
國朝(1194)
彭光烈(1194)
李華(1194)
巴東(1194)
唐(1194)
巴佚民(1194)
明(1195)
楊遇春(1195)
向九州維時(1195)
朱相登用(1195)
司世教(1195)
湯相(1196)
譚祿(1196)
國朝(1196)
柳大蔭(1196)
長樂(1196)
明(1196)
田九齡(1196)
張之綱(1197)
田元子霈霖、既霖(1197)
田圭子商霖(1199)
國朝(1200)
田甘霖子舜年(1200)
田泰斗(1201)
鶴峯(1201)
國朝(1201)
龔傳瑜(1201)
部生橒(1201)
田?凳窟x(1202)
李靜安(1202)
田玉疇(1202)
毛峻德(1202)
洪光燾(1203)
增訂(1204)
歸州(1204)
向國庠(1204)
王正本(1204)
長陽(1204)
彭世璹(1204)
劉正甲(1205)
饒世榘(1205)
馮廷鎬(1205)
譚啟垣(1205)
李宗偉(1208)
補(1208)
彭淑(1208)
湖北詩徵傳略卷四十(1209)
鄖縣(1209)
明(1209)
劉俊(1209)
曾得祿(1209)
鄒浩(1209)
王思沉(1209)
國朝(1210)
楊應(yīng)祚(1210)
張淩雲(yún)(1210)
張澤(1210)
方信遠(yuǎn)(1210)
房縣(1211)
宋(1211)
三朵花(1211)
明(1211)
陳良公(1211)
國朝(1212)
徐兆奎(1212)
竹山(1212)
明(1212)
薛緯(1212)
王諍(1212)
國朝(1213)
杜世英理(1213)
張其達(dá)弟其慶(1213)
張源浚(1213)
杜觀德弟光德(1214)
竹谿(1215)
國朝(1215)
李昌平(1215)
謝思謙(1215)
李榮春(1215)
盧志道(1216)
?(1216)
明(1216)
杜文寕(1216)
國朝(1216)
陳策(1216)
王明善(1216)
汪文雄(1217)
吳聯(lián)祥樹棠(1217)
鄖西(1217)
明(1217)
寇玳(1217)
熊魁楚(1218)
國朝(1218)
溫秀儒(1218)
梁桂林(1218)
李成林(1218)
李玉蘭(1218)
吳步雲(yún)(1219)
許禮容(1219)
夏世槐(1220)
鄧秉忠(1220)
葉年棻(1220)
楊卿雲(yún)(1220)
陶煥甲(1221)
陳宏謨弟宏猷(1221)
林正蕙(1221)
梁尚華(1221)
姚松齡(1222)
恩施(1222)
宋(1222)
詹邈(1222)
明(1222)
童昶(1222)
李一鳳(1223)
陳止(1223)
張問禮(1224)
國朝(1224)
禇上林(1224)
王家篁弟家筠(1224)
尹其璋(1225)
周炳先(1225)
田岱雲(yún)(1226)
賴朝陽(1226)
張光杰(1226)
段延澤(1227)
胡正棻(1227)
宣恩(1227)
國朝(1227)
田文錦(1227)
胡惇詩(1228)
來鳳(1228)
國朝(1228)
王廷弻子煜(1228)
張峻(1229)
張鈞(1230)
何盛矩(1231)
楊逢祥(1232)
黃宗器(1232)
張鴻範(fàn)(1232)
何遠(yuǎn)鑒(1233)
饒琳(1233)
咸豐(1233)
國朝(1233)
蔣士槐(1233)
利川(1234)
國朝(1234)
牟承五(1234)
鄧賢才(1234)
李耀瑚(1234)
建始(1234)
國朝(1234)
秦應(yīng)光(1234)
范述之(1235)
范佑正(1235)
范佑廉(1235)
附録一:丁宿章資料(1237)
丁星海中翰詩集序(1237)
劉神木詩集序(1238)
程維周廣文詩集序(1238)
程維周廣文墓表(1239)
丁太宜人墓表(1241)
《棠谿文抄》跋(1242)
人鏡類纂序(1242)
八千卷賜書廬圖爲(wèi)丁星海
中翰題(1243)
酇陽旅次贈丁星海中翰(1243)
題丁星海中翰鴨魚湖莊園
即步其先奉政公述祖德詩元韻
(1244)
題戴仙舟遺詩後(1244)
星海囑題《秋風(fēng)歸夢圖》,
久不報,因書以還之(1244)
星海藏書多燬繪圖索題
數(shù)月未報秋夜挑燈展玩
走筆得七古一章卻寄(1245)
黃州秋夕答星海中翰見懷
之作(1245)
以楚人輯楚詩者(1246)
孝感丁湯銘(1247)
擬輯《湖北詩徵》序例(1247)
擬輯《湖北詩徵》序例(1250)
湖北詩徵傳略序(1251)
附録二:人名索引(1253)
附録三:引書書目(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