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學是有關唐詩接受的學問。作為中國古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典型代表、中國古典詩歌的美學典范,唐詩在整個漢字文化圈影響深遠。千百年來,海內外名家的唐詩接受活動,包括輯較、編選、注釋、評論、翻譯乃至指導、模擬創(chuàng)作等形式,至今不輟。這當然擴大了唐詩的既有傳統(tǒng),又匯聚了豐富的美學經(jīng)驗,更傳遞著多方面的文化信息,甚至影響到東亞各民族傳統(tǒng)的承繼和新變。因此,在日益強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今天,面向東亞漢字文化圈整理和發(fā)掘唐詩學資源,在更多維度、更深層次上開展唐詩學研究,必將形成新的學術熱潮。
本書依托于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東亞唐詩學文獻整理與研究的支持,精選張伯偉、陳尚君、尚永亮、王曉平等當代學術名家具有影響力、典范性的論文18篇,按史料與視角漢籍與唐詩詩話與詩學交流與影響杜詩傳播與接受選詩與作詩6個主題編排。
本書內容豐富,視野開闊,兼具高屋建瓴的宏觀指導、細致入微的文本分析和理據(jù)扎實的文獻考證,既是近二十年來東亞唐詩學研究的精彩回望,也是新時代唐詩學研究的導路先聲,相信對于青年學者治學方法的指導、學術論文寫作也有極佳的示范作用。
1.唐詩和唐代詩人在中國、日本、韓國及域外傳播與影響的生動展示;
2.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東亞唐詩學文獻整理與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3.精選張伯偉、陳尚君、尚永亮、王曉平等當代學術名家代表性論文結集;
4.近二十年來東亞唐詩學研究的精彩回望,新時代唐詩學研究的導路先聲;
5.新時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代表著作;
6.中華文化軟實力建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走出去的有益探索;
7.對青年學者治學方法的指導、學術論文寫作也有極佳的示范作用。
序
陳伯海
唐詩學是有關唐詩接受的學問。
作為中華民族藝術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唐詩在演變中產(chǎn)生了自己鮮明、獨特的美學質性,在歷史上形成了不可取代的美學傳統(tǒng),甚至被世人奉以為中國古典詩歌的美學典范。唐詩相關文獻層出不窮,對唐詩的閱讀、欣賞、批評、模擬,至今未輟。由于唐詩在東亞各民族文化傳統(tǒng)中的獨特地位,人們對唐詩的愛好涉及其詩學趣味、審美觀念、精神狀態(tài)、思維方式、生活閱歷和文化修養(yǎng)眾多方面,因而對東亞唐詩學的考察,既能增進我們對唐詩以及唐詩研究的了解,還可以此為切入點,從一個側面揭示出東亞各國社會心理和文化思想變遷的軌跡。
我們唐詩學研究中心2014年剛成立的時候,就在醞釀東亞唐詩學這個題目。那時,我們的唐詩學書系即將告竣,要準備下一步該怎么突破,怎么創(chuàng)新,于是就把東亞唐詩學提上議事日程。從中國傳統(tǒng)的唐詩學向東亞拓展,本來也順理成章,因為唐詩不僅是中國的財富,也是全人類的財富,東亞各國自古以來緊密相連,唐詩對東亞的影響非常深遠,崇唐之風長盛不衰。通過對東亞唐詩學文獻資源進行梳理和研究,不但能更好的理解唐詩的意義,也可以加強東亞各民族之間的交流。
但要做好這個題目很不容易,因為國內相關研究不多,而且相關文獻資料大都在國外,收集起來并不簡單。首先要把東亞的唐詩文獻家底摸清楚,把資料積累起來,困難本就不;而資料如何整理,如何來評論研究更不容易。因為從中國傳統(tǒng)的唐詩學轉向東亞,不僅僅是一個擴大研究面的問題,它有一個轉換視角的問題。我們研究中國傳統(tǒng)的唐詩學,只有一個視角,那就是中國民族傳統(tǒng)。但是要研究東亞唐詩學,至少要增添一個視角,就是比較文學和比較文化的視角。沒有這樣一個視角很難把握域外唐詩學。要留意他們自己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跟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歷史背景、文化背景不完全一樣。有一些結論看起來很相同,但其根底可能差異很大。所以對待不同民族文學要進行比較的研究,要有這個視野,特別是要注意它的同中之異或異中之同,總結不同民族研究唐詩的歷史經(jīng)驗,揭示其真正的文化底蘊。
這得靠學界同仁一起來探討一些問題,靠著大家共同的努力,把東亞唐詩學這個課題做好,把唐詩學這一學科建設好,這對于弘揚我們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對于東亞各國的文化交流,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為推進唐詩學研究,集中推介有相當文獻價值和理論價值的東亞唐詩學研究成果,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和上海師范大學唐詩學研究中心聯(lián)合選編《東亞唐詩學研究論集》,陸續(xù)分期出版。我們期待更多新的高水平成果問世。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上海師范大學唐詩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
查清華,1964年生,現(xiàn)為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唐詩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語言文學學科負責人,兼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理事、中國明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唐詩之路研究會常務理事等,國家哲社重大公關項目首席專家。著有《明代唐詩接受史》等著作多部,任唐詩學書系副主編,主編《東亞唐詩選本叢刊》《中華典籍與國家文明研究叢書》《江南都市與中國文學》等。
序/陳伯海 1
史料與視角
東亞唐詩學資源的開發(fā)空間及其現(xiàn)代意義/查清華 3
東亞唐詩論評與唐詩學研究/楊 焄 16
漢籍與唐詩
日本漢籍與唐詩研究/蔡 毅 31
新補《全唐詩》102首高麗本《十抄詩》中所存唐人佚詩考/查屏球 36
注釋中國古典文獻的日本漢籍抄物以日本內閣文庫藏天文五年寫本『三體詩幻雲(yún)抄』為例/劉 玲 73
詩話與詩學
越南古代詩學述略/王小盾 何仟年 93
空海的思想意識與《文鏡秘府論》/盧盛江 110
跨文化視角下的日本詩話/王曉平 124
交流與影響
睿山新月冷 臺嶠古風清唐代的中日交往詩歌/陳尚君 139
浙東唐詩之路與日本平安朝漢詩/肖瑞峰 150
中日秀句文化淵源考論以唐詩的秀句傳承及其域外影響為中心/馬歌東 166
越南十世紀到二十世紀對唐代絕句的移植與發(fā)展/沈文凡 范氏義云 181
杜詩傳播與接受
典范之形成:東亞文學中的杜詩/張伯偉 191
略談杜甫詩在日本的流傳及日本學者杜詩研究主要方法/李寅生 231
論前期五山文學對杜詩的接受和嬗變以義堂周信對杜甫的受容為中心/尚永亮 241
選詩與作詩
唐詩選本的日本化闡釋及其對中晚期日本漢詩創(chuàng)作的影響/吳雨平 273
《聯(lián)珠詩格》東傳與日本五山七絕的發(fā)展兼論中國文學經(jīng)典海外傳播的路徑與原則/謝 琰 284
明清唐詩選本對皆川淇園《唐詩通解》的影響考論/朱易安 張 超 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