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基于歷史文獻、技術文獻、圖像史料與標本的系統(tǒng)研究,整理和總結出旗袍古典、改良和定型的三個分期理論,并梳理了旗袍結構的史料譜系。官方文獻作為旗袍的法定依據(jù)和形制記錄文案,清楚地記錄了旗袍從古典到改良的線索。時事史料、技術文獻的考證與標本互證研究顯示,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之后,改良旗袍標志性的獨幅旗袍料裁剪和挖大襟技術才出現(xiàn),并一直延續(xù)到20世紀60年代初,劃定了改良旗袍之前的古典旗袍與之后的定型旗袍的范圍。定型期作為旗袍的后輝煌,發(fā)生在香港和臺灣,這也是技術文獻和標本研究互證得出的結論。因此本書首次以全方位的史料文獻和標本研究,將旗袍三個分期的系統(tǒng)面貌呈現(xiàn)出來,還旗袍一個完整、客觀、真實的史稿。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章 旗袍與民國服制條例 1
一、釋袍 2
二、民國服制條例有袍無旗 4
(一)北洋政府《服制》 6
(二)國民政府《服制條例》及《修正服制條例草案》 8
三、旗袍亦滿亦漢的文化符號 14
第二章 旗袍易名 21
一、從旗袍到祺袍的正名事件 23
二、旗袍易名始末 27
(一)文化界更名頎袍 28
(二)業(yè)界對褀袍的誤讀 33
三、祺袍的正名與一段缺失的歷史 36
第三章 旗袍的三個分期 41
一、旗袍三個分期的劃分 42
二、古典旗袍從盤領斜襟到圓領大襟 43
三、改良旗袍與紅幫裁縫技術理論的貢獻 49
四、定型旗袍立體化在港臺的獻證 54
五、三個分期后旗袍時代沒有改變,只有經(jīng)典 60
六、旗袍分期和易名的史學問題 65
第四章 清末民初旗袍初現(xiàn)的社會背景 71
一、旗裝漢制 73
二、旗裝在民間初興的踐行者 78
三、民國初年排滿時局與北洋《服制》 82
第五章 女權思想催生的古典旗袍 89
一、鼓說寒袍 90
二、袍宣平權返本開新 93
三、革命裹挾的女權思想 97
四、去纏胸的物質文明 105
(一)從纏胸到束袍 106
(二)古典旗袍形制的纏胸痕跡 109
第六章 從天乳運動、胸衣革命到旗袍改良 115
一、從蔽體到舒體:改良思想的覺醒 117
二、天乳運動 125
三、從胸衣革命到旗袍曲線的改良 131
第七章 旗袍改良的辛路歷程 139
一、改良旗袍圖像文獻的記述 140
二、改良重提易名,無如風愆,旗袍如故 145
三、旗袍改良技術形態(tài)的探索 147
第八章 改良旗袍流行:從舊禮制到新禮制的建構 155
一、長旗袍的流行與新社交倫理的實踐 156
二、奉為圭臬的黃金組合 163
三、抗戰(zhàn)短旗袍流行的科學和文明的社會思考 168
四、旗袍被國際化的20世紀40年代 172
第九章 定型旗袍在港臺的一段輝煌歷史 179
一、旗袍精英由滬轉港(臺) 181
二、定型旗袍在港臺 185
三、定型旗袍的偉大實踐 191
第十章 旗袍三個分期的技術文獻 201
一、旗袍古典時期改良的討論與措施 203
二、古典旗袍的重要技術文獻 210
(一)《 衣服裁法及材料計算法》記錄古典旗袍的結構信息 212
(二)《算法》記錄古典旗袍的四種裁法 214
三、改良旗袍的技術文獻 221
(一)旗袍改良時期文獻記錄的關鍵技術 222
(二) 改良旗袍技術文獻獨幅整裁與挖大襟的釋讀 228
四、定型旗袍在港臺的技術文獻 235
(一)流傳港臺的定型旗袍技術文獻 235
(二)港臺技術文獻對定型旗袍演變的真實記錄 242
第十一章 旗袍三個分期標本研究 247
一、旗袍研究的二重證據(jù)法 248
二、古典旗袍標本研究 251
(一)藍布倒大袖夾里旗袍 253
(二)萬字紋黑緞旗袍馬甲 257
三、改良旗袍標本研究 260
(一)改良旗袍三個階段需要物證 261
(二)改良旗袍初期的標本 263
(三)改良旗袍中期的標本 268
(四)改良旗袍末期的標本 272
四、定型旗袍標本研究 275
(一)定型旗袍過渡階段的標本 276
(二)定型旗袍的標本 280
第十二章 找尋從詩意的線條到烘云托月的旗袍編年史 285
參考文獻 297
附錄一 標本信息采集與結構圖復原方法 306
附錄二 標本信息表錄 322
附錄三 時事報刊名錄 333
附錄四 旗袍發(fā)展100年大事紀 342
名詞術語索引 360
后記港臺學術調查實錄 367
圖錄
圖1-1 北洋政府《服制》圖例 6
圖1-2 與北洋《服制》頒布同時期的漢制裙褂 7
圖1-3 1940年南京國民政府密級文件 9
圖1-4 南京國民政府《服制條例》圖例(1929年) 10
圖1-5 與《服制條例》頒布同時期的袍服 10
圖1-6 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修正學生制服規(guī)程》 圖例(1937年) 11
圖1-7 與1937年《修正學生制服規(guī)程》頒布同時期的旗袍 12
圖1-8 與《修正服制條例草案》同時期的旗袍 14
圖1-9 民國時期服制條例袍制的變化 15
圖1-10 《 良友》雜志《上海婦女衣服時裝》出現(xiàn)的旗袍(1926年) 16
圖1-11 《良友》雜志《旗袍的旋律》描繪旗袍的變化(1940年) 17
圖2-1 臺灣裁縫店招牌中旗袍與祺袍稱謂共存的現(xiàn)象 24
圖2-2 王宇清1974年出版《歷代婦女袍服考實》與楊成貴1975年出版《祺袍裁制的理論與實務》成為祺袍正名事件的標志性文獻 25
圖2-3 電影《危險關系》中人物在20世紀30年代背景下穿著20世紀70年代旗袍的現(xiàn)象(2012年上映) 27
圖2-4 1947年報道頎袍易名的文章 32
圖2-5 刊載頎袍稱謂和改良旗袍曲身合體形態(tài)的技術文獻 33
圖2-6 20世紀30年代上海業(yè)界普遍在使褀袍稱謂 34
圖2-7 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仍延續(xù)這個傳統(tǒng),褀袍成為海派基因 35
圖2-8 1949年后《春夏秋季服裝式樣》中褀袍成為中式元素衣裙的泛稱(1956年) 37
圖2-9 褀與祺的物名物意記錄了定型旗袍這段歷史 39
圖3-1 中古漢制袍服以交領、盤領右衽和袖壺為典型 45
圖3-2 黃巖南宋趙伯澐墓出土盤領素羅大袖衫 46
圖3-3 明萬歷皇帝外盤領袍內中單組配成為影響后世官服的基本規(guī)制 47
圖3-4 亞溝摩崖石刻金人武士形象袍服為漢制盤領斜襟袍 48
圖3-5 《 清實錄》記錄官袍從盤領斜襟到圓領大襟的過渡形式 49
圖3-6 明末滿漢袍服的領型衽式一致,袖型圖案風格不同 50
圖3-7 明末清初盤領斜襟與圓領大襟的傳承性 51
圖3-8 乾隆定制前后圓領大襟形制對比 52
圖3-9 清末民初古典旗袍圓領大襟成為旗袍亙古不變的基因 53
圖3-10 從盤領斜襟到圓領大襟形制的流變 54
圖3-11 《 裁縫手藝》(第二卷)記錄改良旗袍結構的技術文獻(1938年) 55
圖3-12 民國時期中央內政、教育、宣傳三部審定的裁剪教科書 56
圖3-13 《 永甫裁剪法》記錄的改良旗袍成熟期的結構特征(1953年) 57
圖3-14 連身連袖施胸省被視為改良旗袍到定型旗袍的過渡特征記錄在《婦女春裝》(1956年上海) 58
圖3-15 《 旗袍短裝無師自通》出現(xiàn)的分身分袖施省結構(1959年臺灣) 59
圖3-16 《褀袍裁制法》出現(xiàn)的分身分袖施省結構(1969年臺灣) 59
圖3-17 楊成貴《祺袍裁制的理論與實務》成為定型旗袍祺袍正名事件后的代表性技術文獻(1975年臺灣) 60
圖3-18 臺灣馮綺文修女編著的《國服制作》和《旗袍制作》 61
圖3-19 香港1989年的技術文獻與1985年亞洲小姐競選盛況 62
圖3-20 國內(不包括港臺)最早同時記錄改良旗袍和定型旗袍的高等教材《服裝造型工藝基礎》(1981年)延續(xù)了民國海派的褀袍稱謂 63
圖3-21 慣用旗袍稱謂的國內(不包括港臺)技術文獻《時裝裁剪》(1982年) 64
圖4-1 《旗袍的來歷和時髦》 73
圖4-2 清早期滿漢女袍不同形制共存 74
圖4-3 晚清滿漢女袍寬袍大袖形制漸成時尚 77
圖4-4 清代漢官妻穿漢式襖裙及霞帔,綴同品級補子 78
圖4-5 20世紀初戲曲演員著旗裝成一時風尚 80
圖4-6 20世紀初藝妓穿旗裝成為時尚 81
圖4-7 北洋政府《服制》圖例(1912年10月發(fā)布) 85
圖4-8 1912年北洋《服制》中裙褂繼承晚清(褂為民國,馬面裙為晚清) 86
圖4-9 民國初年漢族婚禮場景是北洋《服制》規(guī)定的真實反映 87
圖5-1 民國初年北京大鼓藝人著棉袍演出實錄 92
圖5-2 1922年冬季《海上流行之旗袍》 93
圖5-3 莫高窟第130 窟短襦長裙《都督夫人禮佛圖》(原畫唐天寶年間) 95
圖5-4 明代婦女襦裙圖像史料與實物 96
圖5-5 1912年穿著長襖和馬面裙為典型漢族女子裝束(照片背注民國元年) 97
圖5-6 《北洋畫報》刊女師范學堂學生易裝男子繪作 99
圖5-7 秋瑾參加革命前后著裝的變化 100
圖5-8 辛亥革命中的張竹君 101
圖5-9 20世紀初男人的一切都成為時尚女子模仿的對象 102
圖5-10 1926年劉和珍和楊德群著旗袍、梳短發(fā)的形象成為進步女性標志 104
圖5-11 1929年《服制條例》的男女同袍圖示 105
圖5-12 明黃色緞梔子花蝶夾襯衣(清光緒) 107
圖5-13 束乳闊擺減弱性狀成為20世紀20年代古典旗袍的典型特征 110
圖5-14 古典旗袍多角度結構形態(tài) 111
圖5-15 20世紀20年代倒大袖古典旗袍實物的基本結構 112
圖5-16 清末旗人居家便服充滿著深厚的中華傳統(tǒng)意味 113
圖5-17 清末便袍與古典旗袍的傳承性 114
圖6-1 東西方同時代的女性形象 119
圖6-2 清末民初新式胸衣小馬甲纏胸到文胸的一次人體革命 129
圖6-3 天乳運動從天乳美圖的旁觀者到參與者的轉變(以往此類刊物以西洋人形象為主,后轉為東方面孔) 131
圖6-4 西式胸衣構造圖指引 133
圖6-5 20世紀30年代的西式胸衣 134
圖6-6 上海名媛薛錦國著改良旗袍舊照 135
圖6-7 1929年《服制條例》與1931年《浙立省中等學校學生制服統(tǒng)一辦法》記載古典旗袍和改良旗袍的標準形制 136
圖6-8 電影《神女》中阮玲玉所穿改良旗袍成為20世紀30年代主流婦女穿衣標志 137
圖7-1 名畫師葉淺予作《旗袍之變遷》 141
圖7-2 1928年流行旗袍的最新式樣曲線結構成為主流 142
圖7-3 1930年流行的改良旗袍被《中國大觀》(圖畫年鑒)以圖文形式記錄下來 144
圖7-4 旗袍改良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刊登在《上海漫畫》中 149
圖7-5 《婦女冬季新裝說明》所示旗袍雙側均有開衩 152
圖7-6 旗袍初試改良腰線下擺微收短小開衩的標本(20世紀20年代末) 153
圖7-7 20世紀30年代經(jīng)典改良旗袍的標本 154
圖8-1 20世紀30年代長旗袍襯長褲的流行以適應上層社會社交的接受度 158
圖8-2 《良友》刊載的長旗袍影響深遠 159
圖8-3 20世紀30年代運用獨幅旗袍料和挖大襟技術完成的長旗袍經(jīng)典 161
圖8-4 《十五年來婦女旗袍的演變》(時間指1920~1936年) 163
圖8-5 清末民初漢滿婦女皆用長馬甲套穿短襖的習慣 165
圖8-6 品月緞繡百蝶團壽字對襟女夾褂襕(清光緒) 165
圖8-7 晚清褂襕與民國初年長馬甲 166
圖8-8 20世紀20年代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