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96 元
叢書名:全國藝術科學“十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
- 作者:謝建平 著
- 出版時間:2019/12/1
- ISBN:9787103057865
- 出 版 社:人民音樂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J607.2
- 頁碼:451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蘇南十番音樂研究:樂班、樂族、樂體歷史流變考論》主要內容包括蘇南十番音樂樂班體制的由來與流變,蘇南十番音樂家族系統(tǒng)的生成與衍化,蘇南十番音樂體式結構的本源與創(chuàng)化,現存部分傳承譜本與曲目的考釋。
一、蘇南十番音樂的收集整理與理論研究現狀
蘇南十番音樂的收集整理工作起始于二十世紀的二三十年代。1922年初夏,時任無錫石塘灣縣立第六高等小學國文教員的楊蔭瀏,于假期首次對無錫民間的十番鑼鼓工尺譜進行了抄錄,收集了《十八六四二》《下西風》《翠鳳毛》《壽亭侯》《萬花燈》《香袋》《十八拍》等七套樂曲。1936年和1937年兩個夏季,時任哈佛燕京學社研究員的楊蔭瀏先后對無錫地區(qū)的十番鑼鼓和道家吹打進行了較為系統(tǒng)的收集與整理,并以手錄方式分別編訂成冊,名為《梵音曲譜》。1940年初秋,已在青木關國立音樂院任教的楊蔭瀏在前幾次收集整理的基礎上,經與曹安和商討,首次以實際演奏譜(總譜)形式將十番鑼鼓的大套曲目記錄、編寫出來,并準備以當時教育部音樂教育委員會名義出版(未能付梓,其原因不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楊蔭瀏又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對傳統(tǒng)音樂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之中,做了大量的具有開拓性意義的工作,這其中就包括1950年、1962年兩次對無錫道家“梵音吹打”的再次采錄。1957年由楊蔭瀏、曹安和編著的《蘇南吹打曲》一書正式出版(音樂出版社),實際是對早年收集、整理的《梵音曲譜》加以重新編訂,可以看出《蘇南吹打曲》依然延續(xù)了1940年的某些做法,采用了實際演奏譜(總譜)并附錄原始譜的方式,尤其打擊樂鑼鼓譜記寫符號的運用頗具創(chuàng)造性。書中以演奏譜形式記寫的套曲曲目有7個;以原始譜形式記寫的套曲曲目有6個;以原始譜形式記寫的曲牌有98支,鼓段有6個。需要強調指出的是:該書《總論》設有八個部分,其中的第一部分“吹打曲與‘梵音’”和第七部分“吹打曲的歷史關系”敘述文字,應該說是與蘇南十番音樂歷史來源問題有一定關聯(lián)的最早的研究性論述。此外,也正是在該書中,楊蔭瀏、曹安和首次提出了“樂種”的稱謂,如“在明末清初,約當十八世紀的時候,這種音樂,已與現在一樣,一方面流行于民間,成為民間音樂的一個‘樂種’,另一方面,也保存在道教中間,以宗教音樂的面目出現”。盡管文中沒有對此概念予以具體界定和解釋,但并不影響它作為一個標志性事件的意義。八十年代初期,楊蔭瀏《十番鑼鼓》一書終于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而此時距早年的記錄、編寫工作已相隔四十年。該書首篇《十番鑼鼓的產生和發(fā)展》一文當屬作者最新觀點的表達,對于蘇南十番音樂的形成與發(fā)展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內容涉及其歷史進程中的復雜現象問題,突出表現在對于“十番鑼鼓”與“十番鼓”如何區(qū)分的認知問題上。這些論點雖屬于初步的探究,甚至個別觀點還有待商榷,但它們的出現卻將蘇南十番音樂的歷史流變問題提升到了學術的層次,對于后繼學者來說不無引領性的啟迪作用。在此之后,《蘇南吹打曲》一書經作者修改,更名為《蘇南十番鼓曲》(人民音樂出版社1982年版),尤其對于《緒論》(即原《總論》)文字的修改,反映出作者學術觀點上的一些重要變化。
緒言
第一章 蘇南十番音樂樂班體制的由來與流變
第一節(jié) “經濟”與“文化”——堂名樂班產生的社會條件
一、區(qū)域經濟繁榮帶來的文化發(fā)展生機
二、新興消費理念引導下的文化市場需求
三、地域文化環(huán)境所孕育的特色藝術樣式
第二節(jié) “家樂”與“堂名”——傳承中的可變與不變因素
一、藝術表現形式的延續(xù)
二、經濟依附對象的轉換
三、樂班生存方式的改變
第三節(jié) “民間”與“宮廷”——傳承中的雙向交流因素
一、民間“清音小部”的歷史由來
二、明清時期“宮廷十番”與“蘇南十番”
三、清代兩淮河、漕、鹽機構與“十番”音樂
第二章 蘇南十番音樂家族系統(tǒng)的生成與衍化
第一節(jié) 明代“十番”音樂概念的誕生
一、早期的兩種組合形式——“靖邊樂”與“十樣錦”
二、衍變分化的重要階段——“十弗閑”與“新十番”
第二節(jié) 清代“十番”音樂概念的界定
一、狹義的十番音樂概念——“絲竹鑼鼓”
二、“絲竹鑼鼓”類別——“細十番'粗十番”與“粗細十番”
第三節(jié) 民間“十番”音樂概念的外延
一、廣義的十番音樂概念——“粗鑼鼓”和粗、細“吹打”
二、民間的“粗鑼鼓”(辦差鑼鼓、元宵鑼鼓)
三、“神家吹打”與“道家吹打”
……
第三章 蘇南十番音樂體式結構的本源與創(chuàng)化
第四章 現存部分傳承譜本與曲目的考釋
結語
主要參考書目
附錄 “堂名”在近現代昆曲傳承中的地位與作用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