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錢穆先生闡述孔子學說、教讀《論語》方法的重磅論述,是一部洞徹儒家文化的思考精華。
錢氏一生崇揚孔學,并傾力于《論語》和孔學的研究,精勤篤實。本書既是先生一生的學養(yǎng)縮影,亦是研究孔子思想及儒家學說的學界標桿,全面展現(xiàn)了一代國學宗師對于“孔子與論語”這一對儒家文化中的核心概念的研究心得。
解讀圣賢,重溫典范,錢穆先生將帶領讀者直抵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源頭與歸處。
★“一代通儒”“史學四大家”之一,錢穆先生闡述孔子學說、教讀《論語》方法的重磅論述,大陸shou發(fā)簡體中文版!
★ 原書由錢賓四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整理編輯而成,本次出版,除了對原版進行了繁體字豎排轉簡體字橫排的處理,并對各類專有名詞統(tǒng)一加專名線,便于半白文體的閱讀。簡體中文版《孔子與論語》,更易上手更好讀,近距離感受來自錢穆先生的溫情與敬意。
★ 國學宗師追述中國人的萬世師表——孔子,解讀中國人的“圣經(jīng)”——《論語》。還原真實的圣人形象,重溫中國人的價值典范。
★ 一部洞徹儒家文化的思考精華。重塑中國人智識、情感的筋骨血肉,解答中國人從過去到未來的道德母題。在失道、失禮、失樂之天下,實現(xiàn)救時、救世、救人之偉大敘事!
序言
余少失庭訓,賴母兄撫養(yǎng)誘掖,弱冠為鄉(xiāng)里小學師,即知讀孔孟書。為諸生講句法文體,草為《論語文解》,投上海商務印書館印行,獲贈書券百元,得購掃葉山房等石印古籍逾二十種。所窺漸廣,所識漸進。時為民國七年,新文化運動,方甚囂塵上。竊就日常所潛研默體者繩之,每怪其持論之偏激,立言之輕狂。益自奮勵,不為所動。民十一轉教中學,先在廈門集美學校一年,轉無錫第三師范。校規(guī),每一國文教師分班負責,隨年級自一年遞升至四年;一班畢業(yè),周而復始。每年有特定課程一門,曰“文字學”“論語”“孟子”“國學概論”。余按年編為講義,自《文字學大義》《論語》《孟子要略》《國學概論》,四年得書四種。惟《文字學大義》以篇幅單薄,留待增廣,今已失去。其他三種,絡續(xù)出版。時有中學同學郭君,游學東瀛,與余同事;其案頭多日文書,余借讀得蟹江義丸《孔子研究》一書,始知《史記·孔子世家》所載孔子生平歷年行事多疏誤;自宋迄清,迭有糾彈。余在《論語要略》中先撰有《孔子傳略》一章,《孟子要略》中續(xù)草《孟子傳略》。時國人治先秦諸子之風方熾,余益廣搜群籍,詳加考訂,擴大為《先秦諸子系年》。民十九赴北平,在燕京、北大、清華、師大諸大學授課。默念衛(wèi)揚孔道,牽涉至廣,茲事體大,不能專限于先秦孔孟之當時。抑且讀書愈多,乃知所了解于孔孟之遺訓者乃益淺。因遂不敢妄有論著。數(shù)年中,草成《近三百年學術史》。避日寇,至滇南,獨居宜良山中,草成《國史大綱》。轉成都,病中讀《朱子語類》全部,益窺由宋明理學上探孔孟之門徑曲折。至香港,創(chuàng)辦新亞書院,乃又時時為諸生講《論語》。赴美講學,以羈旅余閑,草為《論語新解》。辭去新亞職務,移居來臺,草為《朱子新學案》。又值批孔之聲驟起,新近又草為《孔子傳》。并匯集港臺兩地二十年來所為散文,凡以孔子與《論語》為題者,得十六篇,成為此編;啬钭悦癯跏贾x孔孟書,迄今已逾六十年,而余年亦已八十矣。先則遭遇“打倒孔家店”之狂潮,今又嗅及“批孔揚秦”之氛。國事日非,學風日窳。即言反孔一端,論其意義境界,亦復墮退不可以道里計。然而知讀孔孟書者,亦已日益凋零。仰瞻孔孟遺訓,邈如浮云天半,可望而不可即,抑且去我而日遠。念茲身世,真不知感慨之何從也。
一九七四年七月七日錢穆識于臺北士林外雙溪之素書樓。
錢穆(1895—1990),字賓四,江蘇無錫人。曾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學、北京大學、西南聯(lián)合大學等校。1949年遷居香港,創(chuàng)辦新亞書院。后移居臺北,于1990年8月在臺北逝世。其一生著述豐富,學識博達,被譽為“一代通儒”,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并稱為“史學四大家”。
目次
孔子略史及其學說之地位 / 001
大哉孔子 / 011
孔子誕辰講辭大綱 / 023
孔子誕辰紀念辭 / 031
一九八六年美洲第五屆祭孔大典獻辭 / 041
孔子誕辰勸人讀《論語》并及《論語》之讀法 / 051
再勸讀《論語》并論讀法 / 071
談朱子的《論語集注》 / 085
漫談《論語新解》 / 099
談《論語新解》 / 121
再談《論語新解》 / 141
孔子之教與學 / 157
孔子之為人及其學與教 / 173
孔子《論語》與中國文化傳統(tǒng) / 183
本《論語》論孔學 / 197
孔學與經(jīng)史之學 / 231
從朱子《論語》注論程朱孔孟思想歧點 / 255
《四書》義理之展演 / 299
孔子思想與此下中國學術思想之演變 / 317
孔子思想與現(xiàn)實世界問題 / 329
孔子與中國文化及世界前途 / 337
孔子思想與世界文化新生 / 353
孔子與世界文化新生 / 375
民族自信心與尊孔 / 389
孔子之史學與心學 / 399
孔子之心學 / 411
孔孟的心性學 / 425
中國近代儒學趨勢 / 435
日譯本《孔子傳》序 / 443
編后記 / 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