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蕭紅作品精選視音頻版)/琥珀文叢》集結了蕭紅的《呼蘭河傳》《小城三月》等重要的代表作,是閱讀蕭紅的經典讀本。
在《呼蘭河傳》中,她以散文化的筆調描寫了以家鄉(xiāng)為原型的“呼蘭河城”的傳記。呼蘭河城充滿著無知和愚昧,荒涼的土地上彌漫著痛苦和絕望,但蕭紅還是用淡泊的語氣和包容的心敘說了家鄉(xiāng)的種種,回味那份獨屬于童年、獨屬于鄉(xiāng)土的氣息。這是她“回憶式”的作品。茅盾評價說:“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名校名師視頻導讀。邀請了名校名師為學生作了精彩的視頻解讀名著。
《呼蘭河傳》是蕭紅一生中重要的作品,也是中國現(xiàn)代小說散文化的代表!逗籼m河傳》將東北邊陲小鎮(zhèn)的風土人情一一呈現(xiàn),蕭紅筆下的故鄉(xiāng)單調卻多彩,故鄉(xiāng)的人民愚昧又善良,寫下這些的蕭紅寂寞而悲涼。著名文學家茅盾曾這樣評價《呼蘭河傳》:“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ㄎ遥┛匆娏宋迥暌郧,以及更早的哈爾濱。這自然不過是略圖,敘事和寫景,勝于人物的描寫,然而北方人民的對于生的堅強.對于死的掙扎,卻往往已經力透紙背;女性作者的細致的觀察和越軌的筆致,又增加了不少明麗和新鮮。精神是健全的,就是深惡文藝和功利有關的人,如果看起來,他不幸得很,他也難免不能毫無所得。
——魯迅《蕭紅作(生死場>序》
上海容光書局1935年
也許有人會覺得《呼蘭河傳》不是一部小說。
他們也許會這樣說,沒有貫串全書的線索,故事和人物都是零零碎碎,都是片段的,不是整個的有機體。
也許又有人覺得《呼蘭河傳》好像是自傳,卻又不完全像自傳。
但是我卻覺得正因其不完全像自傳,所以更好,更有意義。
而且我們不也可以說: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而在于它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說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
有諷刺,也有幽默,開始讀時有輕松之感。然而愈讀下去心頭就會一點一點沉重起來。可是,仍然有美,即使這美有點病態(tài),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惑。
——茅盾《(呼蘭河傳)序》
上海寰星書店1947年
蕭紅創(chuàng)造出介于小說與散文及詩之間的新型小說樣式,自由地出入于現(xiàn)時與回憶、現(xiàn)實與夢幻、成年與童年之間,善于捕捉人、景的細節(jié),并融進作者強烈的感情氣質,風格明麗、凄婉,又內含英武之氣。蕭紅的憂郁感傷具有女性的純凈美。她的文體是中國詩化小說的精品。
——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xiàn)代文學三十年》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
蕭紅(1911-1942),原名張迺瑩,中國近現(xiàn)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1911年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qū)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喪母。
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掙扎、抗爭的一生,蕭軍的出現(xiàn)直接影響了其命運并引發(fā)她始文學創(chuàng)作。
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fā)表了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并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發(fā)表了中篇小說《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說《呼蘭河傳》。
名家導讀
編輯說明
呼蘭河傳
小城三月
手
牛車上
朦朧的期待
后花園
蹲在洋車上
家族以外的人
同命運的小魚
回憶魯迅先生