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guī)》成書于清朝時期,它內容生動,教育意義濃厚,語言富于節(jié)奏和韻律,自問世以來,受到了我國歷代兒童的喜愛,傳唱不衰。弟子是指一切圣賢人的弟子,規(guī)就是規(guī)范。所以它是每個人,每一個學習圣賢經典,效仿圣賢的人都應該學的!兜茏右(guī)》貼近現代兒童的生活,有利于他們形成孝順、誠信、勤學等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養(yǎng)成健康、良好、有序的生活習慣,學習與人交往的禮節(jié)和禮儀。《千字文》是一本著名的古代啟蒙讀物,也是世界上現存出書較早、使用時間久、影響深遠的識字課本!肚ё治摹匪淖忠痪,共二百五十句。內容涉及天地、歷史、人事、修身、讀書、飲食、居住、農藝、園林,以及祭祀等各種社會文化活動。全書語意連貫,句子押韻,具有較高的可讀性及趣味性。
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從小閱讀國學,能啟發(fā)孩子的興趣,引導孩子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本套書以故事的形式對照展開,圖文并茂,引導孩子更直觀、真切地感受國學的魅力,是一套專門為兒童打造的經典國學啟蒙讀物。
本套叢書編委會是由資深教育家、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兒童插畫家組成,自主研發(fā),重新創(chuàng)編,根據小學語文教材改革,將國學經典篇章進行系統(tǒng)的整編。
弟子規(guī),圣人訓 10
季布一諾千金/11
泛愛眾,而親仁 12
學堂外的讀書聲/13
父母呼,應勿緩 14
孟宗哭竹/15
父母教,須敬聽 16
韓伯俞之哭/17
冬則溫,夏則 18
文王問平安/19
事雖小,勿擅為 20
韋家訓子/21
物雖小,勿私藏 22
咸魚壇子/23
親所好,力為具 24
百里負米/25
親愛我,孝何難 26
蘆衣順母/27
親有過,諫使更 28
元覺勸父/29
親有疾,藥先嘗 30
鹿乳奉親/31
喪三年,常悲咽 32
蔡邕孝母/33
喪盡禮,祭盡誠 34
聞雷泣墓/35
兄道友,弟道恭 36
李為姐煮粥/37
財物輕,怨何生 38
君子卜式/39
或飲食,或坐走
杜環(huán)代行孝/41
稱尊長,勿呼名 42
晏子的車夫/43
路遇長,疾趨揖 44
懂禮的子路/45
長者立,幼勿坐 46
進必趨,退必遲 48
孫晷敬叔/49
朝起早,夜眠遲 50
警枕鬧鐘/51
晨必盥,兼漱口 52
虱子和宰相/53
冠必正,紐必結 54
穿戴整齊的子路/55
衣貴潔,不貴華 56
風度楷模張九齡/57
對飲食,勿揀擇 58
儉樸的季文子/59
年方少,勿飲酒 60
蘇易簡嗜酒誤事/ 61
步從容,立端正 62
原壤氣走孔子/63
緩揭簾,勿有聲 64
蘇嘉折轅/65
執(zhí)虛器,如執(zhí)盈 66
正直的義士/67
事勿忙,忙多錯 68
趾高氣揚/69
將入門,問孰存 70
孔融做客/71
用人物,須明求 72
查道吃棗留錢/73
借人物,及時還 74
宋濂借書/75
凡出言,信為先 76
立木建信/77
話說多,不如少 78
范式守信/79
見未真,勿輕言 80
滅楚的功臣/81
凡道字,重且舒 82
只聽不說的韓琦/83
見人善,即思齊 84
魏照拜師/85
惟德學,惟才藝 86
賢德的顏回/87
聞過怒,聞譽樂 88
鄒忌諷齊王納諫/89
聞譽恐,聞過欣 90
剛正不阿的宋璟/91
無心非,名為錯 92
正直的韓休/93
凡是人,皆須愛 94
孫叔敖埋蛇/95
行高者,名自高 96
不要以貌取人/97
才大者,望自大 98
名臣呂夷簡/99
己有能,勿自私 100
祁黃羊去私/101
勿諂富,勿驕貧 102
宋弘不休妻/103
人不閑,勿事攪 104
不會說話的楊阜/105
人有短,切莫揭 106
呂原的反思/107
道人善,即是善 108
大詩人李白/109
揚人惡,即是惡 110
灌夫的故事/111
善相勸,德皆建 112
崔瞻的信/113
凡取與,貴分曉 114
瘦羊博士/115
將加人,先問己 116
知錯能改/117
恩欲報,怨欲忘 118
一飯千金/119
待婢仆,身貴端 120
仁慈的羅氏/121
勢服人,心不然 122
王旦與寇準/123
同是人,類不齊 124
朱沖贈牛/125
果仁者,人多畏 126
蕭衍的故事/127
能親仁,無限好 128
年羹堯拜師/129
不親仁,無限害 130
親近小人的齊桓公/131
不力行,但學文 132
紙上談兵/133
但力行,不學文 134
劉羽沖修水利/135
讀書法,有三到 136
王瞻讀書/137
方讀此,勿慕彼 138
孔子學琴/139
寬為限,緊用功 140
王冕學畫畫/141
心有疑,隨札記 142
賈逵勤學/143
房室清,墻壁凈 144
陳蕃掃屋/145
墨磨偏,心不端 146
吳同學手藝/147
列典籍,有定處 148
陸倕讀《漢書》/149
雖有急,卷束齊 150
司馬光愛護書籍/151
勿自暴,勿自棄 152
蒲松齡寫《聊齋》/ 153
《弟子規(guī)》原文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