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別開生面的書,著眼于貫穿二十世紀始終的那些高居塔頂、隨時代風潮而叮當作響的人物,如王國維、梁啟超、譚嗣同、蔡元培、周作人、弘一法師、辜鴻銘、林語堂、吳宓、朱自清、俞平伯,以及沈從文、張大千、梅蘭芳、高陽等。作者為他們畫像,勾勒這些學者文人生存的時代背景和不同的文化性格,用獨具匠心的標題傳神地凸顯他們的特點,闡發(fā)他們幽微的心靈隱秘,敘說他們歷史功過。作者的考察沉潛深厚,而筆致則靈動瀟灑,讀之既能受到思想上的啟迪,也能欣賞到文字之美。
讀吳方的著作,我們從心底感到:他是在心靈的涼蔭里回望著舊時月色,在沉寂的書房類打撈著前朝舊影,在文人的畫板上描摹著斜陽嘉樹。吳方的著作,能讓我們感知他胸中丘壑與筆底波瀾。他的文章能讓人觸摸到歷史脈搏的驛動,傳統(tǒng)文化的斷裂,落寞文人的悲寂,世道人心的嬗變。
吳方(1948-1995),籍貫安徽懷寧,生于北京。1982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曾為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文藝研究》副主編,中國文化研究所副所長。主要致力于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和中國文化史研究。著有《中國文化史圖鑒》《青山遮不住:中國文化的歷史走向》《仁智的山水:張元濟傳》、《世紀風鈴:文化人素描》《末世蒼茫:細說晚清思潮》《尚在旅途:吳方書話》《斜陽系纜》等。
作為一名人文知識分子,吳方始終堅持“對人生意義和真理的不斷思考和探索,對社會公正的不懈追求,對公共利益的關(guān)注,對人格理想的堅持和做學問的認真、老實的態(tài)度”。他的著作文章,充滿了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guān)切,對知識分子人格的恪守,對世道人心的深長思考。他的文章蘊藉、沉著、秀美出塵,文章中的個人情感,也讓人“如在月淺燈深時與他座談”。
代序:往日崎嶇還記否(李慶西)
長夜歌哭者——譚嗣同與晚清史
保守的符號——“老新黨”林琴南
鐵馬丁當入夢來——關(guān)于嚴復
說“士”——仰梁以思章太炎
春秋知罪兩難辭——筆談梁啟超的“筆”
昨夜啟明之星辰——蔡元培先生的“內(nèi)在理路”
浮出百年滄桑的價值——張元濟與商務(wù)印書館
萬山不許一溪奔——杜亞泉及其前進與保守
白發(fā)書生寂寞心——與王國維潛對話
“一步一尺的改造”——百年話胡適
“決不從時俗為轉(zhuǎn)移”——吳宓與《學衡》
菊花插得滿頭歸——由頭發(fā)說到辜鴻銘、林語堂
夕陽山外山——弘一大師追想
“我”與時代——劉半農(nóng)剪影
困境故事——傳記中的周作人
無邊風景屬伊人——趙元任其人其學
晚成堂主人:史家顧頡剛——“古史辨”遺響
尚在旅途——朱自清的“平常心”
斜陽系纜——漫談歷史中的俞平伯
泥龍竹馬眼前情——豐子愷與《緣緣堂隨筆集》
十步之內(nèi)掞其芬芳——梁實秋與他的小品
“我是夢中傳彩筆”——廢名略識
天光云影——話說朱湘
一個凡人和一本薄書——梁遇春留真
寫作的命運——沈從文的“進”與“退”
山水?歷史?人間——曹聚仁的“行記”與“世說”
覺有情——梨園風景中的梅蘭芳
丹青華髯兩飄蕭——張大千畫里畫外
“不怕它只是我個人的蓮燈”——梁思成、林徽因的學者生涯
小窗一夜聽秋雨——重讀楊絳《干校六記》
燈火闌珊——閑話高陽和他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